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弟弟是狼-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襄怒道:“大胆!你们既然是来投奔本将军的,为何不直接来营中,而是偷偷的跑啊?我看你们是心怀鬼胎,想劫持广陵王殿下,跟皇上作对,来人,把他们都押下去,关起来!”
士兵应命把人带下去了。
元襄知道这李勤高顺都是庾纯在背后指使的,的确是来投奔他的,他故意让人在半道上就把人劫了,又如此呵斥,乃是另打着算盘。
他要趁对付贺兰荥的时候,把贺兰瑾的势力能清理的就清理掉,不能留在将来麻烦。
李勤高顺被带下去,他坐在军帐中等着庾纯元骢等人前来投奔,洛阳的小皇帝都跑了,还落在了自己的手里,贺兰瑾复位,洛阳城有眼色的都该跑来效忠了。
果然很快庾纯元骢等人被进带来了。
元襄十足惊喜的表情,亲自出营门去相迎,庾纯,元骢,还有众将领纷纷下马,元襄先拜:“太傅,梁王,诸位大人,皇上等你们可是等了很久了啊,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你们盼到了!快快随我进帐中说话。”
命刘敖安排他们带来的眷属,军队扎营,急忙将庾纯等人请入帐中去,让人去请元佶。
元佶正陪着贺兰瑾,元襄的人便过来了。
意外之余,她见到了庾纯和元骢。
她稍微纳闷了一下便明白元襄的意思了,元襄不想让贺兰瑾跟这帮子人通气儿,但是又要安他们的心,所以才让自己代替贺兰瑾出面,将大臣们笼络住。
庾纯元骢见她都施礼,元佶连忙拉住扶起,当真有几分心潮澎湃:“太傅,梁王,皇上见到你们,总算可以放心了,我也总算可以放心了。”
庾纯道:“臣愧对皇上。”
元佶道:“太傅对皇上忠心耿耿,何来愧对之说,皇上担心太傅的安危,幸得太傅安然无恙,皇上心中一定高兴。”又扶起元骢:“梁王爷是国之栋梁,当初乱兵入宫,多亏了王爷护驾,保护皇上,你们都是皇上的忠臣,为朝廷立了大功,皇上会嘉奖你们的。”
元骢道:“臣心中实愧。”
元佶颇为唏嘘,将众人依次搀扶,陈情诉意,又说起这次京中变乱,说的好些人眼红鼻酸,元佶道:“你们都是先祖留下来的臣子,为皇上尽忠效死,诚心昭明,不知几位大人还有诸将士们的家眷可有安排?”
元骢道:“多谢娘娘关心,臣等家眷都安全,女眷都不在京城,男子皆在军中。”
元佶道:“如此便好。”
元佶命人领他们回各自营中休整,众人都不再多言,行礼毕,径自去了。元佶站在营门目送。
半晌,回去见贺兰瑾,同他将这个事情说了。
贺兰瑾道:“他们见到母后,应该放心了。”
元佶伺候他沐浴,穿了衣服上床休息,贺兰瑾累了一天了,又许久没睡过好觉,的确困的很,很快就睡着了。
元佶在旁边守了他一会,去元襄帐中,元襄没睡,不断有将领进来禀事,此时的洛阳城,城守已经不管用了,不断的有百姓潜逃出城,士兵也不敢拦阻。
贺兰荥已经控制不住官员百姓潜逃的趋势,最开始还杀,后来杀也没用了,吓唬不住。索性军队还没有乱,不过就算没乱,恐怕也都存了异心了。
只是大多数人都是拖家带口的,不敢逃跑出城去。
这一仗不知又要死多少人。
还没开打,已经能听到洛阳城中家破人亡的哭声了。
洛阳城中正在内乱,元襄在等,要等洛阳城中内乱的差不多了才会进城,一举打败贺兰荥,杀了他。
元佶站在他身后,捧了他脑袋揉他太阳穴,元襄轻轻呻吟了一声,有些疲倦的,顺势头往后仰,靠在她胸口。
元佶坐下,抱着他身子靠在自己怀中,道:“睡一会儿吧,两天没睡了,今日不会有战事的。”
元襄道:“不知道崔林秀怎么样,我把他一个人留在洛阳,有些担忧……”正说着,突然又士兵传报,张龙赵虎回来了,向他回报了洛阳的状况,原来洛阳城中正乱,城防已经失守,贺兰荥没工夫理会他们,他们便逃出来了。元襄听罢点头,道:“崔林秀呢?”
“崔大人受了点伤,回了营就安排休息了。”
元襄听说伤的不重,哦了一声,又点点头,连忙让人叫大夫去给他治伤,元佶道:“我去看看他吧,伤的怎么样,别出什么事。”元襄走不开,忙点头:“你先瞧瞧去,替我问候他,让大夫给他用最好的药。”
元佶答应着去了。
崔林秀伤在皮外,索性没有动了筋骨,不过看着血淋淋的也够吓人,趴在床上,腰上盖着薄毯。
大夫已经给上过药了。
不过他人睡着,也没能说话,元佶看了几眼,问了大夫无大碍,又叮嘱了左右小心看护,只得离去了。
她走后,崔林秀睁了眼,心中苦涩。
许多事情想起来都是茫茫然的,说不清楚,他想了一会,不论是对元佶,还是对元襄,都想不出个名堂来,
最后还是闭了眼睡了。想这么多没意义,躲着吧。
元佶回了元襄帐中,元襄在吃饭。
三两下吃完了,漱了口,他和衣上床,闭目躺一会,元佶给他盖上被子。她没什么睡意,坐在床边,发现他的手指甲有点长了,用个小剪子慢慢的替他剪手指甲。
剪了手指甲,又剪脚,元佶有点无聊。小心翼翼的剪,用个小挫子打磨光滑,手指甲是粉红润泽的,他的手修长白皙,却是武夫的手,手心很粗糙。
元佶把他手脚都收拾了,便注视他脸。
勾人的脸。
他的下巴也是有点粗糙的,冒出了细细的胡茬,看着不明显,但摸着会扎手。
他的床里侧,端端挺着小肚皮在酣睡,元佶抱住他小身子亲了亲他脸颊。她心中有点欣慰,元襄是很疼端端的,去哪里都带着他,一处吃一处睡,真正的宠爱,而且端端是独生子,以后长大了免得兄弟相争。
越是权高位重的家族,兄弟间的厮杀争斗就越激烈,元佶实在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那样,所以有个端端就够了,元襄好好培养他,以后他父亲的东西都是他的。
希望他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元佶发了一会呆,困的很了,回自己的帐中去了。
元佶每日陪在贺兰瑾身边。眼下元襄和贺兰瑾都需要她这么一个人,元襄让她陪伴贺兰瑾,是为了便于控制掌握,而贺兰瑾让元佶呆在他身边,尊敬信重,乃是向元襄表示自己愿意受他控制,让他放心罢了。
而后庾纯元骢等人陆续都来拜见皇帝。
贺兰瑾心情很好,元佶想起当初给他定下的婚事,再度复位,可以一并把皇后册立了,她问起庾纯,知道庾家小姐如今正在军中。
元佶让人去问元襄的意思。
元襄不大乐意立庾纯的女儿,他想让皇后姓元,元骢正好也有女儿,而且元骢说到底也算是是贺兰瑾的人,皇帝自己的人,他这样做不算过分。只是因为先前元佶已经定了庾家的女儿,他刚一来就换,不大合适。
元襄没表态,让元佶拿主意,元佶问贺兰瑾,贺兰瑾道:“我听母后的,母后做决吧。”
立后这件事情上,元佶是愿意听从贺兰瑾自己的意见的,毕竟立皇后,既是国事也是家事,她不想对这个管太宽,太得罪贺兰瑾。
元佶道:“皇上自己的想法呢?”
她这话一问,贺兰瑾心里就有些咯噔了,什么意思?先前不是定了庾太傅的女儿吗?她这话是想说什么?难道是那个人想换了自己已经定好的皇后?
元佶看他的表情就知道自己问差了,小皇帝想歪了,忙拉了他坐下,解释道:“这是皇上的婚姻大事,皇后不单是国后,也是皇上名义上的妻,要陪皇上过一辈子的,皇上自己心里没有主意吗?”
贺兰瑾道:“太傅那般风度人品,他的女儿肯定不会差的,朕觉得母后的安排很好,很合朕的心意。”
元佶心说这孩子这方面有些木讷,说他不懂情事吧,他是懂的,男女之事早就开过窍了,他宠幸宫女的事元佶是知道的。可是说他懂吧他又不懂,这么大的男孩子,对姑娘该是最有热情最有想法的,他却明显没有。
他这样子是像了谁呢?
元佶突然就想起来了,真正是像了他爹啊。
☆、第87章 谈话
十五日;士兵攻陷了洛阳城。
贺兰荥率军仓皇出逃,他本打算硬战,甫一交锋便大溃败,士兵们不愿出战。换了谁谁肯战啊,对面要打的是皇帝,人马又比自己多;武功又比自己高,力量对比成这样子;还打什么呀?纷纷嚷嚷着要回老家。
军心鼓噪,贺兰荥受不住压力,继续在洛阳死撑,八成还等不到被敌人打败,就得被自己的手下分尸了,贺兰荥再不敢拖延,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撤军回河北了。幸而他早有准备,洛阳城中搜刮来的财物,玉器珠宝,几十大车的随军拉走,士兵们也都揣满了腰包,身上带的挂的都是金银宝贝,耀武扬威准备锦衣还乡。
这可真是作死了,明明是逃命还当的跟过年似的,元襄派兵直追,这些士兵到临头连拔出武器的工夫都没有,就被砍瓜切菜一般的料理了。贺兰荥这才是真慌了,急忙卸下辎重,所有的财物一路跑一路扔,最后跑到冀州边界,只剩了不到一万的人马,饥饿焦渴,魂飞胆碎,半生终于尝到了凄凉的滋味。
刘敖请示道:“还追吗?”
元襄道:“不追了,他回到河北也废了,轮不到咱们,自然有人收拾。”
刘敖遂引军回去了,元襄这边派人收拾善后,先头部队进入洛阳,盘点接收,清扫残兵。
元佶听的很高兴,贺兰瑾也喜不自胜,迫不及待要回洛阳。
元襄驻军在河桥,邀请洛阳大小官员出城迎接圣驾。
这边让贺兰瑾赶到河桥去,接见朝臣。
贺兰瑾有点意外,心中不解,试图跟元佶探听他的意思,元佶也觉得奇怪,问手下,手下只道奉命,并不知将军的意思,元佶只得安慰贺兰瑾:“洛阳城中此时怕还有乱兵,大概要在城外休整几日再入城,皇上放宽心。”
贺兰瑾点点头,元佶微微一笑。
贺兰瑾到达河桥,元襄带兵来迎,城外春光景明,他一身戎装,俊美如神,面相是极温和的,几乎称的上是美丽动人,很给人好感。
以后漫长的帝王生涯,他都离不开这个人了。
贺兰瑾连忙扶起他,语气无限尊敬感激:“舅舅快请起,不必行此大礼,此次平乱除逆,都是舅舅的功劳,以后侄儿的江山都要仰仗舅舅了。”
元襄恭敬相引:“皇上请吧,大臣们都久侯了。”
贺兰瑾衮冕礼服站上高台,只觉得这天地间一片孤独寂寞,冰冷彻骨。他魂不守舍的,被宦官牵引着接受群臣还有将士贺拜,他的臣子没几个,士兵的铠甲刀枪确是在日光下无边无际的,黑漆漆如山望不到头。
繁琐的仪式终于走完,贺兰瑾在前,群臣随后,然后大军跟随着进入洛阳城了,从贞顺门进入洛阳皇宫。
升朝,又是仪式,朝拜之声。
四月,贺兰瑾于洛阳复位,改元永康。
元襄以安西大都督之职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加录尚书事,总揽政务。赐开府,位居三公。
贺兰荥回到河北,一病不起,不到半年呜呼哀哉,河北再次兴乱,永康元年冬,元襄带兵征讨河北。
元骢升了尚书令,庾纯为太傅,朝政均由他二人主持,崔林秀任中书令,领中书监,朝廷的机要章奏都经过他的手眼,他是元襄的私人,不过倒也很得贺兰瑾的信任。
洛阳宫被战火所毁,不过朝廷一时也拿不出钱来,勉强修整罢了,贺兰瑾的大婚也到了。
庾氏女进宫册立为皇后,皇后名字叫庾芷。
元佶很自觉回她的长乐宫,她不想因为自己的事情给元襄带来麻烦,落人口实。不过宋碧时时进宫来,陪她说话,宋碧生了个儿子,牵来给她看。
孩子刚在学步,咿咿呀呀话都不会说。
元佶很想端端,心里就有些苦涩。
元襄把端端带去河北了,他说男孩子不能娇生惯养,要吃苦历练,端端小小的年纪,已经学会了骑马。
元佶无聊,在宫里开辟了一小块地,自己种菜,种了一地的小青菜,每天就管浇水拔草捉捉虫子。贺兰瑾远远站着瞧她,看她心情挺好的,也有些高兴。
元佶听到宦官叫:“皇上。”起身回头去看,贺兰瑾一身便袍柳前立着,玉人一般,宫女端来水,元佶洗了手,接过手帕擦干水,笑道:“皇上来了。”
贺兰瑾每日早晚都来元佶这里请安,不过这会是下午,倒有些意外。贺兰瑾走近来,拉了她手,看见她袖子上有片草叶,轻轻替她拈去,携了手往殿中去。
桌案上放着小泥炉,炉上煮着水,宫女跪在地上照看着,元佶吩咐宫女下去,坐下烹了一盏滚滚的热茶,递给贺兰瑾:“皇上。”
贺兰瑾嗅了嗅,茶气清香侵入肺腑。
他盯着元佶的脸瞧,有些发呆的样子,元佶有些笑,却也没法说他什么,只道:“皇上最近心情不错。”
贺兰瑾道:“最近确实很好,朝中无事,舅舅在河北也很顺利,朕好久没有这么轻松过了。”
元襄现在的状态让元佶很放心,他不但平定了乱局,居功至伟,却绝不轻浮狂躁,并没有一味的揽权。一方面支持庾纯,元骢主持朝政,选贤任能,并没有过分的提拔私人,打击旧臣,对贺兰瑾也很尊重,河北生变,他又领军出征,朝堂大事皆委之庾纯等人。
这正是元佶想要的状态,元襄没有让她失望。
贺兰瑾要留下用饭,元佶洗手下厨,弄了几样精致小菜还有汤,饭毕漱口,暮色将近,夕阳满窗。
贺兰瑾道:“我陪母后花园里转转吧。”
元佶微笑道:“皇上从小都是这样懂事体贴。”贺兰瑾被她夸赞,心里也暖融融的舒服,牵了她手去园中散步。他现在个子比元佶高半个头了,身材清瘦,模样秀气,他母亲是个美人,贺兰瑾倒是继承了几分。
贺兰瑾握着她的手,柔软如酥,几乎是半搂半抱的搀扶着,清风吹来,只听见轻缓的脚步声。元佶道:“我又不是老太太了,皇上还怕我跌倒吗?”
贺兰瑾脸有些红,没说什么,元佶道:“皇上有工夫的时候,多陪陪皇后,或者乔美人她们,小儿女家往一块凑才好,陪着我能有什么意思。”
贺兰瑾道:“我怕母后在宫里呆着寂寞,所以才来陪母后说话,母后不喜欢吗?”
元佶笑了笑:“哪会不喜欢,我也想皇上。”
元佶没有再说话了,贺兰瑾道:“母后在想什么?”
元佶道:“没想什么。”
元佶没有再说话,贺兰瑾也没再开口了。
贺兰瑾每日来陪元佶说话,又过了几个月,元襄从河北回来了,贺兰瑾带了百官出城去迎。
他这一回更加意气风发了。官位做到顶了,没法再进,贺兰瑾只得给他加爵,封城阳王,平南大将军,使持节,假黄钺,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已经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满朝无人敢不敬服。
元佶平日不掺和朝政事,但是这个赏宴她是必须得去的,自家兄弟立了功,当然得去露露脸了,她坐在贺兰瑾身畔,向元襄赐了一盏酒。
数日后元襄才又进宫来,同元佶说话。
他朱服紫绶,高冠博带,暗红的领口中露出雪白的中单领子,衬的面如凝玉唇如涂朱,长身而立,十足的俊美。一笑面如桃花齿如编贝,怀里抱着端端,放声大叫:“姑姑,我回来啦!跟爹爹来看你啦!”
元佶高兴的不得了,元襄就站那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