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是大反派[快穿]-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修远从公司的核心赶了出去。
他不甘心失败,卖了自己手头的股份,想要另起炉灶,东山再起,可是当初他能成功,完全是因为赶上了好时候,以及妻子娘家偷偷的帮助。
现在的他得罪了太多人,加上一些旧敌的捣蛋,直到手头的钱都花的差不多了,以及一事无成。
张修远恨毒了梁知之,自然也不喜欢对方给他生的儿子,梁父梁母对那个外孙也心存芥蒂,找了一个生不出孩子的远方亲戚,就把那孩子送给人家了。
梁知之从监狱出来的时候,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场景。
一开始,梁父梁母还有那个耐心照顾她,只是说梁知之的脾气自从在监狱待过后就暴躁易怒,在家里没住多久,梁父梁母就有一些受不了,将她送去了疗养院,因为儿子长大了要结婚娶媳妇,家里没有太多闲钱,选择的也是那种便宜的疗养中心。
梁知之在疗养中心的日子很不好过,虽然过去了五年,可是她的那些事迹在小县城里依旧常常被提起。
喝涮锅水,任由她溺屎溺尿,成为疗养院里的坏脾气的老人的出气筒,梁知之的余生,都在痛苦与折磨中度过。
她生命中为数不多被家人从疗养院接出去的日子里,她看到了她那个曾经看不上的丈夫。
对方抱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孩子,梁桂芬和一个年轻女人手挽手走在前头,就和亲母女一般亲密,一家人有说有笑的,虽然都是普通人,可是却洋溢着幸福。
梁知之有些恍然,如果不是她太贪心,其实这一份幸福,应该是她的。
仔细想想,晏褚当初已经记起来家里有装摄像头,并且看到了那几段录像,在一开始,却丝毫没有提及的意思,直到迫不得已了,才把那些录像拿出来,这是不是意味着,对方对她还有感情?
梁知之想到这儿,就试图操控轮椅追上去,可是却被家人拦下,她们怕极了她那疯狂的目光,怕她又做出那些疯狂的事。
再然后,她再也没有被接出过那个疗养院,终此一生。
第73章 成为状元的农家子(修)
“人之初, 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一个四五岁模样的小男孩站在书塾的窗户边上,垫着脚尖, 偷偷仰着脑袋朝里头张望, 小小的人儿穿着一件大人衣裳改制的宽袖对襟小袄, 举手的时候袖子往下滑,露出一截白胖的藕节般的手臂。
他的头发被高高扎起盘了个小球球,系了一根红头绳, 圆脸蛋,高鼻梁, 眉清目秀, 唇红齿白, 谁见了都得夸一句好。
“小宝, 你怎么又跑这里来了, 要是打扰了三叔伯上课, 爷爷可是会打你的。”
梅花割完猪草正准备回家, 就看到了自家小弟趴在村子的书塾外, 吓得她赶紧上前, 拉着小弟就要离开。
“二姐, 我不打扰三叔伯上课,我就是想要看一看, 大堂哥他们每天都在学些什么东西。”
晏褚, 也就是现在小名叫小宝的孩子听话的牵着二姐梅花的手朝家里走, 一点都没有要闹腾的意思。
“你是不是也想念书了?”
梅花今年十一岁了,她的身量挺高的,就是有些瘦,穿着不合身的衣服,看上去更是跟个长棍似得。
不过她的模样出落的好,鹅蛋脸,大眼睛,虽然皮肤黑了些,却不掩盖她标致的五官。
姐弟俩有几分相像,一看就是同一对爹妈生的。
乡下人家的姑娘,十二三岁就能许人家了,十四五岁就能嫁人了,小地方,只有那些家里实在穷,想要多留闺女两年帮衬家里的人家才会把闺女留到十七八岁,拖成老姑娘了才许人。
因此在后世看来还是孩子模样的晏梅花这时候已经很有大人的架势了。
“家里这两年收成不错,等你满了六岁,爷爷奶奶或许会同意你去念书的。”
她背着一筐比晏褚人还高的猪草,行动麻利,就和没事人一样,显然是做惯了农活的,看着弟弟眼神里透露着希冀,晏梅花没有多打击他,而是对他进行了适当的鼓励。
其实在晏梅花看起来也确实是如此。
他们现在生活的这个村叫永宁村,晏家在永宁村是大姓,传说当初就是晏家的老祖宗逃难来到了这片荒地,他带着自己的妻儿在这里扎根,繁衍生息,一代代的才将这片土地开垦成如今这个富饶美丽的小村庄,因此要是论起来,村里姓晏的八百年前还真就是同一个祖宗。
后来,又陆陆续续有了一些外姓人搬来了这个村庄,晏姓,才渐渐不再是这个村里唯一的姓氏。
不过在永宁村里,晏家的族长就是永宁村的村长,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晏家人相较于其他外姓人在村里更有话语权,这也是难免的。
晏家的老祖宗很有前瞻性,他鼓励小辈们念书,在他晚年,甚至要求子孙空出一部分良田,那部分良田每年的收入,都用于修缮村里的书塾,以及帮助那些条件差的晏氏子孙念书,几百年下来,皇朝两经更替,可是晏家这个家规却一代代传了下来,直到现在。
附近的几个村,永宁村是唯一有自己的书塾的,除了晏姓孩子,其他人家要是愿意出钱也能来书塾念书。
他们这书塾并不算大,负责教书的也多数都是晏姓考上秀才专心备考举人,想要借着教书温故以及赚点束脩贴补家用的族人。
通常,考上童生后的孩子就不会再呆在书塾念书了,而是会选择去县学,不过,基础都是在村里的书塾打的,晋朝开国来,晏家书塾一共培养出了两个一个进士,三个举人,七个秀才以及童生若干,已经是十分不错的成绩了,也是因为这一点,镇上的有些人家也会特地把孩子送来晏家的族学念书,看中的就是这里的学习氛围,和夫子的能力。
晏家的那个进士是族长那一支的,现在官拜四品,官衔并不算特别高,可是却是个京官,因为对方的存在,就是县令和知府都对他们永宁村的人客气一些。
在这片地界,晏姓就是一个很好的招牌,走出去,也不用担心受欺负,不过那是对外的,对内,同样是姓晏的,就没有那么多优待了。
晏梅花的祖父和族长还是堂兄弟,他们见了族长,还能称呼一声堂爷爷。
族长的父亲是长子,顺理成章继承了族长的位置,晏褚的曾祖父是次子,在兄长继承了族长之位后,他们这一系也就成了旁支。
他们的祖父是独子,从曾祖手中继承了十三亩上等的水田,七亩中等的水田,以及二十四亩沙地,这些土地上收获的粮食作物足够一家人一年的嚼用,甚至还绰绰有余,比起一部分只能温饱的族人和村人,他们家里时不时就能去镇子上的猪肉铺里割几两猪肉,或是和村里的猎户买一些小野味解解馋。
晏槐,也就是晏褚的祖父,妻子晏江氏,育有二子一女。
长子晏长学,早年念了几年书,识点字,现在在镇上一家酒馆里当掌柜,每个月能有将近八百文的工钱,他的妻子是邻村的姑娘刘福春,刚嫁到晏家的第一年就给晏家生了个长孙,在晏家很有一些脸面。
现在夫妻俩一共育有两子一女,长子晏褍,今年十三岁,次女晏春花,今年十一岁,幼子年纪最小,和晏褚一般大,只比他早了一个月出生,因为是老来子的缘故,很得夫妻俩的宠爱。
晏长学因为在镇上的酒馆当掌柜,来回奔波未免麻烦,在晏褍考上童生并且去了县学后,晏老头和晏江氏就出钱在镇上买了套小院子,足足五十两,那笔钱,几乎掏空了老两口这些年攒下来的积蓄。
从那以后,晏家长房基本上就住镇上了,基本得等到逢年过节才回来。
晏长习,也就是晏褚这个身体的父亲,现在就留在永宁村里,帮着晏家老两口侍弄地里的庄稼,他的妻子李秋月也是邻村的,夫妻俩都是那种不怎么会争,闷声闷气,对于双亲的吩咐,从来就没有胆子提出过反对意见,这也注定了他们在这个家里不受重视,被忽略被欺负。
两人育有三女一子,长女梅花,今年十一岁,次女桃花,今年八岁,幼女兰花,今年七岁,晏褚是最小的孩子,在他出生之前,因为没有生出儿子的缘故,李秋月在晏家的日子很不好过,也因为没有儿子,两人说话都不硬气,看着老两口明目张胆的偏心眼,也不敢有丝毫意见。
晏老头和晏江氏的小女儿晏牡丹早早就出嫁了,她的男人还挺有本事,自己做小买卖,这些年生意越做越大,已经举家搬到了县里。
晏牡丹有一双儿女,平日里也不怎么看得起自己那个在地里刨食的二哥,对二房的孩子,也没有大房的孩子来的亲。
不过晏牡丹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的,男人有钱就变坏,她家男人自从发达后就纳了两房小妾,虽然不至于动摇她的地位,可是看着那两个妖妖娆娆的女人也觉得恶心,其中一个还整出来一个庶女,晏牡丹只要回家,就会提起那三个她恨得牙痒痒的女人。
对于家中侄子念书上进,晏牡丹是全力支持的,她也想自家出一个秀才举人,要是这样,她男人就不会那么毫无顾忌的给她没脸了。
晏褍,长房长子,就是那个被所有人抱着期待长大的孩子。
他从小就显露出了读书的天分,八岁就过了童子试,县学的夫子看好他,所有人都觉得他的未来一片光明,包括晏氏宗族,在这个前途可期的宗族子弟身上,给予了不少资助。
可是晏褍今年已经十三岁了,之后的几次院试他屡屡落榜,好在他还算年轻,许多人虽然觉得他没有小时候的那种灵性了,却依旧坚定的认为对于这个八岁就过了童子试的孩子而言,考上秀才,只是早晚的事罢了。
这时候,供一个读书人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即便是有宗族的支持,晏牡丹时不时往家里偷渡点东西,晏褍在县城的花费还是让晏家捉襟见肘,一个读书人就已经让家里这般吃力,更别提两个了。
晏家还未分家,所以所有的花销一切都从公中来,可是说说是公中的钱,实际上还不如说是晏老头夫妇和老二一家的钱。
晏长学每个月有八百文的工钱,逢年过节,酒馆还会分点肉和米油之类的东西,可是那些钱粮从来就没有见他们上交公中过,而老二晏长习一家,地里收成赚的钱从来都是直接到晏江氏手里的。
偶尔农闲时李秋月和女儿们打络子赚的几文十几文钱,晏长习去镇上县里接的短工的活赚来的钱,也得被晏江氏勒令上交,一大家子,都不一定能找出十文钱来。
晏梅花比她那对愚孝的父母想的更明白,因此她虽然嘴上说的轻松,对于弟弟到底能不能念的了书,她自己心里也没个底。
凭着大伯和大伯母那心性,家里要是再供一个读书人,那一定也会是他们家的小儿子。
爷奶都偏心惯了,到时候怎么样还不一定呢。
一高一矮的两姐弟慢悠悠的朝家里走,因为心里都藏着事,等晏桃花走到他们面前的时候,两人也没有察觉。
“想啥呢二姐?”
晏桃花冲晏梅花招了招手,然后从怀里掏出小半块黄豆糕,塞到了弟弟晏褚的嘴里。
“快吃吧,姑姑回来了,她赏的。”
晏桃花的性子比较泼,对于那个喜欢拿鼻孔看人的姑姑一点都不亲近,每次对方回来拿的拿点东西,多数都是给爷奶和大伯他们一家的,给他们几块糕饼就和割肉一样,所以晏桃花每次说姑姑给她什么东西了,都喜欢说是赏她的。
“老姑回来了?”
晏梅花一点都不觉得妹妹把东西给弟弟吃而不是给自己有什么毛病。
一来她是大姐,本来就该让着弟弟妹妹们的,二来要不是因为弟弟的出生,他们的日子更难过,所以不仅仅是晏梅花,家里的三个姐姐对于这个弟弟,都是疼爱有加的。
“不仅是老姑,还有大伯大伯娘他们呢,似乎是在说想要送晏裪去念书的事,明明小弟也就比晏裪小了一个月,怎么就不说送小弟去念书呢。”
晏桃花面上愤愤,爷奶年纪大了,家里的地基本上就是他们爹妈侍弄的,大伯一家赚来的钱就仅够自家在镇上的开销,他们当牛做马供大堂兄念书得不到一句好,现在再来一个小堂弟,他们一家是欠他们的,爷奶太偏心,晏桃花心里不服。
“你说大伯他们在和爷奶说送二宝去念书的事?”
晏梅花心里几番思索:“桃花,你去地里把爹娘给叫来。”
说罢,她低头看向了一旁的弟弟。
“家里要是还得供一个读书人,那一定得是小宝你。”
晏梅花的神情坚定,这个场景,晏褚在接受这个世界剧情的时候就已经看过一遍了,可是亲身经历感受到的那份情感和走马观灯着这个世界时是完全不同的。
原身很幸运,拥有这样疼他爱他的姐姐,他不懂得珍惜,他会帮他好好照顾她们,这辈子,他不会重复原身犯下的那些错误。
第74章 成为状元的农家子
如果只是从个人成就的角度评价原身, 对方无疑是成功的。
寒门出生,在及冠之年成为了晋国开国以来,最年轻的状元郎,因为俊秀的外貌, 获得公主的倾心, 成为晋朝驸马。
他出生微寒, 熟知百姓需要什么,在外放历任地方官员时,他的政绩是最好的, 也是最受当地百姓爱戴的,从从六品翰林院修撰, 到外放的五品知州, 从从四品知府, 到调回入京后的正四品大理石少卿。
旁人需要花十几年, 甚至一辈子的晋升之路, 他只花了短短六年, 这其中, 有他自己的努力, 更离不开他驸马的这个身份。
仕途顺遂, 家中亦有娇妻爱女, 除了公主身份尊贵,即便是夫妻, 对着自己的公主娘子他依旧要执臣礼外, 原身几乎没有任何烦恼。
只除了一件事, 那个他极力隐瞒的秘密。
原身是有妻子的,那个妻子并不是现在的公主,而是在他还没考上秀才之前,在他年仅九岁的时候,家中为他定下的童养媳傅蓁蓁。
若说原身和傅蓁蓁,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举行过婚礼,结过婚契,对方是家乡遇灾后一路逃难逃过来的,爹娘在途中就病死了,唯一的哥哥也在路途中失散,她被自己的婶娘,用一袋陈粮的价格,卖给了晏家。
那时候,晏家人正在为长孙晏褍的婚事操心十七岁的晏褍依旧还只是一个童生,书能继续念,可是婚事确是拖不得了。
老太太费劲千辛万苦,给心疼的长孙相看了一个落魄秀才家的闺女,对方狮子大开口,光是彩礼,就要了足足三十两,其中十两银子,还是晏牡丹从夫家偷偷拿来的。
原身那时候还没考府试,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将来会有那样的成就。老太太一直都是偏心眼的,虽然对待原身这个孙子不差,可是比起大房的长孙来说,还是差远了。
她怕自己给大孙子娶了秀才家的女儿,将来等小孙子长大了,老二家也吵着要,在去县里采买婚礼用的红绸布的路上,被傅蓁蓁的婶娘给拦了下来,她看那小姑娘模样出落的好,又贪图傅蓁蓁婶娘要价便宜,一时冲动,就把人领回了家。
做完这桩糊涂事没多久,晏江氏就有些后悔了,可是粮食也给了,话也说出去了,老太太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圆这桩事,尤其是在这个小孙子比大孙子更强,年仅十二岁就一口气通过了县试府试和院试,成为了当地最年轻的小秀才后。
被以童养媳身份领进家的傅蓁蓁在之后的日子里更多的充当的就是小丫鬟一般的存在,自从原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