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贵芳华-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霍家人请战,首先当然是父仇不共戴天,其次也是急于收拢自家的军队。
因为这也是他们的政治资源,在朝堂上的安身立命之本。要是没有了这支军队,那霍家也就真的散了。
而俞志国身为军中将领,明明知道这一点,却假仁假义的拒绝了霍家,他的目的很好猜。
第一是便想鲸吞俞家的这份政治资源,第二借着重组霍家军的机会,他还可以从中大捞好处。
首先假报战死士兵名额,可以从朝廷骗人头钱;其次重组霍家军,重新任命军中将领,又可以大发一笔横财;然后扩招军户,克扣军饷……
林林总总,而且他干这一切,还可以继续打着霍家军的旗号。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
霍家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俞志国当真就是这么个人。
多的不说,光说他这还没霍老将军一半年纪的将领,却在京中有了三所大宅子,且座座比霍家豪奢数倍,就知此人行事作风了。
所以霍家才在会被他拒绝之后,赶紧找上程岳。
也亏得程岳仗义,允了霍通随军,才算是给了霍家一条生路。
所以俞志国后头故作大度的放出那样酸话,就是妒恨程岳斩了他的财路。
但他是皇上的心腹,这些事就算大家心里明白,也没人敢说,只能任由那些有利于俞志国的流言满天飞。
“二叔你莫担心,那姓俞的嘴皮子再厉害,可上了战场却是要见真刀真枪的。我就不信,他这么些年也不养兵,反总喝着兵血,还有士兵肯替他卖命。哼,等到真打起来,才见真章呢!”
霍二爷点头,这也是文官和武将的差别所在了。
文官可以靠着溜须拍马上位,但武将若逢战乱,就必须要用实打实的拳头说话。任你纸上谈兵再厉害,若打不赢胜仗,一切都是浮云。
身为武将世家,霍二爷对侄子的战斗力还是有信心的,他只担心一点。
“我就怕那姓俞的既没本事,又要抢你们的战功。咱们吃亏就吃亏在皇上跟前没人,说不上话啊!”
可霍通却不担心这一点,“咱们说不上,小程大人可不是一点说不上的。就算皇上这些年这么想压制他,英王府不也好好的立着么?且这回小程大人既敢主动请缨出征,想必是有几分把握,他不会眼睁睁把自个儿的功劳白送给旁人的。”
这话说得也是。
霍二爷解了心中疑团,打发侄子去休息了,“灵堂有你兄弟呢,没必要成天守着。你养好精神,回头上战场多杀几个胡人,那才是最大的尽孝。”
霍通点头去了。
霍二爷原地想想,进后宅去找夫人了。
“我想把那三百两银子,拿去给大侄子置办身装备。马匹盔甲用得好些,回头活命的机会不也大些?”
正好女儿也在,听了忙道,“爹您可真是跟娘想到一块儿去了,娘方才送走了宁二奶奶,便说起这事呢。才要派人去打听,您就来了。”
霍二爷道,“那家里的事,你们娘俩多担待些,我亲自去吧。这不是自夸,我相马相剑的本事,连爹从前都夸过的。哎,这回我也上不了战场,只能如此替他老人家和大哥报仇了……”
看他说着不觉哽咽,眼见要落下泪来,霍二夫人忙劝道,“爹和大哥在九泉之下,都知道的。看你这样难过,反不安心。要去就赶紧去,咱们可没时间耽误了!”
霍二爷这才拭着眼角走了。
这边霍家如何准备,暂且不提,那边程岳在与宁芳道别后,去见了永泰帝。
出征在即,别的他不担心,但粮草辎重却是极为要紧。
许多官员欺上瞒下,以次充好,拿陈年霉粮充当军粮的事时有发生。他必须得去面见皇上,交待清楚。否则让人在这里拖了后腿,回头因此输了仗,冤不冤的?
“……故此,臣奏请首辅王大人亲自掌管此事,还请陛下恩准。”
王恽王大人不仅是首辅,还掌管着管钱粮的户部。且为人外圆内方,既有魄力,又有能力,有他亲自来管着这此事,程岳才能放心上战场。
永泰帝倒也知道好歹,这打仗是关乎他屁股底下龙椅的大事,况且战事拖得越长,他要花的钱只会更多。于是也没跟他抬扛,很痛快的应承下来。
只是应承之后,他拿出一封信,递给了程岳,“你且看看这个。”
程岳展开一看,不说话了。
可永泰帝非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爱卿以为如何?”
程岳吸了口气,才道,“臣会相机行事。”
永泰帝不甚满意,“朕跟太医院说好了,派两个随行太医,不如就让乔太医跟着你吧。”
程岳顿了顿,才道,“臣知道了。”
永泰帝这才满意,挥手让他退下。视线再落到那封信上,不无得意。
这信是新科会元谢云溪送进宫来的,本来因他的不识趣,永泰帝都已经决心在春闱中罢黜此人了,却没想到他却给自己送来这样一封密信。
信的内容不稀奇,却略有些惊世骇俗了。
因为他建议永泰帝在西征军里带些疫病之人用过的衣物,因为西胡人长期生活的环境与大梁百姓有许多不同,故此他们一旦南下,极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尤其若是沾染疫病,那基本是有死无生。
而且如今正是寒冬过去,春暖花开的时节,阳气上升,万物复生,更易造成疫病的迅速传播。
但一旦疫病爆发,战区的百姓必也难以幸免。
可谢云溪信中却言,千家痛不如一家痛,长痛不如短痛。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必要的牺牲也是难以避免的。
此言暗合了永泰帝的心事,直看得他龙颜大悦,对谢云溪的印象大为改观。暗觉此人虽然有些不识抬举,却机敏善变,委实可以当一把锋利的刀。
但是身为帝王,要永泰帝下明旨让西征军照此去做,那就太有伤天和了,且会背负万载骂名。
所以他只把这信给程岳看了,意思很明显,就是让程岳去做。否则,程岳想要王恽来监督粮草后勤,他怎肯这么痛快答应了?
好在程岳人也不笨,虽然不太乐意,到底还是应了。
因为那位宫中的乔太医并不擅长于治病,而是精研毒药,专替皇上干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毒医。
而程岳不是想通过此次西征立功吗?那就送他一场天大的功劳!只是他想凭借这功劳,留下好名声,那就是不可能的了。
永泰帝各种算计到了极致,只觉十分称心如意,心情正好时,却不料小太监报上一个也不知是好还是坏的消息。
“皇上,庆平公主进凤鸣庵修行了。说是替西征将士祈福,若大军一日不得胜归还,她则一日不出庵。”
此言,犹如一瓢冷水泼上心头,将永泰帝的喜悦顿时浇熄。
但想想,倒也寻不出庆平公主什么错来。
那凤鸣庵乃是大梁的开国先祖为追思元配皇后所建,一向深受皇家敬重。庆平公主去那里修行,也不算是丢他的脸。
再说大战当前,有个皇族公主肯去庙里国祈福,确实也能对凝聚民心,鼓舞士气起到一定积极作用,所以永泰帝还真生不起这个气来。
所以想想,倒是命人给凤鸣庵赐下不少香烛油米,并因此想到一事。
“那便再请庵里的主持替霍老将军点一盏长明灯,再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超度那些战死的四千将士。”
在死人身上花点小钱,收买名声,这种小事永泰帝还是不吝啬去做的。
只消息传开,却是直接气病了刚打起精神,要送儿子出征的霍大太太。
在屋内哭着跟儿子霍通道,“你爹虽然只是一个小小校尉,但也是为国捐躯,可皇上怎么就恁地小气,连盏长明灯也不肯赐他?咱们不要大的,给个小的也行啊。我也不是争这点子东西,只是人都死了,就不能给点体面吗?连追封也只给加了昭信二字,便是赏个将军,又不世袭,怎么就做得这么让人难受呢?”
霍通冷道,“皇上刻薄,也不是一日两日了。若非如此,怎么祖父眼睛都快瞎了,也不放他归家养老?不就是想要压着爹,不肯提拔人么?”
霍大太太道,“儿啊,你要去给你爹,你祖父复仇,娘不拦你。只你可千万要记得你爹和你祖父的教训,该尽忠时尽忠,但也不要那么傻的只知道尽忠。看如今这结果,又落得什么?”
霍通点头答应,又劝了母亲好一时,总算让霍大太太暂时把心放下。他独自回房,从枕下抽出一只尺许长,寒光闪闪的短刺来。
这种武器又尖又利,作为近身利器自是再好不过,但若用得不好,却容易伤及自身。
那日,他在俞志国处碰壁,转而去求程岳时,原是没指望他能答应的。可谁曾想,他却答应了。不仅答应下来,还特地送了他这根刺。
霍通记得,递上这根刺时,程岳淡淡问了问,“你说,是杀一人痛快,还是灭一族痛快?”
霍通答不出来。
但他觉得,这位以才智闻名京城的小程大人,已经看透了他的心。
第371章保媒
原本,霍通早下定了决心,就算程岳也不收他,他也会悄悄跑去三川口,替父亲和祖父报仇的。
他那时满心只想着,要如何把那些杀害父亲祖父的人,一个一个也用相同的方式虐杀,才能告慰亲人的在天之灵。
可是,在程岳问完那句话后,霍通心中那熊熊燃烧的复仇火焰,奇异的冷静了下来。
只杀那几个凶手,真就能解恨了吗?
而父亲和祖父的在天之灵,是希望看到他只杀数人,还是看到他平定西胡呢?
所以,霍通要报仇,但他的复仇却又仅限于那几个人了。
他要收复三川口,恢复他们霍家的荣光。
他更要平定庆州,踏破西胡的每一寸土地!
把他们霍家的旗帜高高插在西胡王族的大帐之上,让那些胆敢侵犯大梁的人,远远看到一个霍字都怕得浑身颤抖!
这,才是对逝去父祖最好的告慰。
而到了那时,母亲还用流着泪的怨恨皇上的薄情吗?二叔还会发愁银钱不够,而各种捉襟见肘吗?而俞志国那等小人,又岂敢算计他霍家的东西!
砰!
他忽地豁然开朗,只觉胸中豪情万千,手中那根尖刺竟是应声扎进手边的榉木圆桌,直没至柄。
“好利器!”霍二叔捧着副金光灿灿的盔甲和宝刀进来,很是吃了一惊。
霍通忙站起身迎过东西,“二叔,您怎么又破费了?”
可霍二叔的眼睛却粘在那根短刺上,几乎挪不开眼。
他不心疼桌子,而是好武之人就没有不喜欢神兵利器的,使劲把短刺拔出,啧啧称赞。
“真好东西,你从哪儿得来的?哦,这里铸着个旺字,是小程大人给你的吧?”
霍通奇道,“二叔怎生得知?”
霍二叔感慨道,“这些都是军中旧事了,我还是小时候听你祖父酒后说过一嘴。老英王正经大名叫程兴,这是先皇赐的,许多人都知道。可他原来只一个乡下放牛娃,哪有正经名字?听说只有一个乳名叫狗子,后来从了军,嫌程狗子程狗子的太难听,便找了个算命先生,给他起了个名字叫程旺。当年那算命先生还说,他若叫这个名字,必定一生兴旺,子孙昌盛。后来果真如他所料,老英王结识了先皇,那时还是周王,二人便结拜了兄弟。后来趁朝中动乱,老英王硬是辅佐着周王登了基,他自己也一跃封王。可周王登基后,觉得他那名字程旺实在不雅,容易给人念成‘承让’。再促狭些,念个旺旺,仍跟狗子一样,这才亲自作主给他改了名叫程兴。结果呢?虽然保了他一生荣华富贵,却是彻底绝了后,连个女儿都没留下。如今就算过继了皇族,可——”
到底这些皇族阴私,不该臣子们议论。霍二叔打住不肯多说,只道,“故此老英王从前使的兵器上多铸有一个旺字,这些旧事,也只有一些军中老人才知道缘故了。”
霍通这才恍然,“那这把刺应是老英王年轻时用的。”
霍二叔点头,把玩了好一时,才把短刺恋恋不舍的还给侄子,“小程大人肯送你这样旧物,足见真心想帮咱家。你此回前去,万勿辜负了人家的栽培之意。这盔甲和宝刀你试试合不合用,原还想给你买匹好马,只没瞧见好的,又怕一时驯不熟,你还是先骑家里的老马吧。”
霍通道,“老马才识途呢,我有这些尽够了。二叔,你们可千万别再我身上乱花钱了。”
“什么叫乱花钱?这些可俱是保命的家伙,等你小子凯旋归来,二叔还等着给你庆功呢!”
“那就谢谢二叔了。正好,我这儿还有些三川口的事情,想请教你。”
“你说!”
这边叔侄二人谈起兵事,那边程岳在皇上那儿看过密信出宫后,在离着自家府门口不远处,有人拦了轿子。
看那小孩送来的纸条,程岳先回趟府,然后换了身便装,只带着石青等少数几个心腹,去到家中不远的一处茶楼。而茶楼包厢里,谢云溪已经泡好茶,等着他了。
二人俱是姿容华美之人,兼仪态优雅,相对坐下,就如画般赏心悦目。
程岳淡然道,“你以为你这样约我,就不会给有心人报到上头去?”
谢云溪一笑,伸手把窗户也推开了,对着熙熙攘攘的大街,坦然笑道,“就是要报上去才好呢。程大人出征在即,心思不宁,正好来这茶楼听一出戏,不料被我这个新科会元盯上,硬是要拉着您畅谈国事,您又有什么法子?”
程岳摇头,“我不喜欢卖弄聪明的人。”
谢云溪正色道,“程大人既肯赏脸前来,想必已经看过那信了吧?虽然前儿恩师将我逐出家门,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况且恩师于我有救命之恩,我不会害他,便不会害您。所以,我请您来,是想告诉您,我给皇上的只是半封信,还有一半,在这儿。”
他伸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程岳这才微微颔首,“说下去。”
谢云溪道,“西胡人游牧为生,多以牛羊肉为食。而庆州虽与其接壤,但百姓们的饮食习惯却大不相同,与我们中原更为近似。如今西胡人攻破三川口,但他们的出征习惯,是历来不带粮草,故此必定要抢夺我庆州百姓饮食。是以,有一样东西,我们中原的百姓吃了没事,但西胡人吃了却绝对有事!”
程岳眸光微眯,“何物?”
谢云溪一笑,将桌上的一碟小菜,推到了程岳跟前。
程岳略垂眼一扫,短暂错愕之后,却是瞬间明白了他的心思。
再抬眼看着眼前这个俊美的少年,心中忍不住越发复杂起来。
他是知道这少年日后名声的,除去有时行事实在过于激进,手段太过残酷,实在称得上是精明干练,可谓国之栋梁。
可他没想到,他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就有如此的惊才绝艳。
而且,因为他这一世并没有经历那一世那样凄惨的遭遇,所以他虽然依旧会兵行险招,却没有了那一世的六亲不认,残忍暴虐。
甚至为了顾全大局,会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事情。
因为知道程岳是此次西征军的监军,而他跟皇上的关系又太过微妙,刚刚又和军中主将俞志国闹了一场别扭,所以谢云溪才不肯直接把真正想提的建议告诉永泰帝。
否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