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六零福娃娃-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哦哦,7个10。1、2、3、4、5、6、7、8、9、10,是1个10,是吧?数7个,然后,再来1个6。果儿懂了。”
  “诶,我们家果儿真聪明。”
  知道他肯定在想工作上的事,红果儿也不吵他,自己轻手轻脚把文件全刷完了。
  再回头看时,她爹已经把咬了一半的饼子放在旁边,拿笔在奋笔疾书了。
  她轻轻走到桌边,拿了那个还没咬的饼子,边吃边偷看她爹写的东西。
  标题是《争当大干、苦干带头人》。一看就知道是一篇要往上报送的典型事迹材料。
  她又接着看了几行正文,忽然之间,就感动起来。
  她爹实在是个倔驴脾气,但这倔,其实也有倔的好处。这么长一段时间来,她天天看着她爹没事儿就捧着书本看,有时候甚至把书合上,背诵《语录》里他觉得写得特别经典的话。
  现在,这份努力终于看到了成效。她爹写的材料,还真有那么几分样子。虽然……她望了一眼办公桌上那些摊开的,被借鉴的材料……
  反正还有时间,她就把她爹写的内容全看了一遍。可越看,她眉头皱得越紧。
  她爹写的东西,语句确实是通顺的。但这是一篇典型事迹材料,通篇读下来,却没有“典型”可言。讲的都是些别的公社也有的事例,比如肖副书记慢性病犯了,腰都直不起来,却还是坚持带病工作。又比如,公社食堂的炊事员是名老太太,牛书记没事儿就帮着她劈柴禾之类的。
  这个时代,公社干部们亲和力都是特别强的,在工作上也很能吃苦耐劳的。算不得什么典型。
  更何况,值此全国性大旱灾之际,上报材料没有谈到本省已经出现极端异常天气,好些公社都已经出现了农田灌溉难的问题。长江水位也比往年下降了很多。
  而东方红公社目前虽然暂时不担心灌溉问题,但老天爷继续这么不赏脸,一直不降雨的话,全省范围内的夏收欠收,甚至绝收几乎是肯定的了。
  更别说其它灾情严重的省市,农民断炊已是普遍现象,不少人身患全身浮肿重病。人们一批一批地饿死。真可谓是哀鸿遍野,景象可怖。
  她爹写材料,不写公社如何防灾抗灾,乃至于想出哪些好办法可以解决即将到来的大饥。荒,这样的材料怎么可能讨领导欢心呢?
  定了典型材料的写作方向,李懿君就开始认真思考起来,间或回忆一下当年的亲身经历。
  想了好半天后,她忽然对她爹道:“爹,红果儿做饭好不好吃啊?”
  “好吃好吃。”她爹正在琢磨材料的字句,随口敷衍道。
  “嘿嘿,红果儿做饭最好吃了。爹,悄悄跟你说,我就只跟你一个人说哦。红果儿做米饭,一碗米可以做出来六碗饭哦。”
  她其实想说,一两米可以蒸出六两饭。但转念一想,小娃子哪里懂这些?就说成这样了。
  现在农人常用的蒸饭法子,半碗米能蒸个一碗饭左右。一碗米蒸出来六碗饭,简直骇人听闻!
  这么“骇人的事件”,立马把她爹折腾回魂了:“啥?你说啥?一碗米可以蒸出来六碗饭?”
  她爹不写防灾抗灾,不是因为没想到这里来。而是,全国上下都为旱灾所苦,个人哪里有什么能量能力挽狂澜呢?
  现在不管是公社里大大小小的会议,还是他跟牛书记、田社长他们上县里开的会议,防灾抗灾绝对是首要讨论重点。
  特别是,本省作为产粮大省,值此全国性旱灾之际,已经听从中央号召,从粮库里紧急调拨了大批粮食出去,由中央救济灾民。
  这些粮食都是去年秋收收上来的公粮,以及农民卖的余粮。现在,粮库里剩的粮食也不多了。但眼瞅着这天灾却像是没个完。
  中央要再来调粮,粮库的粮食只怕还得往外调。
  可极端异常天气已登陆本省,夏收欠收已是铁板钉钉的事了。这种情况下,省、市、县三级领导能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吗?
  没了粮食,那可是要出人命的啊!可不调出粮食,正在受灾的那些民众也一样得死!
  为了鼓励大家积极想对策,上面开会的时候,还专门把报纸上有关旱灾灾情的消息,一一念给大家听。上回,县里开会时,甚至把记者拍的受灾地区照片,发给大家看了。
  李向阳当时看得心惊胆战,那些灾民饿得就只剩一把骨头了。而因饥饿而患上浮肿病的病人,则刚好相反,肿得像发面馒头一样,看上去……就好像是水里刚捞起来的浮尸。
  看得他好几天都心情低落。
  现在听到红果儿说她一碗米,可以蒸出来六碗饭,他能不激动吗?
  红果儿用力点头,笑得眉眼弯弯:“嗯呐,爹,你想不想知道,果儿是怎么做的?”
  “你快说!”李向阳满脸期待,眼神都被点亮了。
  要真是这样,那岂不是不动镰刀的大丰产?!他心情激动,那得拯救多少人命啊!
  “嘿嘿,你表扬果儿,果儿才说~。”可不能让她爹发现,她是在给他找写作的素材。
  李向阳失笑不已:“爹夸你还夸得少了?我们家果儿最最最聪明了。做饭也好吃,运道也好,你到了咱家,爹就当公社干部了。社员们年夜饭也吃上大肉了,还每家都分到了三个月的口粮。这搁以前,根本是不敢想的。”
  他先是为了哄她把做饭的方法说出来,但说到后来,却忍不住有些感慨,他闺女确实是个福星啊。
  自从知道红果儿发现肉,还有西瓜和那些巨蛋的地方后,他没事儿总爱去那边逛逛。
  虽说知道那座山里可能会有猛兽存在,但他一想到那些食物可以解决整个公社的大问题,他就忍不住一次次地往山上跑。
  可惜,不管他跑几次,除了发现到一点点浆果外,啥都没有。
  哦,对了,还发现过人。
  回回去,看到的都是不同的人。
  他一见到他们,他们总是特别尴尬的样子。
  不用说,也是来捡肉的。
  只不过,捡了肉,是想上报公社,还是私吞,那就不知道了……
  跑了好多次,李向阳都没能捡着肉,这才终于对闺女的运气服气了。
  他家红果儿就是天生的福星。这些肉啊果的,只有红果儿才捡得到。
  不过,就算明白到这点,李向阳跟他娘侯秋云的态度也是完全一致的。
  红果儿想上山?
  没门儿!
  那头咬死了那么多动物的野兽,现在还好端端活着呢。民兵连搜山搜了好几次,都没找到它。可见这头凶兽不仅凶猛,还是头狡猾的野兽。
  万一红果儿上山,被它叼走了,他这个当爹的可不得心痛死?!
  红果儿得到表扬后,小嘴儿咧开直笑,一脸满足的小样儿,然后傲娇地道:“那爹,你听好了哦,果儿要说了。就是那啥,我做饭的时候,我都不洗米的。我拿开水烫它。烫了就不管了,拿个盆儿把它盖上就成了。然后我就去玩儿了,等我玩儿好了,我才把米捞出来,放到陶罐里煮……”
  她讲得很长,但其实真正的做法几句就能叙述完。只可惜她身为小娃子,肯定不能说个话像大人一样。
  她说的这个,是国家曾经在饥荒年间大力推行的一种做饭方法,名叫粮食双蒸法。这种方式加的水量多,出来的米饭能多好多。可惜,饭量看着变大了,实际上也不过就是水。当时确实能吃饱,但过一会儿就饿了。
  不过,它也有优点。这种法子不淘米,能够留下大米的不少营养。而且因为蒸出来的饭量变大了,很多还没取消公社食堂的地方,原本一天只供应一次饭菜了,这个法子推行之后,变成一天可以吃两顿了。
  这样,在心理上,大家总算看到点活下去的希望。
  别小看了这个法子的安抚作用。只要人心没乱,政府就可以安心想法子救灾。要不然,把多余力量拿去安抚人心了,落实到救灾上的力量就会变少。
  现在算算时间,离双蒸法在全国推广,还有大约五个月的时间。这会儿就说出来,应该也能帮到不少人吧——虽然只是心理上的安抚作用。
  李向阳不像自己闺女那样是重新活过的,自然不知道这些。一听到这种做饭方法,可以让出饭量多那么多,别提多激动了。
  “红果儿,这是真的吗?真的能多这么多饭?”他再三确定。
  红果儿用力点头:“嗯!红果儿骗谁,也不会骗爹。”
  “那你跟爹回家,你做一回给爹看看。”这事情牵扯太大,李向阳虽然相信自己闺女,但这事儿可是能救活好多人的。
  一定得认真对待!
  “呃?不上学了?”
  “跟爹走,老师要批评你,爹会帮你说话。”他拉着红果儿就往外走。
  路上遇到牛书记,他也没直说。只说家里有急事,他得请假回去一趟。
  牛书记看他神情特别着急的样子,以为是出了大事,叫他赶紧回家。
  结果嘛,红果儿舀了二两米,蒸出了一斤二两饭!
  当时就把李向阳给吓到了。他是又惊又喜,当场热泪盈眶。
  “有救了!农民有救了!”
  他泣不成声的样子,反而把红果儿给吓了一跳。她有些不安,要是她爹发现,这种蒸饭方法蒸出来的饭只是量变大了,吃了根本不抵饿,会不会觉得很绝望啊……
  她突然就觉得,自己是不是该再多做点什么事呢?
  不过,要再进核桃世界里,去搬些动物尸体出来的话,会不会太露骨了?毕竟一个多月前,公社里才捡到那么多肉。现在又来一批……
  呃……
  她觉得问题有点大啊……
  李向阳心情激动,把她抱起来,对着她的小脸蛋一阵亲。
  她爹虽然一向宠她,有时候也会亲亲她。但从来没激动到,把口水都亲到她脸上的程度啊。
  她怔忡地摸着自己脸上的口水,越发不安了……
  李向阳却是再也等不及了,出门就往社上快步走去。走了一小段路,觉得不够快,干脆小跑起来。
  等他跑到上气不接下气,跑到牛书记办公室时,他喜不自胜地喊了句:“书……书记!有办法……救人……了!”
  他之前走的时候,牛书记是亲眼看到他有多急的。现在,他喘得话都说不清楚,脸上又一副大喜过望的样子。弄得牛书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
  他赶紧对他道:“向阳啊,你慢点,先坐下歇口气再说。”自己起来,替他倒了杯水。
  李向阳也想快点把事情说清楚,接过水,咕咚咕咚就灌了两大口。然后歇了一会儿,等气顺了,马上道:“书记,我是说,我们家闺女发明了一种蒸饭的方法,二两米可以蒸出来一斤□□!”
  牛书记噌地就站了起来:“你说啥?!你再说一遍?”
  李向阳又说了一遍。
  刚刚还在叫他“慢点”的人,这会儿却激动得踱着步子走来走去。而且看那样子,书记自己都高兴得手足无措了。
  “这是真的吗?你确定?”牛书记再次问道。
  “千真万确!我刚刚跟着我家红果儿回去,亲眼看着她蒸的饭!”
  “她怎么蒸的?走,你跟我到食堂去,现演示一遍给我看。”他也跟李向阳一样,不敢确信。
  毕竟事关重大,这事儿要报上去了,说不准整个县里都会引起大哄动!
  李向阳是个汉子,烧饭的事他虽然会做,但毕竟做得少。他生怕自己手笨,把饭给做糟了,干脆把法子告诉了食堂大妈,让人家帮忙蒸了一回。
  这法子果然灵!
  就是在别人手里,也一样蒸出了老多的份量。
  牛书记惊喜得连嘴都合不拢了,话也说不出来了,只一直拍着李向阳的肩膀。
  过了将近半分钟,老书记才眼眶一红,点点头,给他翘了个大拇指。
  然后,李向阳也不用写典型事迹材料了,牛书记让他就简短地写一份简报,往县委那边报。
  机关公文都是有公文模式的。往上报的,叫上行文。不同类型的上行文,名称也不同。
  可牛书记却头一次叫他,不必管格式,也不用管标题。名字就用两个大字《喜报》。
  李向阳很快就把东西写出来了,只有短短不到两百字的内容。称呼就写了“县委”,然后正文就写了两件事:1、东方红公社于2月28日创造了一斤米蒸六斤饭的经验;2、蒸饭的方法。
  最后结尾就两句话,“这是灶台上的粮食增产法。特报喜,请验收。”


第36章 轰动全市
  他把这样一份简报搁在牛书记桌上; 请他过目。
  牛书记一边看,一边夸。头一次没用红笔在他写的东西上改动。
  看完之后,说了句:“很好; 就这样。你今天也别干其它事儿了; 现在就把喜报送到县委去。”
  《喜报》呈上去后,整个县委都轰动了。但就跟李向阳、牛书记最初的不敢相信一样; 县委的人也是将信将疑的。县委书记很快就派了县委农村工作部的部长; 下来东方红公社这边考察事情的真实性。
  整个过程中,牛书记全程陪同,他也把李向阳叫过来做了工作汇报。
  一听到这个蒸饭法子居然是个8岁的小姑娘研究出来的; 农工部部长惊讶极了。
  “哟; 你家闺女还真是个神童呢。她现在是上学了; 还是在家里帮着干活啊?把她叫过来一下吧,我还想问她些问题。”农工部部长说道。
  李向阳回道:“在上学呢; 今年才刚读小学一年级。这会儿就在公社小学上课,我去叫她过来。”
  红果儿原本出发点; 就只是想帮她爹解决一下写材料的问题,顺带帮一帮本县的群众。
  不过,当她看到她爹那么欣喜若狂的样子; 她反而心生不安。毕竟她知道那法子虽有用处; 但用处却不大。于是给她爹演示过一遍后; 她就又在想新的法子。
  然后……
  她又想出来了苞谷面双蒸法和苞谷棒子双蒸法……
  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现在她总算体会到这种心情了。
  但好歹这种法子,可以把难以下咽; 又刮喉咙的苞谷棒子变得好吃许多。
  于是,她爹来找她时,她虽然满心都是无力感,但想着能帮一点算一点,还是义不容辞地过去了。
  农工部部长一看到她,就对牛书记说:“这小姑娘长得就一脸聪明相。”
  牛书记笑了笑。
  农工部部长又问红果儿:“小姑娘,那个能用一斤米蒸出来六斤饭的法子,是你想出来的?”
  红果儿大大方方点了点头。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啊?”
  “我也不知道啊,就是有一天,这里自己钻出来的。”她指着自己的小脑袋瓜道。
  乐得农工部部长失笑不已。“那好,它自己钻出来,就自己钻出来吧。小姑娘,你能再蒸一次给大家看看吗?”
  红果儿不理他,反而两只眼睛一直望着自己爹。
  瞧,他的闺女就是他的闺女,啥时候都只听他一个人的。李向阳心里分外自豪,蹲下来对孩子道:“红果儿,你就蒸一次给大家看看呗。”
  “嗯呐~,爹叫红果儿蒸,红果儿就蒸。”
  唉哟,小丫头跟她爹那股亲热劲儿哟,逗得周围人又乐又羡慕的。
  至于饭嘛,红果儿都亲自上手了,还能蒸不出来吗?
  一斤米,果然蒸出来老多的饭。
  农工部部长不敢置信,让人拿了杆称,当场来称。结果称出来的重量是六斤一两二钱!
  可就是这样,农工部部长还不肯信。亲自动手,在食堂里又蒸了一次。结果,大约是因为他是生手的关系,只蒸出来了五斤八两。
  但就算如此,这重量也相当可观了。
  农工部长也没心思视察了,马上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