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嫡女-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夸她的女儿比夸她还要高兴,曲氏对玉彤道:“这是在你外祖母身边服侍的人,你叫胡妈妈就是了。”
玉彤笑着喊了一声:“胡妈妈。”
胡妈妈就把请过来的教养嬷嬷介绍给曲氏:“这是从先前周贵妃宫里出来的梁嬷嬷,规矩最好了,原本预备着莼姐儿大选的时候带过去的,没曾想倒是跟六姑奶奶家的彤小姐有缘分。”
这话就差没□□裸的说曲氏从公府抢人了,玉彤都听出来了,曲氏当然也知道。她暗自打量了一下这位祝嬷嬷,穿的很素净,眉眼看起来十分温和,就是背脊挺的很直,跟屋里伺候的这些下人的精气神完全不一样。
玉彤在打量祝嬷嬷的同时,祝嬷嬷也在看玉彤,一个五品官的女儿,身上却没有带小家子气,大大方方的任人打量,目光清亮,没什么畏惧之色,倒是让人耳目一新。
打了个照面曲氏就让女儿下去了,待遇问题她也要亲自跟胡妈妈和祝嬷嬷谈,祝嬷嬷是宫里出来的供奉要的也是有个地方可以养老。曲氏承诺一年三百两外加四季衣裳吃食花销,这些钱曲氏一口答应,祝嬷嬷也安心了,也许张家并不是她想象中的穷酸人家。
胡妈妈也是跟祝嬷嬷一样的想法,六姑太太本身是庶出,若不是老夫人当时看她老实所以带在身边,后来那样好的亲事也被一个外三路的抢了过去,只能嫁了个侯府的庶子,府里的人都说六姑太太是个没福气的。
现在一看却觉得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差,怪道人家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胡妈妈觉得六姑太太现在也肯定有钱。
吃饭的时候祝嬷嬷在一边观察玉彤,她跟庶出的姐妹都处的很好,对妹妹又更亲热一点,在爹娘面前很得脸,是个十分有主见的小姑娘。
往往这样的人,学习规矩对于她们来说只是活的更好,而不会被规矩约束。
对于曲氏跟玉彤找教养嬷嬷的事情,张钊很赞同,他觉得女儿虽然聪明知进退,性子却有些不知天高地厚,通俗来说就是狂了一些。
这个“狂”不是说女儿爱说大话或者怎么样,而是玉彤性格中有种大无畏的精神,常常想着鱼死网破都不愿意低头的这种人。
女儿这种性格需要打磨,可打磨太过也不好,张钊希望女儿能够如敛了自己身上的锐气,好好沉下心来,成为一个内有丘壑的人,就像妻子这样外柔内刚挺好的。
**
曲氏为女儿请了教养嬷嬷的事情,冒姨娘心里不是没犯过酸,倒是玉柔劝她:“玉彤毕竟是太太肚子里出来的,她若好了,我这个做姐姐还不是跟着沾光,您又何必为我伤神。”
“我的儿,我倒是要你来劝我,你放心,姨娘就是这样一说。我也知道太太的心思,日后回了京城,要是跟侯府的姑娘们差距太大,三爷跟三太太这面子哪里搁的住。”冒姨娘是安平候府的家生子,她对侯府的了解恐怕不低于曲氏,也因此有这么一说。
玉柔曾经也在侯府出生的,不过她从记事起就在任上了,所以对侯府的人都不是很了解。人们对于不了解的事情往往很好奇,她依偎在冒氏怀里,不禁问起了侯府的事情:“我以后嫁在益州了,怕是久久不会回侯府了,真是羡慕其他姐妹能在侯府生活。”
冒姨娘想起在侯府的日子,那是一段她觉得最幸福的日子,彼时三爷年轻多才,人又生的俊朗不凡,对自己这个老太太身边的人也是极为温存的,就是新进门的曲氏都要避自己锋芒,这样的好日子她宁愿折寿十年也不想跟现在一样,摇尾乞怜才能苟且偷生,面上还要做感激状。
可自打从侯府出来,张钊基本就没怎么碰过她了,一颗心都在曲氏身上。曲氏生的清丽脱俗,宛如白瓷一般漂亮,性子也很冷淡,一点都不像是庶出的,她刚开始是不曾把曲氏放在眼里的。
女人一定要温柔体贴才能讨男人喜欢,曲氏这样硬的性子有的是苦头吃,刚开始她还自鸣得意,反正她生了一儿一女,又是老太太身边出来的,三爷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她还暗自等着看曲氏的笑话。
没想到曲氏却在她眼皮子底下一步步的站稳了脚跟,她当时还能买通两三个人去打探消息,后来这些人不肯再为她传递消息了,她才知道曲氏终究是胜了她。
只有在后宅处于胜利地位的人才能压的下人不敢动弹。
既然已经是手下败将,多说无益,冒姨娘也怕女儿再起不甘之心,于是拍拍玉柔的脸:“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侯府的女儿们姻缘上也不一定有你好。就拿老太爷最喜欢的那对大小杨姨娘来说,大杨姨娘嫁的是国子监祭酒的小儿子,这是门好亲吧?”
玉柔不由得点头:“国子监祭酒是四品官,又是文官,想必家风不错。”
冒氏也叹了口气:“是啊,公府的二小姐跟书香人家的嫡子,那才是郎才女貌相配的很。可惜,国子监那年学生要上书,祭酒大人办事不利被革职后回了老家。”说到此处,她眼睛眯了眯,复道:“身为庶出的女儿,嫁妆并不多,家务繁忙的很,二姑太太又还怀着孩子,一个不慎就早产了,自己也把命搭进去了。”
玉柔惊呼一声。
冒姨娘接着道:“小杨姨娘比大杨姨娘又得宠一些,所以三姑太太嫁的更好。三姑太太却养的有些天真了,嫁到盐商家里,却指望着丈夫只爱她一人,自己生不出儿子也不纳妾。后来丈夫死了,族里以无子为由把钱都搂了过去,但凡她坚强些也要为女儿藏点家私。可丈夫一死,她就撑不住了,自己都迷迷糊糊的,到头来什么都没有了。”
“不是吧,侯府怎么不为她出头?”
冒氏又一笑:“那个时候小杨姨娘又不得宠了,三姑太太又没有亲兄弟,谁会跑去南边跟她出这个头?”
玉柔浑身冒冷汗,此时她的境遇跟她的三姑姑不是一样吗?冒姨娘已然失宠,她没有亲兄弟,若是在夫家出了什么事情了,谁还为自己出头?想及此不禁悲从中来。
她多希望自己的弟弟没死,也有个人替自己撑腰啊?
现在是不是迟了呢?她跟张瑰关系非常一般,跟玉彤关系算面上情,跟玉佳更是不怎么说话?她想着自己是不是要跟大家把关系打好呢!
她站起来后,心里也有了主意:“姨娘,太太上次赏下来的妆缎您这里还有没有?我想跟爹和太太一人做几双鞋。”
第八章 (二更)
对于玉柔最近的举动,曲氏也略知一二,作为掌控后宅的主妇来说,谁的动向都要知道的一清二楚。不过她认为这是好的一个方面,姑娘家知道识时务,以后嫁到人家家里才能过的更好。
也因为如此曲氏约了林二太太和唐夫人在九月初九到仙风观打醮,顺便带玉柔过去,也是让她和未来婆婆能熟悉一下。
而玉彤呢?因为正在学规矩,所以曲氏不打算带她出去。
祝嬷嬷先是检查了一下玉彤的绣工,皱了一下眉头,不免说的有些直白,“七小姐女红需要加强。”
玉彤不大喜欢刺绣,总觉得脖子做的太痛,对眼睛也不好,可这个时代女子的女红在某一方面代表一个人的脸面,家里人也不会同意玉彤这么差的女红,所以玉彤只好分几分精力在。
当然祝嬷嬷不是一味的只教针法这一些,在教玉彤配色的时候,不免会教一些宜忌。明黄跟金黄色的不能乱用,什么样的布是贡品,年轻的女孩子绣什么最好。顺便普及了一下诰命们的衣着,怎么通过她们的穿着来辨认品级,或者从头上的冠帽来了解这人的爵位等等。
同时她对玉彤的举手投足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于怎么笑都要她对着菱花镜都要做到让这位嬷嬷满意为止。
“七小姐,您嘴角得再扬起一些,这样看起来才有笑影。”
玉彤又做了好几次才满足祝嬷嬷的要求。
学这些十分枯燥甚至于很累,会让你觉得一天怎么会过的这么漫长,就连吃饭都变成了最大的奢望,因为只有吃饭的时候才会觉得放松一些。
曲氏觉得十分有成效,对祝嬷嬷的生活起居照顾的更好了一些。
祝嬷嬷对玉彤的看法也变了,她刚开始觉得玉彤并不起眼,也没什么灵气,可一旦学上手了,却做的很好。
这家对嫡女几乎是全方位的培养,就是学规矩也没有落下读书,还好这家小姐虽然会生气,不过不会弄鬼去逃避。
每天都安排的很满,卯正三刻(早上六点)起床吃早点读书,午时一刻(中午十一二点)由祝嬷嬷陪同吃饭,未时(一点左右)开始做针线,申时(三点左右)开始学习礼仪。
晚饭过后,祝嬷嬷又让春樱用特制的中药泡澡,泡完澡,丫头们帮她松松筋骨,玉彤再看一会书,一天就这样过了。
直到九月初九,唐夫人过来张家接曲氏跟玉柔的时候,再看玉彤,果真是不一样了。以前也不是说玉彤不好,就是有些情绪太外露了,高兴跟不高兴基本都挂在脸上,说话做事也随性许多。
现在跟她问安的时候,脸上挂着笑容,即便屈膝问安,上半身都丝毫不动,行走间身上的佩环也不会发出声音。
唐夫人赞道:“早听你母亲说你如今在学规矩,现在看来果然跟大姑娘似的了。”
玉彤捂嘴一笑:“您实在是过奖,原本是我太皮了,惹的我母亲要治我,如今不过是比先前要好一些,哪里比得上晏姐姐。”
曲氏也谦虚几句,可从曲氏嘴角上扬的程度,玉彤看得出来她还是很高兴的。
罢了,只要能让娘高兴,她也觉得值得了。
因唐晏没有过来,玉彤就多问了几句:“怎么不见晏姐姐?”
唐夫人便道:“你晏姐姐跟你一样也在学规矩。”
经唐夫人再解释,才知道唐家在杭州府请了一位女先生教唐晏读书女红和规矩,又唐晏已经是大姑娘了,所以不便出来走动。
其实唐晏也不过十三岁而已,在现代可能还只是个初中生,但是在这里已经是大姑娘了。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对女子这样严苛的坏境下,做爹娘的总希望自家的女儿不被他人挑剔。
她们说完话,林二太太才插话,说时辰不早了。曲氏带着玉柔跟林二太太同盛一辆马车,林二太太看玉柔走路步履轻盈,可没有像她妹妹那样规矩完成的一丝不苟,她松了一口气。
这个儿媳妇是侯门千金,名头说出去好听,难得的是庶出,到时候想在她们家摆架子也不会像她的嫡妹那样放肆。
林二太太间或又问玉柔一些诸如“平时爱做什么?”“爱吃什么?”
态度很和蔼,慢慢的玉柔就卸下心房,她毕竟是冒姨娘教出来的,心眼子多了好几个,过不了一会儿又恢复状态。
林二太太看了越发满意了。
俩家过了纳征了,看着满满的三十六抬聘礼,冒姨娘心里就高兴了许多。林家在益州有很大的茶田,所以像蒙顶甘露、竹叶青这样的送了许多过来,张家一时间茶香袅袅。
日期早已定了,不过还是要走个过场,过不了几天玉柔就要出门子了,所以她现在基本不出门了。所以玉彤跟玉佳一同去玉柔那里看她。
玉柔现在住在曲氏院子的后面,进门后入眼都是红色,绣满了石榴的嫁衣,鸳鸯戏水的盖头……
“不知不觉我已经做了这么些东西了,当时还想着总有小半年的时候,没想到过的这样快。”也许是快要离开家了,玉柔忽然觉得很不舍。
她想着,嫡母虽说对她不甚亲热,可该给的也都给她了,上次还让她在屏风后面偷偷的看了一眼未来的丈夫,那也是个带着书卷气的少年郎,观其说话看起来也很老实。嫁妆也准备了四十八抬,益州城内两进小房子一套,两百亩水田,压箱钱也给了两千两,用冒姨娘的话说,便是小杨姨娘的女儿出嫁也就这样了,而且还没有想的那么周到,基本全部是折成了现银,看起来多却不经用。
夫君很满意,嫁妆也丰厚,玉柔就投桃报李对玉彤格外的好上几分。
“七妹和九妹过来,我也有东西送给你们。”
玉彤故作惊喜道:“是什么东西?我好期待啊!”
原来是一人一对钗,玉彤的明显要更华美一些,是一枝汉白玉镶红珊瑚的祥云钗,看的出来造价不菲。玉佳的仅仅是一枝小凤翅金钗,她早已清楚她跟玉彤的差距,也不会露出不满。
而玉彤觉得有点棘手:“三姐姐,这也太华贵了?”
玉柔却摆手:“你我姐妹何必说这个。”
态度却很坚决,玉彤也只得收下。
当然玉彤此番也拿了东西过来,她们女儿家手上也没多少钱,玉彤送了一本诗集和自己打的络子和荷包,玉佳也差不多如此。
玉柔满怀感激的说了几句才送她们出门。
玉佳先回去了,玉彤却来找曲氏,把玉柔送给她的东西给她看了。
“虽说三姐姐是好意,可是当着玉佳的面,我觉得不大好。”若真的有心要送自己贵重点的东西,也该避着人一点。当着玉佳的面就区别对待,恐怕玉佳不恨玉柔,要对自己有意见了。
曲氏却觉得没什么:“这也没什么,现在若所有的东西都一样,日后更是心里不平。”这就是曲氏不向侯府请求要教养嬷嬷的原因,就拿老一辈的三个姑太太来说,三个姑太太待遇全部一样,就连在家的时候伺候的人数都是一样的。
可到了婚嫁的时候,大姑太太嫁给镇海候世子,二姑太太跟三姑太太却只能从低品级的官员中找夫君。大姑太太一百二十抬嫁妆,二姑太太跟三姑太太才轻飘飘的六十抬。据曲国公老夫人说估计满打满不超过三十六抬,东西看着多,有用的都没几样。
而且三个姑太太关系都不是很好,自从大小杨姨娘死后,二姑太太跟三姑太太也过的很不好。听去年安平候夫人李氏写信的时候说,把俩个姑太太的女儿都接了过来养着,外头的人都夸老夫人朱氏菩萨心肠,其中日后有怎样的苦楚谁都不知道呢。
反而是曲国公府,自小就是嫡庶分明,所以曲氏对嫡出的姐妹没什么嫉妒之心,从出生就有差别了,又何必维持表面上的假像,到了最后不是恨的不行。
玉彤似有所思:“娘,您说的有道理。”
转脸曲氏又说起张瑰要回来的事情:“你哥哥有两个月都没回来,也不知道瘦了没有?”
以前的张瑰多皮啊,最爱恶作剧,看别人出洋相就捧着肚子笑,就连张钊都拿这个儿子没办法,还发狠说过把他送到北边去当兵,他是那样的活泼,活的那样恣意,就连玉彤都觉得自家哥哥咧嘴大笑特别可爱。
自从大哥张成死后,张瑰就变了,变得知书达理文质彬彬起来,即便是笑也是淡笑,这个哥哥很让人心疼。
玉彤挤出一抹笑:“我前次看哥哥回来身子骨儿还结实了不少,说是在书院还练剑,学习骑马。”
因为玉柔成亲必须得娘家兄弟背上花轿,所以张瑰被召回来了,据说他在书院跟林姐夫还认识,那就更得回来了。玉彤也很期待,她最近跟曲氏学做了几道小菜,也想让哥哥试试。
第九章
账册堆了很高,玉彤跟曲氏一起坐在案桌上看账,母女二人都聚精会神,外间听不到人说话的声音,只有噼里啪啦算珠的声音。
去年送了五百两回侯府,节礼里面还有各色土特产,算上跑腿费,不超过一千两,可在节省的曲氏这里却是一大笔钱,要知道玉柔出嫁也不过才两千两嫁妆钱。
“娘,今天咱们可以多添点茶叶回去,姐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