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之情深不寿-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这边武皇后刚吩咐下去煮姜汤,就听见平地一声巨响,原本还能见点阳光的天立马暗了不说,还开始打起了闪电。武皇后当即就觉得不好,连忙派身边的人去看看玄宗他们已经到哪了,却没想到一阵大风袭来,再加上环境昏暗,山下的人被风吹得都睁不开眼,更不要说去探什么路了。只能派人在玄宗他们上山的路口处等着,看看有没有人回来。
  这么一等,就是半天,可就是看不见玄宗他们回来的身影。
  武皇后经过一段六神无主的晕眩之后,很快就振作起来,命令留守在山下的部分军队赶紧组织队伍前去营救被困在山上的玄宗等人。
  可是老天爷却像是有意不放人上山一般,除了大风和雷电以外,此时已经开始下起了大雨,雨势来得突然,一下子就下大了,按说这个季节的泰山不应该有雨的,可是这场雨,却像是要把一年积攒的两一次下完一般,玉珠大的雨点一下一下、密密麻麻地打在地上。山下一些稍小一点的帐篷已经经受不住风雨的摧残,彻底罢工了,就连江淑妃也抱着怀仙公主躲到了武皇后的大帐篷里去。
  留守军队的最高长官李呈田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找了个当地人,想要问问可不可以给带个路,让军队可以赶快上山。可是那人却说这样的天气,说不定会有山泥顺着雨水滑落,这时候上山实在太危险了,一不小心就会把小命交代在山上,建议大家等等再上山!
  李呈田不敢自作主张,把实情禀告给武皇后,让她做主,可是武皇后也没办法啊,她当然希望早些把玄宗和李瑁救出来,可是总不能让所有人跟着冒险吧!要是有把握救出山上的天子,那牺牲再多的人武皇后都无所谓,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就算让李呈田带着人上山,也救不了陛下,然而会损失仅有的兵力,让山下的人也陷入危险!
  想到这儿武皇后就不禁感到一阵阵的无力:“那派去长安的人呢?还有去河南郡搬救兵的人到了没有,情况又怎么样?”武皇后按着额头问李呈田。
  “回娘娘,派去河南郡的人大概已经到了,可是调动军队不是容易的事,就算有娘娘的手书,臣估计最快也要等三天才能等到救兵。至于长安那边,想来应该还没有送到娘娘的懿旨,一旦有消息,臣会立马禀告的!”李呈田此时脸色也不太好,紧张了一天一夜了,他能尽量保持冷静就不错了,还想他怎么样!被困在山上的可是大唐的天子,一个弄不好自己的脑袋就得给人家陪葬,此时李呈田只能希望帘子后面的皇后娘娘能够镇住场面,赶紧拿出办法来!
  “行了,你下去吧,随时准备好上山的人手,一旦天气稍好,就带人上山,此事宜早已不宜迟,否则你知道自己的下场!”
  山下的武皇后等人已经乱开了,而山上此时的情况也不算好。大风起的时候,李瑁就联想到之前的那场风波,建议玄宗立即返回,可是此时玄宗正在兴头上,当然不会同意,李瑁还欲再劝,甚至派了小军子下山来,可是玄宗说什么也不愿意,没想到马上情况就继续恶化,风把人都吹得东倒西歪的,大家赶紧寻了个落脚处整顿。凑巧,当时众人所在之处旁边正好有一个比较成规模的寺庙,众人正好躲在了那里。
  寺庙里的僧侣倒是和善,将玄宗他们好生安顿了下来,可是外边风雨渐起,明显已经不能于行,而且风势雨势正盛,根本没有要停的意思,那家寺庙里也没有足够的物资,大家总不能都所在那儿等着人救吧!
  说来还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玄宗一个年过半百的人,又是受风吹,又是被雨淋的,一下子就病倒了,随行的太医也没带够药材,只能勉强控制住玄宗的病情,却没办法进一步治疗。
  如此在寺庙里缩了一晚,大家见外边风雨依旧,都不免人心惶惶起来。李瑁日夜守在玄宗床前,照顾着病中的玄宗,也开始担心起如今的境况。
  再说长安那边,武皇后派去的人也终于到了,来人带着武皇后的懿旨,闯进了张九龄的府中。可是这样的动静没能瞒过一直和张九龄敌对的李林甫,同样知道这个消息的,还有忠王李玙。
  张九龄和李林甫在这个时候还是知道要通力合作,抛却往日的不愉快,联手解决危机状况,可是李玙他不这么想啊!要是玄宗和李瑁再也回不来了,那岂不是给了他李玙趁虚而入的机会嘛!
  再来看看此时长安城里的势力分布,玄宗临走时,将大权交到了张九龄和李林甫手中,所以这两人毋庸置疑是此时话语权最大的两位,可是李玙作为皇子,还是一位最年长,入朝领事多年的、已经封王的皇子,他的意见别人也不能不听。
  所以李玙“为父担忧”,主动插手营救玄宗的做法没人能说他不对,可是事实却是插手后的李玙根本就没真心想着怎么救出玄宗他们,李玙只不过是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接触到京师的守卫,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势力,在玄宗回来之前,将长安直接拿下,这样一来,要是玄宗直接死了回不来了,李玙就是最适合的皇位继承者,就算玄宗能回来了,李玙已经大权在握,让玄宗当个太上皇什么的,也是可以的嘛!!
  朝堂上李玙春风得意,后宫里,一直被武皇后,甚至是江淑妃压下一头的杨贵嫔也嘚瑟了起来,这女人甚至将手都伸到德福宫去了。作为武皇后唯一的嫡女,咸宜公主此时最是有资格站起来,当然,咱们的咸宜公主也是有血性的人,要不是怀着孕,她说不定还真会和杨贵嫔好好干一架。
  可是,咸宜公主她怀孕了呀,这一胎还怀的胎像不好,玄宗他们走的时候,咸宜就只能躺在床上休养了,这时候她是有心无力,做不来什么事来阻止杨贵嫔了!
  杨贵嫔就是料准了咸宜公主有孕在身,那自己没办法,新上任的瑞王妃崔玉媖有“胆小怕事”,所以才会这么肆无忌惮地撕开自己伪善的面具,将狐狸尾巴露出来!
  可是大家都没想到,自成婚以来一直被别人认为温顺过头的崔玉媖,居然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
  早就说过了崔玉媖这个人骨子里就有股烈性,几年前年纪好小的她都敢直接对上一群难民,她又怎么可能是什么温顺之辈呢!只不过是身份的骤然改变让她暂时迷失了自我,一旦有人将她的乌龟壳敲破,她就是只重生的凤凰,能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这样的大事,作为当事人家属的瑞王府众人自然也知道了,刘彤仗着自己的家室,已经开始游说往日有交情的家族站在瑞王这边,可是此时李瑁生死未卜,愿意无条件和李玙对上的家族真不多,万一陛下回不来,瑞王还真说不定会败给忠王!
  曾经闺中密友的连连拒绝,让刘彤这位天之骄女也不得不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可是崔玉媖不同,她从来就没有将希望放在随时可能转变阵营的世家们身上。
  崔玉媖醒悟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上门拜访张九龄!
  她这么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张九龄是个保守之人,只要玄宗一日没有传来死讯,张九龄就只会主张营救玄宗,而不会选择支持李玙。
  第二,虽然张九龄往日也不见得和瑞王府多么亲近,可是崔玉媖听李瑁私下里说过,张九龄更加看不上李玙背后伤人的德行,所以崔玉媖就赌一把这一次张九龄会站在他们瑞王府这一边!
  第三,张九龄是此时长安城里最说得上话的人!虽然现在的局面是张九龄、李林甫和李玙三足鼎立,可是能前去救人的军队归张九龄管,李林甫的吏部和李玙的工部都没有张九龄手上那道玄宗临走前留给他的、能调动军队的手书管用。所以崔玉媖要做就要做到一击即中,她要说服张九龄下这个狠心,公然得罪李玙,让他全心全意地去救玄宗!
  所以崔玉媖换了套鹅黄的衣衫,顶着拜访张九龄夫人的名头,单枪匹马去了张府。当然,张九龄是不会这么轻易就见崔玉媖的,不是男女授受不亲的问题,张九龄一个和比玄宗还老的人,自然不用担心传出什么风言风语。
  可是见了崔玉媖,就代表着自己以后都是瑞王一遍的人了!
  张九龄想救玄宗嘛?当然!但是他也顾忌李玙,万一的万一,最后陛下还是没救回来,自己又得罪了李玙,他是没什么关系,可是他身后的一大家子该怎么办呢!
  可是张九龄把自己关在书房不见客,崔玉媖就屏退众人隔着书房门与他谈判:“妾身瑞王府崔氏前来拜访张大人,还请张大人通融,见妾身一面!”
  “。。。。。。。”
  “张大人,今日不是我强人所难,您的难处我也知道,要是张大人真的顾忌某些兴风作浪的小人,不顾大唐的安危,您大可以安坐家中,等着封官进爵。可是张大人难道就安心看着大唐的江山就这么被动摇嘛!?”崔玉媖面色低沉,虽然说这这么刺激人的话,可是她的表情并没有多大的起伏,只是那攥的死死的双手透露出了她此时忐忑的心情!
  “王妃还是回去吧,该做的,张某必定会做,可是做什么,不做什么,还不用王妃来教张某!”书房里传来张九龄的声音。
  “张大人是大唐的肱骨之臣,自然心有城府,不用我来提醒该做什么,我只是想要张大人知道,有的人在风雨之际行凶作恶,有的人趁人之危大行不义之举。张大人确实知道该做正确事,可是您难道不知道什么时候做正确的事也至关重要嘛?!您现在的迟疑,迟早会害得自己的清誉被人看做世俗之物,为无知妇人所埋没,为天下读书人所惋惜!”
  张九龄知道崔玉媖说的是李玙和杨贵嫔这对母子两,这个性格执拗的小老头气呼呼地,坐在自己的书桌前,假装拿着史记在看书。此时张九龄正好翻到了《魏公子列传》这一篇,讲的是信陵君不顾个人安危,不谋一己之利,挺身而出完成“窃符救赵”和“却秦存魏”保住魏国的故事。
  这是门外又传来崔玉媖的声音:“张大人再容我说一句,昔日陛下也算对大人您有知遇之恩,就算为了全这份恩情,大人也许好好考虑该怎么做才是。您在朝中为官,必定知道忠王的为人,他能不能镇住底下暗涌的个股势力大人您应该比我清楚,一但忠王坐上了那个位子,后宫会因杨氏而乱,前朝会因忠王而散,到时候张大人您该当何罪?倒不如,现在奋力一搏,泰山那边未必没有机会,可是再等下去,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大人该知道怎么选!今日大人若不见我,我便在门前久跪,望大人三思!”
  说完,崔玉媖果真俯身要跪,正在这时,书房的门打开了,张九龄快步上前止住了崔玉媖下跪的趋势,拱手向她行礼道:“王妃多礼了,张某依然知晓您的意思,某必定不会辜负陛下的重爱!”
  这时崔玉媖才露出了这段时间的第一个真心笑容:“崔氏多谢大人!”
  自崔玉媖从张府回来的第二天,张九龄就一改之前的态度,强硬地要求立即加派人手前往泰山,而不是跟之前一样,只派出小猫两三只。而李玙有心推脱,却被张九龄强力镇压,张九龄顶着巨大的压力,直接动用权利调动了兵部的人手。
  卧床的咸宜公主知道了事情的始末,幽幽地对一旁的周元杰说:“瑁儿的眼光确实不错,母后这下可以放心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还是没有捉虫,下午考试一考完,我就回来码字了肥肥的一章,现在等不及发出来了,大家不要嫌弃哦!

  ☆、危急时刻

  不论张九龄到底是不是因为崔玉媖的劝说才同意加派人手,至少在外人眼里,就是崔玉媖这个瑞王妃去了张府之后,张九龄才坚定自己的态度的! 
  从这一点来说,崔玉媖也算是一鸣惊人,这次要是真的能救回玄宗和李瑁,那她便是对皇室有功,外人再不敢小瞧与她!
  这个外人,说的就比如是瑞王府侧妃刘彤!刘彤这一次至少受到了两重打击。
  第一重,往日围在她身边“真心好友”原来也只不过是和她逢场作戏,一旦自己落难,她们能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自己昔日引以为傲的所谓人脉,通通都是狗屁,连夔国公府的面子都不管用了,她那些“人脉”有什么用!
  第二重,崔玉媖彻底翻身,直接压了她一头,张九龄大人一出兵,刘彤就觉得自己被狠狠扇了一巴掌,她处心积虑传出去的所谓瑞王妃懦弱无能,难当大任的谣言不攻自破,她自己还受到了反噬。
  双重打击之下,刘彤直接就有些撑不住了,气火攻心之下,难免有伤根本,要是在以往的太平日子里,说不定她卧床休养两天,就能缓解,可是现在正值多事之秋,这边张九龄派出兵去,那边李玙就狗急跳墙,撕破脸皮派人围住皇宫和瑞王府,企图控制重要人物先一步登帝。
  宫里的情况刘彤暂且不知,可是瑞王府里的事情;她确是知道的。
  那一日傍晚,刘彤依旧在自己的院子里卧床养病,就看见自己安插在正院的小丫鬟急匆匆来找自己身边的絮柔,却原来是有侍卫向崔玉媖回报,说府外出现不少可以之人,小丫鬟于是就把消息透露给了颐涟院。
  向他们这样的王府大院,平常时候门口绝不会出现这么多的平民百姓,更何况这些人虽然身着便衣,可是看样子却是隐隐有一同向大门靠近的趋势。侍卫觉得可疑,可又掐不准到底要不要出手,于是便想去正院将情况禀告给府里最大的主子。
  刘彤出身夔国公府,这样诡异的情况立马让她心中警铃大作,正待让絮柔再去查明,就有正院来的奴婢请刘彤立即带上贴身事物,前去正院。刘彤立马明白,这一次情况绝对不简单。
  等到刘彤到了正院,果然见到崔玉媖正在指挥下人、侍卫,全力保护正院的安全,同时又派人将重要的人或物移至正院。
  也不怪崔玉媖如此紧张,那个回报的侍卫说,那些可疑人行进有序,彼此之间配合默契,但是看着又不像是正规军出身,估计是谁家的私兵。同时被派去探看其他几个侧门的下人,也回来禀报说其他几个门那儿也有类似这样的人,粗粗算起来,这群人的实力已经足够威胁到瑞王府众人的性命了。
  综上所述,崔玉媖唯有集中府中力量,将正院先保护起来,防止门外的歹人强攻。
  就在刘彤到来的时候,崔玉媖派去假装出门采购,实则通风报信的下人,已经被门外那群人截住了。这一次李玙是发了狠心要成事,所以对他的手下下了死命令,这些人自然不敢放任何一个瑞王府的人出去,那个下人才刚出门拐了个弯,就被李玙的人拿下了!
  可是瑞王府里的人却不知道这些,此时正院里原本就心里不爽的刘彤和崔玉媖唱起了对角戏,崔玉媖主张自救,想用自己府中的侍卫造势拖住那些歹人,而刘彤却寄希望于搬救兵,不论是京兆尹还是咸宜公主府,只要有一处知道了瑞王府的情况,他们就有被救出去的希望。
  刘彤的想法得到了在场大多数人的支持,毕竟和贴身肉搏比起来,静坐等待救援这个选项无疑更加诱人。可是崔玉媖的担心也不无道理,要是外面的人知道的不够及时,或者他们也自身难保,自己又怎么能奢望让他们来救人呢?
  站在崔玉媖一边的都是李瑁就下来的嫡系,比如这次没有跟去的小刺头,以及他媳妇吴瑜(番外有介绍)。
  “我劝姐姐还是别瞎操心了,就凭现在这些人,恐怕难挡外边那些歹人的刀剑,与其主动引起他们的注意,让他们起了戒心提早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