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是大反派[快穿]-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男子漫步上前,脚步轻缓,赤红色的衣袍步步生莲,仿佛他此时身处的事凌霄宝殿,而不是逼仄阴暗的囚室一般。
他凑到李晋中的耳边,小声地问道,在他开口后,其他宦官都十分有眼色的,井然有序地离开,此时囚室之中,也仅剩他和李晋中两人。
李晋中很想往眼前这个祸乱朝纲的佞臣脸上吐口唾沫,来显示他的节烈,可是他不敢,刚刚对方口述的一道道罪名,终究让他怕了。
他自认这辈子为官清廉,只在儿女问题上犯了不小的错误,但他认为他为大商百姓的付出,功过相抵,完全可以保他后世子孙无罪,只可惜大商律法严苛,又有萧褚这样的奸佞当道,哪里还容得下他这样的忠烈,被对方抓到把柄借题发挥,现在他连自己都保不住了,更何谈其他儿孙。
李晋中恨啊,如果只是他自己,死在那奸佞手上,等到朝堂恢复清正之时,史书上好歹能给他留下一个忠肝义胆,不畏强权的美名,可要是自己那些儿孙的罪孽被萧褚告知天下,李家积攒了百年的好名声,就毁于一旦了,连带着他也会受史官的口诛笔伐,这不是李晋中想要看到的。
“你……想要问什么……”
李晋中闭上眼,时不待他,没想到他李晋中居然会有向一个宦官低头的一天。
“二十三年前,镇国将军晏家灭门惨案,当时任职顺天府府尹的李大人,都知道些什么?”
男子在李晋中耳边轻声说道,对方原本紧闭的眼睛顿时瞪大,满是疑窦地看着他,久久不肯开口。
晏家,再往前二十多年,在大商那也是赫赫有名的,晏家的家主,当时的镇国将军晏昭北声望之高,偏远如极北之地,一度只知镇北将军,而不知成庆帝,当时晏家的权柄甚至高到他们想要造反,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那时候成庆帝刚刚登基没多久,根基未稳,却已经将晏家当成了那根卡在自己喉咙的鱼刺,想要将他除之而后快。
晏家灭门惨案发生在成庆七年,那一天是成庆帝的三十岁寿诞,所有驻守在边关的将领都被召进京,喝的烂醉如泥的镇国将军被成庆帝留在了皇宫内,就是那一夜,京中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皇城的时候,一伙盗匪进入了镇国将军府中,所有的家眷,仆妇,全都惨死在盗匪手中,等镇国将军第二天一早醒来,得知爹娘妻儿遇害的消息,旧伤复发,怒血攻心,在皇宫中救治无效,暴毙身亡。
曾经轰轰烈烈的晏家,居然那么轻易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这一点,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包括曾经和晏家交好的人家,都从中看出了其他隐藏的杀机来,纷纷表达自己的立场,生怕没和晏家脱离开关系。
最终这个灭门惨案,以抓获了一群盘踞在京城百里之外的山匪告终,又因为在帮晏家家眷敛尸的过程中发现了晏昭南私藏在晏府密室内的龙袍,以及他和其他几个边境小国的私信,原本忠名赫赫的晏家被冠上叛国、谋逆的罪名,所有晏家嫡系曝尸荒野,晏昭南时候还被鞭尸,当初鲜花着锦的晏家人,在死后居然连一副像样的棺椁都没有。
二十多年过去了,还能不能找到他们的尸骨,都是未知之数。
李晋中都不记得自己有多久没听到晏家这两个字了,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个穿着盔甲,骑在高头骏马上,意气风发的男子。
那时候,他还是顺天府尹,按理京中出现重臣被盗匪满门屠杀的惨案,他是最该知晓案件始末的人物,尤其那一天还是成庆帝的寿诞,九城司,京城之内大大小小的武官都该受牵连。
能屠了镇国将军府,那贼寇的数量该有多少,即便那一天内城当中许多达官显贵都进宫给皇帝贺寿了,住在镇国将军府边上的人家也不该没听到动静,向九城司求救,这样的案子要是处理不好,京城之中,岂不是人人自危。
但在所有人意料之外,也在所有人意料之中,当初涉案的部分官员确实全都被贬谪,包括接管这个案件的李晋中,但是在之后的十几年,镇国将军这个名字越来越少的被提及的时候,他们这些被贬谪的,又开始以各种名义被提拔了起来。
就好比李晋中,从当初的从三品顺天府尹,晋升到现在的从一品督察院右都御史,以他的年龄和履历而言,升的确实有些快了。
“镇国将军……”李晋中的嗓子有些干涩,绞尽脑汁,却想不出解释的话来。
只是萧褚一个宦官,为什么会对二十多年前就被灭门,之后又被冠上叛国和谋逆两个罪名的晏家感兴趣?
李晋中忍不住多瞧了他几眼,因为早早净身的缘故,萧褚和宫里绝大多数太监一样,面容阴柔,行事作风,更偏向于女子,尤其萧褚五官明丽,身上兼具着浓艳和清高的复杂风仪,导致他受成庆帝宠幸以来,宫里宫外一直有他是成庆帝脔宠的传闻。
眼前这个男人,无疑是诱人夺目的,在他还未得势的时候,谁也不晓得宫中还有这样一个勾人的尤物,在他得势以后,显露出来的狠辣手段,又让人心惊胆战,顶多就是在心中意淫,却绝对不敢付诸行动。
这样的男人,让人完全无法和当初那个浓眉朗目,身材魁梧,性子豪爽的镇国将军联系到一起。
要不是对方忽然提起二十多年的灭门惨案,李晋中也无法想象,这个在朝堂之上受万人唾骂的宦官,或许就出自当初那个满门忠烈的晏家。
太违和了,萧褚这样的人,怎么会是晏家的子孙呢?
李晋中怀疑自己是不是想多了,或许对方忽然提起晏家,只是因为他的野心已经不仅仅只满足于一个九千岁了,而晏家,就是他想要改朝换代的契机。
“晏家的案子,大理寺还留有存档,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我早就都记不清了。”
李晋中避开男子的视线,语调平稳地说道。
“是吗?”
男子不置可否,在李晋中以为对方还会追问他的时候,对方却已经走到了囚室门旁。
“好好伺候咱们的李大人吧。”
对方话音刚落,原本再往外头等候的一些宦官就井然有序地进来,他们拿起摆设在一旁的刑具,上面还残存着上一个受刑者的皮肉,浓烈的血腥味,让人作呕。
“你们想要做什么?我可是朝廷命官,你们赶紧放了我,啊——”
凄厉的惨叫声被囚室的石门阻挡,晏褚站在囚室之外,深深呼吸了一口室外的新鲜空气,听着那一声声隐约透过石门的缝隙传来的凄惨喊叫,心里波澜不惊。
“九千岁,陛下在乾清宫等着您呢。”
一个穿着烟青色小太监服的少年跑到他边上小声说道,对方长得眉清目秀,最出众的要数那双灵活的眼睛,在对方的视线里,晏褚看不到害怕的情绪。
“你不怕我?”
晏褚的嗓音有些嘶哑,虽然少了几分清丽,但配合他侵略性极强的容貌,更显勾人诱惑。
“不怕,九千岁是放心里尊重的,小的哪里会怕呢。”
小太监说话不慌不乱,还有几分胆色,不像宫中某些太监宫女,看到晏褚出现,腿都软了,一个个跟鹌鹑似得,连开口说话的勇气都没有。
“呵——”晏褚轻呵一声,饶有趣味地看了眼面前的小太监:“以后你就到我身边伺候吧。”
说罢,他掸了掸衣摆上肉眼并不可见的灰尘,朝自己居住的兰沁宫走去。
从囚室往兰沁宫和乾清宫,那可是两个方向。
小太监想着乾清宫那儿传来的口谕,再看看晏褚的举动,纠结了片刻,咬了咬牙紧跟着晏褚离开,从头到尾没有说一句疑惑的话语。
晏褚听到那个小太监紧跟上来的声音,嘴角微微上翘,心里也满意了几分。
*****
“嬷嬷,你说他现在在做什么?”
烟云轩,兰嫔的宫殿中,一个穿着嫔妃常服的女子看着窗外那一片兰花,对着一个年迈的老嬷嬷问道。
“老仆不知。”老嬷嬷的神色有些复杂。
“娘娘,四皇子马上就要从宫学回来了,咱们是不是该给四皇子备点点心了?”
“是啊,琪儿就要下学了。”
女子看了眼窗外开的极盛的兰花,叹了口气。
她的琪儿,现在才是对她而言最重要的人啊。
第251章 变态厂公
成庆帝子嗣不丰; 仅有六个皇子; 四位皇女,六个皇子中; 二皇子和六皇子年少早夭; 如今立住的皇子; 也仅有四位罢了。
大皇子宗政清辉; 是成庆帝潜邸时候的通房所出; 今年三十又一; 皇子妃为黔西布政使司布政使张江嫡幼女; 为大皇子诞有一女,大皇子府除皇子妃外; 还有两名侧妃和庶妃侍妾若干; 皇长孙就出自其中一位侧妃。
大皇子宗政清辉的生母出生卑贱,因为生育皇长子的功劳,在成庆帝登基后被册封为平贵人,此后再无加封; 因为早年就失宠于成庆帝,连带着宗政清辉这个皇长子在成庆帝心目中也没多少分量。
三皇子宗政清光,生母为成庆帝潜邸时的侧妃; 成庆帝登基后被封为德妃; 宗政清光今年二十又三; 外家在文人中颇有威望; 其舅官拜从二品内阁学士; 因此在太子之位未定之时; 凭借着母家的威势,三皇子在文人当中的呼声最高。
继三皇子之后,宫中所出的皆为公主,直到四皇子宗政清琪的诞生,才打破了这个僵局。
四皇子生母万俟兰,万俟一族是大商西北部一支自治的少数民族,万俟一族常年守在深山当中,那里有一片天然的毒瘴作为万俟一族的保护屏障,即使族中人口只有四五万,大商的皇帝轻易也不敢奈何他们。
为了稳定西北的局势,不论朝代如何更替,每一任皇帝对万俟一族都是拉拢居多,万俟兰作为万俟这一代的小公主,却自愿进入到大商的皇宫之中,嫁给当时已经年逾四十的成庆帝,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为了表达对万俟一族的重视,万俟兰初进宫就压过那些潜邸的老人,被封为兰贵人,在诞下皇嗣后,又被加封为兰嫔,因为成庆帝怜惜她远离故土,她在宫中的待遇,一律比照妃子的分例。
宗政清琪今年年仅十岁,比起前头早就长成并且成家立业的哥哥,只能算是一个孩子,加上生母兰嫔出生少数民族部落,身有异族血统,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前头的两个哥哥将目光都放在了年龄更小的五皇子宗政清祚身上。
说起五皇子的生母,确实是个不可小觑的人物。
成庆帝在分封后宫女眷上,是比较吝啬的,不然作为大皇子的生母,即便再不受宠,也不至于只是个贵人,兰嫔作为万俟一族的公主,又诞育了皇嗣,即便封为妃子,也不过分。
而成庆帝的后宫之中,除了早逝的皇后,妃位之上就只有德妃和惠妃两位正一品妃子,在三年前惠妃病逝后,更是只有德妃一人。
正是因为成庆帝在对待后宫女眷上的吝啬,更凸显了五皇子生母的不一般。
蒋贵妃,宫女出生,在成庆帝醉酒后被宠幸,初封即是贵人,生下五皇子后被封为蒋妃,虽然没有正式的封号,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她的恩宠在后宫所有妃嫔之上。
早夭的六皇子同样是蒋贵妃所出,因为怜惜当时还是妃子的蒋氏,成庆帝不顾朝臣的反对,将其册封为五妃之首的贵妃,力压出生豪贵,并且在潜邸时就跟着成庆帝的德妃,手掌凤印,从原本后宫中最低贱的宫女,一跃枝头,成为后宫之中最尊贵的女人。
现如今成庆帝沉迷丹药,追求长生,几乎已经不临幸后宫了,然而蒋贵妃依旧有那个本事,让成庆帝在百忙之余去她的凤栖宫。
现如今后宫之中,隐隐分出了两拨势力,一拨是以德妃为首的贵族女子出生的嫔妃,一拨是以蒋贵妃为首的出生贫寒的嫔妃。
当然,除了这两拨势力,也有兰嫔这样两不相靠,专心过自己的小日子的,只是这样的嫔妃并不多,毕竟不是每个妃子都如同兰嫔一样,背靠万俟一族,即便两不相帮也不会引来任何一边的敌视的。
在这后宫之中,墙头草历来都是不好当的。
因为沉迷炼丹的缘故,成庆帝的身体越发败坏了,现在不仅是前朝,后宫众女眷也在等成庆帝做出决断,到底立哪个皇子为太子。
萧褚作为成庆帝最宠幸和信任的太监,他未必会希望大皇子和三皇子这样已经长成,有自己的决断的皇子登基。
这么一来,四皇子和五皇子这两个稍显年幼的皇子,自然就成了他最好扶持的傀儡。
很多人都觉得蒋贵妃的赢面更大,比起出生万俟一族,清高孤僻的兰嫔,同样宫女出生的蒋贵妃和大太监萧褚显然有共同的经历,而且兰嫔的身后有万俟一族,而蒋贵妃能够依靠的,只有成庆帝的宠爱,没有母家的帮助,又没了帝王的佑护,蒋贵妃在这深宫之中,只会孤立无援,如若萧褚要扶持一个傀儡,显然蒋贵妃母子更为恰当。
这些话只是在小范围内流传,但不少宫女太监深以为然,即便成庆帝的身体越发不济,驾幸凤栖宫的日子越发减少,宫人们非但不敢克扣凤栖宫的分例,但凡外头进了什么好东西,总是如蒋贵妃盛宠之时一般,一股脑的送到凤栖宫中,等蒋贵妃挑选完了,再送往其他宫殿。
其他妃嫔对于内侍监的做法敢怒不敢言,谁让内侍监听命于萧褚呢,打狗还得看主人,更何况,在多数人看来,那些太监宫女的做法,都是萧褚在私底下吩咐的。
东厂都督萧褚对他们这些行为的默认,也让他们对自己的猜测深信不疑,现如今,成庆帝还没死,后宫之中就有人以蒋贵妃和五皇子为尊了。
大皇子和三皇子一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可惜萧褚在前朝和后宫之中的党羽众多,加上他所掌控的锦衣卫凶名在外,就是一把悬在所有人脑袋上的刀,没有十足的把握,谁敢对他动手。
没瞧见李御史只是在朝堂之上参了他一本,就被他诬告藐视皇权,下了大狱,其他人自认为没有李御史的权柄,更加不敢挑衅萧褚的权威。
年迈昏庸的成庆帝盲目信从萧褚的话,恐怕现在他说想立哪个皇子做太子,成庆帝想都不想就能答应下来。
现如今,有点骨气的就告老还乡,要不就当萧都督的应声虫,还想在朝堂之上坚持成庆帝亲理朝政的,最后的下场,也只能向李晋中看齐。
奸佞当道,天亡大商,他们那些朝臣能做的却只有随波逐流,明哲保身,可悲,可悲。
每当这个时候,就有一些老臣忍不住在心里幻想,如果现在镇国将军晏昭南还活着,晏家由有子嗣,凭着他们对大商的赤胆忠心,萧褚这般的佞臣,是不是压根就没有上台的机会。
但那也只是幻想,晏家满门惨死,连全尸都没能留下,有那样血粼粼的例子摆在面前,大商,哪里还敢有这样的忠臣啊。
*****
“陛下,萧公公来了。”
成庆帝今年五十又五,看上去却和七旬老人没有任何分别,满头白发,身形枯瘦,脸上充斥着不正常的潮红,看上去疯疯癫癫,没有一点帝王的气度。
在听身旁伺候的小太监说萧褚来了之后,他整个人就兴奋了起来,慌忙从龙椅上下来,拿着手里的锦盒,如同献宝一样从台阶上拾级而下,还没等晏褚朝他行礼,就将人扶了起来。
“爱卿你看,这是青云道长最新炼制的丹药,我服食了一颗,只觉得飘飘然,如道长所说,有乘风欲去之感,想来坚持服用这颗丹药,白日飞升,亦不是虚幻。”
成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