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成之前,尽量隐蔽,事成之后,就不用再顾忌这些。
  上王村,因着离应州府城还算近,马中人来过不少次,不用特意动用关系,只要他人站在那,上王村村民就知晓他的身份。马中人和村长道明来意,村长直接领着人往季家事先看好的人家走去。
  邵云辰大概能够想象到孤儿的生活惨况,经历了六年战乱,父母长辈俱在的孩子,生活也好不到哪去,半饥不饱都是常有的事,更不用说无长辈护着的他们。只是当他亲眼所见时,眼神仍不由暗淡了几分。
  季宣和末世都经历过了,比这样更惨的他也没少见,此刻神色很是平静,只情绪稍微有些起伏。他们其实该庆幸,日子不好过,到底还活着。谁都有私心,在父母祖辈都不在的情况下,他们还能存活,已经是族亲的仁慈。
  战争年代,人命不值钱,幼小的孩童没有丢了命,是他们的幸事。
  上王村有孤儿的人家不在少数,符合季宣和夫夫要求的却只有两家。两人在村长的带领下,先是远远地看着,大致有数之后,季宣和同邵云辰才亲自上前接触。
  村长先一步同孩子的族亲交涉,有这么好的事,族亲巴不得将烫手山芋给扔掉。不是他们没有人性,实在是连自家人都不见得能养活,要是有人接手,族人也能少一份负担。要知道孩子尚幼,等到他们能自立,怎么也要好些年,他们哪家都不富裕,负担是能少一点是一点。
  为了方便行走,这天,季宣和同邵云辰穿上了骑装,只是普通的细棉布衣衫,在富人眼中不值当什么,在乡野百姓中却是难得一见的好料子。如今整个上王村,能吃饱饭的都没有几家,能穿上这么讲究衣衫的更是只有村中的地主。
  村民也许没见过多少世面,两个明显是主子的人穿着不显,可看看边上侍立的管事仆从,村民能感觉出来,这一家子怎么也不是他们这样的百姓可比。这些外物且不说,光这一行人各个气色红润,仆从也是如此,就能知道他们家境差不到哪去。
  能被他们看上,是孩子修了八辈子的福,暂时由他们看管孩子的那家人眼神热切,希望这样的好事能落在孩子身上,这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他们来说,都是件好事。尽管心中急切,这家人却也不敢上前,只希望孩子能争气,把握好这难得的机会。
  眼前的孩子大概三四岁的样子,脸色蜡黄,小脸脏兮兮的,看不出长相好坏,只一双眼睛清澈有神,能有这样一双眼睛的,起码能说明这孩子或许吃不好穿不好,至少他的族人没有虐待他,尚保有一分机灵劲。
  见到陌生人靠近,一起玩耍的几个孩童,都睁着乌溜溜的眼珠,好奇地看着两人,季宣和夫夫此行的目标孩子也不例外。
  邵云辰从即墨手里接过几粒果糖,每个孩子分到一粒,这可把孩子高兴坏了。小一些还不懂事的,剥开糖纸,也顾不得手干不干净,直接就往嘴里塞。大一些的,回头看看自家长辈,见他们不反对,才小心翼翼打开糖纸,将果糖含进嘴里。

  ☆、89|3。22

  见兄姐弟妹们都有,只自己没有,那孩子眼巴巴地看着,想将手指放进嘴里吸吮,发现黑乎乎的,只得不舍的放下。
  季宣和夫夫看人的机会只有这么一次,下次再来,估计孩子都会被人教导如何应对,就看不出他们性子如何。
  光看一眼,看不出什么,邵云辰抱起孩子,孩子也不认生,先是看了看暂时照顾他的族人,见他们不反对,就安静地窝在邵云辰怀里。长期寄人篱下,幼小的孩子早已学会看人脸色行事。
  邵云辰带孩子去井边清洗干净手脸,才塞了一颗果糖给他。他同即墨交代了几句,即墨传达给村长,村长再同孩子的族人低声转述,孩子的族人很快就同意。邵云辰抱着孩子和季宣和出了院门,径直往下一家走去,只这一家的一个中年妇人跟随而行。
  季宣和同邵云辰目标明确,在确定第一个走访的就是上王村的这两家孩子后,邱伯便安排不同人旁敲侧击,打听过好几回,最后一次,是邱伯和段妈妈亲自出手,他们没同孩子直接接触,只从不同角度观察他们,将得到的信息反馈给季宣和夫夫,最终决断还是需要自家主子来做。
  上王村,顾名思义,还有个下王村,两个村子挨得近,以前是一个村子,树大分支,村子大了也一样要分。上王村王姓族人居多,季宣和看的第一家孩子就姓王,和村长还有些亲戚关系。第二家则姓方,方姓也是上王村的一个大姓,只是没有王姓势重。
  这个孩子的待遇明显没有他们看的第一个孩子好,好在这孩子还小,只两岁左右,尚未被磨去棱角。不然,这样的孩子,即使他再可怜,季宣和同邵云辰也不会将他列入考虑的行列。
  孩子的待遇,能看出暂时照顾他的这家人的品性,不能说好,却也称不上坏。真要是恶人,这孩子早就没命了。
  同前一家孩子一样,只是这回是季宣和抱着。同样,后面跟了这家的一个中年妇人。
  季宣和同邵云辰都不是墨迹之人,事关季家未来,却也不能盲目决定。两人抱着孩子往村前晒场上走去,后面跟着一大堆孩子。再如何仓促,两人也得看看这两个孩子的品性,再决定过继与否。
  只要没有大问题,季宣和同邵云辰便决定就是这两人了。两孩子的父辈祖辈早被他们摸了个一清二楚,季宣和同邵云辰能亲自过眼的,至少至亲品性上没什么能让人说道的。孩子还小,也看不出什么,只要两孩子合了他们的眼缘,这事就差不多了。
  两孩子都不大,不清楚今天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两个妇人却非常明白,她们几番欲言又止,有季家人在场,她们只能默默看着,心里不知道有多焦急。
  一大堆孩子围在晒场上,即墨散了不少零嘴出去。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孩子也不例外,几个孩子王抢到了更多的东西,季宣和同邵云辰没说什么。作为孤儿,两人选中的两个孩子得到的零嘴却不是其中最少的。再如何,他们也有自己的族兄族姐看顾一二,那些单门独户的才是最势弱的。
  季宣和夫夫没有上前劝解,任由孩子们自行闹腾,就算看到一些孩子的霸王行径,他们也不管。只有在不干涉的情况下,才能看出两孩子最真实的一面。
  有父母和没父母毕竟不同,瞧的时间长了,就能看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季宣和同邵云辰看中的两个孩子,没有兄弟姐妹,三辈之内没有直系亲属,性子就没那么活泼。亏得族亲没有到虐待他们的地步,他们还有些孩童活泼的天性,不至于养成唯唯诺诺的性子。
  季宣和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最是讨厌这样个性的人,在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他不会选择这样性子的人。
  孩子本就小,大面上过得去就行,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慢慢引导他们改正。眼看到了用午食的时候,在村长的盛情邀请下,季宣和夫夫中午带着两孩子去村长那吃了一顿。显然村长家的家境要比旁人稍好一些,又是待客的饭食,连村长家的几个孩子都眼巴巴望着,只差没流口水了。
  在农家,请客比较正规的时候,孩子们不能入席,况且村长家的境况也只比村人好上一些,还备不了那么多好饭菜,连村长家女眷都上不了桌,拢共就只整出了一桌子酒菜。这还是在今年收成尚可,赋税减少的情况下,要不然,连这一桌子饭菜,村长家也备不起。
  季宣和出门时,马车上携带了干粮,即墨他们就在马车上用食。说起来,虽说是干粮,比起村长家精心准备的这一桌饭食来说,也不见得差到哪去,有些可能还要更好一些。
  这种待客的场面,以前两个孩子哪有上桌的资格?两孩子窝在季宣和同邵云辰怀里,有些不安地看着他们。
  季宣和抱着大的那个,这个孩子早就能自己吃饭,他看着季宣和夹到他碗里的菜,再抬头看看季宣和,见他笑着示意他吃,他才安心地吃起来。
  战乱之后,百姓没几家能吃饱的,孤儿那就更是如此。肚子里油水少,季宣和怕他吃坏肚子,只稍微夹了点肥瘦相间的肉到他碗里,其他的多是素菜。孩子虽眼馋,却什么都没要,很安静地吃着碗里的饭菜。
  小点的那个孩子,刚能自己吃饭,却也吃得有模有样,显然早早就开始学着自立。没了父母亲人,他们这样的做法是最为寻常不过。各家有各家的孩子要照顾,两个孩子能平安生长就不错了,别的不能强求。
  生活不容易,季宣和夫夫不会占这么一点小便宜。饭后,即墨将酒菜的钱银给了村长,村长再三推迟,见实在推迟不过,想想家里的情况,他最终厚颜接了下来。刚才那一桌子饭菜可是家里卯足劲才置备出来,过年他们家都不一定舍得置办,就算置办下来,那也得省着用,不吃个十天半月不算完。
  如今已是深秋,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下午季宣和夫夫在村长家消食之后,便继续带着两孩子到晒场上,任由他们和其他孩子自由玩耍,两人则站在边上观察。直到半下午,季宣和同邵云辰才下了决定。
  孩子不是大白菜,可以随他们挑挑拣拣,他们也没有这么多时间来折腾。季宣和同邵云辰看了大半天,觉得两个孩子都还不错,看着还算入眼,这就足够了。感情的事,是需要培养的,只要两个孩子本性不坏,由他们两人教导,怎么也不会差到哪去,这点自信,季宣和同邵云辰还是有的。
  两孩子由着季宣和夫夫带着玩耍,表示王氏一族和方氏一族都同意孩子过继的事。这样的好事落在两族身上,他们是巴不得。
  这两族都是大族,族里孤儿寡母的不少,能减轻他们两族的负担是再好不过,没谁会进行阻挠。甚至有些父母俱全的都乐意自家孩子被过继,只是他们也知道,季宣和夫夫选了三辈之内无直系亲属的孤儿,想来就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牵扯,他们再眼红也无济于事。不然,领到季宣和夫夫面前的孩子会排成长队。
  马中人没想到事情这么顺畅,季宣和夫夫只看了一个村子就有了决定。这下,光有他这个中间人就不够了,他只是来过上王村数次,村民对他有些印象,这样的大事,势必还要请其他人出面,两方都说的上话才行。
  季宣和本想回家,明天再来,邵云辰拦住了他:“宣和,住一晚吧,省得两孩子心神不定。”
  经邵云辰一说,季宣和很快就转过弯来。小的那个还好一些,年纪小,不大懂这些,大的那个已经懂事,两人同两孩子的族人谈话也没避着他们,要是季宣和夫夫回家住,邵云辰怕这孩子会多想,给人希望之后再抹杀,这种打击就连大人都有些禁受不住,就更不用说他这样幼小的孩童。小小年纪就尝尽冷暖,见到火光没几个能做到不飞蛾扑火。
  季宣和夫夫没想过这么快就能解决子嗣的问题,出行的准备就有些不充足,被褥什么的都没有带,只带了床薄毯子。和村长沟通一番后,季宣和夫夫决定就在村长家留宿一晚。马中人先行回府城,他要找一个在上王村能说得上话,又同他有交情的人来做见证。
  大些的孩子叫王大川,他最亲的两家亲戚是他爷爷的两个堂兄,平时一多半时间他都是由这两家人照顾,小半时间分摊到关系更远些的那几家。
  王大川大爷爷家,大多数人都喜笑颜开,少了这一个包袱,可是大好事。日子艰难,多一点口粮,就多一点活命的希望,他们也要为自家人多打算打算。
  “爹,您说那季家夫夫能靠得住吗?别到时候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把大川丢一旁不管了。”
  “老大,眼光放长远些,咱们是自己家人都养不起,才不得不同意。大川这孩子去了季家,就算以后季家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不看重过继的子嗣,怎么也好过由我们饥一顿饱一顿的养着。我看那两人身份都不简单,你们也看到了,人长得气宇轩昂,看着就气派。虽说穿着不显,却自有一股威势。这样的人,家境怎么也不会差不到哪去,搞不好还有可能是出身官家。”王大老爷子唏嘘不已,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个小侄孙能有这番际遇。
  “爹,明天就能将过继仪式给办了,您说以后季家会允许大川跟我们来往吗?”王家二儿子有些不舍这好不容易能攀上的关系。
  “看情况吧,要是季家人宽厚,允许大川和我们走动,那咱就按亲戚关系走动,若不然,咱就当没有这个侄孙,富贵人家岂是那么容易攀扯的,没的惹他们生厌,招来祸事。”
  “行,咱们都听爹的。”
  王大川最近一段日子都住在他大爷爷家,今儿个他跟随季宣和夫夫住在村长家,他大堂伯母便从家里拿了一套换洗的衣衫交给季家人。
  小的那个孩子叫方行,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儿,五服内都没有亲戚,照顾他的都是族人。在王家送来小儿衣衫后,方家人也拿了一套过来。两套衣服和他们身上那身没什么区别,一样都是补丁撂补丁。

  ☆、90|3。22

  季宣和夫夫没有事先预备小孩衣服,两人也没嫌弃,晚上给两孩子洗了澡,换上破旧却干净的衣衫,两个小泥猴子总算有了些人样。
  就着夕阳的余光,季宣和同邵云辰好好打量了一番两孩子,都面黄肌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大的那个要好一些,有两家比较近的亲戚,对孩子照顾的还算尽心。小的那个明显比同龄人长得瘦弱一些,幸得身子骨还算不错,没伤了根本,好好养一养就能恢复过来。
  也许是常在各家辗转的缘故,两人都不大认生,照顾他们的族亲交代他们几声后,两孩子就乖乖跟在季宣和夫夫身边,不像有父母周全的孩童那样离了父母就哭闹不休。
  王大川大约听明白了,晚上和方行睡一起时,很是自觉地开始履行自己作为兄长的责任,照顾孩子很有一手。
  两个孩子的户籍,季宣和早就调查清楚,王大川五岁,方行三岁,看着感觉个头都比实际年龄要小。村里其他孩子也没比他们好多少,都是连年战乱的错,导致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应州府辖下还算不错的,百姓大都安居乐业,很少出现逃难人群。前线才是局势最为紧张的地方,个别地方真正是到了十室九空的地步。如今一切都步入正轨,逃往后方的百姓也开始陆续回归原籍。
  翌日上午,在马中人请来的人见证之下,两个孩子从王家和方家族谱中划去。村中程序走完之后,季宣和夫夫就带着两孩子离去。王大川已经知事,和族亲挥别,转身登上马车时,眼中含着要掉不掉的泪水最终滴落下来,先是无声哽咽,慢慢变成小声抽泣,最终汇溪成流,演变为嚎啕大哭。
  方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看王大川哭得那么凶,他也跟着哭嚎起来。
  两人的族亲在外面可急坏了,这要是被季家人嫌弃,那可怎么好。他们想上前劝说一二,被村长给拦住了,随后他也登上马车。其他人只能眼睁睁看着马车绝尘而去,他们做不了什么,只好在心中祈祷孩子千万别遭了季家夫夫的厌弃。
  季宣和夫夫没有出声,两人轻轻拍着两孩子的背。哭吧,现在哭一场,将一切委屈都哭出来,以后就不能老哭了,男儿志在四方,哪能动不动就掉眼泪。
  不付出点代价,就想轻易带走两孩子,显然没这么好康的事。王大川还有五服之内的亲人,即墨给每家照顾过他的族亲散了些银子,方行那边则交给方家的族长,由族长进行分配。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