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快穿)富贵荣华-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有着西域最繁荣的商业,最优秀包容的文化,成为西域人向往的地方。
大量的人口,带来的不仅有财富,还有人才。锦荣还等着一些国家的君王升起警惕心,孤立楼兰,或是宣扬楼兰的劣处等等。
结果,毫无动静。
忙着打战依旧忙着打战,赚丝绸之路上的黄金依旧在赚黄金,哦,还有不少国家在向楼兰学习建造沙漠中的绿洲。虽然从过路的商旅口中得知楼兰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只是看的有些眼花缭乱,却不是很感兴趣,顶多羡慕眼红了一把楼兰赚钱的本事。
锦荣想到自己还特地让人甄别了一下迁移的人口中是否有他国探子,不禁叹了口气,自己还真是高看了他们的智商。
要知道一些从中原‘换’来养做幕僚谋士的人,已经能看出两三分她的险恶用心了。
虽说险恶,但于楼兰却是有利的。
锦荣也不得不承认,为了楼兰她真是操碎了心,开辟财路,训练军队,化沙漠为绿洲国土,寻求新资源等等。
新的能源,也是这五年间最大的惊喜之一,有官员回报,说在楼兰境内西北一块地方发现黑色的块状物,等锦荣过去看时,才发现这东西在中原有另一个名字,煤炭。
这个时代,更多人还是习惯将煤炭视作生火取暖的物品,但实际上,它能起到的作用更大,水利,军工,制造业,冶炼,锻造、勘探这些方面的建设,如果有煤炭作为能源,建设的进程只会大大加快。
锦荣也就让底下的官员们在楼兰国境内寻找合适的煤炭资源。
历经数年,终于发现了已形成了地脉的煤炭山。
也许运气是真的很眷顾锦荣,因为过路的商旅献上了锦荣寻找已久的马铃薯。而据那商旅为首的商人说,他家族中除了有经营大漠丝绸之路的,也有出海行商的,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被楼兰女王描述过的马铃薯。
那商人也不是没想过献给中原的皇帝,可是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有何用处,若研究一番恐怕要费上许久的时间,干脆献给楼兰女王了,换得一笔不菲的财宝也不错。
锦荣也欣赏他的识时务,又不作伪,也照着许诺奖赏了一番,奖赏不薄,但也没有超过商人的期待,那商人心里虽有些惋惜,还是恭敬地告退离开了王宫。
善柔王看了放在镶金的桌子上的这几个怪东西许久,也没看出什么来,于是忍不住问道,“陛下,这是什么东西?”
锦荣微微笑了笑,“这东西种下去,足够养活一个西域了。”
“一个西域?什么,西域。”善柔王瞬间震惊了,他可不会不相信女王的话,再看向这几个怪东西,心中已是上升到了神物。
锦荣心中感叹道岂止是西域,西域才多少人口,当初她在中原当皇帝的时候,有过马铃薯和杂交水稻这些东西后,就再也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了。
可惜把绿洲建设的再好,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也甚少,毕竟水稻这东西种植要求更高,如今她吃的大米都是从来自中原的商人那里买的。而再将现在这个时代的水稻进一步培育到产量极高的杂交水稻,也不是个简单的工程,需要大量的实验和从事这方面的人才。
当初她还真没记过如何培植杂交水稻,只知道大致的方向,然后就扔给了主管农业的官员,让他们去研究了。
锦荣摇了摇头,有马铃薯已经不错了,也没必要再想不适合的作物。
她大手一挥,就开设了一片种植马铃薯的农田作为实验场,想要将一样全新的作物推广全国,也得先做出效果来才行。
种植马铃薯的方法还是按她所知道,切成块茎的马铃薯在黑,黄油沙地播种下去之后,锦荣就没怎么管了,一是已经了然的结果,二是马铃薯这东西对于种植的环境条件要求真不高,生存能力也比较顽强。
倒是善柔王,因为锦荣那天随口说的话,几乎日日去试验的农田里看。
他也不傻,知道这不是普通东西,所以锦荣对他说的话,他都闭口不言,从未跟任何人吐露过,包括他的新王妃。
善柔王成婚了,就在不久前,万众期待下与国内一重臣贵族之女结为夫妻。
之所以说是万众期待,实在是因为王室人丁凋零,女王的婚事无人敢置喙,更是奉若神明,那么能催婚的也就只有善柔王了,善柔王也是顶着父王母后的压力,在年近而立之时,选了自己心仪的女子。
自女王任用女官后,善柔王妃也开始协助她夫君处理政事,因家学良好,也极为聪慧,主要从事楼兰国的外交。
王妃也能理解善柔王对农业的关心,只是在见到女王时,还是忍不住吐槽了一下,感觉夫君见那马铃薯比见她的次数还要多。
等到新的一批葡萄酒酿造好的时候,善柔王期待的马铃薯终于成熟了,而当负责种植这片农田的人,将收成的马铃薯挖出来时,就不只是善柔王一个人震惊了,
成片满满的马铃薯,形态丰满个头有大。这样的亩产量,养活西域的确不成问题了。
唯一不惊讶的可能就只有女王了,而对于下令推广种植马铃薯的政令也没有任何人提出,于是楼兰家家户户都开始种起了马铃薯,这东西除了产量极高,还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在贫瘠的沙地也适宜种植,所以哪怕是再不富裕的人家也能种的起。
等到有一轮的收获季,马铃薯也受到了楼兰人民的喜爱,成为了常见的食物。
而农业乃国之基本,农业上的问题迎刃而解,也意味着楼兰国力真正上了一个高峰。
第226章 古国王女
自女王继位以来; 楼兰从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变成了如今国富民强,绿洲遍地的西域大国;
连中原也有耳闻,这些年; 来自楼兰的商物越来越多,有些更是让人眼热不已; 比如棉花; 马铃薯。
经过一再商议; 中原皇帝敕旨派遣使者出使楼兰。
中原使者团从国都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 又耗费半月时间经过戈壁,终于抵达了楼兰; 原以为会非常艰辛的道路却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熬; 因为越靠近楼兰; 就越不像是沙漠的气候; 虽然干燥了些; 但并不艰辛。
这实在令人称奇。
而到了楼兰时; 中原使节团也为楼兰所震惊; 街道井然有序,整洁非凡; 人往如织; 繁华不已。
而置身于楼兰境内; 也丝毫想不到这是个在沙漠的国家,仿佛人间仙境。
一西域国家竟然也能繁荣如此,比之中原国都也不差什么了,使者在心中暗道。
在递交了国书公文后,很快中原使者便得到了女王的宣见。
不仅是女王,王室贵族乃至朝廷百官,都非常重视这次与中原的结交。中原文化渊源流长,更是地广物博,强盛不已,向来为西域国家所仰慕。
而锦荣抱的心思则是想要光明正大地引进人才。
中原使者进入王宫,见王宫以黄金为顶,白玉为屋,轩昂华丽,煌煌如辉日,楼兰之富也可见一般。
见到殿上金座上,头带金冠,衣着华美清贵,相貌却不似西域人深眼高鼻,发色有异,气质出众的女子,中原使者便知这位就是闻名于西域的楼兰女王了。
中原从未有过女子为帝,第一次见到楼兰女王,使者有些惊讶,却很快低下头去,不敢直视,谨守使者礼节。
更令中原使节团惊讶的是,女王还会说汉话,而且听上去称得上是精通不已了。
“不知中原遣使者来我楼兰为何?”
其实不只女王会汉话,在她的要求下,许多官员也学会了些。
中原使者垂首,女王说汉话以示对中原的尊重,而他作为中原出使楼兰的使者,也代表中原的态度,好在这些出使的人都学过楼兰语,拱手行礼道,“我朝久闻楼兰之名,欲与楼兰修好,结为友邦,以助两国商业往来……”
锦荣高坐在上首,看着中原使者和她的臣子进行着友好亲切的对话。
一个有心,一个有意,两方都谈的心情愉快,
除此之外,中原使者还献上了此次前来的重礼,十几个大箱子,里面都是中原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
看来在来之前,他们也查过女王的喜好,这些礼物的真正价值可是远高于黄金珠宝。
锦荣微微笑了笑。
旁边的楼兰官员也心中记下了女王对来使礼物的满意,在后续谈论交好时对待中原使者的态度也更为宽和。
具体结为友邦的事宜还需好好商议,不是一时就能谈好的,不过中原使者也受到了楼兰隆重的待遇。
住在楼兰王城里专供他国使节下榻的馆舍,中原使者闲暇之余也经常出去打探情况,结果得知楼兰女王在楼兰人心中地位极高,许多楼兰子民的家中不供奉神佛,而是供奉女王的金像,他们极为爱戴这位女王,几乎奉为神明。
可以说,在楼兰,女王的话就决定了一切。
所以楼兰女王对中原的态度也就意味着此次出使成功与否,不过令中原使者们宽心的是,楼兰女王似乎对中原很有好感,有意促进这次外交。
中原使者知道这次外交十分重要,当然不仅仅是结为友邦这么简单,从楼兰流出的棉花,番薯等等都引起了朝内的重视,都是利国利民之物。
正当中原使者游览着楼兰风光时,楼兰王城里却出现了一次内乱,但中原使者们知晓的时候,内乱已经结束了。
其实也称不上是内乱,不过是龟兹,突厥等西域国家不愿见到处于西域和中原要塞的楼兰与中原交好罢了。这不得不说西域诸国对中原的态度了,既仰慕,又忍不住贪婪,而且因为相距甚是遥远,加上风土人情大为不同,也存有戒备之心。
他们也没能做什么,也就挑动了一些楼兰贵族想要劝说女王,改变主意。
谁知道女王直接把他们给按下去了,解决的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在又一次入宫觐见女王时,中原使者谨慎提起了之前的内乱,有些担心修好之事会有生变。
女王只轻描淡写道了一句,“不用担心。”
后面一切如同女王所说,没有任何阻扰,非常顺利地完成了缔结友邦合约,并盖上了女王的金印。
商定的合约内容不乏有用棉花,番薯种植技术,水泥的制作方法换取中原的大批工匠,以及大量典籍、医书、粮食,各类生产技术。还有关于楼兰与中原商路的开通,葡萄酒,药材,玉石交易。
许多事宜以后还需继续商议。
中原使者圆满完成了交托的重任,带着缔结友邦合约的国书还有楼兰国的善柔王夫妇一起返程。
原本安排去中原的楼兰使节并非善柔王,但锦荣的这位王兄久慕中原文化已久,主动接下了这一重任,论身份,也可表现出楼兰对中原的诚意。
善柔王妃夫唱妇随,而且她政事才能也不低,有她陪同,锦荣也很放心,另外又派遣了一队楼兰军护送。
回去时,虽带的东西更多,但路程却也更轻松,毕竟善柔王夫妇和他身边的将士对大漠非常了解,善柔王这些年也没少去别的国家,对出行也很有经验。
中原对善柔王一行人礼遇非常,主要是重视对他带来的东西。
中原向来自认是天。朝上邦,泱泱大国,对邻国的态度一向友好,何况是真正交好的楼兰,毫不吝惜作为邦交送过去的盐铁生产技术,大量的工匠人才和书籍。
很快两国互通文书,结为友邦的事,连来往丝绸之路上的商旅都知道了,而中原商人以后再到楼兰,也无需过去那么麻烦,行商也方便了许多。
但这一件事也为西域各国侧目,虽羡慕中原,但却喜欢将中原和西域分开,而楼兰此举无疑是叛徒,引起了许多西域国家的不满。
可惜他们的反对抗议,没有被锦荣放在眼里。
当确定了和中原的利益交好后,有了地广物博的中原作为后方倚靠,使得楼兰得到巩固后,锦荣就毫不留情地对这些西域国家露出了獠牙。
过去的户籍开放政策,吸引他国人迁居还只是温水煮青蛙,而现在,锦荣就带着她已训练得精勇悍锐的楼兰军队磨刀霍霍向了西域各国。
西域各国长期以来都是相互有隔阂的,因此时常之间有战事发生,为水源,为人口,为粮食。
甚至是一点小摩擦就会发生战乱。
而锦荣就以调停的名义,介入两国战乱,战事结束之时,也就是她接管这两个国家政权的时候,至于原来国家的君王,自然是被楼兰给打怕了。
虽然无耻了些,但锦荣实在受不了,西域才这么大的地方,居然就有三十多个国家,还时不时有冲突的。
短短一年时间,锦荣就‘顺利地打下了十一个西域国家,顺利将西域过半的的领土纳入了楼兰的版图。
而且这些战役都是她亲自领军作战,没有一次败仗。
善柔王还在中原国都,和有名的诗人,文学家,画家等人热切地聊着中原文化艺术,结果就突如其来听说了这个消息。
他家王妹把半个西域都打下来了。
明明他才离开没多久,她家女王就是这么厉害。虽然一开始懵逼,善柔王和王妃的心情各异。
告诉他这个消息的中原皇帝心情也很复杂,他也很想扩张领土的,可惜新朝初立,正是休养生息的时间,而且西域那么远,即便能打下来,也难以管理。
听闻那位战无不胜的楼兰君王还是位女王。
其他官员也感叹不已,但无可否认的是,善柔王在中原的待遇又蹭蹭上了几个层次,毕竟现在楼兰可是占据西域过半领土的大国。
中原皇帝还态度和蔼问善柔王,是否要回楼兰一趟。
善柔王想了想,还是摇头了,他回去也没什么作用,还不如留在中原完成王妹交给他的重任,促进楼兰与中原的交流。
听到善柔王的否认,中原皇帝还以为是这位女王的兄长十分仰慕中原的文化,恋恋不舍,心中也很满意。
不得不说,善柔王来中原留下的印象十分好,一口汉话也十分流利。
而楼兰女王征服西域之路也大大进了一步。
第227章 古国女王
“公元六百一十三年; 西域一统,结束了千年来西域多国混战的局面,也为后世的民族融合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西域与中原建交也非常早; 甚至早于西域大一统之前,之后哪怕中原朝代更迭; 也始终与西域维持着友好邦交的关系……”
“而在西域和中原经济文化交流期间,也出现了许多名垂千古的文学家; 诗人; 画家; 还有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像你们所知道的冼恒,高茂; 也曾为避中原战乱前往西域,正是因为那是向往的梦想国度……”
大学课堂上; 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最拿手的一段历史。
“尤其是楼兰女王统治西域时期; 那也是最繁荣最开放的黄金国度。”
说到这; 老师又笑道; “比起楼兰女王; 你们应该更熟悉西域女王的称呼吧。”
一个女学生红着脸举手不是很高; 但声音却还很清晰; “还有征服王。”
“你说的没错,因为她战无不胜; 未尝一败; 征服了广大的西域; 她也被人称为征服王,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称呼,还有人在女王死后,把她封为神明,我自己更喜欢楼兰女王这个称呼,因为她出身于本为小国的楼兰,而她的辉煌人生也是从楼兰起步的。”
“但唯一可惜的是,楼兰女王的名字如今已是无法考证,”老师叹了口气后,又笑道,“原因也很简单,她的子民都奉她为女王,其他国家的人也敬她为西域女王,或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