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十年代翻身记-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院子外面,姜宁与二哥对视一眼。
  她不是刚回来的,姜红兵载她回家,兄妹俩其实已经在外面听了有一阵子了。
  刚才有些话她没跟亲妈讲,怕姜母担心。这大半天时间,孙秀花回家后早该煽风点火完毕,赵家人是否贪婪见面就知,若公婆流露出一丝威逼胁迫的意思,那就不好意思了,她啥也不懂啥也不会说。
  圆滑不等于怯懦,避免麻烦不代表怕麻烦,她其实并不惧怕婆家人,该硬时就得硬,不然以后,人家就把你当软柿子捏了。
  姜宁的心思,姜红兵也能猜测到一二,以往他载妹子到了赵家院子外,放下人就赶紧赶回去的,这次没有,而是推着车一起往赵家走。他这是想着等在外面,有啥不对就立即冲进去给妹子撑腰。
  不过出乎兄妹二人意料的是,孙秀花居然也是刚进门不久,煽风点火正在进行当中。
  兄妹二人对视一眼,十分有默契站在大门旁的围墙边,静静倾听里面动静。
  听着赵家除了一个孙秀花,其余人态度还成,特别是赵老头,还算本分知道分寸的。
  至于赵母,似乎有些在意,但穷人谁不在意金钱。
  姜宁挺理智的,她对婆家人感情不深,因此要求也不高,只要没有涉及她的底线,她就能笑吟吟地轻声细语。
  既然这样,原定计划可以继续进行了。
  兄妹交换一个眼神,候了片刻,等赵家堂屋煤油灯燃起,姜红兵没动打算多留一会,姜宁则装作刚回到家,推开院门,“我回来了。”
  听过一日赚几百块的震撼事,大人还好,几个小的难免向她行注目礼,姜宁笑吟吟地,只当不知。
  “你们老姜家能耐啊,居然能找到门路批红联!”
  打不了红联摊子的主意挺惋惜的,但公婆愿意出头讨主意,孙秀花转念一想又兴奋起来了,她似乎忘记了中午时的不愉快,颠颠儿要上来挽姜宁胳膊。
  “一天起码得赚个两三百吧?哎哟喂,你爸妈哥哥可真有能耐。”
  姜宁蹙眉瞥了眼,天虽黑但两人距离近,她能看见对方脸上隐约的指痕,脖子位置还有泛红的道道,颇像竹扫帚打出来的痕迹,她一时对孙秀花下午的去向有了猜测。
  她厌恶又不解,都闹成这样还凑过来,什么毛病?!
  不过这也不妨碍姜宁侧身一闪,冷嘲道:“大嫂也可以批呀,没人拦着你不是?”看你能进印刷厂大门不?
  “你这个搅家精,给老娘闭嘴!”
  赵母倍觉尴尬,打着亲家买卖主意这么厚颜无耻,她还真没有,大儿媳话里话外的垂涎,听得她都有些难堪。
  胸口那团火一拱一拱的,赵母回头吆喝一声儿子,“向前,管好你媳妇,不然就让她回娘家去吧,不许再踏进我赵家门!”
  “你这婆娘一天到晚胡咧咧啥?爸妈都在有你说话的份吗?”
  赵向前紧跟着赵母起身,不过距离远慢一拍才到位,他对媳妇失去耐性,拎着还在不忿反驳的孙秀花,反手就是两个耳光。
  姜宁皱了皱眉,孙秀花不讨喜,但打媳妇的男人她同样没啥好感。
  不过一物治一物,孙秀花浑不吝,但男人以暴制暴却很管用,她捂着脸干嚎两声,赵向前见状再举手,她就消停了。
  祸头子不吱声了,但被搅和了的气氛依旧尴尬,姜宁进了堂屋环视一圈,目光在眉心紧锁的赵老头身上顿了顿,若无其事笑了笑,“爸,妈。”
  闹腾的不是公婆,先黑脸就是她不对了。
  儿媳态度自若,赵老头紧皱的眉心一松,“老二媳妇。”
  姜宁适时应了一声,“爸,有话你说。”她笑盈盈的,找个位置坐下,等待公公的表态。
  赵老头的态度比她想象中还好,“老二媳妇,你大嫂这性子你知道,她就爱胡说八道,家里对你娘家的红联买卖没有任何想法。”
  “这买卖需要门路,爸知道,家里不可能横插一杠,让你娘家白欠人家的人情。”
  赵老头认真解释完以后,磕了磕水烟筒,“也是爸没本事,家里前些年一直难,见你娘家人脑子活有主意,才想着问问你,看咱家能合适干些啥不?”
  他把询问主意扛在自己身上,并补充道:“有主意就说说,没有也没啥,一家子人你也不用搁在心上。”
  赵老头语气缓和,一番话说得极恳切,姜宁心气顺了不少,沉吟半响,“这人情也不是好欠的,咱家没有啥门路,如果爸妈想年前做些买卖,我倒有个想法。”
  赵母眼前一亮,“有啥想法?”
  “熏鸡熏鸭。”
  姜宁不紧不慢地说话,顺便瞥了眼身体微微前倾,正一脸紧张的赵母。
  “去年,家禽家畜不是能放开养了吗?”
  这点是事实,就说大岗村,家家户户都多养了鸡鸭,或多或少看能力,赵母点了点头。
  “乡下地头能多养了牲畜鸡鸭,但县城却不能,县城人有工作有钱,就是馋肉。”一个月一斤半的肉票,就没有不馋的。
  “农村人有鸡鸭,想换钱换票的,城里人想买肉,双方各取所需。”
  姜宁提了主意,可行性以及实际操作步骤都得详细讲一遍的,不然对方理解有偏差,操作失误,婆家进了沟里,还能来折腾她。
  有点烦,但姜宁不是活在真空里,她丈夫是赵家儿子,人情世故少不了。
  “我们是要去收购鸡鸭卖吗?”一直安静听着的赵向前迟疑。
  “不是,县城那么近,乡亲们走两步就到了。”谁那么傻让你赚差价?
  “市场价收购鸡鸭,在家里熏了,再拿到自由市场去卖。”这不仅仅是赚取手工费的问题,由于种种特殊原因,这年头的二次加工食品,售价远比原材料高。
  脑子活的人不少,在自由市场卖红联这半月里,姜宁见的熏鸡熏鸭摊子就有好几个,人家天天来,熏鸡卖五块多钱一只,个头还不算大。
  要知道眼下生鸡七毛一斤,现在的鸡比不上以后,最大的老母鸡也就五斤多,三块多钱一只。
  这活能赚钱,而且还不少,就是制作过程繁琐且累人,那几个摊子就卖一个上午就匆匆赶回家了,货源不足。
  既然卖了人情,就得利益最大化,姜宁细细讲述制作过程,再将自由市场的所见所闻说了,还有二十多天才过年,赵家想做还能挣一笔。
  “这主意本来是我大哥想的,如果不是二哥找到门路批红联,这活我娘家打算做,那些话都是听我哥哥们说的。”
  末了,姜宁又补充了一句,将功劳往哥哥身上推,自己藏拙,毕竟显得太聪明太有主意也不好,人家下次遇上了难题,还得想起你。
  姜宁脸嫩,神情也到位,况且这年头的乡下姑娘能有什么见识?她说出来,大家也不怀疑。
  赵母听完点了点头,追问一句,“老二家的,那你说这活能赚钱吗?”活了半辈子,都没做过买卖,心里不踏实,想要个保证。
  姜宁微微一笑,“我娘家没做过,也不知道,不过看人家做的,瞧着能赚。”
  想谁给你保证?打包票能赚钱,哪有这么好的买卖?
  她有些好笑,面上郑重补充一句,“不过我哥哥们说过一句话,买卖这事儿,肯定有风险的。”
  “对,老二媳妇说的对,谁出个买卖主意,还能包你挣钱?没有这样的好事,要做就自己想清楚。”
  赵老头认真听完,磕磕水烟筒,对姜宁说:“这是你娘家的主意,我们占便宜了,老二媳妇回头要谢亲家。”
  “我家要是真干了赚了钱,再提谢礼上亲家门。”
  虽姜宁分析得很清楚,但这事挺大的,赵家人要考虑清楚很正常,姜宁早有预料,点点头,笑语晏晏,“我是咱家人,能给家里出主意高兴着呢,就是事儿大,爸妈得考虑清楚才好。”
  这番话说得十分漂亮,连正蹙眉沉思的赵母也露出了满意欣慰的神色,姜宁满意笑笑,“爸妈,我先回屋了。”
  “嗯,去吧。”
  赵母语气温和,姜宁环视一圈,见赵家人都在认真考虑,连刺头孙秀花也罕见安静,若有所思,她笑笑起身,离了堂屋。
  主意出了,操作详细步骤都说了,熏鸡熏鸭制作工序琐碎但不难,要不要干,规模大小,那就自己考虑清楚了。
  她以后就不管了,不过赵家要是尝到了甜头,估计会有打算的,这年头哪怕行动保守,也能扎点根。
  她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
  姜宁忙碌一天挺累的,正要提了热水进屋,洗了澡早早睡觉,不想刚拎起木桶,就听见外面大喇叭响了起来。
  “赵老三家的二儿媳,东子打电话回来了,让你来接!”
  姜宁的公公赵老头,外面人称赵老三,这是赵向东打电话回来了。
  姜宁大喜,随手扔了木桶,湿漉漉的手的顾不上擦,借着月光就出了院门,往村委奔去。


第19章 
  赵向东挺激动的,家属随军申请递上去两个月出头,终于在他的翘首期盼下批下来了,李政委笑吟吟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后,他迫不及待要通知媳妇儿。
  尝过情爱的滋味,心里搁了人,天知道他这两月是怎么熬过来的。
  “东哥!”
  日思夜想的甜脆嗓音从话筒中传出,赵向东一贯冷硬严肃的五官柔化,露出笑意,“宁宁,是我。”
  “宁宁,随军申请已经批下来了,我请了假,后天就能回来接你。”
  那边果然传来欢呼,“真的吗?”
  姜宁是真高兴,她一直掰着手指头算着,数够两个月后的这几天,一直竖着耳朵等村委喇叭,要不是嘱咐过丈夫傍晚后才打电话来,恐怕她白天也得分神。
  “那我等着你,哦不,我去市里接你!”
  老实说,待在赵家对着一群陌生的婆家人,并不是件很愉快的事,随军申请终于批下来了,婚后生活终于要步上正轨,姜宁雀跃。
  赵向东忙追问:“你哥哥也去吗?要是坐客车,你自个儿不许来。”还不够让他担心的。
  没有看见人,但他的忧心溢于言辞,姜宁眉眼弯弯,眸中有甜意,“嗯,我知道的,我二哥去市里出差呢,我像上次一样搭顺风车就行。”
  年关将至,近半月姜红兵天天出差,最近几日都跑县城市里路线。
  “那好。”
  有二舅哥安排,赵向东放下心,“宁宁,家属区的房子也批下来了,听说是刚建好的楼房,我明天去看看。”
  他有些遗憾,“也就认认门,估计来不及打扫了。”白天还得工作。
  “那有啥,咱们到家一起打扫呀。”
  虽然不是名下的房产,但只要赵向东还在部队,职位也没变,这就是两口子和以后孩子的的居所了。
  赵向东才二十六,这么年轻又是刚升营级一年,估计几年内军职都不会发生变化。
  一家人待在一起至少住好几年,这就是他们的家了。
  “家”这个字眼,让赵向东身心舒畅,对,他娶媳妇了,有了自己的小家了。
  “好。”他低低应了一声,声音醇厚,带着眷恋,姜宁听着心头暖烘烘的。
  “宁宁,我得下午才到。”赵向东估算了一下时间,嘱咐道:“你就在你哥朋友那供销社等着,我下了火车就去找你。”
  通讯不方便,火车也未必准点抵达,再加上买票班次问题,他也就能说个大概时间,姜宁要是进站等,万一等久了他心疼。
  姜宁更不乐意在外面枯等,眨了眨眼,“那我偶尔进去看看,没看见你我就出来,我们在供销社碰头。”
  媳妇儿的心思,赵向东能猜出一二,他无奈,只好说:“那好吧,你注意安全。”
  “我会的呢~”
  村委还有人在,姜宁说话得顾忌着,最后这一句,她才压低声音,隐隐带些撒娇。
  “姜宁同志,好好说话。”
  赵向东当然知道村委有其他人,在外亲昵,让他有些窘迫,军人习性让他板着脸说了一句,不过他眸底却是带着欢喜的,丝丝甜意溢出,蔓延整个心房。
  说了一句,又怕自己太严厉让她委屈,忙放软声音低低哄着,“宁宁听话,我很快就回来接你。”
  所幸他的小媳妇儿没生气,娇娇回了一个鼻音,“嗯。”
  他微笑。
  说了几分钟,才依依不舍挂断了电话,回去后,姜宁给赵父赵母说了这个消息,并表示了自己后天要去市里接人。
  有了上次经验,正在考虑买卖的老两口并没有提出异议。
  姜宁提水洗漱干净,掩门上床,躺下扯过棉被盖上,丈夫搂着她睡的记忆还挺清晰,他马上就要回来了!
  她发现自己的惦记比想象中深,甜丝丝的,这大约就是恋爱的滋味,先婚后爱的感觉还挺不错哈。
  姜宁在被窝里打了个滚,拱了拱团成个茧子,好了不想了,快睡吧,明天回娘家再给爸妈哥哥们说。
  “东子回来了?那太好了!”
  得知随军申请下来,姜家人是非常高兴的,夫妻分离不是事,总要聚在一起过日子才是好的。
  姜母这两天有空就嘀咕这事儿,闻言顾不上搬红联,直起腰叮嘱闺女,“宁宁,要不你今天别去县城了,回去收拾收拾?”
  姜家父子几个也点了点头,姜红兵道:“东子之前婚嫁休了一个月,又快过年了,他能请到的假肯定不多。”大约最多三四天吧,毕竟这假期不能紧着你一个人安排。
  这问题在部队待了多年的姜父有发言权,“是这样的,过年申请休假的人少不了。”幸好随军申请批下来还有大半月才过年,时间松点还能请假。
  只是这么一来,赵向东回家待一两天就得携妻折返了,头次过去安家,要收拾的东西多,姜宁提前准备才不会手忙脚乱。
  “不用呢,我这两月都收拾得差不多了。”
  姜宁刚进赵家门没多久,东西都整整齐齐搁在笼箱里,她本来就打算随军的,这两月不过暂住,她除了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其余都没翻出来。
  她给自己要带走的物品都列了单子,收拾出来单独放在一个大箱子中,到时候一打包就行了。
  准备工作早已做好了,不必挤在一天,“我今天照旧出摊就行。”
  姜宁给家里人解释完毕,又蹙眉道:“不过我从明天开始,就不能给家里帮忙了。”
  明天去接赵向东,夫妻俩随即返回部队,红联摊子本来就忙得不可开交,少了一个主力估计够呛。
  “怕啥?”
  姜建设把牛车从后门赶进院子,刚好听见这句话,笑着接口,“少个人就慢点干,活人还能被尿给憋死?”
  他跳下牛车,拉着辔头让牛换个位置,方便上货。这牛车是借村里的,姜家天天用,好在他们很会做人,给喂饱还付租金,村里没意见。
  “就是,宁宁你别担心,到了杨市,跟东子好生过日子才是正经。”姜红兵一边利索搬货上车,一边说话。
  他很认同大哥的话,人少就卖慢点儿,独家生意还怕啥?反而是妹子的幸福重要多了,哪怕真赚少或者不赚,也得紧着那头来。
  “哎!”姜宁高高兴兴应了一声,这辈子有全心全意疼她的家人,才是最宝贵的收获,转念一想,她又舍不得了,“爸妈,哥哥嫂子,我舍不得你们,还有小杰。”
  可是谁又舍得她呢?
  一家人沉默片刻,姜父姜母摸摸闺女的发顶,目露不舍,姜红兵提了提精神,笑道:“我们不是商量好了吗?林县太小,家里以后就往杨市发展,最多几年,咱家又能聚拢在一起了。”
  杨市是省会,本省经济中心,这是双赢,姜家男人有眼光,走一步看三步,对未来还是很乐观的。
  到时候姜宁虽不能住一块,但谁家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