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快穿)富贵荣华-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君璧气愤道,“他竟然不择手段到了这种地步。”
其实若不是周君璧的谋略以及沈家军的火器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逼迫邵云沛到退无可退的地步,他也不会暗地里和外族勾结,企图利用他们的势力驱虎吞狼。
“此事我已经有了计划,告诉你们是想让你们做好准备,还有,半月之内,我要你们攻下都城。”
帐内包括周君璧等人全部跪下,沉声道,“奉主公命,我等定全力已赴。”
半月时间,沈家大军已夺下了北方的大片山河,至于邵云沛和草原外族的条约,早在锦荣借由百里坞堡操纵草原上的牛羊经济,折腾得他们内乱不休,无心南下中原,邵云沛自然也失去了强劲的帮手,最后功败垂成。
邵云沛也有自己的傲气,不愿落入沈锦荣手中受辱,自刎而死,他的两个妻子,徐氏被徐母接走了,而谢氏却被世家献给了锦荣,因为她已怀有身孕。
还未等锦荣来处理,谢氏已果断地喝了堕胎药,邵云沛若是没死,那这孩子就是她的尊荣,但邵云沛死了,这孩子也就成了她的灾祸。
锦荣挑眉一笑,就让人把谢氏送回去了,至于打压世家,她也没想过停手。
*
天下一统,立国号为周,锦荣登基为帝,沈父封安乐公,周君璧为丞相,众功臣也各有封赏,另外封萧约为国师。
开国之初,百废待兴,好在锦荣手底下都是在习惯了打下一块地方就开始当地的建设的人,这次也不过是领地又扩大了很多倍而已。
无论是工业建设还是农业建设,以及教育医疗,都如同锦荣之前的领地一般大力推行了下去。
虽然国库没什么钱,但靠着安乐侯沈虔的本事,没多久就积攒下了一个充盈的国库。锦荣又思及这几年连连战争割据,令百姓们受了不少苦,因此免三年赋税徭役,发展民生,休养生息。
天下的百姓们感念女帝恩德,心向太平盛世,而朝堂之上却并不太平。
前朝虽有科举制,给寒门子弟提供青云之路,但因为并不完善,所以依旧比不过世家子弟生下就有的资源条件。
如今锦荣将世家打落下去了,各地的官吏职位上便空出了一大块的资源空缺来,相比起朝臣们争论不休,锦荣直接提出开办女学,允许女子科举。
前者还好,勉强能让人接受,但后者却令众人哗然,觉得太过冒进。
然而即便反对也无法,女帝是自己真刀真枪地一步步打下江山,可未曾借过任何人的势,加上这些年她本来也任用了不少有能力的女官,其中以百官之首丞相周君璧最为突出,这些女官虽人数比不上其他文官武将,却也形成了不小的势力。
在女帝和丞相的强硬作风下,女学和女子科举被推行了下去,女军也逐渐提上了议程。
当年开恩科,允许女子入试,在都城建立女子学院,丞相周君璧为院长,有才德的女子通过考试皆可入学。
这些样样都经由丞相周君璧之手,除此之外,她还勤于政事,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开国初期,无论是南方的水灾,河道的匪患,还是打着旗号的乱党,她都不辞辛苦身先士卒,处理得妥善,当为百官楷模。
锦荣知道她这么努力是为什么,无非是希望女子地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让女官在朝堂之上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她虽然没有像她这般费心,但也愿意提供支持,做周君璧最坚实的后盾。
萧约有提出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
锦荣一笑,“我做什么事可不会留待后来人。”
周君璧大力投入的女学,女子科举,的确见效缓慢,只是播下了一颗种子,还需要时间酝酿,看能开出什么的结果来。
但锦荣又采取了另一个法子,让女子承爵。
家中有爵位者,若无兄长,嫡出女子也有继承权。
开国之初,锦荣封下了不少的爵位,除了有功之臣,还有一些前朝归附的大臣,虽不多,但也不少了。
这一旨意颁下去,不少人蠢蠢欲动了起来。
有些只生了女儿却没有儿子的贵族主母担心爵位被庶出子占了去,连忙去礼部报了备,为自家女儿先占下名分来,也不怕夫君生恼,女帝有令,符合要求却不上报,岂不是有意阳奉阴违。
还有的家中莫说嫡子,连庶出子也没有的,庆幸不已,好歹拿命挣下了的爵位不用死后让于无功无劳的兄弟了,还让妻女看别人眼色过活。
连高门大户都准备让女儿继承家业了,那些平民百姓们也不禁动了心思,加上女帝允许女子自立门户,若是没个儿子,让女儿当个女户,奉养双亲也不错。
“最近礼部的官员们都忙得不可开交。”丞相周君璧笑道,她也没想到那些勋贵家族会如此热心。
“想要他们按你的心意去做,那就得先抓住他们想要的东西。”锦荣一边说着,一边爬着高梯子。
虽然政务繁忙,但锦荣这个皇帝却很清闲,只因为她把大多的政务都交给丞相等官员去打理了,最近她还拿自己的私库把宫殿改造成了一个极大的藏书楼,而且没有楼梯,四面墙壁都立着两层高的书架,这楼里唯一的工具就是有三十多个台阶的宽大红木梯子。
锦荣也不在乎身上的绣着金纹的龙袍,直接踩了上去,旁的宫女太监也劝阻不得,原本还指望丞相能进言一两句,没成想丞相好似什么也没看到一样,站在梯子旁边和陛下讨论国事。
他们这个女帝是个不羁任性的,丞相也没多遵奉礼数规矩。
大部分时间锦荣就待在了这里,有朝臣想向她汇报政事,也不在宣政殿,而是在这养书殿里。
第32章 女皇篇
“朕打算修书。”锦荣扶着梯子; 忽然道。
和过去无数次一样; 周君璧被曾经的主公; 如今的女帝经常出现的突发奇想,惊得一愣,但又每次都迅速从容接受了; “遵陛下圣命。”
修书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撰写一两本书; 真正意义上的修书; 是将前代数朝所留下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等精华荟萃重新加以编纂。
这亦是一件国家大事,自来有古语云; 易代修史,盛世修书。修书是造福万民,将珍贵的古籍文化保留下来的文治工程; 修史是为了总结前朝得失; 以警后世。锦荣这次要做的不仅是修书,还有修史。
她简单一句话; 在朝堂乃至民间掀起的风浪可比女子承爵大多了,因为无论是修书还是修史,都是留名青史的大功德; 文人儒士无不向往。
一时间; 风平浪静; 民间更是多了数不尽的对女帝的歌功颂德。
不少人在打听女帝意欲安排编书修史的人选,最有可能的丞相周君璧年轻资历浅,而且最近几月都忙着在六部选用女官女吏之事,也腾不出时间参与此事。
那究竟是抽调翰林院的才子; 还是德高望重的大儒呢?
被人暗地里揣测心思的女帝锦荣,现在微服出宫在国师府呢。开国后,锦荣不仅封了萧约为国师,还赐下了一座相当奢华的国师府。
锦荣发现萧约鬓间的白发,伸手就拔了下来,“老师,你老了啊。”
萧约猝不及防,疼得嘴角都抽了抽,瞪了女帝一眼,继而又迅速恢复了仙风道骨的模样,淡定道,“人有生老病死,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难怪前几天感觉老师变丑了啊。”锦荣自顾自地道,
萧约:“……”死徒弟,真是师门不幸啊。
“老师,你总说你师门的,但这么多年了,好像也只看到你一个人哦。”当然不包括锦荣,她自认和那神叨叨的师门没有一毛钱关系。
“师门有训,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也没有见过他们。”萧约自傲道。
“其实就是没混出来也不好自报家门吧。”锦荣一副懂了的样子。
萧约嘴角抽了抽,死徒弟。别以为当了皇帝他就不敢怼,好吧,他的确不敢怼,谁让沈锦荣现在是皇帝呢。
半月后,女帝锦荣便定下了编书的总纂修还有其他编修人员,至于修史人选也已经安排好了,只是并未对外公布,这点并不让人觉得意外,修史官比起编书来,贵精不贵多,过去几朝,往往是由一两人花费数十年时光完成修史。
编书工程浩荡,参与人员也极多,上至翰林院官员,厚德大儒,下至学院学子,印刷造纸的工匠,皆数出力。参加者计正总裁三人,副总裁二十五人,纂修三百四十七人,催纂五人,编写三百三十二人,看样五十七人,誊写一千三百八十一人,续送教授十人,办事官吏二十人,共二千一百八十人。而先后供事编辑者三千余人。
连百官之首的丞相周君璧闲暇之余也要过问编修一事。
一载过后,风调雨顺,各地的吏治也都走上了正轨,大周真正稳固了下来。
而一桩杀人案却突然震惊朝野,一贵族女子为了承爵害死嫡出兄长,这让朝臣们不禁纷纷议论起让女子拥有承爵权利一事是否妥当了。
上朝之前,周君璧便去了养书殿求见女帝锦荣,也是为了此事。
锦荣依旧踩在高高的梯子上,翻着书,头抬也不抬地道,“朕还以为过几年才会出呢,”
“陛下早就料到今日之事。”周君璧有些惊讶道。
锦荣淡定道,“人心是这世上最不可测之事,发生什么都不奇怪。”
令女子承爵,便是刺激出了女子的野心,就算一开始没有,在家族的重点培养以及接触到更为宽广的外界事务后,又怎么可能再甘心回到那四四方方的宅院之中,囚于妇人争斗中。
“那此事该如何处置为好?”周君璧问道。
“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你作为丞相,应该不用朕来教。”锦荣告诫了她一声。
周君璧心头一警醒,是她差点昏了头,只考虑到此事会带来的影响,却忘记了律法至上,什么也越不过律法。
“臣懂了,陛下。”
“退下吧,待会还要上朝呢。”锦荣合上了书,放回书架中,从高梯子上下来,旁边自有宫女上前为她正衣冠,换上朝服。
朝堂之上,果然有御史上奏此事。
锦荣命大理寺依法处置了那贵族女子,但又拿起了桌上的几道奏折,准了敬安侯嫡孙女承继世子之位,宁忠伯的嫡长女承爵,爵位依例降一等,为三等伯,另外还有几位公侯家的女子,皆准了奏折,并督促礼部快速办理。
众朝臣面面相觑,再去看丞相周君璧的脸色,只见她闻言不惊,却又似乎并不知晓。
一些有心思的人也只得暂时压下去了。摆明了女帝是要扶起一批承爵的女子和他们相斗,他们若再纠缠这个问题下去,那些得了好处的有爵位在朝堂上话语权的贵族女子,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和他们斗下去,到时候,究竟是谁的丑事被揭出来,就不知道了。
果然,没过多久,几家内宅斗争牵涉的承爵的事情被曝露了出来,且为家中庶出子弟或嫡次子,由大理寺介入处理。
原来的那件震惊朝野的案子也就不了了之,走正常程序依法处置了。
女子承爵之事已定,无法再改,众朝臣也逐渐默认了,但之后带来的事情却也无法忽视,比如贵族女子承爵,那么婚嫁事宜又该如何。
有些公侯人家在向女帝请旨赐婚后,挑选了差不多的人家,女帝也下了旨意,若是有子女,皆可承袭父母爵位。
但也有朝臣提出,有爵位的女子若是嫁人之后,爵位是否由婚配之人承袭,此话一出,不少贵族女子退了婚,准备招上门女婿。就是这些贵族女子的家族也不愿意,好好的爵位怎么能让给别人家。
女帝锦荣很淡定地下诏,爵位归女子所有,即便婚嫁也不归于夫君,日后可传给嫡出子女,若无子女,则由官府收回。
一件事情不可能永远面面俱到,还得看人怎么做。
不过这阵承爵女子婚嫁风波过后,忽然有人提到了女帝后宫之事。
女帝至今无子嗣,太子或太女之位也未定下,这让一些老臣不禁有些不安啊。但想到女帝的性子,众朝臣就把希望寄托给了最受女帝信任的丞相身上。
忽然被交托了重担的周君璧嘴角抽了抽,她自己都还没有过婚嫁,结果要去劝女帝广纳后宫。
三思后还是拉着国师一起去了,也好到时候转移帝王之怒。
“我混了这么多年,都还是个童子鸡。”不知何时变作了白发童颜愈发有国师气度的萧约不满道。
“国师,你刚才说了‘童子鸡’吧。”丞相周君璧嘴角抽了抽,
虽然一直都知道陛下的这位老师性子歪,但没想到混不吝到了这个地步。
萧约瞬间正经了起来,“师门有训,我等弟子需保持元阳之身。”当年倒霉进了就出不来了。
萧约笑道,“周小姑娘,这么些年,你难道也没想过找个如意郎君啊。”
“国师说笑了。”
锦荣当上了皇帝后,就曾赐周君璧自主婚配权,如果有喜欢的人,随时可以来找她赐婚,但却被周君璧婉拒了,她自道一心家国天下,无意儿女情长。
这些年也的确如此,不是没有男子为周君璧的气度风华所倾倒,其中不乏有品貌皆为上乘的好郎君,可周君璧却专心勤于政事,半点心思也没分出去。
萧约看着已颇有一代贤相气度的周君璧,心里轻叹了一口气,这条路,她走得着实不易。
两人东拉西扯,终于走到了养书殿,令他们意外的是,锦荣对他们所求见之事的反应,
“好啊,准了。”
这么简单,萧约和周君璧对视了一眼,都有些不敢相信,难得女帝如此爽快,不会是有什么其他计划吧。
“你们想多了。”锦荣在一旁幽幽道,
“其实朕早就想要后宫佳丽三千,只是之前忙着打天下,开国之后又忙着治理,终于等到你们想起这件事了。”女帝锦荣笑眯眯地道。
“毕竟,朕还是需要一个继承人的。”
而且得是个公主。
关于这件事,锦荣和她的得力心腹丞相周君璧曾经讨论过,天下兴亡,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即便是男子为帝,两三百年后依旧会灭亡,和女子又有何异。
当然人选也不会轻易挑的,包括这些皇位继承人的父亲,品貌都得是上好的。
三月后,女帝沈锦荣广纳后宫。
第33章 女皇篇
后记;
对后世而言; 周朝这个由女子开创的朝代; 是个奇葩的朝代,皆为女子继位,不是没有皇子; 但却远远竞争不过许多位公主。
而大周的启明朝代; 诞生了许多犹如璀璨明珠的传奇人物; 无论是开国皇帝沈锦荣,一代千金丞相周君璧; 貌似神仙的国师萧约,还有被后世传为‘聚宝盆’的沈锦荣之父沈虔,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 迄今为止也被世界公认为最大的百科全书《启明典》; 还有呕心沥血写出史家之绝唱《长史》的乐达明……
那是个灿烂而又开放的时代,女子科举承爵; 女学女军,海外贸易扩张,远洋航行; 占领无主之地划为国土; 还有仅仅凭着操控白银流通就能毁掉大陆另一端的国家……
怎么能不令后世人向往?
考古家最新挖掘出了启明朝国师萧约之墓; 这被称为或许是本世纪十大发现之一。考古人员们从棺椁中找到了不只一本手记,这对他们研究启明朝辉煌文化历史将有极大帮助。
当七老八十的考古学者激动兴奋又小心翼翼视若珍宝地翻开手记的第一页时,露出了斑驳隐约能看清的几个古体字,《我与女帝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