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科举兴家-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车夫微微一愣,不知道该说是还是不是; 倒是旁边的另一个少年板着脸说道:“家业; 方才海叔不是说了; 就是皇子都得如此,敬叔叔身为朝廷命官,向来都奉公守法,怎么可能会走特例,这话你私底下说说就罢了,要是敢出去乱说看我不打你。”
章家业被批了一顿也不生气,反倒是调皮的吐了吐舌头,就略过这个话题不说了,只因为进了城之后,城内的一切已经吸引了他所有的注意力。
只见京城最为繁华的大街上,行走在路上的不仅有富家子弟,还有一些外族的人员,一个个打扮各异,有些除了头发和肤色几乎就是个大兴人来,有些却穿着奇怪的袍子,带着古怪的帽子,甚至还有一个裸露着身体上头还有各种各样的纹身。
章家业忍不住发出惊呼声,身边的章家成嘘来一声,示意他不要大惊小怪失了体统。
其实不只是他,就是比他稳重一些的章家成,章家远两个孩子也是看的目不暇接,在来之前他们就知道京城住着许多国家的使者,但这会儿才发现,原来人真的能长得完全不同。
看得越多,几个孩子心中越是没底,即使活泼的章家业也开始收敛起来,还靠在章家成身边问道:“家成哥哥,家远哥哥,你们说敬叔叔会不会压根不喜欢我们啊。”
章家成心中没底,但还是挺直着腰板说道:“怎么可能,若不是想见一见家乡人,章大人何必千里迢迢的派人过去,接我们过来?”
原来这几人正是远在青州的章家族人,在确定要给老太太办理八十大寿之后,章元敬就派人回去走了一趟,一来是看一看族人的近况,二来也是邀请他们参加寿宴。
此次章家老太太的八十大寿便是章家如今的族长章明林带着几个出色的后辈一同过来。
话虽如此,章家成也忍不住朝着身边的人看去,他们三人一同过来,自然是因为平时学业特别出色,其中年龄最大的就是章家远,并且章家远还是族长家的人。
谁不知道当年在青州的时候,族长家与那位章大人的关系最好呢,这些年来章大人更是对族长家多有照顾,不然的话谁都知道,族长的位置肯定轮不到明林爷爷。
与章家成硬撑出来的稳重不同,章家远虽然年纪尚小,但看着已经有几分气度在了,不过因为最近变声,这位变得不太爱说话起来。
再不喜欢自己的公鸭嗓子,章家远还是开口安慰了一句:“放心吧,听爷爷提起过,章大人为人最是和善,这些年来对族内的照顾,你们也是看在眼中的。”
有了这话,两个孩子果然更加安心起来,只是就算是再好奇外头的风景也没有了方才的跳脱。章家远也不再安慰,他其实也从未见过那位传说中的章大人,但可以想象,一位能够凭着自己的实力从青州崛起,一步步走到兵部尚书位置的人,必定不是简单的。
比起忐忑不安的孩子们,坐在前头马车里头的章明林倒是并没有那么多的担心,一来是这么多年以来,章元敬与他家还有联系在,二来也是当年相处的情分,他心中断定章元敬绝对不是那种薄情寡义的,说句实在话,以章元敬今时今日的地位,就算是不搭理族内又能如何呢,难道还有人会为了他们去得罪朝中鼎鼎有名的大臣不成?
只是这种镇定很快就被打破了,章明林并不是第一次来章元敬在京城的府邸,这些年来他前后也来过几次,但这一次却截然不同。
只见诺大的府邸门口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马车停下来之后,便有下人从里头搬出包装好的礼盒来,不说其他,就是看礼盒的材质就知道,这东西必定是价值不菲的。
章明林也看的目瞪口呆,几乎丧失了进门的勇气,幸亏章元敬大约预料到这样的情况,派了余全去码头将他们迎了过来。
比起章明林的震惊,余全显然对此习以为常,直接跳下马车说道:“族长,请这边走。”
章明林还有些回不过神来,好歹顺着余全的动作下了马车,后头几个孩子更是不敢多说一句话,无比乖巧的跟在了他们的身后。
作为章元敬身边的第一人,余全在章家的进出自然无比顺利,眼看着他带着大大小小的人走进门,还被堵在门外的小厮有些不乐意了,低声嘀咕道:“凭什么他们一来就能进去?”
排在他身前的小厮一听,回头看了一眼,仔细的看了看他的穿戴,便嗤笑了一声问道:“你是外地来的吧?”
那小厮脸色一红,梗着脖子说道:“外地来的怎么了,我家老爷可是知府大人。”
前头那人更加不屑了,大约是这边排队比较长,要等着其他人搬东西,他倒是好心的提了一句:“外地来的人,才不认识方才进去的那位。”
那小厮心中一惊,连忙问道:“莫非那就是章大人,不应该啊,不是都说章大人面如冠玉,在朝中姿容无人可比吗?”
前头那人呵呵一笑,索性不去看他了。
后头的小厮心中憋屈的很,打听了好几次才明白过来,感情那不是章大人,而是章大人最信赖的管家,怪不得直接带着人就进去了,说不定来人是章大人的朋友呢?
其实也不怪章家门口人口复杂,只因为章元敬在朝为官快要满二十年,从头至尾,甚至是自己大婚,小孩周岁都没有大办过,压根没给大家套近乎的机会。
这次难得章家放出消息说要为老太太大办八十大寿,有心无心人自然都上赶着打交道,有些与章家交好,收到了帖子的,就等着那一日上门即可,其余的,便挂着名头来送礼了。
章元敬一开始也没料到会有这么多人,甚至连地方上的官员听说了消息,都开始往他家送礼,这礼物都是带着拜寿的名头,不收下反倒是不好。
他却不知,其实朝中大员办寿宴的时候,地方官员多是有表示的,不过章家十几年的时间凑在了一起,才显得夸张了一些。
这几日章元敬与孔令芳也忙的脚不沾地,好容易商量出一个章程来,不至于让人说他借着寿宴的机会大肆敛财,这才敢放开了让人收礼。
其中的事情不足为外人道,无论如何,此次姜氏的八十大寿确实是办的热热闹闹,如今一问京城人最近的大事儿是什么,十个里头八个都说章家老太太八十大寿。
为了这次大寿,章元敬甚至还专程跟皇帝告了假专专心心的在家操持。就如现在,他看着孔令芳梳理好的礼单,嗤笑了一声:“这个衢州知府还真敢送。”
孔令芳扑哧一笑,说道:“大约是看见众人都往京城来,认为老爷借机敛财呢。”
其实礼尚往来不可怕,不多不少的礼物章元敬是不在意的,但其中送的太多的未免让人深思,章元敬也是光棍,在发现这个苗头的时候就往宫中走了一趟。
当时皇帝虽然笑说他太过于小心,但看着模样还是满意的,章元敬这才敢真的收下这些礼物:“回头让人把礼单全部收拾好,我亲自去给陛下过目。”
孔令芳点了点头,左右是小心无大错,就说其中某样珠宝,当时她看第一眼的时候都要心动了,也不知道那些官员怎么想的,又是从何得来。
章元敬翻了翻,又看到孟知府的咸鱼五条,顿时又觉得好笑,不过一番礼物看下来,他倒是好心情的说道:“我瞧着这几个人颇有几分才趣。”
孔令芳一看那几位送来的礼物,顿时忍不住笑了起来,就在这个时候,管家匆匆进来禀道章家人到了。
章元敬一听顿时欣喜,笑着说道:“我亲自出去接一接。”
孔令芳眼神微微一动,笑着跟了上去,要知道这次来的人跟那些打秋风的可不同,夫君对老家族内的那几分情谊都挂在谁身上,孔令芳自然是清楚无比的,这一点从她每年送回青州的年礼里头依稀可以看得出来。
237。一生
姜氏从未想过; 自己这一生快要走到头了,还能有这样的风光日子。
她们这代人苦啊; 出生的时候都是战乱; 她娘挺着大肚子逃难,她爹豁出去了一条腿才保住了这个孩子; 只可惜九个月的时候哇哇落地; 生出来的竟是个不能传宗接代的女儿。
等后来圣祖皇帝开了大兴; 老百姓的日子才好了一些; 但也只是好了一些罢了,边疆还是年年战乱; 被征召走的人少有能回来的。老天爷也不照顾; 时不时就来一场天灾人祸,能活下来就是幸运,更别提其他的了。
姜氏小的时候,家里头吃的喝的; 但凡是有点好东西那都是弟弟的,还是后娘生的弟弟; 人的感情不值钱,当年她娘还活着的时候; 她尚且能吃几顿饱饭,偶尔还能被亲爹抱一抱,等亲娘一死来了后娘; 她才算知道; 以前那日子都是带了蜜糖的。
可是又能怎么办呢; 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她就算是性子再厉害,也不过是让后娘不敢伸手狠打她,因此反倒是落了个泼辣的名声,到了年纪都嫁不出去。
后娘倒是不急,女儿在家多留几年好啊,能当个免费的佣人,洗衣做饭喂猪都得干。
可是姜氏不乐意这么留在家中,就算是她为了这几个人累死了,估计后娘和后头带来的弟弟都得怪她死的不凑巧,他们还得找张破席子给她裹。
她心中琢磨着,亲爹后弟是靠不上了,那得给自己找一个好丈夫才行,别的不说,至少人老实对她好才行,否则的话那不是出了狼窝进了虎穴吗?
章家就是这时候入了姜氏的眼,作为逃难过来落户的外族人,章家急于与当地的人家联姻,而在逃难的人群中,还能集合在一起的章家氏族虽然无甚钱财和权势,但也不至于太差。
她颇有心思的考察了几番,最后选定了章家一个后生,这后生在族内的辈分不低,逃难的路上虽然爹娘都死了,但族内对他却颇为照顾。
许多年后姜氏回头想想,觉得自己当时做下的决定再明智不过。
若不是她大着胆子暗送秋波,老头儿能看上她?若不是她豁出面子在姜氏长辈的面前哭死去的娘,她能带着微薄的嫁妆出嫁?若不是嫁给了老头儿,她能过上后头的日子?
要知道章家的男人都长得好,就算是外来户,但也没到衣不蔽体的程度,就老头儿那样的还有人跟她抢呢,说到这里姜氏就挺得意,她眼光好啊,一眼就看中了老头儿,就隔壁那个女人再眼馋也没有用。
嫁了人,姜氏确确实实过了一段蜜糖一样的日子,别的不说,老头儿一日日出息不说,还对她体贴入微,就算是后头积攒了一些钱财,也从来没有过三心二意的时候。
姜氏一直觉得章家的男人纵使有千万般的坏处,但有一个好处却是世间难得的,就是对媳妇好,从来也没听说过族内有男人打媳妇的,有花花肠子的也少。
只可惜啊,人的日子就是不能太顺当,好容易她生下了儿子,眼看着儿子都要娶妻了,老头儿却没能看到孙子,一场大病就去了。
姜氏那时候差点没哭瞎了双眼,幸亏还有儿子在身边,她才能一日日撑下来。她还得替老头儿看着孙子出生,还得看着子孙满堂,可不能跟着去了。
对于儿媳妇孙氏,姜氏那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满意的,家世不好,家里头穷的叮当响,兄弟也不是亲生的,比她还不如的是,孙氏自己撑不起来,一看就是受气包小媳妇。
就姜氏冷眼看着,孙氏除了一张脸还看得过去,其余就没有一点好处,但偏偏她家明亭就看中了这张脸,就喜欢孙氏唯唯诺诺为他是从的样子。
做人母亲的,永远是熬不过孩子的,姜氏就算是有千百个不满意,最后也只能答应了这桩婚事,不答应能怎么办呢,明亭熬着不成亲,那她的孙子从哪儿来?
等成了亲,姜氏就更加不满意了,孙氏看着笨,实际上也不灵光,进门之后虽说守孝,但出了孝也没能立刻怀孕生孩子,最后好容易生了,还是个女儿。
若不是儿子一心一意的护着,生怕自己会吃了他媳妇似的,姜氏恨不得立刻将她扫地出门,只是儿子喜欢,她除了偶尔搓磨一二,到底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姜氏万万没想到的是,千盼万盼的孙子还未来,儿子却在出门跑马的时候摔了,回到家就不成了,没几日的功夫竟是随着他爹一起去了。
若说老头子死的时候,姜氏觉得天都要塌了,这一刻儿子死了,她是觉得人都没有活头了,章家在她手里头断了根,她活着还有什么盼头。
那时候姜氏想啊,索性找根裤腰带挂房梁上,随着那两个没良心的一块儿去算了,至于孙氏那个孙女,谁乐意去管呢?
可孙氏运气好啊,前脚都要被她扫地出门了,后脚竟然就发现有孕了!
姜氏到底是支撑着活了下来,她哭叫着保住了家里头的钱财,没让族内那些心思多的霸占了去,只等着看这一胎是男是女。
等到年纪大了,姜氏记性便不大好,总是记不住刚才发生过的事情。但对于孙子小时候的事情却还是记忆犹新。
她还记得孙子落地时候呱呱大哭的声音,还记得那孩子第一次开口喊奶奶,还记得他迈出的第一步路,还记得他板着小脸在自己面前说要读书。
读书好啊,可当年老头子还在的时候,他们花费了那么多的钱财,那么多的精力,明亭也就考中了一个秀才,如今孙子可连个爹都没有。
那时候姜氏愁啊,愁章家也没个出息的人来提拔提拔她家乖孙,愁姜家孙家都是靠不住的穷亲戚,愁家里头就两个女人,连给孙子撑腰的人都没有。
那时候的她哪能想到,自家孙子不但能读书,还考中了状元,关山算什么,就是刀山火海,她也得陪着孩子去啊。
孟家想退亲就退亲,就她家平安的人品相貌,还愁找不到媳妇,以后孟家就是哭着上门求和,她都不带正眼去看的。
这么多年下来,孩子忙,她心里头操心他累坏了身体,孩子不忙,她又操心孩子被皇帝嫌弃,以后没了前程,一日日的操心,姜氏心里头却是甜滋滋的。
为什么,只因为谁家儿孙能跟她家平安这么出息呢,这才几岁,就坐上了尚书的位置,尚书是什么知道吗,不知道也没关系,反正就是天大的官儿。
孙子好,娶回来的孙媳妇也不错,长得好,家世好,管家理财更是一把手,还有个王妃小姨,比当年那位孟家小姐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姜氏那是越看越喜欢,连带着看不上孙氏的那点小心思,哼,当年明亭护着你的时候,老娘也没说过什么,怎么现在平安就护不得孙媳妇了?
风水轮流转,当年她多憋屈啊,如今轮到了孙氏,姜氏看着还觉得挺可乐。不过孙氏人虽然蠢了点,好歹听她的话,从来也不敢说一个不字。
孙氏眼皮子浅,动不动就弄幺蛾子,但有一句话说对了,章家缺儿子啊,她要不是看在皇帝和孔家的面子上,也得催一催儿媳妇,怎么生一个就得歇几年,再生一个还是女孩儿呢?
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但姜氏却觉得自己是一辈子操不完的心,她心里头发愁啊,生怕章家就在孙子这边断了根,你说孙子这般有出息,将来都便宜了外人的话,那岂不是要气死?
只是孙子自己不急,还反过来安慰她,看着孙媳妇贤惠的模样,姜氏到底是把满肚子的担心咽了回去,怕给孩子们添了乱。
没有重孙子,她哪儿有什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