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十年代翻身记-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母听得十分认真; 有不明白的地方还仔细询问,见亲妈兴致正浓; 于是; 本来打算今天早点坐后勤车回家的姜宁就改变主意了。
  算了,晚点回家吧; 坐客车得了。
  不想这客车走到一半路程,本来晴晃晃的天突然就阴了下来,大雨哗哗地下,还刮起大风。
  真是喝凉水塞上牙缝了。
  不得已,姜宁只得把两个巴掌大的包包顶在头顶,挤下了车。
  啧,这雨水打在脸上还挺疼的哈!
  客车马上关门开走,没了一边遮挡; 大雨夹着大风噼里啪啦刮过来; 哪怕姜宁低着头; 都有些睁不开眼; 她赶紧闷头往对面冲。
  刚冲了两步,她就看见一双熟悉的军用皮鞋出现在眼帘,还有半截子橄榄绿军装长裤,不过现在湿透了; 变成墨绿色。
  这个男人的步伐,挺像赵向东的,而且会特地来接她的也只有他。
  这个念头闪过,姜宁心里一甜,不过不等她抬头,一把大伞就遮在她的头顶,来人顺势伸出手臂护着她,身躯一转站在上风位,挡住了大半风雨。
  “宁宁,咱们先回去吧。”
  今天客车晚了点,赵向东等在军区大门口已经有半个小时了,客车迟迟不出现,他心下不禁焦急起来。
  眯着眼睛眺望,一见客车在远处拐角出现,才大喜迎上来。
  夫妻俩紧紧靠在一起往回走。
  其实赵向东带了两把伞的,一把大一把小,没办法家里就一把大伞,他接了媳妇儿把大伞递给她,自己撑小伞。
  可惜今天这风特别厉害,两三下小伞就被吹翻了。
  姜宁连忙上前遮住丈夫。
  不得已,只能收了小伞,赵向东护着媳妇,伞大半斜过去,匆匆往回走。
  姜宁倒是只湿了半截裤腿,他身上却打湿大半,她心疼但也知道他肯定不会调整的,只能加快脚步赶回去。
  好不容易进了家门,赵向东看了眼姜宁湿了一半的长裤,“宁宁赶紧的,快去洗个热水澡。”
  这雨水总是寒的,说着他就匆匆去厨房,提起煤炉上正烧着的大铝壶,给媳妇兑洗澡水。
  最近姜宁忙得连轴转,有时甚至赶不上客车,得让哥哥们载回来的。赵向东心疼得很,工作上他帮不上忙,只能将家务等后勤都揽起来,好让媳妇不用分心。
  刚好接近夏季,白天渐长,客车已经调整了发车时间了,姜宁六点半左右才会进家门,比丈夫晚。
  赵向东晚操结束后,紧赶慢赶回家,抓紧时间正好把饭做好,等吃了饭,趁着姜宁洗澡的空隙,他动作利索还能把扫地擦桌椅之类的活也干了。
  这种无声支持,总是很暖心的,于是姜宁即使忙碌得有点儿累,她也不忘表示肯定欢喜,顺带“奖励”一番。
  今天也不例外,就是突然下大雨了,赵向东饭做了一半,看时间差不多就赶紧出门接人。
  客车晚点,等了半小时,他浑身都湿透了。
  姜宁从后面圈住他的腰,“你也赶紧把湿衣服脱了。”
  “要不,咱们一块洗吧。”
  她这句话发誓没任何其他意思,就是惦记这丈夫身上湿透了而已。否则等会他肯定把湿衣服一换,就继续做饭的,也不想着先洗洗去了寒气了。
  鸳鸯浴?
  赵向东考虑了半秒,果断摇了头。
  他果然还是坚持先做了饭,等饭菜上桌,才在媳妇儿的催促下去洗澡。
  姜宁甜蜜又心疼,等他洗完澡出来,牵着他的手一起到餐桌前坐下,“东哥,我那边已经忙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能和以前一样了。”
  她递了筷子过去,说:“唔,或许还能更闲也不一定。”
  其实闲是没可能的,毕竟摊子突飞猛进增大,人多事多。
  不过吧,店里雇了售货员,还有姜母田斌等人看着,她时间上灵活了不少,大概还能偶尔坐坐后勤车,早些回家的。
  赵向东闻言果然很高兴,“嗯,那你得多歇歇。”
  对于他而言,其实淋点儿雨真没什么,要知道训练还有这个项目呢,不过媳妇儿心疼自己,他也欢喜得很就是了。
  给姜宁夹了一筷子姜葱炒鱿鱼干,他关切道:“能缓缓就好,这活儿是干不完的,你好好歇几天才是正理。”说到底,还是心疼了。
  姜宁冲他甜甜一笑,“好。”
  两口子你给我夹一筷子菜,我给你舀一碗汤,亲亲热热吃了饭。
  饭后,姜宁要帮忙收拾碗筷,赵向东照例不乐意,她也不争,想了想回屋里取了稿纸和笔,一边陪着丈夫,一边利索下笔。
  “宁宁,你上回不是说,秋装图都画好了么?”
  赵向东动作很利索,不用半小时就把家里收拾整齐,他挨着媳妇儿坐下,探头一看,见是几张喇叭裤的设计图,不禁有些好奇。
  秋装好了,冬装不是说不着急吗?而且这喇叭裤,和之前画的似乎有点儿雷同呀?
  姜宁笑笑,“这不是店里用的。”
  喇叭裤嘛,其实都大同小异的,姜宁选的还是简单款式,看着当然雷同,不过因此她下笔很快,刷刷刷又完成一张。
  丈夫闲了,姜宁也就搁下笔,她偎依在他的怀里让他搂着,笑着说:“我那厂子虽然不大,不过供应一家店还是绰绰有余的,等抓紧时间做完夏装,人手就该很富余了。”
  这一个多月来,缝纫机又增添了十三台,加上原来的三十七台,凑够五十整数。
  她不希望缝纫机闲下来,拿提成的女工肯定也不乐意,这不是得另外找活吗?
  厂子附近不是有个批发市场吗?姜宁去实地考察过了,确实非常热闹,本地小贩来批货不少,四面八方来的更是数不胜数。
  熙熙攘攘,来晚点都很难挤进去。
  也难怪,杨市是一省省会,本省经济中心,最大的集散地,不管哪方面都走在本省最前线的,长途奔波来拿货的人能不多吗?
  喇叭裤这玩意,持续火爆之中,姜宁打算画点儿简单款式,再进些价格较低的料子,将富余那部分人手和缝纫机,投入到更偏向走量的生产中。
  完事这类型喇叭裤,统统都走批发路线。
  这种单品固然利润低,但它走量凑起来就不低了,甚至规模再扩大一些,它的利润还能反胜“锦衣”这边的精品路线。
  当然,这个前提是“锦衣”不开分店。
  “这个批发做好了,是能迅速累积资金的,等以后竞争大了或者有更好的路子,咱再调整。”
  都说工作中的男人最有魅力,其实女人也一样,姜宁神采飞扬,一双杏目又黑又亮,自信满满,赵向东好半响移不开视线。
  当然他回神后也没移开,反而凑上去亲了亲,“嗯,我家宁宁真厉害!”
  十足的骄傲自豪,要是再加点炫耀,就有几分农夫晒自家膘肥体壮老母猪的劲儿了,姜宁噗嗤一笑。
  她睨了他一眼,含笑凑上去亲了亲他的唇角。
  赵向东耳聪目明,微微一侧头,接了个正着。
  亲吻了好半响,两人才分开,姜宁靠在他的肩窝上,赵向东抚了抚她的背,低声说:“宁宁,我要告诉你一个事儿。”
  “啥呢?”她好奇。
  “最近这几日有风声,说咱军区要挑一批军官出来,到杨市的陆军指挥学院进行学习深造。”
  他补充道:“为期两年。”


第67章 
  “什么?!”
  本来正像无骨头一样; 懒懒靠在丈夫身上磨蹭的姜宁惊了,她一怔立即挺起腰板坐直,一双杏眼瞪得圆溜溜; 诧异看着丈夫。
  “东哥; 你说的是军校?!”
  她没听错吧?
  姜宁简直又惊又喜,一个军官; 科班出身能给日后晋升带来多少便利?后世都不容小觑呢; 更何况是数十年前的今日?!
  十年革命,社会剧烈动荡; 人才供应断档的不仅仅是社会各行各业,部队其实也是不例外的。
  革命期间,全国军校基本处于停课状态,更谈不上什么招生了。好不容易熬过革命,军校复课,这时候的部队,对于经过系统学习的高素质军事人才,那是迫切需求。
  部队双管齐下; 一是通过高考按部就班招生; 为部队培养并输送人才;另一个则是从现役军官中; 挑选佼佼者; 进行学习深造。
  碰上这个特殊时期,不管是前者而后者,前途都一片光明。
  只不过吧,这个军官学习期也是有短有长; 短的就几个月,长的两三年甚至数年。前者就是一个学习班,让军官们进修一下,当年赵向东从自卫战战场立了功,下来后就被推荐上过,完事顺利从副营转正。
  后者就厉害多了,直接和高考军校生一个待遇,文凭正经有的,他们还有在部队多年打下的底子,事业将会比一般高考生更顺利完全不是玩笑。
  赵向东刚才补充说明,这次学习时间为期两年。
  军校生,其实大四都下部队了,利用一下寒暑假,将三年学习任务压缩成两年,其实也不难。毕竟这些都是优秀军官之中佼佼者,早一年完成学习任务回归部队,对部队也是非常有益的。
  意思就是说,赵向东如果这回能被选上,他将会是一个正经的军校毕业生。
  这将会是他事业上的一个里程碑。
  姜宁怎么可能不激动?她一叠声问:“东哥,这个咋选呢?有啥要求限制的吗?”
  “宁宁,宁宁。”
  赵向东轻轻拍着她的背,“这个只是听说,还没正式通知呢,你先别急。”
  还没正式下通知,就代表不肯定确有其事。
  不过吧,这种消息既然传了下来,而且上面也没辟谣,就基本能肯定是真的了,不然以赵向东这沉稳的性子,是不会拿回家给媳妇儿说的。
  当然啦,话也不能直接说死。
  赵向东目光暖暖的,姜宁这么上心激动,为的都是他,他低头用额头抵着她的额头,温声道:“不过,是不是真的,这几天大概会知道。”
  等正式通知下来吗?
  姜宁秒懂,丈夫神色镇定,显然也是这次军校名额的有力竞争者,她一时喜一时忧,喃喃道:“不知道这回,能选多少人?”
  希望名额多点吧,选上机会就更大。
  媳妇儿这个问题,赵向东答不出来,这必须得等通知正式下达,才能知晓具体情况。
  他轻轻拍着她的背,“宁宁,我会尽力的。”
  这次机遇有多重要,连姜宁都懂,更何况赵向东?他固然对自己军事素质很自信,但能拼上来的战友,哪个没点看家本领?
  这将是一场硬仗。
  赵向东不畏惧打硬战,相反他越战越勇,他欢迎良性竞争。
  倘若真技不如人,那他也心服口服,那是人家该得的,没什么好抱怨,只能等下次有机会再努力了。
  不愧是上过战场的人,赵向东心态很稳,人也很平静,要说真有什么顾忌的,那就是怀中满怀期待的媳妇儿了。
  万一,万一他真落选了,她大概会很失望吧?
  赵向东手臂紧了紧,他又多了一个尽力争取的理由,因为他不想看见她那双又黑又亮的杏目露出失望之色。
  姜宁还不知道自己又鼓舞了丈夫一把,她正低声安慰他,“嗯,你说得对。”
  “咱们尽力争取,成功的话,咱们就一块儿当一回学生。”
  她不想给他太大压力,缓了缓表情轻松一笑,语气带上几分俏皮,“万一不成,咱还能等下次机会。”
  之所以说一块儿当学生,是因为姜宁早就考虑过了,认为自己还是应该再往大学走一转的。
  不提其他,单一个服装设计,姜宁认为自己该系统学习一下。她上辈子固然因闺蜜影响有所涉猎,且脑子里也有数不尽的时尚元素,但不可否认某些基础还是比较薄弱。
  这个念头,自从打定主意做服装开始,就已经有了的,她和丈夫说过,也透露过给爸妈哥哥们知道,还买了高中课本各种学习资料在家。
  既自己重新将知识捡一捡,还给身边人潜移默化一下,毕竟这年头高考录取率并不高,一个从前学习不好的人考上大学,总不能突兀吧。
  现在姜宁还会经常翻书做题呢。
  赵向东很支持,他从来不打搅媳妇儿,甚至自己也会拿课本学一学,遇到不能理解的地方还会问。
  “好啊。”
  现在听姜宁的话他笑了,和媳妇儿一起做学生嘛,还是相当值得期待的一件事,他俯身亲了亲她,目露期待。
  *
  事实证明,赵向东心理素质确实比姜宁强,当事人是他,谈完话后睡觉他四平八稳,而姜宁到翻来覆去不知多久,才迷迷糊糊咪过去。
  这睡眠时间不够,显然质量也不大好,她赖床来到最后一刻才匆匆起了,还一整天哈欠连天。
  姜宁一大早先去店里看了一遍,将一切如常,才和姜母打了个招呼,往厂子那边去了。
  进了新隔出来的办公室,她掩嘴打了个小哈欠,才对跟进来的田斌孙弘毅说:“田哥孙哥,坐吧,我有事儿和你们说一下。”
  三人在旁边的沙发坐下。
  姜宁这办公室,办公桌书柜等和一整套实木沙发椅,都是用鸡翅木做成的,精雕细琢,款式大气,哪怕换到后世的大公司老总办公室里,也一点不显土气逊色。
  一次到位挺好的,以后就算换更高档的办公室,这摆设也不用换了。
  田斌孙弘毅二人不了解木头档次,不过也不妨碍他们觉得漂亮,只是他们不怎么关注这个,啧啧两次就过去了,毕竟他们忙碌得不行,谁有这个闲情逸致围着套桌椅转呢?
  “嫂子,啥事呢?”
  工作上的顺利,带着孙田二人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安稳,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身份,让他们重拾自信心,精气神完全焕发,与昔日几乎判若两人。
  当然,二人的本性是一点不变的,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目前是姜宁不可或缺的左臂右膀。
  孙弘毅到底是全面负责厂子的事的,他想了想,问道:“是关于第二车间的事吗?”
  人手富余的事,姜宁已经和他谈过了,并表示将要分出一个新的车间。
  第一车间专注“锦衣”精品,而新车间另外安排任务。
  “嗯,没错。”
  姜宁将昨晚画的设计图拿出来,“第二车间暂时专攻这几款喇叭裤。”
  她另外拿出一张纸,“这是喇叭裤要用的料子,我上次顺便看过选好了,你和田哥协调一下,腾一个人去照着下单就行。”
  田斌接过订货单应了声,孙弘毅则翻了翻设计稿,他面露疑惑,“这裤子款式有点儿简单呀?”
  他固然信服姜宁,但面对和以前风格截然不同的款式,有点疑惑才是正常的。
  姜宁笑着说:“没错,就是简单一点,咱们这回进的料子也普通,目的是走量,往批发市场去。”
  “既然都走量了,那其他要求也适当降低一些,裤子做出来达到合格线以上即可。”近乎苛刻的精工细作,就可以免了。
  孙弘毅了然,点点头,“嫂子,我明白了。”
  “嗯。”
  姜宁应了一声,又问田斌,“田哥,我之前让你考察批发市场的铺面,结果咋样?”
  现在还有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得在批发市场拿个铺位了,姜家兄弟出车未归,姜宁也不知道哥哥们有没有门路,于是就打算自己先看看。
  “我找市场管理处问过了,批发市场所有铺位全部都租出去了,一个没剩,我之前先走了一圈,确实没有铺位闲置着。”
  “而且我深问过,管理处说,市场去年翻新过,完事重新给租户签了租赁合同,都是一签三年的,租户可以私底下交易,但他们这三年不会违约。”
  市场管理按合同办事,那生意这么火爆,简直就是只金母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