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零年代好家庭-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这样改,单蝶琴和陈秀芳也立刻跟着学样,觉得这样更好用。
下午两点左右莫茹去地里的时候,陈秀芳已经拾了好半天,单蝶琴却姗姗来迟。
莫茹就对单蝶琴道:“你们谁要是一天能拾五十斤,我就额外再送她十斤。”
十斤五工分呢。
单蝶琴虽然嘴上说才不在乎呢,手上动作却也快起来。
莫茹看她们都专心拾棉花,也就没那么多功夫注意她,她也能自如一点。她不和两人一起,而是拎着一个大花包去别的地块,先把开得密的垄拾一下。
拾棉花人少没人盯着她,她上工方式也能自由一些。
上午先和周七七在家里玩儿,画画,九点钟去地里拾棉花,晌午回来吃饭休息,下午再去俩小时,等晚饭后再去拾两个小时。
一次俩小时效率高她还不累,又能空出时间做别的。
有她这么忙活着,那棉花就拾得很及时,哪怕期间下了两场雨,也没有祸害一朵棉花。
其他大队以及生产队的棉花可就遭了秧,被雨淋了以后,有的掉在地上弄脏了,没掉下来的也有一半开始发黑影响品级。
她不但拾棉花,晚上还去帮忙往场里运玉米呢,队里的粮食和棉花她收过以后全部拿出去,一颗都不留。
张翠花心照不宣地用收秫秫的老办法,白天让女人们把棒子掰下来扔地里,一堆一堆的,等晚上再大家一起往家抬。
她有心观察,感觉大仙似乎一次就能运光,所以她还得忙着遮掩,要是社员有惊讶的,她就会用别的借口敷衍过去。
“我早就说你们晚上运粮食快,这是因为看不清路感觉不到累,你看那牲口打场都得蒙着眼睛呢。”
“二婶子,不是怕牲口转晕了?”
“这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看不清走得快,不会停下里偷懒。”
大家都笑起来,“二婶子说得对,咱们也是这样。”
因为何仙姑说过祖坟的事儿,妇女们彼此也都好似知道一个了不起的秘密一样,都真以为是祖宗保佑趁着晚上帮忙运粮食呢。
要不为什么从来不白天帮忙?
本身这些女人就容易信那种鬼神之事,以讹传讹的都信,更不用说在身边的了。
有莫茹这个运粮大仙帮忙,二队收玉米也轻松很多,连带着一队也沾光。有了玉米、大豆、小米,食堂的伙食也丰富起来,不用每天吃地瓜干和秫秫面,吃得丰富心情好干活儿也有力气。
所以二队和一队的秋收也随着大炼钢铁掀起一波高/潮。
周围村落可没有这么轻松,他们的秋收艰苦又无奈,女人本身力气就不够,人数又少,望着满坡的庄稼简直能愁死。再加上有几个害群之马,好吃懒做自己不干活还整天说风凉话,不是抱怨把劳力都调走就是散播负能量粮食收回来也捞不着吃,大大地挫伤那些勤快人的积极性。
结果就是磨洋工的越来越多,反正都是集体的,又不是自己家的!
自己干的多,收回来人家吃的比自己还多,凭什么要养那些不干活儿的?
她家孩子多我家孩子少。
她整天偷懒吃的还多。
她不干我也不干。
一来二去的,他们那些村连秫秫都没收完,更别说豆子谷子玉米棉花了。
尤其他们村三队四队的,本来男人在的时候就不勤快,现在只剩下女人,临时委任的女队长又没有威信,好吃懒做的更变本加厉,勤快的也被打击了积极性都不爱干活。
谁都嫌累,收下来的秫秫穗也不往场里运就那么堆在地头,被两场雨淋过以后有的开始发霉发芽。
拾棉花的也只有几个老人和孩子,只抓开得最好的大花,不好的都留在地里。
她们自己不努力,莫茹自然也不会主动去帮忙,毕竟她也不是闲得没事干。
这日傍晚,莫茹把周七七喂饱送进空间,然后两人一起去拾棉花,等天黑就能去玉米地帮忙运粮食。
这会儿棉花地里就她一个人,她也可以尽情施展本事,一次就能收四垄地,嘴里还哼着单蝶琴唱的那个民歌“年年有个八月八,母女二人拾棉花,满坡都是那白花花,左右开弓抓抓抓……”
周七七在空间里乐得嘎嘎的,跟只大鸟一样扑棱,莫茹特意给她绑了一个木框子,栓上麻绳,系上几个小玩具,一只小铜铃、一个拨浪鼓、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野花。
她躺在底下,手脚挥舞的时候碰到木棍,那些东西就会晃悠,她就很高兴。
莫茹收到北边地头上就歇一歇,一边和周七七聊天一边溜达采一些野花,“也不知道你爸爸中秋节能不能回来啊。”
走到沟崖边上的时候她发现沟里白花花一片,虽然天色已晚,可那白色鲜明刺眼,一眼就能看出来那是一大堆棉花!
☆、第105章 闷声发财
看着沟里那一大堆被扔掉的棉花;莫茹最先涌上来的不是愤怒也不是狂喜;而是——疑惑。
她不明白为什么。
现在也不是大办食堂之初,搜粮队搜粮食有人害怕只好把藏的粮食扔掉。也不是大炼钢铁抢锅,有人把锅藏起来。
这是生产队拾棉花,为什么要扔?
既然扔不如不拾,已经花费了力气为什么要扔?
她冲进沟里,发现另一边还有一堆小山似的棉花,应该是三队四队的。
沟里露水重,前几天还下过雨,底下的已经开始发霉变坏;上面的也沾上草、苍耳等,非常难收拾。
看着这么好的棉花被糟蹋,莫茹有些生气又觉得心疼,毫不客气地都收到空间存着,以后慢慢处理。
她突然有个想法,是不是还有村里是这样的。她也不拾棉花就顺着沟溜达,走出二里地以后果然又捡到一大堆!
这一堆看位置应该是后面草泊儿妇女扔的。
草泊儿水源比周家村更好,土地也更肥沃,所以棉花开得又大又白,比之前捡来的那堆成色好一个等级。
这时候她已经不生气了,反而是无奈,估计因为村里没有男人,女人又要收秫秫还得收玉米,根本忙不过来,只能派老人和孩子拾棉花。
棉花多了她们背不动,或者就是不想背,干脆扔到沟里。
有些成年妇女挑粮食的时候来气都扔在沟里减轻负担,更不用说老人孩子了,反正是拾回去也不是自己的。
不是给自己干活儿,哪怕和自己吃饭穿衣息息相关,因为有诸多社员可以依靠、攀比,谁也不会干得那么心甘情愿的,积极性就更不要说了。
她又想,如果不是因为空间功能扩展可以拾棉花,让她一个人拾这么多,她肯吗?
要不是有空间可以屯粮,不缺吃的,她乐意让别人占便宜吃她家的粮食吗?
答案当然是不乐意。
想到这里,她就完全没有怒意,更不想去指责谁。
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吧。
自私一点的说法,捡这么多棉花回去,家里就能添棉衣了。
她又回去拾了四垄棉花,跟一开始必须手碰到才能拾相比,现在可以像拿虫子一样覆盖一尺范围,当然比拿虫子更累一些。
走到南头就背着花包家去。这时候天都黑了,她也不去生产队交棉花,明儿再说。
张翠花给她留了饭,还做了一碗鸡蛋汤
莫茹把花包放在堂屋地上,又把布袋子放在炕上,“娘,我捡了一些棉花。”
张翠花一开始没明白怎么回事,跟莫茹确认了一遍,明白过来以后气得够呛。
“这些天煞的玩意儿,年景不好的时候抱怨年头不好吃不饱饭,今年什么都大丰收呢,他们又这样糟践。收多收少不说,收了总归得拿回来吧,她们这不是做白工?”
莫茹道:“不只是咱们村呢,后面也有,我明天一早去南边走走,看看有没有。”
张翠花自然不多管,只是提醒道:“别让人看见,按说捡也不能捡的,说不清。”
毕竟莫茹现在也负责拾棉花,要是让人发现家里有棉花都会以为是偷队里的。
哪怕捡,政策上也是不允许捡的,捡到要交公。
莫茹笑了笑,“娘我知道的。”
张翠花让莫茹吃饭,去把莫茹拿出来的那一口袋棉花扒拉一下,“里面有草得拣出来,晒晒把棉籽掐出来到时候晚上悄悄弹弹就能做絮棉。”
棉袄棉裤棉被,都要用絮棉做。
莫茹端着大碗喝汤,过来道:“等棉花开得更多,估计还能捡着呢。”
张翠花犹豫了一下,“要是多了不捡也罢。”
莫茹道:“娘,不捡的话在沟里一下雨就泡烂了。”
张翠花心道大仙肯定有办法,“那你看着办。”
莫茹点点头,“好。”
第二天一大早,天才蒙蒙亮,张翠花等人招呼着一队二队的妇女去掰棒子。
莫茹吃了一个空间里存着的鸡蛋喝了一碗小米粥,把周七七往空间里一揣,拎着口袋就往南去。
因为空间缘故她敏感地觉察到,今早空气比昨天差了好多,喉咙有些不舒服。
她扭头往北边看了看,寻思是不是钢铁厂已经开始大批量冶铁了?真要是遍地高炉都烧起来的话,方圆十里首当其冲,估计天天都得生活在粉尘中。周家村当然也躲不开,就算有八里路,西北风一吹也都飘过来了。
她又想周明愈,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上一次她托陈爱月去的时候顺路看看,结果陈爱月说他在采矿连,根本看不到呢。
她沿着路一直走,一里地的时候就捡到一堆,后来又捡到好几堆!
估计在沟里扔了有日子,底下的也开始霉变,好在上面的都还好。
她也没浪费,全都收进去分开存放。
不知不觉中她走出去好几里地,看到棉花集中地就过去,果然收获不小。
这一早上她就捡了上千斤,比自己地里拾的还多!
看看日头出来了,她又往回走,路上还纳闷明明大家都没衣服穿,没有棉袄棉被,这棉花扔了也不往家拿……很快她想通了,这是公家的,大家都觉得和自己无关,扔了就扔了。可偷回去是不敢的,如果被人揭发,那是非常严重的罪名。
现在是人民公社时期,必须吃大锅饭,就算粮食烂地里,也不许社员偷摸拿回家。
拿回家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角,就要被批/斗!
上识字班的时候听高余飞说跃/进公社办食堂的时候,有个人家被搜走一千斤粮食,而有些人家只交了百十来斤,他气愤不过就去拿回来五十斤麦子,结果因为偷公家粮食的罪名被判五年徒刑。
所以如果没有她这样万无一失的地方藏,或者不是生产队一起分,还真没人敢往家拿。毕竟这棉花拿回去还得晒、轧籽、弹花,不那么容易保密,很容易就被人发现。
再者说今年棉花丰收,自己生产队的都拾不完,捡回来也不是自己的,所以就算看到沟里有棉花,社员们都不会捡。
这也是莫茹能捡到的原因。
她不想浪费,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捡回来再说。
捡回来的棉花她放到阁楼上晾晒。
阁楼是她昨晚上临时搭起来的,用的是周明愈和周培基两人初步处理过的板子,加上一些棍子。
盖房子的时候山墙都留了空位,现在直接搭上去就行,上面再铺上草帘子、藁秸、箔、席子。凡是她能找到的都铺上,然后把棉花放上面摊平。只要把山墙上面的窗户打开,就可以透风晾棉花。
这时候西风大干东西很快。
阁楼比窗户高出一块,也没有梯子上去,只要不拆掉板子是看不见棉花的。
就这样莫茹白天拾棉花,晚上帮忙往场里运粮食。
很快她阁楼上堆满棉花,而队里也堆满晒不下了。
张翠花和何桂兰商量让年轻媳妇儿们去棉站送棉花,队里总共从棉站领来三根大花包,现在都满了,再不送拾棉花也没地方装。而且棉花是娇气东西,容易潮还容易粘脏东西,一般干了就赶紧送过去。
只是家里现在一辆地排车都没,连小推车都只有一辆坏的没法用,只能肩挑、抗或者抬着去送。
这个没法晚上运,所以莫茹也不能“作法”。
张翠花就把吴美英、张够、丁兰英、王玉芹、管春香几个叫来,“吃了晌饭你们几个人把棉花送到棉站去吧,家里可扑棱不开了。”
几个人都说行。
何桂兰拿了棉花任务本出来,这是周诚志之前交给她的,她把本子递给丁兰英。
丁兰英犹豫了一下,对吴美英道:“还是你拿着吧。”
吴美英也难得的腼腆起来,竟然不敢拿。
她们女人可从来没去过粮管所和棉站,以前都是男人去的。
这么一弄一个个都有点胆怯起来,总觉得不好意思或者不敢去似的。
张够就喊道:“妮儿呢,让妮儿别拾棉花了,跟咱们一起去。”
有妮儿在大家就好似有主心骨似的,也不知道为什么。
张翠花叹了口气,“你们还赶不上人家陈秀芳呢,人家自己去过市里都没丢了,你们去趟棉站就吓成这样?以后再说人家拖后腿也不嫌脸红。”
她对张够道:“去叫前屋婶子和你们一起好了。”
张够就去把柳秀娥和莫茹都叫来,把棉花本交给柳秀娥拿着,因为她账头儿好,又见过世面。
棉花已经分类装在三个大花包里,两包很好的,一包装差一些的。
装好再用绳子捆起来,插进棍子去,重的三个人一抬,轻快的俩人,一共去了七个。
张够和莫茹抬一抬,她把棉花包往自己这边扒拉一下,让莫茹棍子长一点,抬着轻快。
莫茹笑了笑,“谢谢三嫂。”
都是干农活的,一开始还觉得挺轻快,走了十几分钟以后就觉得越来越沉,越来越重,只能歇歇。
路上还有其他村的妇女去送棉花,有人用手推车推着走得飞快,有的挑着担子,还有抬着的、背着的,也是一会儿一歇歇。
明明也没有几里路,可她们却觉得好远,歇了好几次终于要到公社边上了。
王玉芹笑道:“还去炼钢铁啊?比这个可累多了。”
张够道:“谁要去了?我们说去看看。”
大家笑起来。
柳秀娥给她们鼓劲,“咱们歇歇这一气儿就直接去棉站了啊,交完棉花就有钱拿回来。”
莫茹又把怀里兜着的几个柿子分给她们吃。
吴美英道:“真甜,妮儿,七七自己在家里不用喂?”
莫茹忙道:“刚喂过出来的。”
柳秀娥就道:“咱们快点,早点回去妮儿还得喂奶呢。”
就在这时候,她们看到迎面有个妇女背着一大包棉花过来,脸色不好看,嘴里嘟嘟囔囔的。
突然,那妇女不知道怎么了,冲到路边,把花包扔地下,拎着底下两个角就把棉花都抖搂进沟里。
众人:(⊙o⊙)哦!!!
她还看了几人一眼,道:“交也是白交,扔了还轻快。”
她拿着空花包飞快离去。
吴美英喊道:“哎,哎,你为什么啊?”
为什么?
谁知道开了这个头,紧接着又有一个瘦骨嶙峋走路都气喘吁吁的妇女冲过来把棉花一扔,也走了。
众人:!!!
你们这是干什么?
柳秀娥叹了口气,“路远抬到这里走不动了呗。”看那些妇女一个个面黄肌瘦身形单薄,比她们队的可差多了。
至少她们几个除了莫茹,长得都还是挺壮实的。
这差距就跟周七七和铁妹吧。
吴美英看得很心动,这也不是自己队里的,是捡的,她们家那床破被子都滚了花儿,今年冬天还指望能分呢。
她咽了口唾沫,对柳秀娥道:“婶子……”
柳秀娥也懂,道:“回来的时候天黑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