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之技术宅太子-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04章 
  站在乾清宫门口的汉白玉台阶上; 胤礽极目远眺自己的那座流光闪动; 绚丽夺目的毓庆宫黄琉璃瓦歇山顶; 心里感慨良多。
  位于斋宫东侧,奉先殿傍边; 内宫和外宫之间的毓庆宫; 也就是后来历代大清皇帝斋戒; 进学读书的地方,是在前朝奉慈殿,也就是前朝太子东宫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
  目前它还只是有四排长方形的院落组成,没有历史上大清末期时候的规模宏大。一个两进的大院落,三排院子的布局都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正门前星门; 门内是一个小院落,西墙开了阳曜门与斋宫相通。穿过这个小院向北走; 祥旭门为第一大进院落; 正殿惇本殿,东西配殿各三间,现在是詹士府官员们议事办公的地方。
  第二大进院是走道假山花园等等,东西两侧各有围房十多间,由此直达第二个大进院,也就是毓庆宫的正殿,工字形的殿宇建筑,前檐明间开门,次间、梢间为槛窗式样; 后檐明间接穿廊与后殿相通。
  胤礽的寝殿就在后檐,小阿哥们来毓庆宫留宿,也是住在这里。
  后殿的正室明间悬着一块匾,上面写着“继德堂”三个大字,除西次间为毓庆宫之藏书室外,其余的房间都是留作未来的太子妃和太子侧妃们的居所。
  最后面一进院子是黄琉璃瓦悬山顶的后罩房,是留给将来胤礽的女儿们的住处,东西两侧有耳房数间,目前只住着当值宫女,与东西庑房转角相接。
  所有毓庆宫的建筑都是随着地势高低的走向,玲珑起伏,一道清溪横贯其间,好似银河倾泻而下,而后殿的院落就是顺势而建,成天桥贯通银河的姿态,并且按照织女仙界闺阁的名字,称呼为云锦宫。
  整个毓庆宫内各个角落地方都装修的极为考究,精致,典雅。尤其是后殿内以隔断分成的那些小房间,其门或真或假,构思精妙绝伦,向来有“皇宫小迷宫”之称。
  而毓庆宫屋顶采用的歇山顶建筑式样,在规格上仅次于太和殿和乾清宫的庑殿顶,共有九条屋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
  屋脊上装饰有各种脊兽,其中正脊上有吻兽或望兽,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有戗兽和仙人走兽。
  当然,毓庆宫的屋顶脊兽装饰也是仅次于太和殿和乾清宫的等级规制。
  结合了直线和斜线的几何美学优点,线条完美流畅的歇山顶,本来在视觉效果上,就给人一种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
  自前朝到现在,随着歇山顶式样建筑的不断变化,越建越高大不说,其收山的尺寸规格也是越缩越小,正脊的规格反而不断加长,这使得毓庆宫的建筑看起来更加的高峻凝重。
  可是对于胤礽来说,这些都不是他看重的。在他眼里,毓庆宫最好的,最关键的地方是,它在整个紫禁城的位置。
  胤礽可以从紫禁城的前路景运门这里,直接去乾清宫,御花园,慈宁宫,慈仁宫;还有兄弟们住的南三所;无逸斋,箭亭,内务府,等等这些他经常活动的地方,都不需要经过康熙皇帝的后宫。所以说毓庆宫的位置非常的巧妙高明。
  当然,随着他和兄弟们年龄的增长,在太皇太后和皇贵妃有意无意的约束下,后宫中的妃嫔们平时也都不敢去御花园闲逛了,虽然她们以前也只是偶尔结伴去赏个花而已。
  胤礽清楚的记得,公元一六七九年也就是康熙十八年,他的天花刚刚痊愈不久,康熙皇帝特地祭扫了方泽、太庙、社稷等等,向天下臣民宣示了这一国之喜讯。
  随后就开始筹建这座以示对大清太子恩宠的毓庆宫,当时皇阿玛是这么对他说的,“毓,稚苗嫩草遍地而起,天生地养,孕育无限生机;庆,福庆,吉庆,福泽。《国语·周语》中写道,有庆未尝不怡,特别标注,庆乃福也。”
  “毓庆宫,建于奉先殿和斋宫之间,太子沐浴在先祖们的荣光下,就有了先祖们的保佑,会在天地万物的滋养下,健健康康的长大成人,继承先祖们的聪明勇敢,睿智通达。”
  他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其中的每一个字,可是那个时候的他,初来大清,懵懵懂懂的,压根儿就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更是没有心思去深究。
  毓庆宫刚刚建好的时候,他唯一的感觉就是太过奢侈华丽,金碧辉煌的让他怎么也喜欢不起来。虽然毓庆宫的吃穿用度比乾清宫还好,可他还是更喜欢跑乾清宫,觉得那里更有人味儿,住起来更舒坦。
  康熙皇帝以为他嫌弃毓庆宫不够华丽精致,就更加使劲的朝毓庆宫里面送那些稀世珍宝,旷世古玩。
  后来他开始学习四书五经,熟悉了儒家文化,明白了毓庆宫的意义,也明白了康熙皇帝费尽心机的,想要让他平安健康长大成人的那份舐犊之情。
  虽然他知道那时候康熙皇帝为的是“保成太子”,不是他。可他还是动容,感动于康熙皇帝毫无保留的一腔父爱,当然也就更加的内疚不安,因为他不是“保成太子”。
  后来他和康熙皇帝说清楚了他的来历后,虽然大家默契的和睦相处,把所有的过往都遗忘,可他还是有一种在大清做客的感觉。
  他没有康熙皇帝背负的,对爱新觉罗家,满清八旗,乃至整个天下的,那种非他不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没有阿茹娜格格对这片生他养他两辈子的华夏大地,那份儿深深的恩怨纠缠。
  所以在他被山门中人打了一掌,奄奄一息的躺在去玩具处的路上的时候,虽然是死命的吊住一口气等待救治,可他对于离开这个世界,却也是没有任何的遗憾牵挂。
  康熙皇帝看出来这一点,就在他将将脱离生死险境,伤势都还没稳定的时候,就按照他原先的计划北巡,开始和俄罗斯的战事,逼得他躺在床上接手了监国的重任,跟着留守的大臣们努力的学习如何处理国事。
  胤礽承认,对于掌控人心这一方面,他确实永远也学不来自家皇阿玛的果断决绝。他也承认,他纵然对石溪道人的断情断亲有所向往,可是更割舍不下这份亲情和友情,做不到那样的冷心冷肠,一生只寄托于山水。
  四年监国,还有和太皇太后,阿茹娜格格,弟弟们的常年相处,虽然还没有把这个紫禁城,当做他上辈子的爷爷奶奶给的那个“家”一样,感情却也是非常的深厚了。
  现在皇阿玛在他的大婚之礼中折腾的这些儿花样,···好像是无声的要补给他一场太子册封大典一样,胤礽除了被深深的触动之外,还有一份沉甸甸的压力放进心里,抗在肩头。
  人一旦投入过多的感情,就会失去理性,不自觉的就会做出一些自以为很合理,其实是非常不合理的判断和决定。
  就好像自家皇阿玛一样,他心里其实也明白的很,对于这些老臣的各种纵容是非常不对的,非常的不符合法规礼制,可他还是因为他们君臣曾经的“共患难”,想要“同富贵”。
  胤礽站在乾清宫的汉白玉台阶上,东想西想的,思绪飞扬,全然没有察觉已经有不少来往的宫人侍卫们都盯着他瞅。
  当然,这也和他已经适应了被所有人的眼光盯着,天天被人围观的大清太子的生活模式有关。
  大家伙儿就看着乾清宫那高高的台阶上,他们的太子殿下一身儿明晃晃的太子常服,黄彤彤的一个小人影儿,在晚春夕阳的照射下,通体发着金灿灿的光芒,笔直挺拔的站在那里,远望着毓庆宫的方向,一副“小圣人”思考人生的“深沉”模样。
  特别的显眼,非常的突出,让人想装看不见都做不到,都是越看越想笑,还只能努力的憋着,不敢笑出声来打扰到太子殿下思考大事儿。
  这真的不能怪宫人侍卫们,实在是他们的太子殿下,这几年虽然是抽条儿长高了,可是也越长越俊俏了,皮肤白嫩的就跟刚刚出锅的大白面馒头一样,和谐却又分明立体的五官,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特别的亲切舒心。
  所以,这幅长相导致的结果就是,不管太子殿下怎么端着脸装一本正经,怎么眯着眼吓唬人,看起来就是丝毫没有康熙皇帝的威严气势。
  每次出宫都惹得街上的小姑娘们纷纷春心萌动。开春的时候,康熙皇帝要去巡视那几个今年新开办的学院,尤其是那四个女子学院,愣是没敢带他去。
  老人们都说,太子殿下长得实在太招人眼,笑或者不笑的时候都一样。一双和蓝天一样干净清透,和桃花瓣儿一样的形状,略带点儿红晕的双眼,无意识的一瞥,上翘的眼尾就能勾人心魂,别提有多么风流温柔。
  于是等胤礽发现了周围纷乱的气息,回过神来,不光看到了纷纷慌张忙乱的躲避开他视线的宫人侍卫们,还看到了不远处的四阿哥和明珠大人等一伙儿人。
  今儿下午四阿哥带着弟弟们在箭亭上课,左等右等的没等来自家太子二哥,发现一向勤勉准时的天子殿下今儿居然逃课后,小家伙们惊讶之余,勉强的凑活完了今天的骑射课,就直奔毓庆宫找他们的太子二哥。
  从喜梅姑姑口中得知,太子殿下这两天一直在乾清宫,小哥几个就转头朝乾清宫寻来。刚好就遇到了前来给康熙皇帝汇报事儿的明珠大人等几个大臣。
  “见过太子二哥。”在外头,小阿哥们都乖巧的按照规矩行礼。
  “奴才参见太子殿下。”发现太子殿下看向他们的视线,明珠大人等也都赶紧的上前行礼。
  “弟弟们免礼。诸位大臣也请起。孤只是在此看看风景。”
  几个小阿哥齐齐转身,学着太子殿下的模样儿,伸着脖子远眺,哦,天很蓝,夕阳温温柔柔的,不耀眼,也不灼热,璀璨的一片。
  鸡蛋黄儿一样的大太阳,余辉映照着红霞漫天,给紫禁城的建筑上都镀上了一层薄薄的凉凉的金光。
  让宫殿建筑群屋顶上色彩鲜艳,釉色光润的金黄琉璃瓦,和清澈的五水金桥下的泉水,都泛起层层叠叠的光影,一幅副五光十色,流光溢彩的动人画面映在众人的眼里,美不胜收。
  确实是很好看,小阿哥们一起点头。他们以前怎么都没有察觉到,原来皇宫是这么的温暖舒心,美丽多姿?
  尤其是太和殿之上的重檐庑殿顶,屋脊和岔脊上的是十一个镇瓦兽,在夕阳的照耀下,活灵活现的就跟活过来了一样。
  “一 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狎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
  天下间,也唯有在太和殿上面,可以见到这十只镇瓦兽的全貌了。
  它们画龙点睛的装饰在古朴笨拙的屋脊上,成为这座美丽庄严,天下无二,古华夏级别最高的建筑无言的冠冕。
  尤其打头领队的第一个镇瓦兽,也就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件的瓦钉帽,按照惯例都是骑凤仙人式样。
  众位小阿哥眯着眼睛远望,就好像看到了当年齐湣王走投无路之时,一只凤凰飞到他眼前,齐湣王飞身跨上凤凰背项,骑乘着它渡过大河,于绝处逢生的情景。
  明珠大人等诸位大臣···
  皇宫里头有哪个地方,哪个时候不好看?
  作者有话要说:  啊,早上把的36个小节修了一下,中午午休闹钟定错了, 应该是上午的11点50醒来,结果定了下午的。 一觉睡到下午一点。 真害怕今天的二更,改不出来。 嘿哈


第105章 飞机
  明珠大人在心里暗暗的点点头; 怎么聪明伶俐; 也都是不食人间烟火,金尊玉贵的皇家阿哥。别人谁会似模似样的感慨,“哦; 原来紫禁城还挺好看的。”
  眼看时间差不多了,明珠大人就和太子殿下行个礼; 带着几位大臣进了乾清宫。
  “太子二哥,太和殿的镇瓦兽是十个,中和殿是七个保和殿是九个。”
  发现大臣们都进去了,小阿哥们就没有了约束; 瞬间都放松下来。被太子二哥抱在怀里,视野最高的八阿哥; 伸着白胖胖的小手,指着太和殿的屋顶,和胤礽炫耀。
  “八弟都会数到十了,真是聪明。”胤礽毫不吝啬夸奖。
  四阿哥和五阿哥默默对视一眼; 哥俩小大人一样,都是一副心有戚戚焉的模样。
  当年太子二哥也是这么抱着他们; 天天夸奖的啊,现在却只会要求他们这个; 要求那个; 还严厉的说要打手板。
  “胤禩最聪明。”八阿哥挺起小胸脯,骄傲的扬起自己胖出来的双下巴。
  摸了摸八阿哥毛茸茸的小脑袋,胤礽继续解释道:“太和殿的太和二字; 指的是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得到协调的意思。太,太极,指宇宙万物;和,和谐,协调。”
  “中和殿的中和二字,指的是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用各方关系得到和顺。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的中庸之意。”
  “保和殿的保和二字,是世祖皇帝给取的。其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也就是说神志得专一,以保持宇内的和谐,才能福寿安乐,天下太平。”
  “整个紫禁城,只有太和殿是十个镇瓦兽,代表着天地宇宙的十全十美。”
  “胤禩记住了,谢谢太子二哥。”
  “记住了就好,有谁记不住的,明天就让你们四哥再给你讲一遍。”
  四阿哥凶巴巴的看向六弟,七弟和八弟,奈何弟弟们都不怕他,七阿哥举手,“四哥,胤佑没记住。”
  四阿哥捏了捏七弟的小胖脸,答应道:“明天中午午休的时候四哥给你讲解。”
  胤礽单手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这都快六点了,弟弟们估计是一结束骑射课就来找他。“都饿了没?我们先去毓庆宫吃晚饭,再听昨儿个李公公讲他新学会的两个小故事?”
  一听到有吃的,五阿哥立刻回应,“太子二哥,胤祺饿了。”
  “恩,五弟这两天都认真完成走圈儿的任务,挺好。走,我们去毓庆宫吃饭。”
  乾清宫里头,明珠大人发现皇上好像有心事,心不在焉的,心里琢磨着,嘴巴上当然也不会闲着,“皇上,关于杂交水稻的研制,目前已经小有进展,但是粮种的问题比较难解决。”
  康熙皇帝刚刚要说话,就看到梁九功在偏殿门口冲他轻轻的点了一下头。康熙皇帝身上沉闷凝重的气息一收,端坐在椅子上的姿势就惬意轻松了很多,也好说话了。
  “慢慢来,能小有进展已经不错。还是要继续大力推广暖棚蔬菜。争取今年冬天,家家户户都能吃到辣椒青菜。”
  明珠大人看在眼里,心里暗暗纳闷,今儿皇上这是和太子殿下,父子俩又在打什么哑谜?可他又不敢问,只好继续和大家商议事儿。
  毓庆宫里头,五阿哥一副舍不得下咽的样子,慢慢的砸么着嘴里的蛋羹,这是今天太子二哥特许的一小碗。太子二哥说了,好好减肥,两天给吃一次。五阿哥恨不得这一小碗蛋羹能吃两天。
  其他人都快速的用完晚饭了,开始洗漱准备听故事了,他才刚刚吃完那一小碗,还一脸遗憾不已的表情。
  胤礽点了点头,怕了怕五弟的肉颤颤的胖肩膀,“不错,继续保持。”
  五阿哥心里默默的替自己流泪,嘴上还不敢不答应,“太子二哥放心。”
  半个小时后,小阿哥们都收拾好了,刚刚钻进被窝,胤礽正打算去书房画飞机的相关图纸,就听到宫人禀告,说大阿哥和三阿哥带着九阿哥来了。
  胤礽和弟弟们都齐齐一愣,九阿哥哪个“小魔星”,亲哥哥五阿哥都不想带他玩,怎么大阿哥和三阿哥会带着?
  “大哥和我去给额娘请安,遇到了宜妃娘娘,宜妃娘娘说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