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莺莺传-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爽快地说定,利落地付钱。老板怕遇上骗子,还拉着赵吉就近去了一家倾银铺子验看。这不是不礼貌,而是做生意的章程,等到赵吉人走了,他再发现人家用假银,那也是不算的。
倾银铺子的伙计用专门破银子的夹剪把银子剪破,里头实实在在的没有灌铅,内心也是银的。看到这里老板才放心下来,朝赵吉拱拱手。
不晓得是不是为了弥补自己这个举动,老板一力留赵吉在自家吃饭。赵吉这时候要是离开,到家时候也只能吃晚饭了。腹内饥饿,于是推辞了两下,也就答应下来。
吃完饭那掌柜的让自己儿子赶着家里的骡车送赵吉:“赵兄弟家主在甘泉街那边,又是走来的。这下走回去恐怕要到晚上了!我家骡车送送你!”
赵吉看看天色也只得承认老板说的有道理,而且又不用他花钱,他也乐得受照顾,于是应了下来。
老板儿子赶着骡车,赵吉舒舒服服不沾雨水就到了家。到家之后赵吉留老板儿子:“小兄弟都到我家了,吃顿晚饭再走——我可是你家吃过饭的,你要是不肯留,那不是不给面子?”
那小青年犹豫了一下最终留在了赵家吃午饭。
只有王氏一边上菜一边道:“对不住,原不知道今日会来客,都是家常的菜色。只来得及多切了一盘咸鸭蛋。将就着吃吧。”
赵家今日的晚饭其实算丰盛的了,不过面对客人怎么都要客气的。
一盘大酱烧豆腐,一盘摊蛋,一盘咸肉,一盘咸鸭蛋,一碗鱼冻,然后就是白米饭管够。
瓦窑老板儿子回去以后就道:“爹,你放心吧。我去的时候客人家里正在摆饭,也不是刻意招待客人的,但是菜色比一般人家过节还好。如今的日子,咱们家也没过上那等日子,必定不会是个赖账的。”
想了想又道:“他家住的也好,是个三进的宅子,看得出来是有家底的人家。至于说穿戴的样子,我看是爹想多了,有的人不就是爱惜东西很是节俭么。”
老板听了儿子的话,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心里算计明天请工人回来干活,一会儿又怕下雨天烧窑的柴炭要涨价。拿不准是趁着没涨价的时候去买,还是干脆等到雨停了再开工。
他儿子见了就劝道:“反正现在柴炭也不比往常贵,还不如现在就去买。等到雨停了再开工,说不定那时候就有新的订单要来了。”
老板一想也是,便第二日就去牙行定柴炭。这时候的他想不到后来的雨能下那么久,真等以后再去买柴炭,光是这一笔钱就得把货款全赔出去。不过要说高兴,那也没有,毕竟这一批货他可没有赚到后来那样多的利!
赵吉晚上在家就和王氏说了今天白日里的一应事情,又把剩下的几两银子丢进了王氏的梳妆匣最底下一层:“事情这就算是办成了,就看之后的事情如何了——我这心里感受不好说,不想真的有大涝,又盼着赚钱,满脑门子官司。”
王氏爬上床抖枕头整床铺,笑着道:“那就不去想,听天由命就是了。或者这么想,要是真来了大涝,咱们能赚一大笔,要是没有大涝,咱们更高兴。这么想的话,你该好受了吧?”
赵吉一想确实是这么一回事,经王氏这么一开导,最后一点心头的小疙瘩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再不去想这件事——就像王氏说的那样,一切听天由命,反正老天下不下雨也不是他一个凡夫俗子能够决定的。
第二日,王氏特意叫了赵莺莺到卧室,单独对她说了这件事:“我和你爹借了你的银子,也该和你说一声。我晓得你不会多想,但我这个做娘的要做到位。总之到时候要是没得赚,我和你爹也会把钱补回来的。”
赵莺莺哪里会在乎这个,她重点在于别的。想到就问:“娘,这事儿先放一边,要紧的是家里有没有防备着雨一直下会出什么变故。”
王氏拍了拍赵莺莺的背,心里喜欢赵莺莺把家人放在钱的上头,笑着道:“这件事告诉你也没什么,只不过你不许再告诉家里其他人。提前知道了也没什么用,只不过多一个人担忧而已。”
这个道理赵莺莺明白,所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我和你爹还做了别的准备,一个是想让你舅舅家搬到咱们家来住些日子。到时候两家人互相照顾,外面乱着也不怕了。另一个就是买一些油毡布、药材之类的东西,都是到时候会急需的。。。。。。”
王氏又絮絮叨叨说了很多,赵莺莺听着直点头。原本心里还有的担忧,这时候也渐渐散去了。
等到从内房出来,她的脸色和之前大不相同。赵蓉蓉看了还奇道:“娘叫你进去有什么好事儿?你这一出来的活像芹姐儿得了大宝贝!”
芹姐儿这时候正在摆弄他的花牌,不服气道:“怎么事事拿我做比,我就那么没出息么?”
赵莺莺赵蓉蓉相视一笑:“你就是有那么没出息呀!”
第75章
天上的雨水下了有好几天了; 不过已经没有最开始那样大,大概也就比一般的春雨大了那么一些。大家都当是坏日子要彻底过去了; 日子彻底恢复了平常。
至于说这些市井人家妇女平常是什么样子?那自然是有活计做活计; 没得活计就四处走跳说闲话。现在外面下着雨,所有的活计不过是一些家务,余下的就是做做针线活儿。
也是趁着这时候闲; 把所有需要缝补的东西都缝补起来,再有空闲的时间; 多纳几双鞋垫,做几双鞋子也就是了。
只不过这样做针线活儿大家都愿意凑在一起; 不为别的; 就是为了说话的时候有个伴儿——也别说有的人家一大家子妇女也不少了; 自家就能开个茶话会。须知道一个宅子里过日子的; 知道的事情也会差不多; 都是一些已经知道的事情; 那又有什么好说的。
于是妇女们都排好了日子今日去你家,明日去我家。这部定下一个确定的日子; 也是免得有人占便宜的意思。茶水不要钱的吗?有时候还要拿出一些瓜子花生待客,那就更别提了!
还有大家坐上半日一日的; 人家家里免不了乱一回,是不是要劳累收拾?
所以啊,还是大家轮流着来,这样谁都说不出什么了!
这一日就有人来通知王氏:“赵三嫂子,今日咱们一起去到麦家去坐坐!你去不去?”
王氏道:“等一会儿; 我问问我家蓉姐儿莺姐儿去不去。”
赵蓉蓉赵莺莺本性不是太热衷于这些的,不过这些日子实在是在家里闷太久了,也想出去别人家走走听听看看,于是都点头说好。
最终母女三人同那位叫王氏同去的妇女一起到了麦家,整个太平巷子也只有一户姓麦的人家,就是麦瑞娘家。
这时候屋子里已经有些人了,三五个妇女,其中也有两个妇女是带着女儿的。见了赵莺莺母女三人都笑着问好,几个走的近的还特别赞了赞赵蓉蓉和赵莺莺‘越发出息’了。
赵莺莺是不知道这些人中间好久没见,才一个照面就知道自己和大姐出息,这是怎么来的。只当是客气话,一律全盘微笑应对,这样反正是不会错的。偷偷看赵蓉蓉,发现她也是这样。
麦瑞娘她娘这时候也端着茶水进来了,笑着道:“只有一些自家存的南瓜子,实在对不住,嫂子们就将就些吧。”
这段时间大家都不同程度的伤了家底,不要说点心了,就是瓜子花生之类也供不起。这不只是麦瑞娘家如此,几乎所有差不多的人家都是如此——赵家是个例外,不过他家不说外人不知。而这个场合,王氏更不会主动讲出来。
所以在座的妇女都笑着道:“麦大嫂你费心了,这南瓜子收集可不容易。”
又有人道:“南瓜子自有一股不同于瓜子的味儿,我就偏爱这个,今天可便宜我了。”
这些妇女彼此寒暄,赵莺莺赵蓉蓉这样的女孩子插不进话,也不能插话。她们今天就只管带两只耳朵来听,听听最近街面上有什么新鲜事情,这也是长日无聊中的一种消遣了。
一开始都是些鸡零狗碎的小事,这次因为大旱的关系这种事值得说的小事就特别多。譬如谁家媳妇受了欺负,家里爹娘、男人、孩子都能吃个半饱,她们则吃的最少,还整日被婆婆盯着,就怕偷吃家里的粮食。
“怎么不闹出来?要是是我,谁不让我舒坦,那我也要让他不舒坦。”有一个颇为健壮的妇女,眉宇之间有一股神气,想来她在夫家地位不低。
旁边一个妇女笑起来:“李二嫂,这话可怎么好说。那一满屋子的人都是一家人,只有你一个外姓的,欺负你又如何?只要不在意邻居说闲话,尽可以欺负。至于说娘家人,那时候娘家可不敢轻举妄动!”
平常妇女一气之下可以带着孩子回娘家,脾气硬的那种夫家还真怕,事后免不得低头亲自过来接。但是当时是什么时候,各家粮食都无比紧缺的时候——有本事你就走,不会等到下顿饭,就有人送回来了。
这时候回家的女儿,娘家也招待不起了。
这种事大家都心领神会的,不用说穿。
之后赵莺莺算是大开眼界了,这些妇女看着普普通通可是打听消息窥人私密的本事可不比当初她在宫里的时候那些人精差!
皇宫是什么地方?挑人的时候就尽选的聪明人。就是稍微差那么一些的,几年磨练下来也得脱胎换骨。
那地方阴私事儿多,所以格外危险。为这个,哪怕是没有野心的那种小宫女也要练出七八个心眼儿,就为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是要去害人,而是放着别人害自己——在皇宫这个地方呆久了,人也会疯魔,什么时候都觉得有人要害自己。
至于说那些本就精明,想要出人头地的,那就更不要说了,这些人用心之下,宫里没有秘密。
不过要赵莺莺说,这些人都是活的不耐烦了。皇宫里的事情是那么好知道的吗?凡是知道一分就会多一分危险。要是你自己将来不小心带出什么秘密了,小命立刻玩完儿!
好在现在听的这些秘密没有那么惊心动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小心留在心里了,将来说出来了。。。那也就是说出来了而已,能有什么事?这也是赵莺莺听的格外有趣的原因之一。
“刘家的老闺女知道吧?”有个妇女故意小声说话。说她是故意的是因为,她虽然压低了声音,但是这个声音又恰好屋子里的人都听的清清楚楚。
“她能有什么事儿?难道是能嫁出去了?若是这样,她夫家还真是倒了八辈子的大霉。”之前那个颇为健壮的李二嫂露出一个不屑的表情,她当初做姑娘的时候就生的五大三粗,好在干活儿上是一把好手,最后还是说上了一家差不多的人家。
不过当初她不管怎么努力做活儿,还是有许多人嘲笑她的样貌身材。所以现如今她最厌恶的就是那些生的娇滴滴且不能做活的女孩子和媳妇,看到她们倒霉就十分开心——所以说,弱不禁风是比五大三粗好看,可是那能当饭吃?
“还真是!”原先低声说话的那个妇女一拍大腿,声音不知道拔高了多少。
李二嫂面露惊鄂,她只不过随口一猜而已,根本没想到能猜中。赶紧追问道:“说的是哪家的人家,谁家肯要她呀!而且这事儿不算小了,怎么可能事先一点风声也没有!”
那知道详情的妇女细细地说,原来刘家大闺女个再也留不下去了。刘家人再怎么觉得不满,门当户对的人嫁不出去是事实,再加上前些日子手头实在缺钱,所以悄悄定下了一个鳏夫。
这个鳏夫不算有钱,膝下又有两儿一女,一般人家绝不会把黄花大闺女嫁到这样的人家的。不过这鳏夫知道自家情形,愿意出一大笔钱做聘礼。虽然这笔钱对于他来说是不小的数字,但是为了娶一个黄花大闺女,他自己觉得很值得。
“刘家觉得把女儿嫁给一个鳏夫,而且直接过去就做娘,脸面上有些挂不住,所以开始都是偷偷摸摸的做的,根本没有人知道。我有一个表姐正是那鳏夫临近的邻居,昨日两家来往的时候被她看了个正着,这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听说所有的礼都已经完毕,只等着雨停了选个好一些的日子过门。”
听说是嫁个鳏夫,而且是有儿有女家世普通的鳏夫,李二嫂又恢复了镇定,并且脸上飘过一丝难以察觉的鄙夷。
这种鄙夷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赵莺莺抬头瞥了一眼,发现屋子里的妇女大多数都有些这样的感觉。
这其中的原因来自于这些妇女的婚姻价值观,头婚的可以鄙夷那些再嫁的回头人。嫁的人也是头婚的自然可以鄙夷那些嫁鳏夫的,而嫁的鳏夫还带着儿女,那更是可以尽情鄙夷。。。。凡此种种的鄙夷还有很多,而且这和婚后的实际生活情况没有关系。
就像这位刘家姐儿一样,她人都还没有嫁过去呢,谁也不知道她将来日子如何。说不准到时候丈夫体贴儿女孝顺呢?可是没有用的,光是她嫁了一个带着儿女的鳏夫,别的妇女就可以拿出来说笑一辈子。
“刘家大姐儿总算要出门子了,她家该念佛吧?这样她底下几个妹妹也能开始说亲了。我记得她家第二个女孩子今年也十七了,再等下去又是一个老姑娘。”李二嫂真的特别了解刘家,当然,也有可能是这种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刘家二姐儿和她大姐一个做派,除非又遇上一个鳏夫,不然哪有那么容易!”这话说完,所有人笑了起来。
有一个妇女倒是说了句公道话:“底下最小的才只有十来岁,我看着刘家人也是知道之前养女儿的办法不对路,所以格外严苛,什么事儿都让学着做呢。只不过这小姐儿要被她姐姐们带累,有那样的名声在外了,刘家女儿都难嫁!”
一屋子人摇头,有个挨着王氏坐的妇女看了看赵莺莺和赵蓉蓉便笑道:“说到教养女儿的事情,谁能比得上赵三嫂子!你们看看赵三嫂子家的女孩子,芹姐儿太小不去说,就看看蓉姐儿莺姐儿,怎么说怎么说!我可是听说了,姐儿们五六岁就开始学女红了!”
所有人睁大眼睛去看赵蓉蓉赵莺莺,虽说女孩子学针线在五六岁到十来岁都正常。但是真的等到十岁再学的很少,而五六岁就开始学的也很少。这个年纪的孩子知道什么,做都坐不住。可别让她们现在就厌烦了针线,那以后可就有的磨了。
似乎是闲大家吃惊不够,那妇女又接着道:“上一回我去赵三嫂子家串门,到了午饭的时候我要告辞,赵三嫂子送我出来的时候我就见到蓉姐儿莺姐儿在厨房做饭,蓉姐儿如今已经能够一个人料理厨房的事情了!”
听到这个所有人是一片赞叹。
厨房相对女红来说是迟了很久的功课,因为厨房又要动火又要动刀,有些活儿还是力气活。所以不敢让太小的女孩子做,而且她们也做不动。一般来说,女孩子都是十三四岁开始跟着母亲进出厨房,至于什么时候能厨房里的事情一把抓,这个看天赋。
天赋好的,在嫁人之前就能掌管厨房,这样的女孩子很拿得出手,媒婆说亲的时候也会特意提。天赋不好的,嫁人之后还要吃婆婆小姑的挂落。而这个挂落吃多久,只能说有的人直到自己有了儿媳妇了才不用吃。
不是手艺在那些年里长进了,而是儿媳妇进门就不用她来做厨房里的事情了。
所以赵蓉蓉能够十五岁的时候就把厨房里的事情一把抓,那绝对会引起赞叹。同时赵莺莺才八岁就进出厨房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所以说,谁都别和赵三嫂子比。而且这还说明了一个道理,咱们不能溺爱这些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