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尤其是季家的佃户,几乎都尝到了甜头。除了第一次,之后每一回,佃户都是紧跟东家的脚步走,绝不多走一步,也不少走一步,规范得很。要说谁家最为得益,那非杨树林家不可。
原本一大家子几十口人,都窝在六七间泥瓦房中,饭也吃不饱,房子也住不开。谁想博了那么一次,杨家就起来了。
如今,杨家又起了好几间泥瓦房,住的比以前宽敞多了,之前的债务还清不说,还有部分结余。嫁娶上也好了许多,他们家儿郎再不愁娶不到媳妇了。
为了感谢东家,每次邵云辰去巡查时,杨家都会备上一些山货以表谢意。邵云辰没有反对,见他们送的实惠,并不值多少钱,贵在心意,他便收下了。
第一次邵云辰没有准备,就没有回礼。他手边的东西对于农家来说,太过值钱,给他们反倒不美,便决定等下一次带上一些自家织坊出产,实用,但又不贵的布料,当作回礼正合适。
杨家是真心实意感谢,他们绝不会想到,就因为心意赤诚,却得到了意外的回报,家中孩子们穿着崭新的棉布衣衫,一个个笑逐颜开,边上的大人们也看得直乐呵。
☆、134|3。12
有些事情,季宣和不在意,并不代表别人不会为了怕被人牵累,从而导致不能得到和其他人相当的利益,而顺水推舟一把。
靖王其实也没做什么,只是对季锦娴的宠爱稍微减了一些。就这样,季家的日子较以往就难过多了。
说实话,凭季大老爷的能力,能坐上三品官,和自己大女儿当了靖王侧妃有莫大关系。现在大女儿虽然没有被冷落,但少了些宠爱,他那边也就受到了对应的冲击。幅度不大,点点滴滴加起来,却让人无法不在意。
季锦娴得到靖王的宠爱减少,她的儿子自然也被牵累。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人的好坏,能影响到许多人。特别是像她这样,娘家因她而高升,反之亦成立。
若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季锦娴的对手可不会放过她。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放过实在太可惜了。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季锦娴的日子格外难熬。
有对比才知道她以前的日子过得有多好。
季锦娴不比从前,她过了那么多年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日子,忍耐力自是比刚进靖王后院时要小一些。生活稍微差上一些,不归她管的婢仆态度略微怠慢一些,这就够她受了。说是水深火热有些过了,至少上前赶着奉承她的人变少了,想踩着她上位的人变多了。
见到大女儿宠爱稍不如从前,季大夫人很是担忧。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季大老爷不说扶不扶得上墙头,至少能力不是很强是肯定的,要是没有大女儿,估计季大老爷不会有现在的官阶。
现在大女儿那出了点小问题,季家就受到了影响,季大夫人担忧大女儿的同时,也在担心季家。她想来想去,也没想出来靖王为何如此,没有新宠上位,那是何故?猜不出来,最终这通埋怨就落到了季宣和头上。
季大夫人这次也算是歪打正着,季锦娴这番遭遇,确实和季宣和有莫大关系。靖王为了利益考虑,才会对被他宠爱多年的季锦娴略有冷落,同样,他也不舍得自己宠了多年的女人,所以才会出现当下这样的情形。
其实靖王多虑了,季宣和要是真对他父家如此耿耿于怀,他早就动手了,哪里需要借助旁人的手?
当然,他父家出现问题,季宣和也乐得看热闹。
邵家当家主母王夫人也遭受了来自族人的打击。没办法,很多人都有无视自己错误的天性。当初,邵家族人也参与了将邵云辰这个嫡子出嫁的行动中,没有族中有话事权的长辈们同意,王夫人是决计不敢将他嫁人的。
现在吗,一切过错都推到了王夫人身上,源头在她身上,不把矛头指向她,还能指向谁?
关乎到自身利益的事,谁都很在意,现在不能仗着邵家是季宣和亲家的关系得到照拂,这笔损失不算不知道,一算下来,可真就让人扼腕叹息。
王夫人便成了邵家之所以会这般的替罪羊,自此她的日子就没那么顺当了。邵大老爷对自己的夫人也多有不满,却不能休了她,毕竟王夫人做下此事,大家都有份,包括他自己,要是当初没有经他的同意,王夫人哪来这个胆子?所以说两人可以说是狗咬狗一嘴毛,这日子过得有够热闹,在旁人看来别提有多欢乐。
很多事大抵都是如此,生活一不顺畅,落井下石,捧高踩低,这样的事就会随之而来,没有多少幸运的人能逃脱这一规律。
季宣和对此不甚在意,看看也就过去了。
安王的声威日隆,权势日重,其他四郡王爷岂能干看着什么都不做?一开始他们只当安王借助季宣和之手,不知道从何途径获得了良种,也就没放在心上,还付出了一些代价用以换取良种。谁想,连着三年,这样的事竟然没完没了。
当其他四郡王爷意识到时,当然不可能看着安王势力日益壮大,而什么都不做。
五郡王爷都在内城住着,想要避开一人而四人相聚,这个难度还真有些大。不过铁下心来要做一件事情时,总能想到办法。
对于王爷们密谋之事,季宣和并不知晓,他现在正带着一家人在街上四处溜达。
这三年来锦城是越发繁荣了,不说中城西华街上到处充斥着着锦衣华服之人,就连外城西市宣庆街上往来的行人,补丁撂补丁的人也大为减少。可以想见,这三年来,百姓们的日子过的是蒸蒸日上。
位于底层的老百姓们生活好了,各行各业也就随之发展起来。
锦朝五郡间的限制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取消,人员流通一放开,商业发展再无限制,货物南来北往,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父亲,去那家看看。”季宁然拉着季宣和的手,向前迈了一步,随后像是想起了什么,转头眼巴巴地看着他父亲。
“又看到什么新奇玩意了?”几年相处下来,季宣和对这个小儿子的了解可不少。这小家伙越长大,越爱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
“也不算是,以前见过的,只是这家好像一下子来了一大批货,我听小伙伴们说了,这不,今天正好逛到这儿,父亲,我们进去看看吧。”说着,还抬头看了眼邵云辰和季宁悠,“爹,大哥,快跟上,咱们一起去看个新鲜。”
“哦,那就进去瞧瞧。”季宣和被小儿子说的也起了兴趣,锦朝一直和外邦人有往来,西洋物品并非罕见之物,但要说大批量出现,这倒并非常事。
店铺里卖的物品很杂,各个国家的产品都能在铺子里见到,想必这家店有这方面的渠道。
锦朝没有闭关锁国,和季宣和记忆中的明末时期相比,航海业更为发达。但是再如何厉害,却也比不得现代社会的海运。
航海风险很大,每次出海,谁都不敢保证能百分百安全返回。由此,每一次船只满载而归,也就意味着大量真金白银进入东家的口袋。
风险和利益并存的事,有人怕,自也有人热衷于此。出一次海,就能赚个盆满钵满,之后就算什么都不做,也能吃用好几年。正所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有人因此倾家荡产,更多则是一夜暴富。
大多洋货都在各个口岸城市销售,销往内陆的不多,锦城显然不在此类。作为一个新兴的王城,全国各地任何好东西都能在这里见到,卖西洋物品的铺子不止一家。
新品上市,正好被季宣和一家撞到的几率就更小了。
铺子里孩子不少,有点吵闹,季宁然可不管这些,拉着季宁悠到处转悠去了。
“想什么呢?”邵云辰走着走着,发现季宣和没了踪影,回头一看,才知道他走神了。
“没什么,这一屋子外来货,让我想起咱们好像还没有去过国外,你想出国看看吗?”季宣和收回自己的思绪,他对于现今的外国有些许好奇。
“你是说出海?”
“嗯。”
“那些国家哪有锦朝好,坐船危险不说,真要去了国外,这吃的用的,可没有锦朝这么好享受。”邵云辰有些疑惑,国外哪有在家生活舒适。
听了邵云辰的话,季宣和觉得他竟然无法反驳。
他会对隔老远的外国感兴趣,不过是一时好奇罢了。不说锦朝,就是历史中这个时期,这里仍旧被称为□□上国,处在这种环境下的百姓,有几个会想着要去外面看看?
邵云辰说的没错,锦朝武力和经济都比同时期的国家要高不止一筹,只要不再作死的闹内战,至少百年内很难有国家能够超越。
锦朝没有闭关锁国,对外来新兴事物不会一味贬低,一直秉持着兼收并蓄的原则。季宣和觉得这样就不错,不自大,却也有着身为大国的骄傲。
回到家,将小家伙们打发出去自己玩后,季宣和便一头扎进书房。
邵云辰想着之前季宣和说的话,不由开口问道:“你不会是想要坐船出海去国外吧?”
季宣和放下笔,正色道:“嗯,是有点好奇,不过也不是非去不可,有机会去看看那是最好,你不好奇?”
邵云辰放松身体,让整个人靠在椅背上,沉吟半晌才开口:“要说一点好奇都没有,那是扯谈。不过没事谁愿意去国外?舟车劳顿不说,满目皆是异色人种,时刻都在提醒自己,这不是我们的地盘。”
“你说的没错,现在交通不便,去一趟估计得花上几个月时间,算上在国外待的时间,少说也得一年半载后才能返家。”季宣和一想到自己要在船上度过几个月的时间,不由脑门疼。结果好不好他不知道,至少过程肯定不那么美妙,这估计就是想象跟现实的区别。哪像现代社会,花上十几个小时就能到达另一个半球的国家。
“你的目的不止如此吧?”邵云辰语调带着疑问,神情却很是肯定。这个世上,最了解季宣和的人,他要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季宣和笑了,当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关心你,人生幸福莫过于此。
“我在想着锦朝有没有机会发展壮大,直接在对面大陆开辟领地。”
没有精确的海图,光靠指南针定位,很容易在海上迷失方向。锦朝海上往来,目前仍局限在近海航行。一旦远离海岸线,能不能再找准方向,重归陆地的怀抱,这就很有待商榷了。
和历史上相似,这个世界也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海上称霸。
锦朝航海技术并不差,苦于没有远洋航行的经验,轻易不敢尝试,近海则没人敢膺其锋。
季宣和想远了,目前海上航行动辄数月,特别是这样跨越半球,就算开辟了新领地,鞭长莫及之下,很容易脱离朝廷的管辖,继而独立出去。再说目前美洲已经被人抢先一步占领,锦朝插一手不是不行,只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当然,任何战争都是如此。
季宣和不想因为自己的一时想法,而让百姓们重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战争总是伴随着生命的消逝,士兵阵亡,亲人必然哀痛。
☆、135|3。22
季宣和有些发笑,看来他真不是做大事之人,哪个上位者会这么顾忌百姓的死活?他们只要保证百姓不会暴动就行。
算了,不想这些。战争的事不归他管,季宣和就想着做点实事。他同邵云辰商量后,决定绘制一幅海图,并制作一个六分仪。
六分仪不难制作,海图却有些麻烦,两人花了不少时间才绘制完成。
为了绘制这份海图,季宣和花了不少元币。没办法,这个世界和地球毕竟有所区别,地形还得重新勘测。
既然海图都有了,那么顺带大陆地貌图也一并绘制了。
当这两份地图一起放在安王书房时,安王都不由侧目。这东西实在太重要了,有了它,很多事办起来会方便许多。
安王已经习以为常,他一点都不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么绘制的,他怕他知道了会承受不住。
季宣和自从调任锦城之后,做的一桩桩一件件事,哪一件都能让人心跳骤停。亏得安王当个睁眼瞎,什么都不过问,不然他估计连觉都睡不着。
地图虽然极为重要,安王暂时却没心思理会它们。
其他四郡王爷的动静,刚开始,安王也许没有察觉,时间一长,他再一无所知,那他也坐不到现在的位子上。
对于他们的密谋,安王是心知肚明。实在太容易想了,安王换位思考一下,就能大致猜测他们的目的。
安王虽然逐渐势大,但想要轻易拿下任意一个郡,根本就不可能。
总之一句话,以一对四,安王目前还没有这个能耐。
同样的,另外四郡王爷组成的临时团体,也不牢固。各郡有各郡的打算,是联合威逼,还是真刀真枪的动兵?凭什么你出的力少,而他则要出更多,就凭他势力更小?光这些问题就够他们商议很久,这些都商谈妥当了,还得担心到时候会不会有人出尔反尔,临阵倒戈。
安王想着如何应对,目光在两份地图上扫过,灵光一闪,外部矛盾是化解内部矛盾最好的方法。外面世界何其广阔,为什么要将目光局限在锦朝?
一旦有了这个想法,安王一刻也坐不住,他召集自己的幕僚开始彻夜商谈。
很快,朝廷的动静便被人们获悉。百姓们都听说朝廷要派兵去收复小琉球,他们也不管为什么,使劲在那吆喝。
这都多少年没有对外征战了,估计攻打小琉球只是个开始。
季宣和听着,觉得还不错。小琉球位置挺好,有了它,对航海是个助益。
小琉球上人不多,锦朝攻打它并不需要太费力,以前放着不管,不过是对一个孤岛不感兴趣。毕竟锦朝在大块陆地上生活惯了,对于孤悬在外的海岛并不太看重。现在有了海图,这个扎手的点就不得不拔除。
季宣和给的两份地图,可不光只有地形地貌,还有矿场等各种资源,最重要的是还附带了人口分布。也是因为极其详尽,才会花去季宣和那么多元币。
有武器,有人,这事就好办了。
小琉球没费多少工夫,就被锦朝军队占领。
目前的小琉球可不像后世那样挤满了人,更称不上繁荣,离开几个聚居地,满目尽是荒凉。
占领一个地方,想要让当地人彻底融入,最好的办法,就是派且部分本土人口,然后把当地人打散,经过几代通婚繁衍之后,很快就能相互融合,再无法区分彼此。
锦朝做法更绝,五郡王爷商量后,最终附带了一条,把部分小琉球当地人带回内陆,进一步瓦解他们的势力,想要再起风浪,基本不大可能。
当然,思想教育很重要,从小接受有德之士忠君爱国的观念引导,并上效下仿,那么结果必定喜人。
派且到小琉球的百姓,一部分是沿海渔民,一部分则是锦朝各郡没有田地在手,生活较为困窘的贫困家庭。
这么一抽调之后,每个郡落魄之人都少了许多。
小琉球地方不小,人口却不多,即使从大陆抽调了不少人,和面积一比,这点人口就不显眼了。锦朝在此地设置了州府,任职的知州暂时由锦文郡官员出任,三年一任,时间一到就换人,免得任期一长,就把小琉球占为己有,到时候再攻打一次,那就有些费劲了。
此前三年中,季宣和不止提供了不少新良种,还在医术上有所建树。
托穿越前辈们的福,锦朝医术已十分高超,新生儿死亡率比起同期的明末要低不少,季宣和的加入,使得孕妇生产更加容易,进一步降低了新生儿的夭折率。
在古代,人口数量,始终制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