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驸马倾城-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司马诚那一脚踹得身体蜷缩在一起,疼得难受的罗眉,即便听见这道无情的旨意,竟然也没有像刚才那样恳求。她将脑袋埋在胸口,像虾米一样蜷缩在角落,没有人看见她听见“冷宫”二字,后,唇角勾起的笑意和释然的表情。
这样正好,老娘早就不想陪你玩了。
罗眉被打入冷宫的消息很快传入端贵妃的耳中,她勾了勾唇,眼中却没有任何笑意。她的心腹宫女见状,不解道:“娘娘,丽妃出事,您不高兴么?”
“高兴,怎么不高兴,”高娴君懒洋洋倚在塌上喝了一口参茶,淡淡道,“只是高兴之余,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帝王的宠爱就像纸一样薄,外力一戳就破,若不是她的父亲足够得力,谁知道有一天她会不会像罗眉一般只能在冷宫孤老一生?
思及此,高娴君情不自禁地摸了摸自己平坦的小腹,轻轻叹了口气。她是多么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孩子,哪怕是个女儿也好啊。
“紫苏,知会父亲一声,他昨日说的那个人,尽快安排他进宫。”
高娴君低低的吩咐令她的心腹宫女有些惊讶:“娘娘,您改变主意了?昨天不是还觉得大长公主的人不可靠么……”
“没有办法,快要渴死的人,即便是饮鸠也要止渴,”高娴君的目中冷光流转,“只是本宫以前一直小看了司马妧,倒不知她竟留了这一手一直等着我。”
高娴君真是冤枉了司马妧,这件事情她一点也不知情。
虽然此事的起因的确和她有关。
前日燃灯佛诞辰,赋闲在家的高延陪夫人上崇圣寺拜佛,摆出一副不问世事的隐退模样。虽然他知道单云一病,司马诚很可能派自己上前线赈灾,可是郑青阳如跳梁小丑一般在朝堂上蹿下跳,没少给他招麻烦。这种急需他坐镇镐京的时候让他出京,真是极其不乐意。
可是皇命不可违,他不能公然反对,只好消极示意。今天陪夫人上寺庙礼佛,明天去找大师论道,后天在佛舍小住抄经,俨然一副准备当居士的派头。
燃灯佛诞辰那天也不例外,如今多事之秋,高夫人爱上了求神拜佛祐家人平安,要做样子的高延也一同随行。
却在崇圣寺佛堂外遇到一个小沙弥,小沙弥递了一张纸笺给他,然后道一声阿弥陀佛,走了。
高延不是没脑子的愣头青,拿到一张莫名其妙的纸条就乖乖信了去赴约,虽然那张条子上大大方方署了名,说认识一个千金科名医可以介绍给高家。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高延将纸条往井水里一扔,全当不知道。
若是阴谋,他不去赴约便不会有问题,如果此人确实有事求他,自然还会找来。
和很多聪明人一样,高延喜欢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上。
果不其然,高夫人的礼佛还未结束,高延便又见到了那个递纸条的小沙弥,不过这一次他没有再拿纸条来,而是指了指佛堂的一个偏门:“陈居士在里头等你。”
不错,那个大大方方在纸上署名的人,便是陈庭。
而陈庭,是定国大长公主的人,这是全镐京的上层都知道的事实。
他来见自己,不可能只是代表他本热。
司马妧找他,能有何事?
高延交待了高夫人两句,便带着人去见了陈庭。
“高相真是让陈某一阵好等,”陈庭轻轻叹了口气,仿佛很无奈,“此地人多嘴杂,不若去后山佛舍喝杯茶小酌,论论佛道如何?”
高延微笑:“哦?陈大人也懂佛?”
“略知一二。”
“那便交流交流。”
两个明白人睁着眼睛说瞎话,去了崇圣寺后头的佛舍。其间高延一直在观察陈庭,虽然他有派人打听过此人,但是政务上与司天台并无交集,灵台郎又不需要上朝,故而这是高延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个青袍文士。
面带微笑,风度翩翩,如果忽略他那奇怪蜷曲着的左手,此人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沐春风、值得结交。
越是这样,高延越是警惕,因为他自己还是陈庭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是这般气度,骗了不知道多少人。
到了佛舍,陈庭第一句便是:“还请高相屏退左右。”
高延淡淡道:“你我并不熟悉,何事需要密谈?”
“自然是为大人引荐那个千金科名医,此人个性古怪,不喜欢外人在场。”陈庭微笑。
高延思虑片刻,想来小小一间佛舍也出不来什么幺蛾子,而罗眉在宫中气焰嚣张,自家女儿地位岌岌可危,肚子里怎么都没动静,真的快要病急乱投医了。
于是他下了决定,命侍卫在门口守着,有事他喊一声,随时都能推门而入。
陈庭微笑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帮他半推开门:“高大人请。”
清清静静一间佛舍,悬挂两幅佛经,桌上燃着一炉香,摆着一张案几,两张蒲团,简单至极。
高延扫了四周一眼,面色便冷下来:“陈大人拿老夫开玩笑?”
“自然不是,”陈庭拢着袖袍笑道,“只是在为高相引荐此人之前,我们需要谈好一笔交易。”
陈庭要和高延谈的这笔交易,正是让司马妧出京之事。顾乐飞对这个交易的合算程度犹豫不决,是陈庭一锤定音,认为值得一赌。
☆、第68章
“大长公主为何非要出京不可?”
高延听完交易内容,第一时间抓住了关键,也是这个交易背后最大的秘密。
不过陈庭早有准备,他淡淡一笑:“敢问端贵妃在皇宫之中是否十分自在快乐?”
高延眯了眯眼,没说话。他是何等聪明,立即意识到陈庭的潜台词,高娴君身为贵妃,也不过是在皇宫这个大牢笼里的一只金丝雀。而司马妧,如今不过是被困在镐京这个更大的牢笼中的另一只金丝雀,哦,不对,是苍鹰。
“小女怎能和武勋卓著的定国大长公主相提并论?”高延不动声色打太极。
陈庭笑道:“高相无须顾虑,没了兵权的大长公主也不过是一介女流而已。陈某若说我家殿下确实是心挂难民安危,想为此次治灾出些绵薄之力,大人必定不信,虽然事实如此。”
高延哼了一声。
“好吧,其实还有一个理由,在河东守陵的十二王爷,在殿下幼时对她极好,多年不见,极为挂念。”这个借口是顾乐飞和他说封地问题时随口提及,不然陈庭还真不知道司马妧在皇室中还有关系好的亲戚活着。
说不定有机会可以派上用场,不放过一切可能好处的抠门谋士如此想着。
不过这一次高延抬了抬眼皮,似笑非笑,还是不说话。
陈庭厚脸皮,微笑不改:“就算大人都不信吧,可是说句实话,高相真觉得将大长公主困在镐京是个好主意?如今的南衙十六卫,上下可都为殿下马首是瞻呢。”
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司马妧如今在镐京的影响颇大,想动她都不敢动。若去了封地,反而减少了对大靖上层的影响,倒是好事。
不过司马妧如此迫切想要出京,仅仅是因为不愿再待在皇帝的监控之下,或是去看望长辈那么简单?
高延不信。
陈庭倒显得并不急迫,他不疾不徐道:“此事倒也并非一定要做,只是我家殿下派我来谈,便是信任高相的能力和人品,如果高相不答应,倒也无妨。”
说着竟然起身准备结束这次谈话。
“陈大人是否忘了一件事?”高延开口叫住他:“那个大夫呢?”话一出口他就懊恼了,这不是将主动权往陈庭那儿送吗?
不过陈庭倒并没有借机要挟的意思,他笑道:“大夫如今正在大长公主府里住着,高相若果真有意,还是小心一点好,亲自去公主府看一趟,再决定要不要让他看诊。”
他忽向高延做了一揖:“即便这次交易谈不成,我们殿下也是打算做这个顺水人情给高相的。毕竟如今谁的位置坐不长久,明眼人看得清清楚楚。殿下与那人的梁子,高相也是清楚的,我们殿下不计较,可是有人却替她看不下去。若有机会,还请能将那人交给我们处置。”
高延眯了眯眼,打量着这个笑面虎一般的文士,心中冷笑,原来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看似是想要出京,其实真正目的在教训郑青阳?
高延心道:算他们有眼光,知道郑青阳的尚书令位置坐不久。难怪自见面以来姓陈的就一口一个“高相”,定是大长公主指示他要向老夫靠拢。也算司马妧聪明会看时机,若是老夫还为尚书令,定然不屑此等巴结,不过如今……还能看好他的,当然都是有眼光之人。
不错,待老夫重新执掌朝堂,绝不会放过这等跳梁小丑,以他重振老夫之威。
高延的确聪明,可是却对自己的能力太过自信了一点,陈庭可不是在替大长公主“巴结”他。
他只猜中了一半。
以为自己看穿一切的高延微笑起身,以一句话结束此次了谈话:“只要大长公主引荐的大夫有那个实力,一切好说。”
陈庭回以微笑:“请高相放心。”
其实在高延一脸和煦笑容走出佛舍的那一刻,陈庭此次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高延答应帮助司马妧出京自然更好,不答应,其实也无妨。起码目前看来,那个太原府的秘密并不是非要不可。
然而,“陈庭与高延在崇圣寺佛舍密谈”这件事情,那可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啊。当高延让他安全从佛舍离开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一根无形的绳子将高延和他家殿下绑在了一块。
高相,现在你可不能拍胸脯承诺自己是完全忠心于司马诚。
只要这件事捅出来,多疑的皇帝陛下是决计不会相信你的赤胆忠心的哦。
当然,郑青阳他也是真的很想要,毕竟他有可能知道关于前太子死亡的秘密嘛。
陈庭是带着阴谋得逞的笑容离开崇圣寺的。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即便是陈庭,也没料到两日后竟然一封八百里加急送入帝都,南诏犯边的军报使得整个朝廷炸成一锅粥。气得半死的司马诚踹完罗眉后,便紧急宣旨各位大臣进宫,在御书房召开了一个临时小朝会。
首先一个问题——这一仗,打不打?
毋庸置疑,当然打!
就算北方正受水灾,可是一个小小的南诏,胆敢联合雅隆部犯我大靖,浑水摸鱼,趁乱得利,此等歪邪心思若不打击,日后邻居们有样学样,那还得了?
好,既然群臣争论半天的结果是打。
那么又一个问题来了——派谁去?
这下像一群蜜蜂嗡嗡响了一个上午的朝会之上,顿时没了声响。
二十来号大靖百官中排名最靠前的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
司马诚端坐金龙宝座,冷着一张脸释放低气压:“众卿可有人选?”
没人吱声。
哼,一群不识相的蠢驴,要是高延在多好!司马诚一边郁闷地怀念前尚书令,一边冷冷地点名:“万大人,你说说?”
这一声“万大人”叫得被点名的臣子腿直发软。被点名的“万大人”乃是大行台左仆射,大行台以兵部居首,主要处理军务,这种打仗的事情派谁去,当然首先要找他问。
然而,可怜的万大人在脑子里苦苦搜索一圈,发现还不错的将领不是年纪太轻不能独挡一面,就是太老已经拿不动刀,或者和楼家或者大长公主有牵涉。比方说剑南道的那个经略使范阳吧,是个武举人出身,以前也打过几场小仗,兵法韬略都还不错,而且他的位置隔云南近,派他去打南诏最好不过。
但是人家二女儿最近新嫁的那个游击将军周奇,那是大长公主亲自带出来的兵啊……
范阳啊范阳,都怪你不争气,这么好的立功机会错过了吧。天底下那么多青年才俊,干嘛非要让你女儿嫁大长公主手下的男人呢,这不是存心让皇帝陛下糟心吗?
当然,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司马诚是不知道的。万大人也只能在心里自己念叨念叨,断断不敢说出来惹皇帝不快。
所以他斟酌半天,说出来一个肯定稳妥的人选:“微臣以为……英国公单云可当此……”
“砰!”
“放你niang的屁!”司马诚竟忍不住在群臣面前爆了粗口,万大人的话没说完,便迎头砸来一个茶杯,砸得他脑门开花,头晕目眩。
万大人诚惶诚恐跪伏下来:“请陛下恕罪!”
“单云在河北病倒了,你tm的不知道?”不知道为什么,司马诚按捺不住自己的怒气,太阳穴边好像有根青筋突突地跳,让他暴躁地止不住想发火。
“臣以为……左羽林大将军韦尚德是不错的人选。”新尚书令郑青阳小心翼翼地建议。
“老家伙太老了!”司马诚毫不客气地驳斥,连一眼也懒得施舍给郑青阳,他发现这个新尚书令虽能琢磨自己的小心思,政事上却蠢得可以,越用越难用。司马诚不仅想要打赢,还想要借着这一次征南诏培养出新的得力武将,忠于他的得力武将——这样一来,南衙十六卫中的武官似乎也都不能选了。
大伙面面相觑,摸不准司马诚的心思,只好心惊胆战地小声提出各自建议。
“右屯卫大将军林荃如何?”
“羽林军右将王冲如何?”
“……”
群臣七嘴八舌提出各种名单,一个个全被司马诚阴着一张脸否决,最后不知道是哪个胆子大的忍不住说漏了嘴:“定国大长公主……不是最好的人选吗?”
大靖太平日久,征南诏这仗又必须胜利,近年来最能打的武将就是这位大长公主殿下了,派她去是最稳妥的啊。
这人估计只是嘀咕给自己听的,想着御书房里那么吵,肯定没人听得到。谁知道大家都竖着耳朵等哪个傻帽提出这个人名来,因为大家心里都在呐喊“大长公主最合适啊”,就是没人敢说。
于是这个当了出头鸟的傻帽一开口,御书房里顷刻寂静,让这人后半段的嘀咕被皇帝陛下听得清清楚楚。
万籁俱寂。
那真是死一般的寂静。
群臣们茫然而无辜地站在下面,好像那句话不是他们之中任何人说的,是凭空冒出来的而已。而那个说了真话的人因为位置比较偏僻,他更加小心地将自己缩成一团降低存在感,希望皇帝不要发现是自己说的。
司马诚没有责罚这个人。
他只是忽然感觉很累。
虽然底下每个人都低着脑袋不吱声,但是他看懂了他们脸上的表情,那分明就是在说——“最好的带兵人选已经告诉你了,就是定国大长公主。我们再也找不出比她更好的将领,剩下的请皇帝自己看着办吧。”
如果因为司马诚心中莫须有的危机和猜测,要让这个大靖最好的将军永远雪藏,那么此次还有谁最适合带兵,他们真的没法给出建议——因为就算杀了他们全家,他们也找不出比司马妧更合适的人选。
而且站在群臣的立场来看,司马妧身为皇族,却是女子,带兵打完仗之后反过来威胁帝位的可能性超级无敌小。前朝四百年也就出了一个昭阳,多难啊。
故,完全不明白座上天子到底在怕什么。
抱歉陛下,说了一个上午大家都饿坏了,咱们要回家吃饭,不想陪您玩儿了。
非常奇怪的,当司马诚看透底下这群人的心思之后,他竟然很想吃罗眉做的饵块,非常、非常想吃。
☆、第69章
小朝会商讨无果之后,司马诚当天没有再召臣子入宫觐见。
他直接在第二天下旨,命韦尚德之孙,羽林军上骑都尉韦恺为征南大将军,领兵十万讨伐南诏,平定云南之乱。
此旨一出,如小石头掷入大海,连小水花都没有溅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