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要做首辅-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丙辰科一下子有了主心骨,而且没有小卒子冲锋陷阵,后面的大佬也不好轻易动弹,徐阶也舍不得拿心腹去拼。
朝堂竟然出现了短暂的平静。
只是平静注定是短暂的,就在六月间,鄢懋卿上书,请求重划盐区,厘清盐税,给沉默的官场投下了一颗震撼弹。
唐毅听到消息之后,都惊得摇头大叹,鄢懋卿啊鄢懋卿,我放了你一马,你怎么自己还送进来啊!
第523章大事
食盐作为一项绵延几千年的暴利行业,发展到了明朝,有着完备的产、供、销体系。
国初的时候,施行开中法,把食盐和边防紧密联系起来,商人们向九边运输粮食,换取盐引,拿着盐引到盐场换取食盐,然后再运到指定的区域销售。
成化、弘治之后,开中法被破坏,商人们转而向户部缴纳税银,换取盐引。在市舶司开放之前,朝廷的岁入四百万两出头,有将近二百万两来自食盐,利润之丰厚,可见一斑。
“开中法原本破坏了一半,鄢懋卿这家伙上书重划盐区,是要把另一半也给废了,真是好大的手笔,好大胆量!”
徐渭赞叹说道。
食盐的销售区域,是严格划定的,比如梧州盐只能销售到田州、龙州、柳州、南宁、浔州、庆远、思恩、太平。
广西盐卖到长沙、宝庆、衡水、永州、全州、道州、桂林。
两淮食盐在南直隶,能贩卖的区域是应天、宁国、太平,扬州、凤阳、安庆、池州、淮安、泸州。
其他的盐场也都如此,有着详细的规定,想要调整,必须经过朝廷核准。
而且凡是越境夹带食盐,超过三千斤,就要判处充军的刑罚。
鄢懋卿的奏疏里,他建议放弃以州为单位的区分办法,转而用省来划分。
十三个布政使司,每个布政使司设立一个巡盐道,专门负责销售食盐,征收税负。鄢懋卿夸口,只要按照他的办法,盐税可以恢复到五百万两,超过市舶银,成为朝廷首屈一指的财源。
唐毅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对鄢懋卿的设想嗤之以鼻,反而自己研究,唐毅觉得他的想法很有可取之处。
大明的盐税收不上来,很大程度就是执行力度不够,如果食盐的销售区域,和布政使衙门管理的区域重合。
地方衙门为了政绩,也会出工出力,帮着征收税款。要说达到五百万两每年,唐毅并不怀疑。
太祖和成祖的时候,都能超过一千万两,如今大明的人口至少增加了三倍,按照国初的时候,应该是三千万两,结果只收去去五百万两,多吗?
一点都不多!
但是能做到吗?
唐毅一点都不看好,同样的,徐渭他们也相当不看好。
“鄢懋卿的做法实际上是减少了食盐销售区域的数量,而有实力囊括一省的盐商并不在多数。换句话说,鄢懋卿只顾着顶尖大盐商的利益,把其他中小盐商给牺牲掉。”曹子朝精辟地分析道:“行之,你觉得鄢懋卿会不会成功?”
“唉,我倒是希望他成功!”唐毅长长叹口气,“盐啊,说穿了就是海里面的,俯拾皆是,挖个坑,引入海水,晒干了之后,就是大把大把的食盐。偏偏自从汉武帝将盐铁收归国有之后,历代在盐政上面不断动心思,结果确实越弄越乱,盐价飞涨。多少穷苦人家,一年到头,剩下的一点钱都花费在食盐上。”
唐毅叹道:“都说横征暴敛可怕,可是我大明的田赋有多少?一亩地一斗而已。能值多少银子?一斤食盐却要七八分银子,一个壮丁一年要吃十斤盐,妇人也要七八斤盐。算来算去,盐商对老百姓的盘剥,十倍与朝廷。道德经有云,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可眼下呢,食盐不算难得,却被弄上天价,根本就是伤天害理!”
很少见到唐毅这么大的怒火,几个兄弟低着头,仔细琢磨着,不得不承认,唐毅说的话太有道理呢!
他们平时注意到的是官吏横征暴敛,欺压百姓,注意到地主催租,把人逼上绝路。却从来没有想过,不起眼的食盐,竟然是祸害百姓的罪魁祸首。
原本大家处于党派之见,都希望鄢懋卿倒霉。
可是现在一想,却有了更高远的见识,王世懋就说道:“行之,这么说鄢懋卿弄得事情,正好是大盐商和小盐商争斗,他们狗咬狗一嘴毛,岂不是更好?”
“我看不像!”徐渭摇头,“敬美,你把事情想简单了,我估计是鄢懋卿自作多情。”
“怎么说?”王世懋追问道。
“很简单,鄢懋卿想用这一招分化盐商,但是盐商未必会上他的道,要是这么容易对付,盐商也不会长盛不衰了。对吧,行之?”
大家把目光落在了唐毅身上,唐毅突然笑道:“你们都看我干什么,我又不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哪知道他们的算盘。”
“行之,那你说说,鄢懋卿会不会成功?”三个人异口同声问道。
唐毅仰起头,长长叹息道:“如果鄢懋卿能秉持一颗公心,少一点杂念,或许有戏,否则,他只会捅一个大马蜂窝,非要把他蛰死不可!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想不明白,想不明白啊!”
唐毅摇头晃脑,往后宅走去,把烦心事抛到天上先。
一个多月之前,戚继光随着赵贞吉去天津赴任,临走的时候,把儿子戚安国死活塞给了唐毅,弄得唐毅无可奈何,人家两口子好不容易耕耘的成果,掌上明珠一般,放在自己这里算什么事!
唐毅想要一口回绝,可是平安这个小混蛋拉着戚安国的手,不停叫着哥哥,小模样别提多可怜了。王悦影也是动心,戚安国比平安大一岁多,很稳重聪慧,两个孩子凑在一起,也是个伴,还能激励平安好好上进,没什么不好的。
这娘俩叛变了,唐毅一下子就成了孤家寡人。
戚继光和王氏也没口子拜托,让戚安国跟着唐毅。俗话说双拳打不过四手,只能把孩子留在了身边。
不过唐毅可不敢掉以轻心,一个刚断奶的娃娃,身体很脆弱的,唐毅聘请了专门的大夫,盯着两个娃的身体,还派了专门的人手,明里暗里照顾。
更有甚者,唐毅要求王悦影,要好好照顾两个孩子,尤其是要一视同仁。如果戚安国有什么异常,要赶快通知王氏和戚继光,总而言之,一句话,不能让人家的孩子出一点差错。
戚继光不知道一个小孩子,竟然让唐毅如临大敌。
其实作为当爹的,戚继光深深爱着自己的宝贝儿子,可越是喜爱,就越要考虑长远。跟在他的身边,最多就变成一个武夫,弄好了,能继承家业,就算不错了。
这些年,戚继光算是看明白了,一个武将想要混得下去,不在于你有多强的本事,而在于有谁罩着你。
他能进入唐慎手下,接着被唐毅看重,才能一路顺风顺水,要想让儿子能少走弯路,就要提前下注。唐毅年纪轻轻,身居高位,只要不出意外,几十年间,他都会说一不二。把儿子放在唐家,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还能攀上唐毅这棵大树,怎么算都是赚到了。
儿子,别嫌爹心肠狠。
爹都是为了你好!
……
戚继光当了甩手掌柜,唐毅无可奈何,只能挑起了当爹的担子,一手一个娃,给他们讲故事,每到这时候,两个孩子的性格就看得出来了。
戚安国老老实实,听得格外认真。倒是平安手舞足蹈,语出惊人。
比如唐毅告诉他太阳是个大火球,他就问能烤肉吗?唐毅告诉他人是用脑子想的,不是用心,他就嚷嚷着把脑袋扒开,看看里面有什么……
换成别人,早把小混蛋给胖揍一顿了,唐毅反倒满不在乎,每隔一些日子,唐家就会收到一起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懒洋洋的树袋熊,比如臭臭的榴莲,还有各种西洋玩具。
每一次见到新鲜的玩意,两个小娃娃都会口水长流,听唐毅讲课也会格外的认真。
这一天,有两只身躯臃肿的大鸟被送到了唐家。
自从唐毅和赵旭达成了协议之后,赵旭经过一番细心筹划,他开始了向西航行。
这两只怪鸟,就是在路经一座岛屿的时候,捕获到的。这种鸟翅膀退化,不能飞翔,性格温顺而笨拙,栖息于林地中,发出的叫声类似“嘟嘟”的声音。
刚开始见到的时候,赵旭都吓了一跳,他见大鸟的翅膀小的可怜,只当它们像小鸡小鸭一样,翅膀还没长出来,是雏鸟呢!想想吧,一个小鸟就有四五十斤,成年的鸟该多大啊!
没准就是传说中的凤凰和大鹏吧?
赵旭误以为冒犯了神鸟,吓得连滚带爬,退出了岛屿,足足过了一天,见没什么反应,他才再度回去,当发现了鸟巢,看到了里面的蛋,赵旭终于确定了,原来世界上真有不会飞的鸟。
他拜托往来联系的船只,将抓到的两只怪鸟送给了唐毅。
“你们两个觉得这种鸟叫什么?”
平安小眼睛闪亮,抢先道:“嘟嘟!”
“安国呢?”
“听弟弟的。”小戚脆生生答道。
就这样,“嘟嘟”鸟,新鲜出炉了。
唐毅愉快地当着奶爸,直到黄锦急匆匆跑到了他的家中。一见面,黄锦就说道:“哎呦唐大人,皇爷宣你进宫呢!快跟咱家走吧。”
唐毅连忙把孩子交给了媳妇,一面换上官服,一面问道:“黄公公,出了什么事了?”
“唉,一言难尽啊!两淮的盐场出事了,灶户都不干活了,上千万口子要没盐吃了!”黄锦急得冒了汗,“都怪鄢懋卿这个畜生,他可真该死啊!”
第524章报应不爽
上了马车,一路上黄锦就絮絮叨叨,把事情和唐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原来鄢懋卿上奏要重划盐区之后,就仿效唐毅在市舶司干得那一套,采取招标,针对现有的两淮盐商,谁出价高,就能获得一省的销售权力。
他这个方案一抛出,就惹出来无数风雨,两淮盐商虽说人数不多,但大大小小也有几百家。这帮人同气连枝,守望互助,形成了强大的盐商集团。
按照鄢懋卿的法子,两京加上十三个布政使司,最多就是十五家大盐商得到销售权力,其他的都被排除在外。
谁上谁下,关乎家族生死,谁能不红眼,不拼命!
鄢懋卿的算盘打得很好,他把方略拿出来,就会有大盐商争相巴结逢迎,抢着往他手里送银子,接下来就是数钱数到手抽筋,做梦做到自然醒的好日子。
可是鄢懋卿犯了异想天开的致命错误,那些盐商谁也不是吃素的,互相一通气,与其咱们拼死拼活,还不如让鄢懋卿滚蛋呢!
他们就把消息散布出去,说是朝廷要改变盐法,煮盐的灶户都要裁撤,大家往后就没有生活来源了。
虽然灶户和世兵一样,要父死子继,且饱受盘剥,收获极小,但是好歹是一份营生,外加上能弄点私盐,好歹能维持糊口。要是改了盐法,他们能干什么?
种地没有,做工不会,这不是往绝路上逼人吗?
因此两淮等地的灶户都被惊动了,大家索性一起罢工,抵制盐法。他们不干了不打紧,商人们立刻宣布存盐不足,盐价几天之间,就翻了一倍多。
地方官吏,还有锦衣卫的人一看这还了得,盐可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须,可以不喝茶,不吃油,唯独不能没有盐!
再涨下去,就不是灶户闹事,而是百姓要起义了,他们为了乌纱帽,也不顾得罪严党,纷纷上书,弹劾鄢懋卿。
嘉靖接到了锦衣卫的密报,更是怒气冲冲,几乎抓狂。给朕惹出了这么大的麻烦,他就想立刻下令,把鄢懋卿给抓起来。
不过话到了嘴边,嘉靖又咽了回去。
他的怪脾气再度发作了,鄢懋卿南下巡盐,不管他干了什么,替宫里多捞了一百多万两银子,让嘉靖得以周济天下,这就是大功。
而且盐政是个人都知道问题重重,鄢懋卿的做法至少是勇于任事,忠心耿耿。
下面越是闹,就说明鄢懋卿的方法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朱纨事件给嘉靖的教训太大了,他决不能因为地方上反弹,就随便处罚自己的大臣……
嘉靖对鄢懋卿竟然生出了同情,可是两淮大乱,又是不争的事实,上千万人面临着缺盐的困境,一旦激起民变,那可是要天下大乱的。
该如何处理,嘉靖是一脑门官司。有心要严嵩商量,严嵩一定庇护鄢懋卿,而找徐阶呢,他又会趁机落井下石,致鄢懋卿于死地。
这两派争斗,到了刺刀见红的时候,根本没有朝廷大局,江山社稷。
嘉靖越想越气,恨不得骂娘!
朝廷养了一大帮的官员,到了关键时候,没一个能分忧解难的,光想着自己的利益,就不知道想想大明的天下?
其实嘉靖也不想想,自从大礼议以来,他心里何尝不是只有自己,至于严徐党争,那也是他怂恿鼓励出来的。这就叫脚上的泡自己走的,两个字:活该!
嘉靖沉着脸看了一眼伺候在身边的麦福。
“朝堂之上,有本事,又不是严党和徐党的,还有谁?”
麦福慌忙说道:“皇爷,奴婢哪敢随便评断大臣啊!”
“那朕非让你说呢!”
麦福顿了一下,露出为难的神色,思忖了一会儿,才吐出两个字:“唐毅。”
嘉靖摇摇头,“以前的唐毅还算不错,可如今吗,整个一个徐党,还是人家的马前卒,傻狗不知臭的东西,被徐阶卖了还帮着他数钱……”
敢情唐毅替赵贞吉挡枪,在嘉靖这里就落下了这么一个评价!
麦福仗着胆子说道:“皇爷,老奴倒是不这么看。”
“那你就说说。”
“遵命,那天廷议,老奴也听了,唐大人从头到尾,都是老诚谋国,他说要整理漕运,也是有理有据。这些年来,不管做什么事情,唐大人始终把陛下放在第一位,和那些人不一样的。”
麦福说完,连忙把头低了下来。嘉靖是个何等怪物,要不是麦福得了太多唐毅的好处,才不会冒险出头呢!
好在嘉靖对唐毅的印象的确不错,尤其是涉及到经济的问题,天底下还没人能超过唐毅,他思前想后,还是下旨把唐毅叫到了西苑,君臣相见,行礼之后。
嘉靖直接开门见山,指了指桌案上的一摞奏疏,怒气冲冲道:“这些都是弹劾鄢懋卿的奏疏,罪大恶极,触目惊心,你说吧,朕该怎么处置?”
唐毅真想脱口而出,你杀了他算了,不过却忍住了,一路上唐毅思量再三,尤其是听到嘉靖的话,他就更加确定了。嘉靖是何等强悍的人,他要处置谁,还会征求别人的意见,别说鄢懋卿,就算比他官职大得多的,也照抓不误,张经、李默、赵文华……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现在征求自己的意见,多半就是试探,我才不上当呢!
“启奏陛下,臣对此事一无所知,不敢妄言。”
“那好,就让你知道,那边都是折子,自己看!”嘉靖冷冷道。
这是逼着自己表态啊,唐毅将奏疏拿起来,一本一本仔细地看着。其实唐毅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而且这些奏疏都大同小异,不用费什么事。
可唐毅愣是看了半个时辰,弄得嘉靖都不耐烦了。
唐毅才缓缓放下折子,到了嘉靖面前。
“臣以为这里面有蹊跷。”
“你说。”
“是,臣以为灶户收入微薄,生活艰难,他们要是反对盐法,应该聚众去衙门闹事,奏疏之中,没有提到衙门受到冲击,反而是停止煮盐。灶户不煮盐,就没有生活来源,他们能承受得起吗?再有各地盐商都有存货,以臣在福建和浙江等地的经验,至少会有两三个月的存货,岂有这边灶户一停,那边就涨价的?”
唐毅道破了天机,嘉靖也感到了问题,只是他高高在上惯了,容易忽略细节。
可听唐毅一说,顿时豁然开朗,他面带思索之色,手指有规律地敲击着大腿。
“鄢懋卿是被陷害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