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生存[末世]-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法令下来之后,荷乡也在各栋楼的一楼告示栏处粘贴了分配告示,哪套房住进去几个人,叫啥名字,补贴几何……都清清楚楚列着。
这安排还算合理,比如说俞蘅家表面上是母女在住,那么分进来的都是女人,总共七个,里面有两个是十几岁的女孩儿。
在看到名单后,俞蘅立刻就把自己卧室的床搬到张母房间里,将他的房子空出来,然后再和张母一起,将客厅收拾出来,种菜的架子全部拆掉,大暖灯啊之类的也收起来。现在就只剩下张母卧室的窗台还搭着一个小架子,里面种着些葱和小白菜。
早上才贴的告示,下午就有人住进来了,来的是一家人,自我介绍是母女三人,都是中老年的年纪。两个小时后又来了两个女孩儿,据说是姐妹,她们的父母住在别人家。晚上最后两个人也进来了,这两人没啥关系,就是被随便安插进来的。
二居室一下子住进来七个人,各自又有各自的行李,别提多乱了!反正厨房收拾干净了,客厅也光秃秃的,随便她们折腾吧。
“只一点,你们别吵闹。”俞蘅对每一个进来的人都这么说。
“没床啊怎么睡啊!”
“先将就吧,明天去买……”
“买帘子吧,遮一遮……”
张母有些担心:“好多人呢。”也太挤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只能忍着了。
第二天果然更乱,买床的、搭床的、划分地盘儿的……可有得闹。后来卧室里面睡了母女三人,叫做明老太和明大姐、明二姐,以及一个叫做陈达晚的三十来岁女人。两姐妹李安李静和另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谢芳住在客厅。
客厅被打上几个钉子拉上铁丝,再装上了帘布,就这么将两张床围起来并且隔开。
“那怎么吃饭呢?总不能天天叫外卖吧?也太贵了。”
面对这几个女人的发问,俞蘅深谙远香近臭的道理,并没有跟她们一起合伙吃饭的意思,只说:“反正水电按照人头平分,这是公告上就写好的,月底要和租金一起给我。我家的厨具除了碗筷之外可以借你们煮饭,不过用过之后你们一定要洗干净。至于煤气,你们就自己买一罐上来吧。”
明老太就笑呵呵地:“小陈啊,咱们都是女人,都知道做饭的麻烦。这么多人总不好一人煮一灶吧?要不我们一家三口加上达晚交生活费给你,和你们一家一起吃饭好不好?”
俞蘅拒绝了:“各人的口味不一样,不太方便。”他将自己家一天三餐的做饭时间说了:“前后时候你们都可以去做饭。”
等他进屋,明老太就收起笑容,看向其他三个人:“你们的意思呢?”
李安李静说:“我们去我爸妈那边吃饭就行了,阿姨你们商量吧。”说完一起钻进帘子里爬上姐妹俩的床。
谢芳也说:“我去找我老公一起吃,老姐姐你们自己商量吧。”最后定下家里分成两批做饭。
日子就这么跌跌撞撞地过起来,俞蘅还定下轮流打扫卫生的规矩,一人一天。刚开始那两姐妹中的妹妹还不愿意,说:“我们只是晚上才在这里睡!”
“那你有没有穿鞋踩进来?有没有上卫生间有没有洗手?那边的垃圾是你们丢的吧?”俞蘅一样样指出来,最后说:“你可以不扫,我可以向临时居委会投诉,你去别人家住吧!”
第252章 末世之海21
俞蘅三两句把李静说得眼睛通红; 面对这些外来客; 他认为应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规则定下来后; 以后的生活才会少一些矛盾。
下午李静的妈妈过来,好声好气地对他说:“应该的应该的; 我让她姐姐帮她打扫可以吗?”人家愿意打扫就行,他倒是无所谓。过后张母悄悄地对他说:“那俩孩子还是太小了,卫生都做得不干净; 我又拖了一遍。”
结果第二天李安为她妹妹打扫卫生,比昨天弄的还差。俞蘅拦住张母:“别弄了; 我去说说她。”
背地里; 李安李静都跟父母说:“那个陈阿姨好凶的; 陈奶奶就比较好。”
“忍一忍吧!等宿舍那边建好了我们一家想法子搬过去。”
俞蘅家可以说在他的强硬下; 平稳过渡,加上都是女人,女性本身大部分都是比较含蓄的,也不太爱吵闹; 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当年除夕; 俞蘅还尽地主之谊; 每个人分了一碗猪肉韭菜馅儿的饺子; 这年头猪头贼贵,一两肉都要三十块; 可以说是很金贵的东西了。一碗饺子之后; 很明显缓和了一些矛盾。
亲近也好; 总好过有矛盾。
在这年年底,不止荷乡,穷海山那边三期新城居也住进了不少人,同时,还未完工的宿舍城区也让一些人住进毛坯房,暂时躲避海浪。
事实证明,当局这次的决策非常成功,在新年正月里,原京都旧址也淹没在海水之中,以横贯南北、划分东西地势的前瑞山为分界线,国土五分之三的土地沦陷。
生存空间大幅度挤压。随之而来的是生活物资的高价上涨,甚至——有价无市。
@
全国五亿多人挤在西部,除了某些阶层的人,每个人家中都是超载接纳住户。京都的领导班子早就迁过来,目前就在新城居四期,距离荷乡有四个小时的路途。
国中国,城中城,都是不得已为之。
“咱们还算好的,那谁谁谁、哪哪儿的那些国家,早就没啦。”
“是呐,我听说他们都住在船上哩,刮风下雨那可够呛……”
“谁说不是呢,真可怜。”
“买不到肉了。”这一天张母和俞蘅从菜市场回来,两手空空,恰好遇上也是刚回家的明老太,“你们也买不到啊?”
张母点点头:“说没杀,要等十五号才杀。”
“我连米都买不到,说要带身份证按份额买,这不赶紧来拿身份证。”
听明老太这么说,张母一惊:“这是什么意思,没听说有这个要求啊!”
“不知道呢,我先出去了!”明老太利落地翻出自己和女儿们的身份证,风风火火地跑出去了。
“咱们也去。”俞蘅也拿出身份证,和张母跟着出去了。到了最近的米店,果然需要身份证,而且一个成年人一个月限购二十斤。两人背着米袋回家,在路上时都觉得有些担心,不过俞蘅因为储物戒指里有存米,并不似张母那么担忧,他担忧的是由购米开始,其他的限购、限价会相继开始。
而一个社会开始露出这种苗头,衣食住行开始被统一操控之时,就是不太好征兆,说明此时情势紧张,需要高度管理。
很快,荷乡的粮油等物资也开始限量限购,然后听说以荷乡为中心辐射开去的众养殖场、农场被国有接管,统一定价定量售卖。
虽说有不便的地方,比如说在时间和地点上药服从安排,不过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终于能够买到肉啦!
俞蘅其实有个想法:“妈,要不我去抓鱼吧?”因为鲨鱼和其他攻击物种进入大陆积水区,使得渔船遭受攻击惨重,鱼这种商品在多年的贱价后终于回升,到现在也只仅次于普通的鸡鸭肉。
他和张母可以少吃鸡鸭猪肉,却无法少吃鱼肉,吃鱼肉也要吃新鲜的——这也行跟他们的身体变化有关。可现在鱼也限购,有时候还不太新鲜,毕竟是夏季嘛,大量的运输根本无法保证鱼的保鲜,远远地送进荷乡时,大多都半死不活。
“不好吃。”俞蘅不是挑嘴的人,可是现在他的味觉特别灵敏,稍微的腐烂味道让他特别难受,跟吃烂蚯蚓一样,口感糟糕透顶!
张母也有些犹豫:“可现在那里有鲨鱼,吃人的。”如果是以前,她肯定不愿意,可是看儿子难得吃到肉,却跟吃那啥一样,她也挺无奈的。
在当妈的眼里,儿子都瘦啦!
“要不咱们下次塞钱,让人给咱分一条新鲜的?”
“我试过了,没用。”俞蘅他、他早就试过了……新政策的实施更加需要严格,上行下效,荷乡这边的综合市场的工作人员更是严于律己,不接受任何“贿赂”。反正随手一抓,该是啥是啥。
“那怎么办呢……”张母放下筷子,问:“妈跟你一起去吧?”
“不用,我自己去。”
俞蘅没想到,有一天他能为了吃到新鲜的鱼冒雨去捕鱼,这跟玩命差不多。可是现在他的身体状况,就缺那么一口吃的,让他非常无奈。
“宿主你想开一点,你之前不是还说一把年纪了要对自己好一点嘛,就是吃鱼而已,这追求太简单了。咱们小心点,我给你盯梢,别怕~”瑞汀还体贴地安慰一句,热情承若会提供帮助。
“谢谢你九九。”他也只好收下系统的关怀,雄赳赳气昂昂地去捕鱼了。
外出捕鱼的人其实不少,自从食物管制之后,大家肚子里都少了很多油水,饿是饿不着,可是吃不饱。不管再有钱都一样,连开小灶都要看你以前有没有存货,要是没存粮就只能有一口没一口了。
俞蘅已经打听好了,有私下里组织一起去捕鱼的车队,他没有车,所以付了五百块作为来回车费,坐上了面包车。
面包车上足足塞了十一个人,人挤人的,其中有几个人跟他一样是第一次去捕鱼,显得忐忑又兴致勃勃。
“难不难啊?会遇到鲨鱼吗?”
“怎么抓啊?我带了渔具,能掉上来吗?”
叽叽喳喳地特别热闹。
等到了最近的积水区车就停了下来,车主说:“四点集合!四点半准时开车回荷乡,自己看好时间不等任何人!”
俞蘅没有和其他人一起,他自己找了一个方向开始琢磨着下水。这里其实是前瑞山的东侧,可以说现在就是它挡住了东边而来的洪水,如果有一天它也挡不住了,那么荷乡就会失去最后一层屏障。
他将脱下的衣服收进储物戒指里,纵身跳进水中,瑞汀假装揪着他的头发随着一起荡下去。
一入水,俞蘅就感觉到一股本能的舒适蔓延开,如鱼得水就是如此了。他浮在水中,看到自己的身体一寸寸浮上黑色的鱼鳞,手脚成蹼状,嘴巴不自觉地张开,水咕噜咕噜地通过咽喉处新生的鳃进行着气体交换。
“哇~好多鱼!”瑞汀指着远处一处水下楼层,可以看到破碎的玻璃窗后面有鱼游动的身影。
他点点头,刷地游过去。
为了捕鱼,俞蘅准备得挺充分的,打算捕多一些养在家里,不然的话三天两头出来张母也放心不下。
明面上他带了一只一米三的塑料桶来,就绑在车顶上,他还带了渔网,此时一只只将鱼丢进去,跑都跑不掉。
他还找到一些有毒的新鱼种,足足三种,共七尾,他单独拿别的袋子装起来,打算带回去卖掉——有钱人的审美他是不懂的啦,不过能卖到好价钱就是了。
将这一个月的份额抓完之后,他就开心地去游泳了。越游越高兴,还忍不住在水中翻身啊、钻窗户啊、扒石头啊……
“快四点啦宿主。”
俞蘅的动作骤然停下来,然后慢慢地将手收回来,细细地将指甲缝里的沙子土给洗干净,还洗了把脸。
“咳,九九啊,你帮我看看上头有人没,给我放风。”
“哦好哒~”
看着rt9009飞上去,俞蘅忍不住搓了一把脸,又搓了一把。过了一会儿他将身体的特征全部隐去,爬上去后假装从石头缝里将书包拉出来,翻出衣服穿上,之后再稍微伪装一下脸。
远处已经传来吆喝声,返程的信号已经吹响。穿好衣服后,俞蘅将塑料桶拿出来,再将渔网里的鱼倒进去,将渔网往桶口一盖,扛着回去。
“行啊你,这个收获挺不错嘛!”
“老姐姐,能不能卖几条给我?”
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收获的,面对要收购的其他人,俞蘅全部都拒绝了:“这是我自家人要吃的,不卖。”只送了一尾半米长的海鱼给司机,也就是车主。
车主姓蒋,收到鱼后露出笑容:“下次出车我通知你。”算是接受他的示好。
俞蘅满载而归,回到家后扛着桶上去后赶忙接水,一数摸,有两条死了,他将刚死的鱼捞出来,一条送给明老太他们,一条让张母赶紧收拾好煮起来。
家里有他自制的过滤泵,简单又小巧,家用足够了。将鱼分出一半在另外一个桶里面,通通堆在厨房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还先跟家里其他住户说好:“丑话说在前头,不准私自拿桶里的鱼,保安部的电话大家都会背。”
现在住户鱼龙混杂,为了管理各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都很重,其中就包括盗窃罪。家里他也装了监控,明老太他们都知道。
当晚,俞蘅就吃上了还算鲜美的红烧鱼,配着吃了三碗米饭。
第253章 末世之海22
连续几天吃上了新鲜的鱼; 俞蘅整个人都精神啦,张母心疼他; 每天变着法儿地给他做,什么红烧的啊、清蒸的、酸辣鱼、香煎鱼片……把同住的其他人馋得要死。
这样充足的营养带来的效果是很明显的; 他和张母的身体状态一直很好。说实话,他们俩已经好久没生病了; 身体倍儿棒; 能吃能喝能睡; 连小毛病都没有。
现在没空间种菜,两人可支配的空余时间就更多了,加上他们不缺钱; 不需要在现在竞争力超级大的劳动力市场削尖脑袋去找工作,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日子过得比大多数人家要好。
说起来; 自从全国人民全部迁往前瑞山西边,无数公司企业破产倒闭,虽说有的人还想着东山再起,可龟缩在逼仄的地方; 连住房都施展不开; 更别说开厂办公司了。
加上后来的衣食住行统一分配,国家接管,又毙掉一群生意人。总之; 现在经济全面崩盘; 荷乡新城居这个人类大聚居地内; 能提供工作的地方也就农场和养殖场了。药厂?那不是普通人有资格进去的地方。
生活单调又封闭,不少人被困在家里没事情做,吃着存款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不过在结束紧张急促的迁徙之后,被人们忽略的成年异化再次被摆上明面,甚至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生职业:职业病人。
前面说过,当局鼓励并且号召有异化症状的成年人主动接受医院检查和相关实验,待遇丰富。现在工作不好找,这项工作忽然之间成为热门职业,包吃包住,一人住院全家不愁,多好啊!
某一天傍晚,正在洗澡的李静突然尖叫起来,吓得张母一个哆嗦筷子都掉了。
“妈你去看看。”俞蘅是男的,肯定不能到浴室去。
“我、我这就去。”张母推门出去,俞蘅只站在卧室门口等着,李静的姐姐李安已经飞奔过去:“静静怎么了!”
李静已经停止尖叫,开门放她姐姐进去,张母和明老太她们面面相觑,只好问一声:“李静啊,出啥事了?需要帮忙吗?”
“没事儿!阿姨你们吃饭去吧!”
张母就挠着头发回来了,俞蘅说:“她们成年了,父母也在这边,你就别担心了。”
很快,李安李静一起出浴室,然后径直出门。谢芳摇摇头:“这两个女孩子啊……”
当晚两人都没有回来,张母挺担心的,直到第二天傍晚李安才回来,看起来喜气洋洋的,也不用别人问,她自己就说了:“我妹妹享福去了!”
享啥福?大家都很好奇,谢芳直接问:“去哪儿享福去了?”
李安就笑:“静静长出了鳞片,被接去二期新城居那里的研究院啦,我们一家都能搬过去,把我们一家都分在一间房呢!”
谢芳倒吸一口凉气,见李安已经在收拾东西,她忍了忍还是问:“你妹肯呀?”
“哪里不肯,这是多好的事啊,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