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零年代好家庭-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实验,她做的泡菜有萝卜、包心菜、藕片、黄瓜、糖蒜等,让周明愈说比前世吃过的都好吃,顿顿吃都吃不够。
莫茹还拿出一块卤肉来悄悄搁在周明愈的饭盒里,“晚上我们去住招待所吧。”
反正她现在出门手续齐全,再说也住不两天,总不能一来就给张庆祝赶出去。
周明愈也觉得住招待所好。
吃过饭,他就去找厂长办公室的主任,请他给开个条子,他们好去机械厂的招待所住。
莫茹顺便拿了两罐子泡菜和酱菜送给主任,“自己腌的,您尝尝。”
那主任对她很客气,也没多问聊几句就让周明愈送她去招待所休息。
两人回去宿舍收拾东西,发现何敏居然还在。
张庆祝脸色不是很好,见他们回来,立刻笑道:“莫茹,你去何敏宿舍住两天,她宿舍有空床位的。”
周明愈笑道:“张哥不用麻烦,我们找主任开了条子,去招待所住。”
“招待所啊,那可很贵的,你们生产队给报多少差旅费啊。”张庆祝一着急口气不自觉地有点冲,他是县里出来的,差旅费都紧张得很呢。
听他语气不善,周明愈一怔,却也没说什么,笑了笑,“就住两天也没多少钱。”
说话间他就把被褥打包好抗在肩上,又跨上挎包,还把给莫茹买的书和其他物品也都交给莫茹,让她回头放进空间里。
莫茹看他买的书,竟然看到一本编织花样,有棒针和钩针,她忍不住笑起来,“小五哥,你买这个干嘛啊,谁要织毛衣吗?”
周明愈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我给你织不行啊?”那是他买书的时候看到的一本旧书,花了一毛钱买的,原价要一块二呢!
莫茹捧腹,“那我可先谢谢了。我预定一件开衫一件套头毛衣。”
两人说笑着收拾好,就跟张庆祝告辞。
张庆祝起身送他们,何敏却冷眼看着他们,冷哼不止。
显摆个屁啊!
故意恶心她呢!别以为她不知道。
看张庆祝站在门口摆手,她故意大声道:“抖擞什么啊,不过是泥腿子,还真当自己是什么大学生呢,看书,你看得懂吗?”
张庆祝忙给她打手势,示意她小声,两人没走远呢,会听见的。
“我又没做亏心事,我怕什么啊?”何敏恨恨地,等张庆祝回屋,她不甘心地问:“张庆祝,你说,我比那莫茹差吗?”
张庆祝摇头:“只好不差,你是省城户口啊,这一点她怎么也赶不上的。”
“可如果周明愈答应来机械厂呢?厂长给他们转户口呢?”何敏还是不服气,她不想只听这个。
张庆祝想了想,“那你也比她强,你是高中……生毕业生?她根本一天学也没上过。”
“她也能看书,如果来机械厂,没读书和读书有差别吗?”何敏越来越气,更何况她其实是初中毕业的。
张庆祝有一瞬间结舌,说不出话。
如果仔细想,莫茹比何敏差吗?
当然不差!
她可是区委都表彰的劳模!
虽然没有城市户口,可……只要人家愿意,似乎根本不难。
哎,周明愈怎么那么好命啊,张庆祝感觉无比羡慕。
更让他有些郁闷的是,他堂堂城市户口,县政府技术科的技术员,居然会羡慕一个乡下生产队的社员!
……
莫茹和周明愈先去招待所开了房间,放好东西之后周明愈就拉着莫茹去逛街,在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居然发现一个临时小夜市——当然是非法的。
两人信步逛一下,有郊区的农民来用鸡蛋换粮票、粗粮,还有人卖点自家的什么东西。
走到一棵梧桐树下的时候,那里有个老太太拎着一个大布口袋正在卖羊毛线。
那老太太看到他俩过来,低声道:“都是上海产的羊毛线,质量好保暖又洋气,织毛衣毛裤毛坎肩啦。”
莫茹一听很有些心动,这时候衣服种类简单,棉袄从冬至月能穿到将近端午节,脱掉棉衣顶多有个夹衣或者穿俩褂子。如果有毛衣、背心、开衫,那春秋就方便得多,毕竟当地四季分明,春天和秋天还是很长的。
不过要是去百货商场买,那需要毛线票,乡下从来没见过。就算城里市民,一个人一年也就发个二三两票,没的富裕,自然不会往外卖。
她看了一眼,这么一大袋子毛线,肯定是家人在毛线厂上班的,否则根本弄不来。
不过这种**不能打听,人家很警觉,也不可能说,万一被举报呢。
莫茹问了一下,老太太说要粮票。
这时候有钱买不到粮食,但是粮票就是粮食,所以很多缺粮的都会要粮票。
“俺们孩子要出远门,需要粮票,只要粮票换啊。不用毛线票,一两就比商店贵五分钱,很便宜啦!”老太太小声说着。
虽然她觉得不要票,卖的也不贵,可随便织个毛衣毛裤也得需要将近两斤毛线,买齐了也不便宜。是以,她呆了好半天只有问的没有买的。
这个从她那急于成交的语气里莫茹就能分辨出来,莫茹还感觉出她急用粮票,她试探道:“大娘,粮食要不?粗粮细粮都有。”
老太太一听有粮食,当然好啊,用粮食换粮票容易得很啊,“要要,要的,你有多少?”
莫茹却没立刻说,只问周明愈方便不,得回去拿。
老太太一听就知道他们有粮食,立刻就道:“闺女,你看看我这可是最好的羊毛线。你要是都换走,我把我这七八付毛线针都送你。”
反正自己现在眼花也用不上,以后也不会再织毛线的。
商量妥了价格和斤数,莫茹和周明愈就回身去僻静处背粮粮食出来,然后回来找老太太兑换。
老太太用手摸了摸粮食,放嘴里咬了咬,知道是非常新鲜的不是陈粮便非常高兴,把毛线和毛线针都交给两人。
毛线针有四根一副的,还有环形织针,都是粗细长短不同型号的,莫茹很喜欢。
交换完毕,双方赶紧离开。
两人看时候不早就回到招待所。
周明愈打水给莫茹洗澡,他则铺床被,两人洗漱过后便钻进被窝。
……
……
周明愈靠在床头上,温柔地抚摸着莫茹的发丝,笑道:“缺点啥。”
莫茹脸颊上潮红未退,不解地看他,嘟哝:“什么?”
“来根烟好了。”
莫茹:……
“明天去给你买个烟袋锅子!”
周明愈:事后来袋烟?
(⊙o⊙)哦
他一撩被子将两人罩住,惹得莫茹惊呼起来,“喂!”
“媳妇儿,我想了想吧,事后烟不如再来一次!”
…………
第二日周明愈神清气爽,看了一眼还赖在床上的莫茹,“媳妇儿你再睡一会儿,我去食堂给你打饭。”
莫茹想说空间里多的是吃食,却懒得张不开口,只想睡到天荒地老去。
等莫茹彻底睡醒已经是九点多。
她睁开眼,懒懒地伸个懒腰,居然看到周明愈坐在窗下的椅子上正在——织毛线!
!!
小五哥,你不是认真的吧!
周明愈听她醒了,抬头看她,挥了挥织针笑道:“我先帮你研究一下这书上的花型。”
这些日子他淘了不少书,其中就有本编织花样的旧书,他花了一毛五买来的。以前莫茹跟他说起一次,想买本书买点毛线织毛衣毛裤,他看到就顺便买了。
这种编织书的花型都是用特定符号代替的,如果摸不到规律,跟看天书也差不多,他想先帮莫茹研究一下规律。
莫茹很好奇:“给我看看你织得对不对?”
编织这种事情,女孩子小时候基本都有一些经验,妈妈织手套、毛衣的时候,都会跟着模仿一下。
基本的东西莫茹会,好看的花型那就别想。
她看了看,周明愈居然真的可以研究出来!
不愧是理工科!
两人研究了一会儿,莫茹赶紧起床洗漱吃饭,然后一起去找李厂长。
李厂长正在车间检查新生产的农机,听说周明愈和他媳妇找他,他交代一声就去办公室。
见了面,莫茹先送上几瓶子自己做的泡菜、酱菜、果酱,“李厂长,这是我自己做的,您尝尝看。”
李厂长挺高兴,招呼他们坐,问了一下住宿情况,“怎么不住宿舍?让他们安排一间宿舍住两天多好,不用花钱。”
周明愈笑道:“宿舍也没空的,麻烦别人也不好。”
李厂长也没再纠结这个问题。
周明愈就开始掰手指头数着要买哪几样农机。
一台新的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收割脱粒机、播种机、简单的起垄犁铧等,这其中比较容易坏的配件要备上两个,到时候出了问题自己也能换。除此之外他还要买一些其他的预制件,这些拿回去以后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自行搭配使用。
他有一个新的计划,要改进家乡的燃料类型,如果实验成功,到时候就可以全村、公社推广开。
李厂长纳闷地看着他的货单,农机这些知道,但是后面那些预制件他想不通,“明愈这些是何用?”
周明愈笑道:“李叔,我在一本科技报上看到关于沼气的问题,就想……俺们大队是不是也能做这个。这只是我的一个初步想法,但是还不成熟。”
李厂长惊讶地看着他,“明愈,你行啊。”
这小伙子,还真是总能给人惊喜。
周明愈谦虚地笑笑,以前环境不允许,他当然不敢折腾,可这么多年过去,他和莫茹在村里已经有了话事权,当然就可以逐步施展一下拳脚啦。
总要让日子越来越好吧。
就算这十几年二十年的大环境不会太好,可他不想屈服于环境憋憋屈屈地过苦日子,如果有能力改善自己的周围环境,那他们当然会去尝试的。
六十年代的工业水平虽然不够高,可比古代好多了,很多东西还是可以轻松实现的。
比如说:乡村沼气!
☆、第256章 干劲十足
沼气是好东西; 如果能建好沼气池,到时候燃料、农药、肥料、饲料都有了,最主要的绿色无污染的肥料; 至少保证自己村自给自足; 还是很好的。
李厂长:“我做主支持你。以后有需要的配件,你只管跟你们区机械厂要,我帮你安排。”
“李叔; 那可多谢您!”周明愈高兴地说。
李厂长就批了几个条子,然后让他们去会计那里交钱,再去仓库验货装货,可以跟发往他们区的货一起过去; 然后再发往高进县火车站。
他们到时候可以直接从火车站提货。
等这些都办妥以后,李厂长邀请周明愈和莫茹晚上去他家吃顿饭,“都是技术组的人; 你熟。”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相处; 技术组那些人对周明愈都刮目相看; 现在拿他当自己人。
毕竟他给他们技术组带来了这么大荣誉呢; 能够在人民日报上被大首长表扬,那可是无比骄傲的事情!
“李叔; 那我们可不客气,晚上我和莫茹张技术员一起去?”他询问地看着李厂长。
如果张庆祝知道自己去李厂长家吃饭而不叫他,估计会很难过的。
李厂长笑了笑; “当然一起; 你们一起来的嘛。”
周明愈高兴道:“李叔; 那晚上可就去打扰你们啦。我先领媳妇儿去逛逛商店,晚上五点半过去。”
他毕竟不是员工,这会儿媳妇儿都过来,当然不会再整天去车间上班,他还想领着莫茹去看电影呢。
来了省城,怎么不得做点浪漫的事儿呢。
跟李厂长告辞以后,两人就先去找张庆祝想告诉他晚上吃饭的事儿,结果张庆祝既不在车间也不在宿舍。
找不到张庆祝,周明愈就给他留一张纸条放在饭盒底下,然后和莫茹出去。
他们先直奔百货商店,省城的百货商店可不是区和县能比的,这是真正的大楼,有三层楼,每一层都摆满了商品。
这里还有不要票的高档货,就是价格很高。
但是对莫茹来说,价格不是问题,有没有货才是问题!
周明愈拉着莫茹逛一圈,给她买了一些护肤品、头油等,还给傅臻等人买了礼物。
逛到一些高档钟表、收音机、手表、相机柜台的时候,周明愈和莫茹两人同时盯着一款照相机看,不约而同道:“买不买?”
两人相视一笑,“买!”
当然买,不管多贵,只要有的买就买,回去以后就可以记录这一生的轨迹啦。
他俩这都成习惯了,不管多贵的东西,只要想买说一声就买回去,也不需要跟别人那样计划个一年,然后下定决心勒紧裤腰带攒个一年两年的钱才去买。
说到底,有钱有底气。
有空间做后盾,他们现在根本不缺钱。
相机他们之前就想买,一直没买并不是没钱,而是买不到。
相机比收音机还要难买一些,货源更少,县里根本买不到,他们觉得不急用也没麻烦别人帮忙捎。
毕竟这东西就算县城市民也没几户人家有,他让人买也挺打眼的。
现在自己过来一趟,那肯定就想买。
柜台上有三款相机,其中一款是进口的,要三百多块,不要票。
还有一款上海牌,现在改名海鸥牌,海鸥203,只需要85块钱,但是需要特殊买货券。如果不用券,可以买点略有瑕疵的,比如有点划痕,但是不影响使用,价格反而贵,差不多要120。
这种情况没法讲理,购买资格本身也是价值,其实就是因为货源紧张导致限购而已。
便宜货限制数量,高档的限制购买资格。
这相机的购买券可不是一般人能拿到的,需要单位宣传部门以及文化/部门的批条才能拿到。
两人一商量就买了那部不要券的特价品,120就120,对他们来说,赚钱不是问题。
其实买相机还不是最贵的,最贵的是胶卷和冲印!
这时候去照相馆照相都分个甲乙丙三等,而且还分淡旺季决定贵贱。比如最普通最便宜的两张一寸黑白照(目前也只有黑白照),1到4月差不多要三毛八,而5…11月就要五毛七,12月就要四毛六。等级低,就相应的降低个两三分钱。
如果自己拍照去冲印,价格也便宜不了多少。
但是这个对莫茹和周明愈来说不是问题!
周明愈有一颗DIY的心,他还打算买了以后自己家里冲印呢。
反正如今家里地方大,一亩多大院子,给他盖一间冲印室也不是问题呢。
周明愈还真问人家冲洗照片的器材和药水,他觉的现在才65年,以后做个几十年也够本的。很快他打听到需要买一台放大机、镜头、尺板,这是最关键的,另外就是药水和相纸。
打探清楚却买不到,因为没有购买资格!
他们也不是文化/部门也没有国营照相馆的指标,自然没的买。
不过他们也不着急,打探清楚以后再买也可以。
这里买相机、交卷、电池等,之后莫茹还给孩子买玩具、零食,再买一些特价布和高价布,这些都不要票。毕竟高进县的布票这里也不能用,除非是军用的,布票没有全国通用的。
再买一些去李厂长家的礼物,看看差不多四点多,他们就回工厂。
大部分东西都放在空间,只有带给李厂长家的礼物拎在手上,五点的时候回到宿舍。
张庆祝依然不在,两人去找人问了问,都说张庆祝今天出门没回来。
“可能过几天要回家,逛街买东西去了吧。”
他们都知道周明愈买了农机,明天买车票,估计明后天就要走,张庆祝和他一起来的肯定也要一起走。
但是也有人知道张庆祝肯定是去找路子活动去了,在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