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娘子很忙-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也正如这句诗词所写,腰身纤细,姿容绝艳,是永安城中难得一见的美人。

宋嬷嬷突然提到她的长相越发与虞楚相似,语气中充满了怜惜。
宋拂放在门上的手顿了顿,随后收回,静静地站着,倾听门外的声音。门外,宋嬷嬷继续道:“如果贞妃娘娘还在,这会儿见着二娘,怕也要觉得像得不行,简直……简直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桓岫听了她的话,劝道:“嬷嬷,这话莫要在人前说。姑姑她……阿音是虞家的女儿,长得像极了姑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是啊,还没见过哪家的小娘子,会长得这么像姑姑的。”宋嬷嬷感慨道。
桓岫点点头:“确实是有些像。只是阿音的容貌比之姑姑,更寡淡一些。”
宋嬷嬷笑笑,看了看关上的门,叹道:“寡淡一些好……寡淡一些好。这女儿家生得太好了,就容易命苦……”

隔着门,不用去看外头宋嬷嬷的脸,宋拂都能猜到她如今该是一副怎样的神情。
从她记事起,虞家就很少有人在外人前提起她那位姑姑。即便说起,也大多是叹息。女眷们常常说,那位姑姑十五岁就因容貌过人,被皇帝亲自选中带进了宫中。
那时候,虞家本是已经在为姑姑择婿,甚至还看好了几户门第相当,家风正派的人家,可皇帝一出现,一切都成了泡影。

祖父爱女心切,曾不顾人言,在宫门前长跪,谎称姑姑已许人家,择日就要完婚。听说,那年祖父已经五十余岁,可为了幺女,不惜长跪宫门前,恳求皇帝放幺女出宫。
听说,那时候,虞家上下甚至已经做好了准备,哪怕姑姑出宫后名声已毁,他们也愿意好生养着这个女儿,不让她再受委屈。
毕竟,宫门后的那个世界,活着就如同死了一般。

可皇帝金口已开,又岂能随随便便因为老臣的一计长跪,就改了主意。
祖父到底还是被人抬了回来。

没过两日,宫里的宦官出来传旨,册封虞氏女虞楚为贞妃。以虞家在永安城中的地位,再加虞氏父子二人在朝中的身份,一个妃位的确不算是亏待了。
可虞家那时候想要的根本不是什么妃位。
虞家不想卖女求荣,也根本不需要送女儿进宫受那些折磨蹉跎。奈何遇上这样的事,硬是叫他们无能为力。
等到后来贞妃出宫省亲的那一日,听说祖母抱着女儿直接哭昏了过去。

宋拂在隆朔三年前,从未见过她这位姑姑,关于虞楚的所有事情,都来自于身边人的口述。
宋拂只知道,在姑姑进宫的当年,她便怀了身孕,因为年纪小,生产艰难,好不容易生下了位小公主,不过几个月的功夫,就因一场风寒夺取了性命。
次年,姑姑再孕,却没保住还在腹中的孩子,六个月的时候跌了一跤。御医们催产下胎,用了许多方法,最后只落下了一块已经长得能看出模样来的血肉。

接连两胎都出了事,换作那些稍有些麻烦的人家,只怕这时候都会嫌弃媳妇不吉。
祖父已经认了命,生怕女儿在宫里受委屈,几次想要让老妻进宫陪陪女儿。可皇宫哪是随意可进的。
尽管皇帝对她那位姑姑的圣眷不断,可宋拂知道,那时候的姑姑过得一定并不舒心。因为虞家的老人都说,祖母有回终于进了宫,回来后哭了一晚上,说是她那位姑姑人又瘦了一圈。

之后,怕又是一年,十七岁的姑姑再度怀上身孕。
后来……
宋拂有些不大清楚了。
因为那之后的事,家中无论是长辈还是下人都不大愿意提起。
她只听说,那一年皇后带着姑姑等一行人出宫,期间姑姑遭人掳走,从此失踪。

不用猜也知道,能在那种情况下动手的,十有八九是与姑姑同行的皇后。
偌大一个皇宫,就算有皇帝的宠爱又能如何。
那样一个高高在上的男人,一份恩宠能分成百份千份,既要给江山社稷百姓人家,又要给后宫里盘根错节的女人和她们背后的家族,到最后能有几分真心留给一个人。
想要恩宠的人,耐得住寂寞,也用得上手段。这一点,宋拂想,也许她那位姑姑根本就不是皇后的对手。

外头宋嬷嬷仍旧与吕长真说着话。宋拂回身擦了把脸,起身时,想起宋嬷嬷说自己越发像姑姑了,忍不住想象起那位姑姑的模样来。
既是永安城中难能一见的美人,想必那一定是位美人。
也许秾艳鲜妍,也许清淡婉约。
但无论怎样,她都很惋惜地没能在记事后,能见一见这位姑姑。

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整个虞府就好像早有准备,将这位不得已出嫁了的娘子画像藏匿了起来。
宋拂没见过人,更是连张画像也没见过。
真想,看看呐。

吃了早膳后,嘱咐过宋嬷嬷一些照料父子二人的事情,宋拂便带着自己吃饭的那些家伙什下了山。
她给吕长真接了些抄书的活,不是很忙,也不用下山。但她要找的活,不下山实在不行。

永安城下属有京兆和大兴两县。
朝中高官多住京兆县内诸坊,宋拂入了城,直奔大兴县县衙,一心想着就是避开那些暂时还不是时候招惹的大人们。

兴许还真就是运气。
宋拂一到大兴县县衙,正巧就遇上了一桩案子。县令用顺手了的那个仵作上了年纪,临出门前摔断了腿,县衙一时找不着能用的仵作,面对一句腐烂的尸体急得不行。
宋拂一到那儿,话不多说,直接亮出了当初在关城,朱县令给做的证明。

僧人有度牒,用以证明身份,接受官府管理。仵作自然也有,毕竟仵作虽只是下九流的行当,可做的是与官府有关的工作,无人会大意。
有了证明,宋拂女仵作的身份很快得到了验证,自然也就顺理成章接手了这份摆在眼前的工作。

验尸的过程又长又不容易,那大兴县县令就在天子脚下做事,难免讲究得过分,又一心想着要做出点成绩,好让京兆县的看看,自然就难伺候了些。
宋拂全部折腾完,已是酉时,永安城的街鼓早就响完,四方的城门都已关上。不说出城已不行,就是出坊,只怕也困难了。

夜幕缓缓降临,宋拂接了报酬,便从县衙出来,准备就近在坊内找出邸店落脚。
她是有证明的女仵作没错。可永安城有永安城自己的规矩,大兴县县衙常用的仵作只是断了条腿,不是死了,日后有什么活定然还是要用那老人的,且人家那是正式在编人员,跟她这种临时接活的不同。
是以,宋拂想要长久地谋些差事,还得再努力努力才行。这一回,也就只能得一些微薄的报酬了。

宋拂将报酬揣进怀中,低头闻了闻身上的味。
方才在县衙里验的尸体,已经十余日,正是烂臭的时候。她虽做了防护,可身上到底还是沾染上了尸臭。她是闻不大出来那股子恶心人的味道,可旁人不行。
她抬头看看已经挂上夜空的月亮,琢磨着不知有没有哪家邸店愿意做她的生意。

宋拂正出着神,盘算着这一晚要花掉多少银钱,身后头哒哒哒的传来了马蹄声。间或还有车轮子滚动,碾过路面石板的声音。
老郡公年纪大了,宗正寺的许多事已不需他亲自出面。可近日东宫那儿要进新人,且几位亲王的幼子也都到了成亲的岁数,这些可都得宗正寺忙活。这种时候,自然也需要老郡公露面。
这一忙活,就忙活到了这个时辰。

老郡公掀开车帘,看了一眼独身一人站在路边的宋拂,问道:“二娘怎么这个时辰还在外面?”
宋拂张了张嘴,正要应答,肚子不合时宜地传来声响。
“饿了?”老郡公哈哈一笑,摸了摸自己的羊胡子,“走吧,老夫请你吃顿便饭。”

*****
桓岫没往宋拂身边安插帮手。秀石送人上山后,又帮着做了些事,之后这才回了城。
萧秉瑞身上没那么多事,几乎是出了平王府就往桓府跑。袁氏有意想讨好亲近平王,可萧秉瑞虽不着调,却也聪明得很,一头扎进桓岫的院子,就怎么也不肯出来。
秀石回来时,他正躺在桓岫房中的小榻上,翘着腿哼小曲儿。

“你送了人上山?”萧秉瑞问。
桓岫挥手命秀石退下,并未回应。
萧秉瑞翻了个身,顾不上穿鞋,踩着地就跑到他跟前坐下:“嘿,你到底怎么想的?你要是真喜欢,不如把人娶了,回头也好把人放在身边,省心一些。”

“先前六殿下还说不能娶。”
萧秉瑞哼哼:“孤那不是不知道她出身虞家么。偏偏你这家伙,明明心知肚明,却装作不知情的样子。就这会儿,你不与孤说老实话。”

“不是不说。”桓岫心底还想着秀石传回来的事,想着那位宋嬷嬷说宋拂与贞妃相像的话。“有些事,殿下无须知道太多。”
换作别人说这话,萧秉瑞早上手教训了。可跟前的人是他自小一道长大的朋友,情同手足,打不得,骂不得。
“有些事,你不肯同孤说,孤就不问。可有个事,孤得同你说一说。”

桓岫抬头看他一眼。
“孤今日在宫中碰见萧子鱼那家伙了。”
桓岫拧眉。
萧秉瑞不敢卖什么关子,想起那对父子的嘴脸,心下嫌恶,忙道:“萧子鱼这几日看起来太平的不行,就知道他心里头肯定有了什么坏主意。正好,叫我碰上了。”
“那家伙,今日忽的向父皇问起了贞妃的事。”






第49章 急寻
“他说了什么?”
桓岫并不意外萧子鱼会向皇帝提起贞妃。世上本就无密不透风的墙,就是皇帝身边的人,也不见得每一个都能守口如瓶。若是有,就不会出现桓峥的事。所以,萧子鱼提起贞妃,桓岫知道,他多半是得知了小皇子的事。

萧子鱼其实是个很奇怪的人。
朝堂之中,谁都在站队。萧子鱼也是。他是康王之子,明面上是谁都一样的效忠天子,暗地里却又怀揣着自己的野心,不是为了康王,而仅仅是为了自己。
所以,他提起贞妃,桓岫甚至觉得,那也许压根不是康王的意思。

萧秉瑞回到榻边踩上自个儿的鞋,想了想,道:“孤那时只听了一耳朵,也不知萧子鱼那小子是怎么提到贞妃的,只听见他问父皇贞妃当年失踪时的年纪。”
他想起萧子鱼那张忠诚不二的脸,就迅速的毫无形象地翻了翻白眼:“你说他是又在打什么算盘?这小子,黑心黑肺,估摸着没就什么好事。仲龄,你说,他会不会还在打小骗子的主意?”

桓岫给他斟茶。萧秉瑞突然嘿嘿一笑,啧舌:“仲龄,小骗子是虞大人的女儿,虽说是个庶出,可好歹留着虞家的血脉。你说,小骗子跟贞妃娘娘长得有几分相像?”
“你就一点都不担心,那小骗子为了给虞家洗刷冤屈,顺着萧子鱼的那点算盘,近到父皇面前,当宫里的女人?这枕头风,可是能吹得人心、花、怒、放、啊……”

他不着调惯了,有些话压根就没想过别的,光是图嘴上爽利。要不是他身份摆在那儿,想要抡拳头揍他的人,向来不在少数。
桓岫看了看手上的茶盏,抬眼看着穿好鞋重新走来的萧秉瑞。

“六殿下。”
“嗯?”
萧秉瑞伸手就要去拿茶盏,话音还没落下,肚子上猝不及防猛地就挨了一拳头。他疼地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抓着桌几,舌头在刚才那一下疼得直接被牙齿咬了重重一下,这会儿正满口血腥味。
他嗷嗷地喊了两声,哪知桓岫淡定拍了拍衣袖,问道:“我记得,前日六殿下似乎刚从东街的春风楼里赎了位小娘子出来。这事,想必平王妃还不知情吧?”

*****
太子回宫这日,永安已彻底入了夏。太子本是被皇帝派出宫,去往副都临殷办事。临殷的那些老臣多是先帝还在世时便得用的,后来年纪大了,便陆续有人告老还乡。若无乡可还,则被安排至临殷终老。
其中就有八十高龄的帝师。

太子去往临殷,谁都认为皇帝是派他拜见帝师去的。这么一想,朝中竟又有不少人隐隐往太子那边靠了靠。
可皇帝究竟是为了什么又有谁知道。
众人只看到,在太子回宫不久,皇后便提出是时候往燕山的行宫去避个暑了。

说是避暑,却也不光光只是避暑这么简单。
燕山行宫就建在永安城外,旁边还有猎场,宫中女眷去往行宫多是泡个温汤,男子则更多的是去围猎。

兴许是看朝中无甚大事,皇帝很快就同意了皇后的提议,并勾画好随行官员的名单,命人备行。
萧秉瑞身为皇子,如今又是平王,自然也在随行名单当中。三省六部也有官员在列。
叫人意外的是,桓岫也出现在了队伍中。

随行车驾队伍中,文武官员的车驾在队伍后段,宗亲在前。因随行可带家眷,不少官员顺势带上了妻女,女眷的声响总是伴随着叽叽喳喳的笑声,不用凑太近,都能清楚地听到声音。
老郡公放下车帘,忽的笑了笑:“皇后这回,哪是来避暑的,分明就是趁机做媒来了。”他看了看半路被他邀上车的桓岫,问道:“听闻寿光公主仍未生养,你母亲私下可有说过什么?”

桓岫一本正经看着面前的棋盘:“这事,郡公不该问驸马么?”
老郡公笑着捋了捋胡子:“驸马是个老实人,一说这事,就面红耳赤。旁人只当他是不敢得罪皇室,可我瞧着,他倒是真心疼爱公主,也不在意这生与不生的事。”

“人间事太多,何须在一桩事上吊着不肯撒手。”桓岫斟酌再三,落下一子,“驸马不是糊涂人,夫妻夫妻,和和睦睦才是福气。”
“倒也是这个理。”
老郡公落子老道,棋盘一扫,便当即下手,嘴上仍道:“今次行宫避暑,你且当心一些。”

桓岫捏着棋子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向面前的老郡公。
老郡公道:“有时候,联姻是最好的政治手段。这点,我相信你清楚。”
“桓府如今已不需要联姻。”
“桓府是不需要,可皇后和康王需要。不是一条船上的人,终究怕船踩翻了,绑在一起才牢靠。”

桓岫知道老郡公的意思。
他太多年未回永安,头年回来的时候,正好躲过了皇后做媒。
和他不同,桓桁和桓峥都是皇后亲自点的。好在,寿光公主与饶安郡主截然不同,前者才德兼备,又性情温和,后者娇蛮任性,颇有手段。不然,他那位兄长大人,只怕要被人生生磋磨死。
所以这一回,多半是轮到他和城中那些年轻的未婚郎君们了。

桓岫来之前早从萧秉瑞手中拿到了随行官员的名单。这次会跟来哪些人,他知道的一清二楚,萧秉瑞那家伙更是在人名后头做了记号,这家有未嫁适龄娘子几人,那家有未婚或丧偶郎君一二。
他甚至还在上车前,偶然对上了几辆车驾里小娘子看过来的娇羞的视线。
如花似玉,可都不是他的姑娘。

“对了,仲龄。”老郡公突然道,“你这些年都在番邦,兴许不知,永安城如今游猎之风盛行,多数人家都会养些猎鹰和细犬。咱们的那位陛下颇有些与众不同,前几年命人在燕山行宫养起了猞猁和猎豹。”
他似乎心有余悸,捋胡子的动作慢了许多:“那些畜生若是要杀人,可不会心慈手软。”

*****
“你阿兄这字写得可真好。”
老掌柜翻了翻手上那一叠稿子,摇头感慨:“这内容可比原先我交给你的那版写得考据多了,就连句辞都经过了修正。你阿兄没去考功名,真是可惜了。”
宋拂立在柜台外,肩膀上还挂着吃饭的家伙,闻声放下手里正在翻的书稿,问:“那掌柜的,可还有什么要誊抄的吗?”

那掌柜看着年纪大了,可一双眼睛还是精亮,闻言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道:“有几个话本,不大方便找书商印,你阿兄……抄不抄?”
“什么话本?”
“呃……”

这话就有些不好说了。
那掌柜的摸了摸鼻尖,仔细地把宋拂打量了一番,末了问:“娘子你……成亲了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