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潘宏力的岳父,没有大势力干预的情况下,给季家捣乱,可不就是不给张知县面子?真发生这种事,张知县岂能不出面?
季宣和让自家带的多是些海鲜干货和醉虾醉蟹之类,布匹也带了一部分,其他的就让他们自行斟酌。
因着要跑康平县和云州府城,等季宣和派的人手回程时,运粮队已经启程。好在运粮队走的慢,他们赶了两天就赶上了大部队。这种情况季宣和早就有所预料,送礼之人并没有慌乱,仗着马车速度快,仅仅两天工夫就追上了。
等运粮队回到西林县时,已是寒冬腊月。
雪花飘飞,寒风肆虐,季宣和穿着带毛领的皮毛大衣,站在回廊中,抬头望着灰暗的天空,诸多想法如浮光掠影般在脑海中闪过,有的抓住了,有的却如滑溜的泥鳅,来不及抓住就溜走了,最后成型的念头并不多。
季宣和没有感到遗憾,想法有一个是一个。二舅来信中介绍的京城局势,对他来说这些消息很是及时。了解了京城的最新动态,他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更容易规避风险。
“夏县丞,朝廷给西林县用于改善民生的银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光靠西山庄子的出产,不足以照顾所有贫穷百姓,况且这些钱粮还要分出不少用在其他方面上,能留给他们的并不多。本官想着是不是让富户捐些旧衣旧被,料子好的卖给当铺或有些余钱的中小户人家,换成价格比较便宜的麻棉布衣被,你看如何?”季宣和目光炯炯地看着夏县丞,将人看的都不好意思反对。
“下官觉得此法可行,只是若是无偿的话,富户官宦热情不高,维持不了太久。”夏县丞阐明利弊,就算旧衣被对他们来说只是无用之物,他们为何不赏赐给下人反而要免费送予陌生人?赏了下人,至少还能听个回响,送给穷人可是什么都捞不着,连声感激都不会有。
“这好办,可以在城门边上立块牌子,其上张贴布告,前十名一月一换,无论排名多少,不管捐多捐少,名单挂在榜上一年,一年之后撤下,捐赠名单记录成册,放在县衙,做成地方志,有权限的人都能翻阅,这是不是也算是变相青史留名?”季宣和顿了顿,接着说道,“捐赠旧衣被还是小打小闹,真正大头还在于兴修水利,修桥铺路上。就比如出资修路吧,除了官道之外,很多地方路面坑坑洼洼,还狭小不宜行车,每年修补都无济于事,若有人愿意无偿承担一小段路面,那就给他在那段路上立一个石碑,上刻其姓名、家族以及贡献,捐赠衣被者享有的一切他们照样有,夏县丞觉得可行否?”
“应该可行,不妨派衙役上门先询问一番,然后统计,只要有人肯,那这办法便值得尝试。”末了,夏县丞加入自己的看法,“还可以许以利,有人重名,有人重利,两者皆有,任其二选一,这样愿意的人应当会更多。”
“许以利?怎么许?”季宣和有些好奇,他还真不知道西林县有什么地方能引起官宦富户的兴趣?
“比如谁捐得多,就优先为他们办理需要和县衙接触的手续,被人告了,没查清事实前,审问时尽量不动刑具,大人以为如何?”夏县丞尽量想一些不徇私又能有益于捐赠者的好处,绞尽脑汁,能想到的其实不多。不是他不尽力,而是这样的事情确实不多。因为这个度很不好把握,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出纰漏。
“嗯,听着还成,就咱们两个能想到的不多,叫上方主簿周捕头他们一起想,人多好办事,相信总能多想出几个点子,明年修建水库正好能用上。”季宣和本在担心明年修水库的银钱不足,现下有了捐赠这个方法,也许这个空缺就能解决了。之前修护城河,西林县自己能动用的银钱已经花的差不多,之后想要再办些朝廷规定以外的事情,就只能靠西林县自己了。
光靠西山庄子是不行的,西山庄子如今的规模能两年内还清欠款,又积累大量粮食就不错了,毕竟每年都要从中拨一些扶贫,还要留一部分应急,不然,真到了有急用的时候才发现粮食不够,到时候只会出更多人命。
“如今已是冬月,天气寒冷,捐赠衣被优先,修水库之事暂缓一缓。”事有轻重缓急,季宣和并不是昏聩之人,这点他非常明了。
下了衙,季宣和脱下官服,坐在温暖的正房内,吃着可口的饭食,再是惬意不过。还是家里舒服,不用摆着官架子,也不用嫌丢人,怎么舒服怎么来,季宣和如此想到。
如今各屋都烧着炕,季宣和等主子屋内还燃着地龙,他们的饭食便没有摆在厅堂内,而是就在各自屋内用。西林县不缺肉食,只鱼比较少,更不用说海鲜了,那真心是难得一见。季家去年带来的大量海鲜干货,送人的送人,自己吃的吃,如今已所剩无几。正好这回送粮又带回来不少,不然海鲜就要断档了。
去年刚来时季宣和并不清楚税粮如何处理,现在明白了,他才发现原本的担忧竟然很是多余。季宣和决定,从今往后,每年趁着送粮进京,让自家下人随队而行,不用派出大量人手,还安全,以后就照此办。
饭后,季宣和突然起了兴致:“云辰,我们来合奏一曲?”
“好。”邵云辰取出琴摆好位置,只是闲弹凑趣,并不用焚香沐浴以示庄重。
季宣和接过邵云辰递给他的箫,先吹了几声试试音调,见调子如常,便搁下等待邵云辰试音完毕。琴棋书画中,季宣和比较擅长的是书和棋,这两样还能和邵云辰一较高低,其他两样就不行了。最糟糕的是琴,箫还凑合,至少听着还算悦耳。
两人用的都不是名器,音质不算太好,平常用用倒也尽够了。箫声清脆,琴声悠扬,一时间房间内被乐声充满,曲子时而欢快,时而缠绵,倒是很符合两人当下的心境。
以季宣和在箫上的造诣来看,想要出现百鸟朝凤,引人忘我的景象,那纯粹是扯谈,最多也就是娱人娱己。季宣和才不管曲子合奏的效果如何,他只要知道听着悦耳,自己和邵云辰都开心,他的目的便达到了,谁管他人如何评价?
“白天要上衙,箫艺倒是有些荒废了。”季宣和知道自己的水平,加之久未碰箫,都有些生疏了。
“无妨,自娱自乐罢了,我又不会嫌弃你。”邵云辰在季宣和面前很是能放得开,偶尔说话都带着俏皮的味道。
“连你都嫌弃,那可真没法见人了。”季宣和打蛇随棍上,一个劲附合。
“成了,不跟你皮了,我们再来一曲?”邵云辰脸皮可没季宣和厚,再说下去他就撑不住了,连忙打断。
“什么曲子?要不来一首‘冰雪世界’?很贴合当下呢!”季宣和转头看向窗外,提议道,那里正飘着雪花,屋檐下挂着冰凌,‘冰雪世界’确实非常应景。
曲子从头到尾都带着冷意,却并不萧瑟,还隐隐带着生机,越到末尾,生机越明显。俗话说大雪兆丰年,希望明年真能如此。
“工坊那边可好?”季宣和很久没去工坊,今天想起来就随口问了问。
“嗯,下雪前我刚去看过,柴火不缺,粮食之类咱家从不亏待他们。有个好消息,工坊已经扭亏为盈了,小工艺制品卖的不错,绢花络子销路也还凑合。”邵云辰没有过多叙述,说多了好似在自己夸赞自己,这让脸皮没季宣和厚的邵云辰有些抹不开脸面。
“工坊里都是老弱病残,一年内能有盈利已经非常不错,不需要妄自菲薄,你厉害了,夫君我可是也与有荣焉。”季宣和毫不吝啬溢美之词,这不是废话吗,不夸自己的主君你还想要他夸谁去?
“呐,你最近有空,账本你慢慢看着。工坊比较特殊,里面小孩很多,请了好几个师傅教他们,想是以前吃了很多苦,孩子们一个个都很懂事,学艺也很认真,真是难为他们了。”邵云辰很是感慨,物伤其类,他自己何尝不是如此,若他不被嫁人,受到父母的疼爱,哪会那么小就万分懂事?小孩子太过懂事,往往代表着成长环境不好。邵云辰伤感也就是一瞬间的事,他并不后悔,如今他的日子过得真心不错,一方面失去,却在另一方面上得到了补足。
尽管只是刹那间的哀伤,季宣和还是感觉到了,他的感官比常人敏锐,这是经历末世的后遗症,季宣和并不排斥,反而极其享受。
季宣和放下箫,走到邵云辰后面,从背后搂着他,嘴唇轻轻划过邵云辰的耳尖,声音带着丝丝暗哑:“云辰,时辰尚早,要不我们来做些有益身心的运动?”
“真不知羞。”说是这么说,邵云辰却并未推拒。
不反驳即代表默认同意,季宣和按照自己的意思理解,起身打横抱起邵云辰扔在炕上,顷刻间,两人的衣衫洒满一地。邵云辰可不像以前那么好欺负,两人间你来我往,斗得个旗鼓相当,到底还是季宣和棋高一着,邵云辰无奈婉转承欢于季宣和身下。
夜长着呢,满室迤逦无人欣赏,好不令人可惜。
西山庄子人手已经很足,之后想要进庄子工作就得先调查清楚,那些明明日子尚能过的,都返还家里,季宣和可不愿成为冤大头,人手少时还无所谓,人手多了可得仔细斟酌。
乞丐也秉照以上处理,从外县流落到西林县的,人数少,又有户籍证明的,季宣和就将他们安置在季家工坊,人多他就让工坊众人暗中打探清楚,来历不明之人绝不能放进来。
在这一点上,季宣和并不担心,工坊众人以前都是乞丐,自有一套看人的本事,不然他们早就饿死冻死了,也等不到季宣和伸出的援手。凡是进了季家工坊之人,外县的都要经受得住本县人的考验,不用人盯人就能将他们盯死,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去了哪里,一点都逃不出工坊众人的眼睛。乞丐可不是白当的,认识的人多,尽管只是可怜给予他们一些施舍,那也是熟识不是?旁敲侧击,拐弯抹角问点消息真心不难。
如今西林县城乞丐几乎绝迹,要是有幸见到一个,那是他还没被工坊管事发现,一经发现,要么被送走,要么就是进了季家工坊。
西林县本县新生乞丐不多,从外县转移过来的更少,毕竟季家工坊招收乞丐为工坊效力的事情还没有传到县外,跨县作业的乞丐极少,这倒也为邵云辰省了不少事。
季家两个庄子八十亩田地的收成,供应季家越来越多的人口,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算上季宣和的禄米所剩也不会太多,邵云辰便让邱伯张罗着购进了一批粗粮。粗粮能够管饱就已经非常不错,想要季家顿顿供应细粮那是妄想,没有哪一家有这个善心。
“大人,这是富户官差捐赠的账目,请过目。其他有余力的中小户人家,由于人数较多,要稍后才能张罗完毕。”夏县丞办事能力不错,季宣和交给他的事情很少会出纰漏,不说办理的能有多出色,至少不会掉链子。
季宣和仔细翻看,一笔笔都记载得很是详尽:“从县城开始,收到一批就下发一批,县衙成立一个专门的小组负责此事,若捐赠能长久持续,这个组就保留着,以后专管此事,收发捐赠品,查验扶助对象是否符合标准。对了,帮扶标准你让人制定出来,要一条条详细罗列,措辞得当,不要含糊其辞。”
“是,大人,下官这就让人去办。”夏县丞领命而去,他要办的事情很多,虽然他不是直接负责此事之人,却要他负起监督之责。
☆、第3章 。22
捐赠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第一批捐赠物资已经发放下去,第二批捐赠物资正在筹集中。相信用不了多久,西林县城百姓不说能过上多好的日子,至少不会冻死、饿死。
季宣和不会允许出现不劳而获的情况,一旦接受资助,想混吃等死是不可能的,世上没有这么便宜的事。被资助人有专门人员定期观察,好吃懒做之人不在救济范围之内,家人接济这样的人,他们也将取消被资助资格。
这么做似乎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与以前相比却不知道要好出多少,那些家徒四壁,缺衣少食的穷苦百姓感激都来不及,哪里会为一两个人而怨县衙官差?
季宣和做这些并非大公无私,他也有自己的私心。百姓们好过了,他自己的考绩怎么也不会是差评,别的不好说,至少他这个西林县知县不会被抹了。
西林县不富裕,正因为如此,贫富差距反倒没有繁华的县城大。季宣和看着手中的资料,心里很是感慨。没想到小小一个西林县,将富户官宦们的力量集中发挥出来,能量比他想象中还要大。
如今救济范围已经辐射到了西林县城附近村镇,原本人见人怕的官差,形象瞬间高大了许多,百姓们对官差敬畏多过惧怕。他们能做到这样已经是极限,如此也好,季宣和从没想过官差会有多亲民,他们的地位决定了人们对官差的态度,官差们不可能太过和善。
冬去春来,很快就到了仁泰二十二年。
春耕过后,季宣和下令兴建水库。水库选址早就确定,那里地下水和地表水在西林县境内已算丰富,又并非深山老林,出入方便,地质稳定,轻易不会垮塌。
季宣和没想过能建多大,没有朝廷的拨款,以西林县的情况也没那个资本修建大型水库。资金一部分来自捐赠,一部分来自西山庄子,县衙自己出的反倒是最少的。光靠这些,能把水库修建完毕已经极为难得,别的,季宣和也不强求。
修水库不是小事,开挖那天,季宣和同夏县丞偕同其他官差亲临现场组织开挖仪式,等祭礼过后,劳力们才动手。
人很多,一大帮人挥着锄头铁楸的场面极其壮观,季宣和何曾见过?
人多力量大,倾整个西林县之力,水库总算在秋收前投入使用。可惜不能立刻发挥作用,这个时候是西林县一年中最缺水的时候,想要蓄水基本不太可能。
看着已经完工的水库,季宣和颇有成就感。今年时间赶不上趟,明年它就能发挥作用了。
仁泰二十三年秋,季宣和不知道别的地方粮食收成如何,至少西林县比去年高出一层。这是季宣和上任之后西林县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望着农户们一个个脸上化不开的笑容,季宣和颇为欣慰,他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大人,这是上面的批文。”
季宣和打开盖了官印的文书,眉峰紧皱,脸色好似化不开的墨,神情异常凝重。
“夏县丞,方主簿,你们也过来看看。”季宣和将下发的文书递给两人,揉了揉有些发疼的额角,这次可真不好办啊。
看完文书,夏县丞和方主簿两人脸色同季宣和一样不大好看,尽管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但能让上面下这道命令的,必是京城有了大变动。三人心中跟明镜似的,看来天下要不太平了。
“你们怎么看?”季宣和沉凝了半晌才开口。
“别的不好说,但是这样的事在我为官期间还从未发生过。”夏县丞看到上头的命令,今年的秋粮不用送往京城,便有些发蒙。
这封文书并非由今上发出,而是由封地在甘肃的安王直接下发的。问题就出在这里,藩王并没有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的权力。小小一封文书,却仿佛有千钧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既然文书已经下达,后续动作就必将伴随而来。季宣和可没有那么天真,他不会以为只下发一封文书此事就算了结。
看着夏县丞和方主簿欲言又止的样子,季宣和没有难为两人,他这个作为知县的都还没开口,他们岂会轻易张嘴?他斟酌再三后开口说道:“走一步看一步吧,运粮进京就不用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