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之情深不寿-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林甫本就是善专研的小人,有如此行为自然在李瑁他们的意料之中。可是玄宗不这么想,他看见连李林甫都跪下去了,恨不得一口老血喷出,好不去看这虐心的一幕。
  可惜李瑁不会给玄宗这个机会,他当即就“顺应民意”,双膝跪在玄宗面前,真诚地说:“儿子不才,但也愿意为父分忧,还请父皇交出皇位,儿子必定真心侍奉父皇您为太上皇!”
  说着便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太监,端着传位的诏书和玉玺,送到玄宗的面前。玄宗此时被气的都说不出话来,一时激动竟是连手都不能自由使唤,只能眼睁睁由着身边窜出的两个太监控制住自己的身体,在诏书上盖下了玉玺!
  还在含元殿的皇室宗长神情复杂地再次拿出笔,在李瑁的名字旁边写上了“帝”这一字,只等李瑁定下封号再往上填。
  可笑李瑁大概是历史上活着的,坐上太子之位时间最短的一位太子,谁叫人家刚当上太子没一个时辰,就当上皇帝了呢!(李瑁:“爷要的就是名正言顺!”)
  玄宗已经被李瑁以身体虚弱为由带下去了,传位诏书也已经由小太监宣读过了,任谁会想到原本新太子的册封典礼,居然会变成这样,就连李林甫看着现场的狼藉,也忍不住脑子放空,想不出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李瑁登基之后,朝堂之上必定会有一个大患血,不知道他现在去抱抱新帝的大腿还来不来得及??
  可是李林甫一想到地位直追在自己身后的裴桓芝,就醒悟过来,恐怕新帝这次会要他和张九龄那个老东西给裴桓芝让路,真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没扳倒张九龄,反而让裴桓芝那个后生后来居上,坐到他头上去了~
  和李林甫有一样感觉得人在长安城中不是少数,除了李瑁一党的众人在欢呼胜利以外,其他人更多的是茫然,他们不知道新帝下一步会怎么做,只能夹起尾巴做人,以求能逃过动荡。                    
作者有话要说:  那个,大家注意哈,我想不出来要改年号为什么,不能用玄宗定下的开元,之后的天宝也不好,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帮我想个合适的年号??

  ☆、人事变动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说的恐怕就是现在的大唐。玄宗被李瑁册封为太上皇之后,就由武皇后陪伴着,你知道武皇后是个多么有办法的女人啦,不对,现在她已经是武皇太后了。总之玄宗怒极攻心之后,咱们的皇太后已经让他失去了与外界联系的渠道。玄宗身边的亲信都被撤了下去,死的死散的散,比如高力士就已经被一杯毒酒赐上路了。
  当然,皇太后也不稀罕天天守着玄宗,把杨玉环往他身边一送,就完事了。可是杨玉环这个女人原本就心怀异念,现在玄宗身上至高无上的光环都没了,杨玉环又怎么可能还会心甘情愿地陪在他身边呢?
  历史上李杨之恋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暂且不说,可是这里的杨玉环遇上玄宗才那么点时日,玄宗恐怕都还没在美人面前嘚瑟过他出众的音乐才能呢,杨玉环自然谈不上喜欢玄宗啦。
  反倒是江淑妃的确是个好女人,一开始她怕玄宗想不开,还特意带着怀仙公主去看望被禁足的玄宗,可是玄宗如今性情大变,对站在李瑁母子那边的江淑妃也没多少好感,久而久之,江淑妃怕玄宗伤到怀仙公主,就少去了。
  至于李瑁这边,新帝登基 ,自然有他忙得,朝堂之上要稳定局势,该贬的贬,该流放的流放,当然,该升官的也要升。还好裴桓芝等人一直是李瑁的心腹,在朝堂之上李瑁根基已深,处理起这些事来,倒不是特别难。
  而崔玉媖早就在李瑁称帝的第一时间留在了后宫里。武皇太后做皇后的时候,就没住到本该皇后住的辉宁宫,所以现在崔玉媖搬进去就比较省事了。后宫的宫务武皇太后也没有藏私,手把手的教了崔玉媖没两日,崔玉媖就上手了,其实说白了后宫不就是个大点的后院嘛,李瑁这个皇帝当的威风,崔玉媖这个得宠的皇后自然也做得轻松,没不起眼的东西出来碍着她的眼。
  不过崔玉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比如留在瑞王府的刘彤左等右等,也没见宫里来人接她,还是等到大局已定,朝廷和□□皆在李瑁夫妻的掌控中之后,刘彤这个瑞王侧妃才施施然被接进宫的。
  你说夔国公府会心生不满有话说??
  拜托,李瑁逼宫的时候可一点都没用到他们,就算现在,刘宗霆这个所谓的天子岳丈,都没能升一官半职什么的,他们怎么敢奢望李瑁还将夔国公府放在心上?这时候低调做人才是王道,免得招惹了陛下的眼!
  没功之人自然心惊胆战,而这次在李瑁称帝过程中出力的众人就得意了。
  比如。裴桓芝成功挤掉头上张九龄和李林甫这两座大山,成了大唐的中书令;王虎晨倒是没升官,他那个个性,真要做了礼部尚书,还不得天天惹祸啊,所以李瑁干脆为他建了一个贤武楼,让他展览江湖上愿意为国效力的武林人士。李瑁想着今后的战争一定少不了,这些人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利用起来;
  周元杰也没领什么官职,开玩笑,人家走的是文艺风,你突然高官厚禄的给他养起来,算怎么回事。所以他现在已经和自己的老师一起,带着一帮学子研究起了从南北朝时期到大唐的历史,只等着出完书,名流千史了。
  李硕也被召回了长安,这么多年窝在汉州那个小地方上,李瑁交给他的那套农田水利技术早就被他摸了个透。要打仗就得有足够的后备物资不是,所以李瑁将李硕放在了工部,不说做个尚书,先做个侍郎试试水也是可以的嘛。
  不过粮商魏剑楠最近一直在求见李硕,可是李硕那个二愣子硬是将人家拒之于门外,最后还是消息传到李瑁耳朵里,由李瑁出面,两人才接上线,一同驾驭土整堆肥这件事的推进呢~
  (李瑁主张先养肥土地,再轮作作物,以提高粮食产量。李硕此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了,所以魏剑楠才死乞白赖地要赖上来分一杯羹。当然,李瑁不从魏剑楠身上拔下一层皮来,是不可能将技术交给他的,所以未来大唐多年的军粮就由魏家低价供给了。)
  至于张勤,他是武官,升职比较快,所以这次干脆做了冠军大将军,和郭子仪这个镇军大将军南北呼应,帮李瑁镇压住了各地小动作不断的势力们。
  哦对了,值得一说的是,李瑁这个腹黑男还指派了一个亲近自己的将领,到河北道张守珪那儿去。张守珪现在官至右羽林大将军,是开元年间有名的一位大将。李瑁也不想猜忌他,可是没办法,谁叫张守珪识人不清,收留了安禄山那厮。
  原先有玄宗看着,李瑁不好太放肆的在河北道参插人手,所以只知道张守珪将安禄山收为了义子,却不知道具体情况,因此现在要派一个人过去探探路。
  至于派过去的是谁?哈哈,还记得当初李祎手下那个莫林嘛?李祎倒台后莫林着实被冷藏了差不多有一年半。等到张勤来信说此人已经彻底归了心,李瑁才开始运作启用他。这次在张勤赶来长安城的路上,莫林也表现良好,所以李瑁才给了他这么一次机会。
  那个,可别说李瑁明明有万羌这种老牌的追随者,为什么还要启用莫林。要知道万羌和曾毅是打手保镖,武艺是高超了,可是论领兵的才能,他们就比不上莫林这样的将才了,所以才有莫林出头的机会。
  这些人事调动咱们以后慢慢的细说,现在李瑁面临的难题,是确定年号和新帝上来的一系列规矩。
  年号已经由礼部去拟了,但这规矩就不是这么好定的。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已经不是玄宗掌权的时候了,除了几条祖宗家训万不可动之外,李瑁想把好多条现成的规矩给改了,以防范那些旧规矩带来的隐患。
  首先,科举的力度需要加强,只有寒门学子立起来了,那些老牌世家才会向皇室低头,这样李瑁的政令也好运行一些;其次,地方上和边关的节度使权力过大,李瑁不想这边自己除了世家,那边由节度使领头的一批新贵又迅速占领了世家们空出来的空间。
  这些说说容易,可是真做起来就难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所以李瑁也不打算一口气到位,只是先增开了明年的恩科,美其名曰庆祝新皇登基。
  而很快,礼部那边也有了结果,李瑁在呈上来的几个名字中,选择了“康平”这个年号,愿大唐岁岁康顺,日日强盛。
  终于,在李瑁努力奋斗了大半来个月之后,他总算能提早收工,去辉宁宫找自己心爱的皇后一起“玩耍”了~
  要说起来做皇帝还是个苦差事嘞,以前就算玄宗对李瑁管的再实在,李瑁也能抽出时间来陪陪崔玉媖,可是现在才一当皇帝,李瑁就忙得连轴转,晚上都得在御书房休息,简直惨无人道。
  可是~那什么,就在李瑁哼着小曲,脚步轻松地朝辉宁宫走去的时候,忽然半道上冲出一“女鬼”,撞在了李瑁身上。
  “大胆,是何人作怪!?”李瑁身边的小军子连忙大喊着来扶自己的主子,后边的宫娥也打着宫灯跟了上来,照亮了被撞倒在地上那个“女鬼”的脸。
  却原来,这个“女鬼”居然是本该陪着玄宗的杨玉环。(我说妹子,是哪个没良心的告诉你穿白色显得好看的,不知道大晚上会被当成鬼啊!)
  李瑁堂堂一个男子,被这么一撞自然没事,掸掸衣袖就跟没事人一样,面无表情地看了杨玉环一眼,就说:“派人将太真法师送到她该待的地方。”
  说完李瑁抬腿就走,见到此状,原本躺在地上等着李瑁来扶的杨玉环忍不住了,扶着被撞疼的胳膊,喊道:“陛下,陛下,难道您就真的不顾和玉环以往的情分了吗?”
  小军子:哎呦我滴亲娘嘞,怎么让杂家撞上这等秘辛了,陛下,奴才今天出门没带耳朵,什么都没听到,求放过~
  李瑁…_…|||:情你妹的分,老子和你统共就见过几次面,你再乱说,朕~也是会打女人的~呜呜呜~
  “朕看太真法师是病糊涂了,若是真的得了癔症,还是早日送出宫为好!”
  哼~李瑁这个傲娇货还就是不吃杨玉环那套美人计,将杨大美人抛在脑后,愉快的去找崔玉媖了~
  至于第二天太真法师被诊出身染癔症无言乱语的事情,刘彤表示一定是崔玉媖干的;崔玉媖表示这个黑锅本宫还真愿意背,不过陛下,你可得补偿人家,晚上不要那么用力了辣~
  (崔玉媖一脸假装的嫌弃。。。。。。于是刘彤卒。。。。。。)
  李瑁:“不够吃,不够吃,朕每日政务繁忙,还请皇后夜夜‘体恤’,好让朕轻松轻松,瞄~”                    
作者有话要说:  轻松一章,交代一下前朝的一些事情,为接下来的剧情做铺垫,至于文中出现的很多人物,都是前文写到过的,现在等于把他们都串起来,形成具体的脉络。

  ☆、增开恩科

作者有话要说:  各位,不好意思,时隔这么久,我才发现自己忘了将曾经写好的一章放上去,这一章是夹在52章和53章之间的,我已经将内容贴在53章“凯旋回朝”上了,如果有亲想要看李瑁为崔玉媖付出的内容,可以看那一章。
  PS:人家是真的没想到这么重要的一章居然会被自己忘记掉,之后出现的好几个人物这一章也有介绍,我自己还是希望大家能够返回去看看的,造成大家的困扰,实在是抱歉~
  另外,嗷嗷,我忍不住想把准备开坑的新文链接发上来,要是大家有兴趣,可以先看看文案,我最迟三月初,一定会开坑的,现在是在构思大体框架阶段,希望大家支持~
  《菇娘,好鲜》
  从李瑁的登基大典开始,再到皇后册封大典,然后是裴家升官的圣旨,张家御赐的宝剑。。。。。。总之开元二十三的年尾,老百姓们是在看好戏的过程中度过的。
  翻过年就是康平元年了,继元圣文神武皇帝(唐玄宗)让位之后,新登位的皇帝颁布了不少的政令,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以世家出身的豪门显贵闹过,一般的老百姓说不出其中具体的过程,只知道街口的茶馆里时不时就有两派学子闹架儿。
  等闹着闹着,那群乱蹦弹的人就老实了,听前街的老秀才说,当今天子有主意得紧,又不用靠着世家吃饭,所以那群小人才闹不起来的。
  这要问为什么老百姓这么支持李瑁?还是得说说李硕,他现在在老百姓心里就是神仙下凡,李硕在汉州弄了块试验田,据说能将单亩土地粮食产量至少翻一番,这样一来老百姓们还不得了劲儿地夸李硕啊。
  其实说穿了那块试验田真的没什么,李瑁要真是弄出什么超前卫的工具来,恐怕大唐的经济一下就会瘫痪掉,谁叫粮食价格下降的太快了呢。所以李瑁只是指点了李硕有关土地利用的东西。
  你想啊,你手头就一块地,年年用年年用,还不得给它用薄咯啊,可要是种一年调整休养一年,或者将不同的作物轮作,土地的肥力保证了,产量自然比平常老百姓种的田好。
  所以李硕在汉州的几年,就光顾着实验什么样的作物搭配着种最好,再修修水利什么的,成果就十分喜人。但是粮食产量就算再翻番,也不可能突变太多,主要是现在能种出来的粮食的基数小,翻一番也没什么花头,多出来的产量大致能支持李瑁打仗就是了。
  说完这些有关自家的大事,其实老百姓们还都有一颗八卦的心。比如皇家的秘辛,自然就最受老百姓欢迎。
  据说,现在后宫里是崔皇后一人独大,从潜邸出来的刘贤妃完全不是她的对手,所以夔国公府现在都矮了崔家人一头。
  据说,从前很得太上皇喜欢的那个太真娘子得了癔症,当然是不是真的了底下的人不得而知,但是她招了崔皇后的眼是肯定的。
  据说,开年咸宜公主就要生了,这亲弟弟做了皇帝,腹中孩子又是在康平元年一开春就能出生,大抵皇帝陛下是不会吝啬于优待这个侄子或侄女的。
  据说,宫里的皇太后也想崔皇后早日给皇家诞下子嗣,所以这对天下最尊贵的婆媳具体关系怎么样,还不得而知呢~
  然而,这些八卦大家听听也就算了,总之新帝登基,以后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老百姓们只要生活获得安泰,就心满意足了,哪里会计较到底是谁坐在高位。
  可是和老百姓不一样,有点地位名气的人家,都不会对李瑁上台之后一连串的动作视而不见。
  这个新帝吧,看着倒是柔顺,可是骨子里有股狂劲儿,前不久说是要增开恩科,所以长安城里聚集了从天南地北赶过来的学子。众人冷眼瞧着,陛下这是要重用寒门,心中都紧了紧弦,虽说贵族子弟从小有名士教养,学识稳压寒门子弟一头,可是当今陛下手上已经有了一个李硕,谁知道什么时候会多出几个出身微弱的重臣,所以说不担心,那都是假的。
  这日北齐候家的小世子蔡茂泽,正带着一群差不多年纪的小公子,前去长安主街上最著名的茶楼“看戏”,原来却是有国子祭酒张大人家的长子和一商姓寒门子弟在茶楼里设下战局,约定此后凡是胜的一方所在之处,输家便要主动回避。
  这样的大戏,这群刚从国子监放学的小少爷们怎么可能不去凑热闹,再说国子祭酒张家原先也是有爵位的人家,长安城里勋贵最喜爱到处连亲,说不定这位张公子就是在场哪位小少爷的表哥什么的,他们自然要去助威。
  蔡茂泽是所有少年里的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