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安茹的六十年代生活-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家人现在除了腿脚不便的安奶奶也就只有安茹一个人了。
  就连6岁的安谨小朋友也不例外。
  刚开始安茹还在好奇,安谨这么小能干什么?
  后来才知道如安谨一般大小,种不了地的孩子,都去打猪草了。打了猪草回来去队里挑过秤记录斤数,满了100斤也是有7个公分的。
  对于像安谨这样的小孩子,从小就知道生存不易,能够干活挣工分了。
  而家里另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娃娃,被送到村中一个老奶奶家,集中管理。
  其实安茹也是要去的,不过安奶奶行动不便,大人们商量后就决定把安茹留在家里,好让两个人作伴。
  安茹这些日子都是跟在安奶奶身边的。
  安茹发现安奶奶即使腿受伤了,也没有耽误手上的活计。
  安奶奶此时就坐在炕上,手里拿着衣服缝缝补补,或者是用碎布做鞋底。
  在安茹眼中,安奶奶有一双很神奇的手,能把一堆凌乱的布头缝缝补补在破了的衣服、袜子、鞋上面。不管多破的衣服,到了安奶奶的手里,总会缝补的完好。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指的是以前的衣服大都是大人穿完给孩子,大孩子穿完给小孩子;褪色的衣服翻一个面就又是一件新衣服。
  这就是所谓的“大改小,旧翻新”。
  就算实在是穿不了的,也要拆了留着打补丁或者做鞋底。
  现在的人们很难见到打着补丁的衣服了,每年都买好多的衣服,不喜欢了直接扔掉。
  安茹身上穿的这件衣服,就是安谨穿过的。灰蓝色的衣服,打了好几个补丁,裤脚还有些长,被安妈妈用针线挽了起来。
  所有人陆陆续续的忙了一个月,终于把地里的事情做完了,这才算稍微有点空闲时间。
  大食堂也就顺势解散了。
  这天傍晚,来了一个妇女,听妈妈招呼她:“翠翠在吗?”
  “王大姐,你可是个大忙人啊!怎么有空来我们家啦!”安妈妈看样子跟王大姐挺熟悉的,说话一点都不客气的样子。
  王大姐进了院子,也没进屋坐下,直接开口道“翠翠啊,咱们妇女生产队组织学习中央思想,从明天开始,持续时间为2周。”
  “好,我知道了。”安妈妈痛快的答应了。
  王大姐得到答复满意而去,继续向下一个目的地走去。
  沈翠翠转身就去了妯娌赵小花的屋子,张嘴就道:“小花啊,生产队组织学习,明天别忘了,我们一起去。”
  “嫂子,你知道学习什么吗?”
  “好像是中央精神,主席指示。别管那么多了,咱们农村妇女多亏了新中国的好政策,办了扫盲班之后才能识得几个字,这回组织学习,咱甭管学习什么东西,认真就行了”
  沈翠翠是真心感谢新中国的,“女人能顶半边天”不是白说的,沈翠翠也是这样鞭策自己的。
  沈翠翠是个凌厉风行的,种地、做饭、洗衣、缝补样样都能拿出手,家里织布机的声音总是不歇着,乡亲邻里没有都不夸得。
  大家都说安庆昌娶了个好媳妇,谁不羡慕他老婆漂亮又勤快能干、孩子儿女双全呢!
  听了沈翠翠说完,赵小**里有些不愿意。
  她又不爱学习,字也认不得几个,去了也学不到什么,国家政策也不关心。反正有公公这么个能干的人在,家里是万事无忧的。
  即便心里怎么想的,赵小花也知道组织学习是必须去的,不去就是思想有问题,要遭大事的。
  跟在沈翠翠身边的安茹无知的问道:“妈妈,你们不去不行吗?我也要去吗?”
  “你还小,到是不用去,不过我们妇女生产队的人必须都去的。学习一些新政策也是有必要的,只有按照它的要求去行事,你才不会做错。”
  沈翠翠见到安茹对这些事感兴趣,于是又给安茹举例子“一年前听说有个干部没有按照中央的指示做工作,违反了中央精神,听说被教育了。”
  安茹盯着沈翠翠,赵小花神色也认真起来:“有工作队专门对此干部进行实行跟踪、盯梢、罚站、弯腰、低头、燕飞、拘留。并连敲带诈,大冬天的不让穿衣服,就站在冰天雪地里,动不动就用枪威胁。。。”
  沈翠翠知道妯娌往日对这些思想教育不上心,就把结果往大里说去。只有唬住她,才能保证她以后不会犯错。
  果然赵小花连忙说道:“知道了,嫂子,明天我和你一起去。”
  看,效果不是出来了!
  安茹想了想,2年后就是十年浩劫。作为一个后世之人,为了在这个年代好好生活下去,保护小命,光靠自家的“又红又专”可不行。
  她也许多多努力,尽快学习这个时代的东西,顺应时代思想。
  于是对着沈翠翠撒娇道:“不嘛,我不要和妈妈分开,我会乖乖的,妈妈明天带我去,好不好?”
  沈翠翠想了想,虽说是组织学习,但是也没有那么严格,带着二丫去也不是不可以,“那你保证不出声、不乱动,妈妈就带你去!”
  “我保证”

☆、第5章 办学校

  安茹乖乖的跟着妈妈沈翠翠和小婶赵小花朝着此次的目的地,也就是生产队仓库旁边的废弃屋走。
  那个废弃屋据说已经有些年头了,原来的门窗都不能用了。后来因为生产队要办扫盲班,村里也找不到可以容纳100多人的空闲屋子,所以大家伙就把这里修整了一下,作为扫盲班学习的根据地。
  以上都是小婶赵小花在路上和安茹说的。
  和小婶接触的这些日子以来,感触最深的就是她有一张永远不停歇的嘴,爱好就是和众人八卦。
  比如什么谁谁家的小姑娘长得漂亮,谁家小伙子处了一个对象,又或者是谁家小媳妇和她男人又吵架了。。。可想而知,安茹这些日子都快把整个安家村的人都认全了。
  一般人是受不了她碎碎念得功力的,但是书呆子安茹除外啊。
  前些日子安茹刚刚穿过来,什么也搞不清楚,很怕漏出丝毫的破绽,给人抓住把柄,以致于后来被清算。
  索性安家人不是那个心细如尘的性子,加上穿越这件事太匪夷所思,相信除了穿越者本人,其他人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
  到了目的地,已经来了好些人啦。
  安茹最先看到的就是昨天傍晚来安家的那个人,也就是王大姐,她是安家村生产大队的妇女队长。
  王大姐本名叫做王春花,是一名烈士家属。今年才35岁,她丈夫在军队因公去世了,当初听说连遗体都没找回来。
  部队送信回来后,听说王大姐孤儿寡母生活困苦,后来还是队友们凑了一笔钱,交给王大姐母女的。
  大队里因为想要照顾他们母女,为王大姐安排了一个轻省的工作,就是记功员。
  但是王大姐说不能给组织上添麻烦,而且自己还年轻,又有了部队给的钱,生活上不成问题,又给拒绝了。
  安茹昨天听小婶说了王大姐的故事后,真是由衷的佩服她,一个女人抚养个女儿,本就是一件艰难的事,即使王大姐接受了记工员的工作,相信也不会有人说什么的。
  这种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真是值得称赞啊!
  王大姐是个有骨气的人,在自己的努力下做了妇女队长,管着女社员们的日常工作,努力负责、兢兢业业的。
  由于为人正直无私,所以队里的人对她都是服气的。
  如果谁家打了架,都是王春花来劝架的。思想教育那一套是驾轻就熟啊,能把双方说的握手言和啊。
  后来有人戏称叫王春花一声大姐,问题最后都能被解决。于是口口相传下,王春花得了个王大姐的诨号,本来的名字反而没多少人叫了。
  安茹现在可是对王大姐好奇的很,这位也是个神人啊,看来有机会还是要多接触接触。
  嘿嘿,现在的日子真是越过越有意思了!
  一进屋安小婶快速的和周围人打好招呼后,就拉着沈翠翠坐了下来,然后连忙和右边的一个相熟的妇女小声嘀嘀咕咕去了。
  也不知道她们说的什么,就传来一阵嘻嘻的笑声。安茹坐在沈翠翠的腿上好奇的张望着。
  屋内摆着10来个由木头制作的桌子,妇女们都拿着小本本,一个接一个的坐在板凳上。墙上还挂着一块黑板,上面有一些写好的字。
  王大姐看来的人都全了,把房门关上之后,走到正中间开口道:“今天是过年后,我们妇女生产队第一次组织学习,相信大家都很好奇,因为昨天我跟大家说的学习中央思想。”
  “现在咱们公社遵循中央领导们的指示,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运动”
  看着茫然的众人,王大姐又继续说道“主要就是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些投机倒把、滥用私权贪污的干部,他们就是人民群众中的坏分子,现在中央已经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典型。”
  顿了顿片刻,王大姐凝视着下面的所有人,眼神犀利,就好像要望进人的内心深处似的:“如果在咱们周围有这样的人,我希望大家不要害怕,勇敢的检举他们,咱们生产大队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包庇这种害群之马的”
  王大姐又继续鼓励几个没有听明白的妇女勇敢提问,经过一系列回答之后,务必使所有人都明白此事的重要性。
  回去的路上安茹也不像之前表现的好奇宝宝的样子,把小婶惊得还以为她怎么样了呢。
  沈翠翠摸了摸安茹的脑门放下心来,只要不是生病就好!“孩子可能是累了,折腾一上午了。”
  其实此时的安茹只是真正的接受了自己身处1964年的事实,以前再怎么给自己下决心,也不如亲耳听到四清开始时的震惊。
  小婶听了沈翠翠的回答后,只好郁郁的闭上嘴巴,没了安茹这个小听众,她也不愿意跟沈翠翠这个颇为精明强势的妯娌聊一些八卦。
  两天之后的餐桌上,安爷爷作为一家之主,在吃饭的时候说了一件事。
  今年开始大队决定办一所小学,一共1到5年级,并且他决定从今年开始就把安谨送去大队的小学去上学。
  “爸,办小学的事情已经决定下来了吗?”这是知道内情的安小叔。
  “爸,学校建在哪里?县里的领导怎么说,资金和老师怎么解决?”这是想要当老师的安庆昌。
  “爷爷,我也能去上学了吗?太好了”这是听说能上学的安谨,他一直羡慕大伯家的安国大哥能去上学呢。
  虽然安国说上学的地方离家有20里路,很远,走着去很辛苦,在安谨小小的心中,上学学知识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爸。。。”“爸。。。”“老头子。。。”
  “都安静,听我说。”安爷爷发话了。
  看见一家人全都闭上嘴巴安静下来,安爷爷很满意“建小学这件事我是早有想法的,县里领导一直很支持,办教育这件事是大事。”
  安爷爷喝了一口水接着说道:“你们也知道,前几年吃饭都成问题了,哪里还有闲钱办教育。这不,今年县里拨出一点,咱们大队里凑一点,先把学校教室盖起来,然后置办一些教学用具。书本的话,领导们说了,先免费提供一批教材,以后要用的话,只能自己花钱买了”
  安爷爷看一眼安庆昌,“老师的话,县里说派来个校长,之后学校招聘老师的话得听他的。不过庆昌,你别着急,咱们大队自己的学校,怎么说也得有老师是咱们大队出来的!但是啊,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老安头可做不出以权谋私的事情来!”
  “爸,我知道了,这两天我就抽出功夫把知识复习一下。能当成老师最好,当不成也是我自身没本事,怨不了任何人。”安庆昌听了安爷爷的话后,斩钉截铁的说道。
  安小叔听了两人的话后,就急忙表示也要试一试,安爷爷也没有反对。
  安小婶连忙小声的说道:“你能行吗?”
  安小叔反驳:“我算数可是不错的,这还教不了数学吗?媳妇,去试一试也是好的,万一被选中了呢?只要不用种地就行啊。”
  “哼,你这个懒汉!”
  其实说起来安小叔是不懒惰的,只不过这家伙从小就不愿意下地种田。
  以前那是没有办法,安老爷子身为大队书记,不想被别人说是以权谋私,所以除了安庆宇这个当兵的大儿子,剩下的两个儿子全都是种地的。
  现在有另一条出路就在眼前,怎么也要试一试才行。
  有时候安庆荣想想也是很憋屈的,大哥是老爷子前面那个妻子生的儿子,儿子出生后安老爷子在外面打仗也没法回来,那个年月兵荒马乱的,大妈就这么死了,只留下一个儿子靠着村里的老一辈抚养。
  安庆宇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后来安老爷子回来后,对于这个没娘又生活困苦的儿子很是愧疚,在娶了母亲生下他们几兄妹后,也没改变。
  所以当年有了参军的指标后,安老爷子为了愧疚的大儿子,就舍下脸皮求了老首长,让安庆宇参军去了。
  之后更是在安庆宇娶了媳妇之后出钱盖了间房子,让他们分家单过去了。
  分开了也好,自己的妈妈也不用对着前面女人生的孩子尴尬了。
  安庆宇当兵有津贴,媳妇是个壮劳力,挣钱又不用交给安奶奶他们。所以一家人家的日子即使在三年灾荒的时候也是不难过的。
  安庆宇孝顺,偶尔也会送些钱给老爷子。
  安庆昌和安庆荣其实和大哥安庆宇关系挺好的,因为小的时候安庆宇很照顾他们几个小孩子,颇有些长兄如父的风范。
  但是自从安老爷子为了避嫌,不能像和大哥一样给自己安排工作后,安庆荣就有些憋屈。农村不种地、工分还高的工作本来就少,安老爷子不安排,自己就没办法。
  所以这一次的选老师就是一个机会,外边来的校长只要选了他,他就能当老师了!
  安茹很开心,原来自己还以为这里没有学校可以念书了呢,想不到爷爷真是大手笔啊,直接办了一所学校,真厉害!

☆、第6章 土胚学校

  这天安茹被沈翠翠带着去王大姐家串门,被沈翠翠抱在怀里的安茹,抬头看向天空。
  蓝蓝的天空中,悬挂着三两朵云彩,被调皮的风吹散又聚拢,变换着各种各样的形状。
  安茹被风温柔的吹着,眯着眼,感觉舒服极了!
  沈翠翠今天出门头上也没有包着原来戴着的红头巾,头发不时的擦过安茹的脸颊,给安茹带来一丝丝瘙痒的感觉。
  “二丫,去了别人家可不能乱要东西吃,知道吗?如果给你东西吃,妈妈点过头,你才能接着”沈翠翠调整了一下抱住安茹的姿势。
  “我会的,妈妈。”
  “王婶子家有个大你5岁的小姐姐,名字叫做安萍,到了地方要有礼貌的叫人!”
  一路上只听见妈妈絮絮叨叨,翻来覆去就是两个意思,要有礼貌听话,不能要东西吃。
  家里有个操心的妈妈,总是不放心自己家的孩子。
  “王大姐在家呢,今年我带着孩子来你家坐一会。”
  王大姐撩起门帘走了出来,热情的招呼安茹娘俩,“快屋里坐,喝口水吧。”
  由于王大姐家没有男人,房屋不常修理,显得有些破败。进到屋内,所有的东西都归置的整整齐齐的,家里看的出来也是经常打扫,显得很干净。
  “王婶子好,安萍姐姐好”我连忙照着安妈妈的指示问候道,路上说了这么多遍,现在又给安茹使眼色。
  真是的,这么点儿的小事还办不好嘛!
  “安萍照顾妹妹,就在屋里玩,不许去外边。”
  看的出来,安萍是个内向的小姑娘,她圆脸白皮肤,眼睛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