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园似锦-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从怀里掏出一个鼓鼓的荷包,塞进柳氏的手中,哽咽地道:“云子,娘这里有十两银子,你拿着先把房子给修了。最好能早点搬出来,免得生嫌气。那三亩地,你也别担心,今年家里番薯苗多育一些,开春让你兄弟过来搭把手给种上……”
————————————————————
昨天整理了一天房间,清理出好多杂物和不穿的衣物鞋子。
新年快到了,准备换个新床新衣柜!
第六十七章 建房
柳氏也知道娘家的情况不太好,一年能攒个一二两银子已经算不错了,自己身子不好,娘时不时地补贴自己,孩子爹出事的时候,家里已经拿了二两过来……这十两银子,娘不知道怎么东拼西借过来的呢。
她把荷包往回推了推,道:“这房子泥坯还能用,只要上山砍些树木把房梁修一修,再弄些稻草上去,就能住人了。娘,咱家也不容易,哥哥嫂子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了一点钱,哪能都贴补给我这个出嫁的女儿?”
柳氏的大嫂韩氏,从婆婆手中抓过荷包,强塞进小姑子的手中,道:“房子以后你们是要长住的,要修就好好整饬一番。我看过了,几个屋子里的炕也不能用了。还有这篱笆墙……妹妹一家离村子远,又背靠着大山,篱笆墙不安全。这么一算下来,十两银子还不一定够呢!快拿着,一家人客气什么!”
老二媳妇胡氏的脸一直拉长着,家里就这么点家底,都让婆婆给小姑带来了。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哪有娘家老贴补的道理?婆婆的话,她不敢顶嘴,听到大嫂献好卖乖,不由得撇撇嘴,扭头轻轻“切……”了一声。
老二柳汉听到了,皱起眉头警告地瞪了她一眼,一副“你这婆娘要敢说出不好听的话,回家有你好看”的表情。胡氏凉薄自私,可小草的二舅能管住她,她知道自家男人非常孝顺,平日里只敢跟妯娌拌拌嘴,在婆婆面前不敢说一个不字。
被自家男人一瞪,胡氏马上老实下来,低下头屁都不敢放一个。
老三柳浩一边从牛车上搬下一袋窖藏的红薯,一边笑着道:“姐!你就拿着吧,不收的话,老娘要生气喽!”
柳氏还要在推辞,余小草上前代她接过来,道:“娘,这是外婆和舅舅舅母的一番心意,您就收下吧。再说了,我们确实也需要这笔钱,您要是心里过意不去,就当是咱借的,等以后挣了钱再还外婆就是了。”
“是啊,是啊!云子,你还没个孩子有主意呢!这是小莲吧,几天不见白了不少。”姚氏拉过小草的手,不住地夸奖着。
余小草呵呵笑道:“外婆,我是小草,小莲带着小石头上山捡柴去了。”
余小草跟小莲是双胞胎,容貌上自然相像。只不过小草出生时先天不足,比较瘦弱苍白些。小莲呢,从小就跟在柳氏后头干活,皮肤黑了些。两个人站一起,很好认。不过,喝了半年的灵石水,小草的身子强健了不少,小莲的皮肤也比以前白了,两个人越来越让人分辨不清了。
姚氏欣喜地看着能跑能跳的小草,对柳氏道:“小草这孩子身子好了,你也掉了个心病。我瞧着,你的脸色也红润了些,最近亲家母舍得给你请大夫了?”
“她哪舍得在我身上花钱?以前犯病的时候,她都说我装的,不让草儿她爹帮我请大夫,何况现在?这半年我觉得身子好了不少,大海瞒着别人偷摸给我吃了一冬天的药。这几天照顾孩子爹,虽说累了些,我却觉得身子轻巧了许多,那天在床边趴着趴着睡着了,第二天起来也没发病。想是病已经好了,娘,你就别为我担心了。”
柳氏心中又是庆幸又是奇怪,这个家要是连她也病倒了,真真就没法过了。
余小草摸了摸腕上的五彩石,心中窃笑不已。
柳家兄弟先把以前的木头柴房收拾出来,大致地修葺一番,把带过来的东西搬了进去。姚氏带着两个儿媳妇(老三媳妇孩子小,脱不开身就没过来),又帮着把院子拾掇一遍,水也没顾得喝,就赶着牛车回去了。
姚氏放心不下,可她知道女儿一家五口挤在一间房中,留下来也没个住的地方,她们得在日落前回到西山村,所以留下一句“过两天再来看你”的话语,就匆匆离开了。
柳家三兄弟则留了下来,准备趁着春耕前,帮着妹妹妹夫(姐姐姐夫)把房子修起来。
余海为人厚道,平日里别家有什么事,只要招呼一声,他总会热心地过去帮忙,在整个东山村人缘很是不错。听说他要收拾老宅,乡邻们纷纷赶来帮忙。
大伯父余立春的大儿子,会泥瓦匠的活计,外边的活也不接了,被他老子赶过来帮忙。接下来的几天,余立春带着仨儿子俩孙子,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二伯父余立夏住得远不说了,身子骨最近有些不太舒坦,只派了一个儿子过来帮忙。
余海光屁股一起玩起来的几个好兄弟,也花了大力气摔土坯,建土墙,伐树木……忙得不亦乐乎。跟他有过命交情的赵猎户,和他的儿子赵晗,每天不但送来猎物,打猎回来后准时来帮忙。还有他的左邻和右舍,不用人招呼,天天来报到。
一般来说请人来帮忙盖房子,是要管两顿饭的。这些人知道余海一家刚分出来,家里没有余粮,每天自带干粮,不愿意吃他们家一口饭菜。余海全家上下感动不已,小草深深体会到了古代人的质朴和善良。
人多力量大,三间房子加上院子的围墙,十天工夫就完工了。望着大大的院子,崭新的房子,柳氏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小草姐弟三个,在院子里笑着闹着,别提多高兴了——他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柳家兄弟把厨房砍满了柴,又将后院的水井清理干净才离开的。房子晾了两天,腿已经能拄着拐杖走路的余海,便带着家人搬了过去。
这十来天,除了老余头带着老大每天下午到老宅帮忙外,其他人脸面都没露一下。房子盖好了,余海宴请村里乡邻的时候,李氏倒是带着儿子凑过去了。
村里但凡有人盖新居搬新房,定是要摆一场庆祝一下的。因着盖这房子全靠大家帮忙,建房的材料大多都是就地取材,土坯是挖的塘边的粘土,梁木是从山上砍的,稻草也都是村里人东拼西凑过来的。
本来小草是想买些青瓦,建成跟余家现在一样的泥坯瓦房的。可想想手中有限的十来两银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再一次后悔把银子都投在周三少的作坊里了,并自我安慰说,茅草房也不错,冬暖夏凉的……
唉!这个周三少,开春忙建作坊的事忙得脚不沾地,又打算在京城开家珍馐楼,往返于京城和唐古小镇之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小草想向他求助,也逮不到人哪!
好在房子建起来了,总共没花几两银子。余海心里感念村里人的帮助,便趁着摆宴的时候,弄些好菜表示感谢。
听说余海分家,只分到二两银子,赵猎户心中又是气愤又是内疚。余海为了救他,差点丧生熊口,打死熊瞎子刚卖掉,他就去给余家送了三百两过去,说是留作余海兄弟抓药治伤的。没想到他那个狠心的爹,和黑心的后娘,居然把儿子性命换来钱昧了去。
赵猎户气呼呼地想要冲过去找老余头理论,却被余海给拦了下来。说那三百两银子,算是回报张氏这些年的养育之恩了。
赵步凡心中对余海兄弟怀着愧疚,经常送些猎物给余海补身子不说,建房子他和儿子和是出了大力的。这次摆宴他特地上山打了十几只野鸡野兔过来。
余海没有推辞,又向近邻周家买了五十只鸡蛋,到集市上割了十来斤肉。冬末春初,青菜也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不过家家户户地窖里储存了许多萝卜和白菜,还有秋天晒的干菜。要好的人家送了些来,柳氏又到集市上买了些。
姚氏听说女儿要宴请乡邻,怕她忙不过来,头一天就带着老大媳妇过来帮忙了。看到女儿家敞亮的院子,高大的院墙,一排三间坐北朝南的房屋,屋内的家具什么的虽然没打好,显得空落落的,一家六口人倒也不显得拥挤。
小石头拉着外婆的手,兴致勃勃地介绍,哪间是爹娘的房子,哪间是两个姐姐的,哪间是他和哥哥的……就连柴房、厨房,他都没放过,一一领着姚氏看了。
“今晚外婆和大舅母就住我和哥哥的这间房子,我跟爹娘住去!”小石头的大哥余航在木匠铺当学徒,平时难得回来一趟。木匠铺的老板很不近人情,就连爹爹受伤,他也只给半天假。家里盖房子,余航也只匆匆回来一次,人也更瘦了。
哥哥不在,为了省柴禾,小石头都是跟余海和柳氏睡一张炕的。不过为了显摆自己也有房间,他特地这么说的。
这天一大早,余小草便跟着柳氏后面忙开了。头两天,她便帮着拟好了菜单。荤菜有:红烧兔肉、辣炒鸡块、白菜炒肉片、萝卜炖肉,再加个炒鸡蛋。
素菜是:香煎萝卜糕、溜炒白萝卜、炸萝卜丸子、爽脆萝卜、辣炒白菜、白菜炖豆腐、干煸白菜、还弄了个小炒酸菜。
第六十八章 乔迁
汤是用猪骨头炖了整整一夜的浓汤,做的美味猪骨汤。主食则是白面加黍面做成的馒头。
每桌八素四荤一浓汤,这样的宴席在村里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且有些菜,是大家见都没见过的,食材虽然简单,做出来的却异常美味。吃过的,没有一个不说好的。
有跟柳氏素来交好的妇人,偷偷向她取经,怎么能把萝卜白菜做出这么多花样,味道还这么好。柳氏颇为自豪地看了女儿一眼,道:“这些花样,大部分都是草儿想出来的。她在旁边指点,我和大嫂做出来的。”
村里人都知道柳氏的二女儿余小草,自从夏天撞破头后,把以前许多事都忘了,却没想到失去记忆的她,竟更伶俐了,在做饭上也很有天分。便忍不住一夸再夸。
李氏踩着饭点过来的,先是充满酸意地打量着焕然一新的老宅,嘴里说着酸话:“我们可没二弟妹这么有福气,一家人独门独院,住这么大的房子……”
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就连村里跟柳氏关系好的几个姐妹,也早早过来帮忙。余彩蝶不顾母亲张氏的叫骂,也过来洗菜摘菜,帮着借碗筷,忙得不亦乐乎。
李氏倒好,连饭菜也不帮着端,拉着儿子捡了一桌,一屁股坐下来。吃饭的时候,跟饿了八辈子似的,筷子耍得飞快,专捡着肉菜往自己和儿子的碗里扒拉。同桌的乡邻,看着她不住地摇头。
宴席整整开了十桌,柳氏准备的菜非常充足,每样都剩了好些。李氏吃饱喝足之后,也不急着离开,袖着手在院子里晒太阳。一般来说,剩菜都是让帮厨的人,每人分一些回去。
李氏倒好,做饭收拾碗盘的时候找不到她,分剩菜的时候,却舔着脸挤了过去:“二弟妹啊,这菜剩了这么多,你们也吃不完,分点给我带回去。让娘和三弟也尝尝你这手艺……”
“大山嫂子,没分家的时候,你们又不是没吃过大海嫂子做的饭。这才几天功夫,就想念嫂子的手艺了?”
余家隔壁的海星媳妇是个快言快语的,她跟柳氏关系比较好,两人经常一起捡柴割猪草,还不时向柳氏请教绣活。此时,她面露讥讽话里有话地道。
李氏假装没听见,找了一个洗好的汤盆,埋头往里面装菜。她刁着呢,专捡着兔肉和鸡块这样的肉菜装,剩下的肉菜几乎被她分去一半。捧着满得好像小山一样的汤盆,她贪婪地往锅里看了一眼,依依不舍地扭着肥硕的腰离开了。
黑子听到娘的呼喊,从后院窜出来,手里拎着一只捆着翅膀的小野鸡,厚着脸皮道:“二婶,你们后院还剩了两只兔子和一只野鸡,分一只给我带回去呗。我都一个多月没尝过肉味了!”
余小草气乐了:刚刚谁自己一个人就扒了半盘鸡块的?方才的兔子肉鸡肉都吃到狗肚子去了?
柳氏也清楚这母子俩的德性,懒得跟他们计较,只想着赶紧把这俩瘟神送走。帮忙的妇人们,都纷纷摇头。余海瘸着一条腿,柳氏又干不得重活,几个孩子还小,身为大伯娘的李氏,不说帮着些,还好意思来打秋风。有这样的亲戚,柳氏也够倒霉的。
送走几个帮忙的,姚氏见天色尚早,也跟大媳妇一起离开了。晚上,余小草姐弟三个挤在爹娘的炕上,一家人算着最近的开销。
“盖房子虽说人工和料钱,要不了多少,不过门窗家具什么的,就用去了五两银子。盖房子辛苦,大家都是自带干粮来的,小草提议中午加一个馒头和一碗稀饭,馒头是白面和着黍面或者番薯粉做的,买各类面粉,又花去了近一两银子。”盖房子的时候,余海腿脚不便,一直都呆在余家,柳氏便把开销算给他听。
余海摸了摸小草的脑袋,笑着道:“草儿做的对,咱们银子虽然不宽敞,人家来帮忙,却不能让饿着肚子干活。村里家家油水少,早上吃的粗面饼子,中午早就消耗光了,是该加一餐。我听老李哥夸咱们家实诚,馒头掺了一半白面,他每天都多带一块豆饼,馒头舍不得吃,拿回去给孩子们解馋呢!”
东山村是个靠海的小渔村,村里大多靠打渔为生,周围都是沙土地,只能种些不挑地的农作物。大多数人家,都是吃豆面薯粉和黍面这样的粗粮,一年到头也就过年的时候舍得买些白面回来。掺了一半白面的馒头,在大家眼里都成了好东西。
柳氏看着越来越伶俐的二女儿,笑了笑继续道:“今天的宴请,大部分的肉菜都是赵大哥送来的,割猪肉花了三百多文,买面买菜,加起来又是近一两银子。原本的十二两,还剩下五两多。”
余海想了想,道:“你娘家过得也不宽裕,送过来的十两银子,也是东拼西借凑来的。咱们可不能让二老替咱们背债。剩下的五两银子,明天找人给岳母捎回去。咱们的日子苦点没关系,可不能再拖累岳母一家了。”
这才是一家人嘛,有需要的时候,竭尽全力地去帮助,互相体谅互相关心……
小草感受到家的温暖,虽然过得清贫,她不是一个人在努力,有爹有娘,还有兄弟姐妹们。
她笑嘻嘻地挪到爹爹身边,把他盖在腿上的被子掀开,道:“又到了按摩时间了,爹,尽情享受女儿的孝心吧!”
余海腿上的伤,愈合得很快,结的痂大部分已经脱落。前几天,余小草陪着他到镇上的同仁堂复查的时候,曾经判定他无治的孙大夫,惊讶地看着他红润的面孔,和饱满的精神,连连称奇。
即使是在现代,这也算是医学上的奇迹了。小腿粉碎性骨折,整条腿上的肉几乎没有一块完整的,背上被抓了个大窟窿,差点就能看到内脏了。腿部创面太大,人都被烧得昏迷不醒,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没有齐全的药品,这个人还能活生生地站在面前,不是奇迹是什么?
孙大夫在惊异的同时,只能归功于他身体素质好,求生欲望高,又被幸运之神眷顾着。
检查了伤腿,和背后的伤口,又给余海诊了脉,却定他已经无碍,孙大夫道:“药,可以不用吃了。腿的筋脉伤得严重,要经常给他按摩,说不定还能甩开拐杖呢。”
当时,余小草认真地向林大夫请教了按摩手法,每天借着按摩的机会,把小补天石贴在爹的那条伤腿上,让小补天石运用灵力,慢慢滋养着断裂受伤的筋脉。
手腕上的五彩石,仿佛是无意滑落在疤痕密布的腿上,随着她的按摩动作,只有小草能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