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生存[末世]-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的机会,甚至只要你有财富,还能够享受没有丝毫下降的生活水平。
再说了; 随着雨水带来的,还有丰富了许多的鱼类食材,鱼类价格大幅度下降; 甚至上街游个泳还能摸到一两条,有的孩子暑假里在外头翻滚,三餐都能给家里加菜呢。
今年的台风也异常频繁,气象台的时间预测也总是出差错; 虽然失去一些威信吧; 但在预测是否有台风到来这方面还是可靠的,一听新闻不管三七二十一,居民赶紧把东西全部都收好; 门窗锁好孩子看好。
等沿海城市居民大规模内迁的工作终于结束后; 台风也不算什么啦; 怕个鸟嘛~所以在后来,台风再凶,再是什么“几百年一遇”级别的,对居民造成的损害也有限,反正没人住,你爱来就来吧。
有本事你上岸到内陆来呀~
国家方便又非常给力,各种支援救助不断,补贴不停,背井离乡的群众很快也安定下来,安心地等待今年这该死的极端天气快点结束。
总之,在早期国情还是平稳的,人心也是乐观的。
直到这该死的雨还真的一口气没歇,洋洋洒洒地进入了冬天!占据国土面积15%的沿海地区大部分已成海洋,海岸线还在不停往里推进,被淹没的城市也在稳步增加。听说某极地的冰川融化的速度也很快,情况真的不乐观。
人们现在还能过有吃有住的日子,可还是害怕啊!要是照这速度,再过几年全国都要被淹了!
恐慌就是这么逐渐叠加的,入冬之后,物价迎来了今年的第n次上涨,政策调控也不太管用了。
新闻里面每天都有某某地房子被水腐蚀倒塌的消息,积水区还是住着不少人的,高楼层的住户还有不少,不过也在往内迁,不走不成啊,人都快走光了,买菜都没地买。
现在西岳的房价可贵了,几乎没人愿意卖房子,人越来越多,矛盾也不断丛生,抢劫犯罪的多得不得了。俞蘅都不肯让张母单独出门了,总是结伴外出,串门也不例外。某天俞蘅还收到房子原来房主的电话,说要补房子市场差价,把他给笑死了,直接拉黑不理会。
家里的蔬菜种得越来越顺利,俞蘅还到五金市场买材料,搭起层架,把灯也重新布置了一遍,产量大幅度提高。
张母还让他买了十几个缸子,说要腌咸菜和腌萝卜,家里是不缺蔬菜吃的,剩下的菜钱就去买肉吃,现在的肉类特别贵,普通瘦肉一斤二十九块,好的排骨一斤六十多,七八十的也有。
卖菜的菜钱补贴到买肉上,张母也心疼极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哟。”
俞蘅特地办了一张存折给她看,里面是五十万的存款,这才让她松了一口气,不过在侍弄蔬菜时还是非常上心,只是不再焦躁。
就在这个时候,俞蘅还收到了邮件,原来是他之前寄给国家某建设部门的关于水上城市的邮件被采纳了,时隔三个月,那边想要他的电话号码。他将电话号码发过去之后,过了二十分钟就有电话进来。
接通一听,原来就是建设部门的工作人员,是来咨询邮件中存在疑问的几个点的,俞蘅一一解答。
又过了两天,他收到银行短信提醒,有二十万元进账,之后再次接到电话,说邀请他到荷乡帮忙实地考察一遍:“二十万是您之前的建言献策的奖金,这次考察也会有劳动报酬的。”
俞蘅当然应了下来,挂断电话后给曾平年打电话,请他帮忙照看一下张母。得知缘故,曾平年高兴极了!得知张家的蔬菜离不开人,他干脆地说:“我和我老婆一起过去住几天,你放心吧!加油好好干,这是好机会!”
第二天早上,西岳当地部门就有专人来接,俞蘅带上张母给他收拾的行李上了车,在雨幕中远离西岳,直往荷乡而去。
荷乡,众所周知是现在当局建设新都市的试验地点,如果成功建成,将会是第一批新城市所在地,万众瞩目。
俞蘅对自己抛出去的砖头有信心,只要拆开邮件,并且看到的人是建筑领域的,就不会对它视而不见。而其中隐藏的超时代的知识,短时间内只有他能胜任。
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在国民大多数还懵懵懂懂的时候,身为一国政府,想必一定早就在行动了,所以他终于等到今天。
经过上一个任务世界,他开始转换思路:有时候人站得越高,能做的事情就越多。虽然担的责任越多,可自己也更加主动!为了长远的打算,付出精力去承担责任也是应该的,毕竟有得必有失。
在全球水灾的预告下,国家的力量无法估量,未来情况可能更糟糕,走出这一步在他看来是必要的。
俞蘅一路上闭目眼神,把心里头的计划过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傍晚到达荷乡。
车子直接开进车库,耳边敲乱鼓般的雨声才消失。“请跟我来。”
一行人走电梯离开车库,径直上了四楼。“这里是设计部。”
设计部的大门打开,俞蘅站在门口,对上停下工作转身看过来的数十人的视线,微微一笑:“大家好,我是张恒福。”
@
在荷乡的工作很顺利,工作保密性很强,在进入工作之前他签订了一系列保密条款,当然也有报酬合约。开始工作后就被限制外出,倒是能对外通讯,不过通讯内容是被监控的。
“xx国已经被淹没,全球范围内的水灾目前没有缓和的迹象,可以预见今后城市建设的主流,就是水上都市。”设计部的负责人柳女士严肃地说:“这是我们的责任!大家要将国训铭记于心。”
有人问:“到底要建多高?东南沿海的积水已经超越十米,如果再往上涨怎么办?”总不能把房子建得冲破天吧?
“那就是其他部门该担心的问题,好了休息一下再来开会。”
俞蘅扶了扶眼睛,合上文件夹。其他部门……他偷偷入侵过某系统,知道现在国家也在秘密地、加紧时间建造超大型游艇。
总之两手抓,如果真的水漫大陆,至少国民也能住到游艇上。大自然带来的暴风雨下,人们为了生存准备也暗涌迭起。
国土、生存的基石……意味着各国之间高度防备对方,这是一场战争竞争,是只有将致命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才能够确保生存的时刻!所以各国虽然有合作,可是谁也不敢真的信任谁,一切都需要极度保密。
晚上回到宿舍时,临睡前他还在桌上写写画画,做出灵感浮现开始研究的模样,直到凌晨两点他才将笔记本合起来塞在枕头下,关灯睡觉。
他需要一步一步地,有理有据地将建立空中城市的想法抖出来,并且自己掌握话语权。
时间飞快,很快新年到来,俞蘅得到短暂的三天假期,携带勤务兵两名(表面保护实则监视),踏上了回家过年的车。
今年新年注定是冷清的,雨势没停,放烟花炮竹都没条件,一整年的雨天,到处都湿漉漉的,走亲访友也极不方便。得了,干脆自己过年算了,如果有亲近的、距离近的亲朋好友能聚一聚就很好啦。
到家的时候是大年三十下午,张母早就接到他的电话,家里准备了一大堆的好食材。老太太站在楼道里接他,看他打开车门急急地撑伞过去:“走走回家去!”
等回了家才后知后觉地看到,哎呀这俩人是谁呀?长得蛮帅气的咧!老太太眼睛亮了。
“这是陪我回家照顾我的同事。”俞蘅给她介绍:“小赵和小吴。”
“您好!”
“您好!”
张母愣愣地举手也敬了个礼,显然是没反应过来,俞蘅牵了她的手坐下:“妈,最近过得好不好?”
“挺好挺好,小曾和小赵早上刚回家,一直在照顾我呢!我收拾了菜和肉让他们带走,还不肯呢,我硬塞过去了……”张母越说,就越放得开,那两个陌生的小伙子也不放在心上啦。想想自己儿子多能耐啊,回家还有人陪着呢,这是领导看中的表现哩!
心里美滋滋的,别提多自豪。
“他们就住客房吧?小曾和小赵住的那间,我刚刚收拾好了。”
俞蘅点头:“行。”
两人坐着聊了一会儿家常,张母心满意足地站起来:“我去做饭去!”
俞蘅陪着一起去,对俩勤务兵说:“你们自便吧。”
“是张先生。”
于是一个站在大门后面,一个站在厨房门口,站得可直可直了。张母瞧稀奇地看了两眼,问儿子:“他们这么站着不累呀?要不我给他们搬把椅子?”
“不用了妈,他们工作起来就是这样的。”
张母把菜放下擦擦手:“我去搬。”俞蘅就随她去了,果然椅子搬好,年轻小伙严肃地敬礼道谢,却是不肯坐的。
张母悄声对俞蘅说:“多好的孩子啊,有对象没?”
俞蘅哭笑不得:“您还想帮忙介绍呀?”张母“嗨”了一声,心里想不亏是亲儿子知道她的心思:“是啊是啊。”说了几个人选,都是附近的女孩子,住久了就认识了。天灾再恼人,日子也得过吧?年纪大了就想着结婚是人之常情,张母和新认识的老姐妹们闲聊,觉得女孩子不错,心里也记着呢。
“那你就去问问嘛,不过得打听好,成不成地看人家自己选择。”俞蘅倒是觉得无所谓,做媒不是坏事,张母高兴就成。
“哎!”张母笑着应了。
第240章 末世之海09
做媒的事情母子俩说了几句; 暂时也没去弄; 毕竟要先过年嘛。当晚俞蘅就和张母整治出一桌的菜,好好地吃了团圆饭。
第二天也好好地在家陪张母; 到小区的其他邻居家里拜年。天公不作美; 大年初一也是瓢泼大雨; 走亲戚不方便; 邻里邻居走动一下倒是非常热闹,楼道里都是小孩子的笑声。
不过在得知俞蘅只有三天假期; 大年初四就得走之后,张母格外舍不得,也不想出门啦; 就和俞蘅在家里看电视。
说起一件事,张智过年一个电话都没打来; 张母问:“他给你打了吗?”
俞蘅摇头:“没打。”之前发短信的时候的时候; 他把家里座机号码也写上去了。
想了想; 他问张母:“妈; 你难过吗?”
张母反问他:“那你难过吗?”
“习惯了,不难过。”
“那妈也不难过。”张母拍拍他的肩膀:“你再去找一个吧,等妈走了你也有个伴儿。如果有带孩子的更好,咱们好好对人家和孩子,以后都是你的依靠。”
“妈……”俞蘅立刻打断她的念头; 表示自己现在专心事业; 没心情再婚。
“哎随便你; 你自己想清楚就行。”
大年初三那天; 俞蘅还见了曾平年一家,曾平年带着妻子和一对儿女过来吃饭,之后他再次将张母托付给他们。
“你放心吧,好好工作。”
俞蘅给曾平年和其妻子小赵敬了一杯酒,谢谢他们的照拂,饭桌上宾主尽欢。
吃完饭,两家人又一起坐着唠嗑,主要是说起曾平年的儿子曾雨的工作问题。张恒福以前就很喜欢曾雨曾雯,每年都会给红包的,今年俞蘅也不例外,一人给了一个。
“叔,我都工作了,不能收红包了。”
“叔我也毕业了,不能收。”
俞蘅就笑着说:“你们都没结婚,在我看来就是孩子,收着吧,我可有钱了,不信问你爸。”
“接着吧。”曾平年笑呵呵的。
“谢谢叔叔。”
俞蘅打量着曾雨和曾雯,曾雯一毕业就找到工作了,因为去年水灾不断,父母又搬到了外婆这边来住,毕业前她就想着到西岳找工作。也挺顺利的,已经在当地的某小学任教一学期。
曾雨就比较可惜,本来毕业两年了,毕业后也是留在中京工作,前景本来非常好,结果半年前被掉到东南的分公司。好嘛,本来分公司也不错,可现在分公司的公司大楼早就淹没在洪水里了……算是被动失业。虽然公司规模大,分公司也多,可是他没什么关系后台,那么多人等着被安排,上头现在也只是让他等一等,看哪里有岗位再把他塞进去。
“我看没戏。”曾平年说:“他也只是底层小员工,平时木木登登的,哪里排得到他?”想起来还是太可惜了,如果当初没被调出总公司就好了。
曾雨就嘿嘿地笑。
现在的情况是,北边的人口急速膨胀,就业竞争力特别大,曾雨这个小伙子,张恒福是从小看到大的,老实得要命。以前张智还没被送回来的时候,他是把曾雨当儿子看的,很是疼他。
曾平年还说过,曾雨的性子跟张恒福一模一样,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比他还像亲父子呢。
“我说就在家里和我们一起种菜得了。”曾平年的妻子赵芸说:“这也是一门手艺嘛,过完年就别走了,找工作找了两个月,人都累瘦了。”
“要不也去考个证,跟你妹一样教书去。”
聊着孩子的事情,俞蘅有一个想法,不过暂时没说出来。聚会之后,他又再次往荷乡那边去。这次他向负责人提了一个申请,申请将自己的一个晚辈带到身边来,帮忙照顾自己和打下手。
负责人柳女士接到申请后皱眉:“你是觉得部门给你提供的服务和待遇不够吗?”
“不是不是。”俞蘅摇头:“我把他当做亲儿子的,他现在失业了,就想带到身边好好教教他,也算是个出路。是不是不符合规定?”
“确实不符合规定,很抱歉我不能批准。”
“真是不好意思,那就算了。”
半个月后,俞蘅提出空中城市的建设设想,该报告震惊整个部门。这不是天马行空的幻想,而是言之有物的方案!虽然只有初步设想,可是一鳞半爪也让人心中澎湃。
消息层层上传,只过了一天,俞蘅就被送到某研究所,接受一堆大佬的会晤。经过一番唇枪实弹的交谈,确定空中城市建设的可实行性。
“其他的我还没想到,不过您说的我觉得不是问题,我现在还有一个思路,通过xxx原理,可以制造一种防护罩,到时候隔绝雨水和风,就行了。”
俞蘅又抛出来一个内容,震惊四座。
“能写出详细的内容吗?”
“可以吧,不过我需要再思考几天。”
就这样,俞蘅留在了京都,在和荷乡的负责人柳女士告别之前,他又问:“真的不能把我的晚辈带在身边吗?我一个人在京都有点儿害怕。”
柳女士:……
这位张先生,还真像调查里头说的那样,木木木讷极了。这样的话都说得出来,情商呢?她也是特别无奈。
“我帮你向上报吧,你等等消息。”
俞蘅就道谢,然后带着老实人的笑容在勤务员的指引下离开。他在这里又分到一间新宿舍,环境优美,说是让他好好整理脑中的思路。
不用上班,他就自己设置时间,学习的、吃饭的、锻炼身体的……如此充实地过了一天,就有消息下来,批准他之前的申请。他松了一口气,露出高兴的表情,对勤务员说:“我要打电话。”
他先打电话给曾平年说了这事儿:“……对,领导特别好,批准我带亲近的晚辈在身边。嗨老哥你别叫我耳朵快聋了,别别别,你好好问小雨,看他愿不愿意来,他也大了让他自己做主。我把一些要求给你发邮件过去,你和他和嫂子都看看,保密性忒强,平时活动不方便……对对,先看看,他要是同意你再给我打电话。”
不到半个小时,曾平年就打电话来了:“去,曾雨说想去,我让他给你说。”保密就保密,不出门就不出门,又不是小孩子了每天都要出去蹦啊跳的。多好的工作啊!不是老兄弟想着,哪里能有这个好机会!还好曾雨也很想去,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