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零年代好家庭-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八咕咚咕咚加快速度把半茶缸喝完,然后擦擦小嘴,把茶缸放回筐里,又爬起来去找他妈,自始至终也没给阚燕儿一个眼神。
  阚燕儿:这绝对是个傻子!
  莫茹看儿子又过来黏着自己,就朝他笑了笑,牵着他的小手继续去指导别人栽果树。
  她和周明愈早就规划好的,有的品种可以混栽,有的就不可以混栽。
  比如梨树和苹果树不适合混栽,桃树就最好独占一隅,而杏树和杏梅、李子这种却可以。
  其实很多不适合混栽的禁忌里主要是害虫麻烦,这个有莫茹掌控不算问题,另外就是授粉期以及植株大小等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为莫茹和孩子们喜欢吃樱桃、黄桃,所以周明愈栽了一大片这两种,山楂这种可以长期贮存且非常适合做罐头的也要多种。
  再就是经济效益高的苹果、枣子等水果要成片栽种,剩下的只是为了自销,那就可以少种,比如杏子、杏梅、李子、柿子之类的。
  莫茹和周明愈负责检查社员们有没有拿错果苗,有没有按照规划好的位置栽种果苗。
  正忙着,她就见远处七七和菊花几个孩子跑过来,大黄脖子上带着个花环跟在她身后,孩子们还拿着铲子,几个大孩子挎着筐子,有的也带着花环。
  周七七穿着粉色的褂子,下面是米色的裤子,脚上是张翠花亲自做的米色布鞋。她扎着两只羊角辫,系着柳秀娥送的红绳编的蝴蝶结,衬得一张雪白的小脸蛋更加粉嫩,一双乌溜溜的大眼更是顾盼神飞。
  她倒是没戴花环。
  “娘~~小八!”大老远她就喊。
  莫茹丢下手里的活儿领着小八迎过去,看他们一个个脸上汗漉漉的,就拿了帕子给他们擦擦,“你们这是干啥呢?今天不上学?”
  农忙的时候,对于那些帮不上忙不能干活儿还调皮需要人看着的孩子,村里社员们一致要求不给他们休息,让他们呆在学校里由老师看着。
  周七七笑眯眯的,“娘,我们学雷锋呢,魏老师让我们来帮社员们干活儿。”说着她去一旁大孩子挎的筐子里拿出俩花环,用柳条混合野花编的,花红柳绿的,煞是好看。
  她踮着脚给莫茹戴,莫茹蹲下让她给戴上,周七七回收给小八扣一个。
  小八微微蹙眉,似是不乐意,抬手就要拿下来。
  周七七立刻按着他的头,“不许摘!你看娘都戴着呢,多好看!”
  小八看看莫茹,然后乖乖地戴着没有再摘下来。

☆、第243章 丧礼

  坷垃儿也献宝一样; “娘娘,我们剜野菜喂兔子鸭子。”
  学雷锋?
  莫茹迷糊了一下然后回过神来; 原来雷锋同志已经遇难了啊。
  小孩子们只管觉得学雷锋好玩; 却意识不到那是因为这个有个大好年华的青年已经不在人世。
  他应该是去年牺牲的; 今年初开始大规模学雷锋。
  魏生金领着学生们过来,“莫茹同志,我们来帮你们栽果树,学雷锋。”
  周诚志却嫌小孩子们在这里捣乱,弄得乱糟糟的; 很容易把果苗的嫩芽给碰坏了。
  他喊道:“魏老师; 你们已经挖了野菜就回去上课吧; 好好学习也是学习雷锋好榜样。”
  好不容易弄个老师来看孩子,怎么能让他们再来祸害庄稼?
  莫茹看看也晌天了,就笑道:“同学们可辛苦了; 我请你们吃滚糖豆吧。”
  “哇; 滚糖豆啊; 我要我要!”
  孩子们都激动起来; 纷纷说都要吃。
  滚糖豆其实就是把糖略微化开,然后把干煸炒熟的花生在里面滚过; 让每一个花生沾满糖液就行。
  等凉透以后; 就是花生裹着白白的糖衣,齁甜!
  越甜孩子们越喜欢!
  莫茹就去和周明愈说一声。
  周培基跟周七七叮嘱; “闺女; 别吃独食啊; 给干爹留点。”
  周七七现在大了懂事更多,就笑话他,“你连媳妇儿都没呢,还干爹呢,羞羞!”
  周诚廉就笑,“我说咱们今天去砖窑厂吧,你非要来栽树,这不是找笑话嘛。”
  周培基瞅着他,“你笑话我?你大还是我大?”切~~
  周诚廉不说话了,埋头吭哧吭哧地刨坑。
  莫茹回去给孩子们做了零嘴。
  有人来找魏生金,“魏老师,周会计想请你去帮帮忙。”
  魏生金在先锋大队是老师兼职看孩子的,同时也是助理会计,如果有比较急的账目要清理,周明阅也会请他去帮忙,事后给一些报酬。
  过年以后,周明愈就跟周诚志建议让会计把队里的账目清一清,看看有没有糊涂账、烂帐,每一笔都要清清楚楚的,要经得起查。
  “不要等人家来查的时候交代不清楚。”
  哪怕是作弊,提前做也容易得多。
  周诚志不懂做账的事儿,只是劳模和县里人也有交情,周明愈这样说,周诚志就觉得肯定有他的道理。
  所以周明阅几个会计今年一直没下地,只管在队屋里忙账目呢。
  但是每天社员们的工分还是要清一遍的,所以他们就忙不过来,势必要找人帮忙。
  柳秀娥、陈秀芳等会算账的闲暇之间都被请去帮忙的,魏生金这个老师更少不了。上课的时候没办法,既然四处晃悠着学雷锋呢,不如就去帮忙算账好了。
  至于孩子,有周七七呢,随便讲个故事干嘛的都要糊弄。
  魏生金就去跟莫茹招呼,“莫茹同志,我去给会计们帮忙,能不能劳烦你把孩子们送回去?”
  莫茹点点头,“魏老师只管忙去吧。”
  魏生金就满意地走了,虽然他和阚燕儿有那么一档子事儿,不过他并不觉得自己错,当然,他知道不合时宜。所以先锋大队不少人看不惯他,尤其几个青年对他很有意见,见了面就嘲讽他。可俩劳模却很和气,从来没有故意刁难他给他难堪,甚至非常亲切。
  劳模就是劳模,境界和泥腿子自是不一样的,他如是想。
  ……
  这一次学雷锋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城内各学校组织听报告、进车间持续了好长时间,甚至还说要将劳动课固定下来,让学生们每周六下午去工厂帮忙劳动一下午呢。
  这是莫应熠写信回来说的。
  他还好一些,这一次回去以后,得到了高中邓老师的很大关照,劳动课他都被叫去给实验室帮忙。
  他还跟着邓老师去省大的生物研究室参观过,他很自高地跟姐姐和姐夫科普,“省大的生物科学专业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
  莫茹隐隐感觉他似乎有想改变理想的意思啊。
  当然她并不干涉弟弟的志愿,小孩子小时候都说长大当科学家、医生、宇航员之类的,可真正去当的没几个。
  所以就算莫应熠之前说过要学文科,还说过想学物理,莫茹也都没当真,不管学什么,都是他的自由,他喜欢就好。
  乡下的学校就直接停课去帮忙下地干活,或者学校自己开辟菜园、积肥等。不过红旗公社的学校还好,就是组织听了几次报告,劳动了两次,其他时间都照常上学。
  先锋大队的小学自己说了算,也就听了一次报告劳动一次,其他时间还是该干啥干啥。
  先锋大队的果园栽好以后,也划片包给社员们负责看管,不必抓虫,但是除草、施肥、松土却需要。
  另外果园一般都是和菜园、瓜园配套的,直接在果园里种常见菜、种瓜,在果树们还未结果的时间里也能收菜和瓜类,并不会浪费土地。
  ……
  转眼盛夏时分,雷声轰隆,暴雨倾盆而下。
  周诚志和周诚仁等老头子穿着蓑衣四处巡视,尤其那些洼地不能淹了,还有磨房别被大水给冲坏,村里有没有土坯草顶的房子被冲塌……
  这些年村里如何他们都看在眼里,天旱,他们有泉眼,天涝,他们就排涝,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
  就说今年夏天这雨水大的不得了,他们就怕河水满了装不下会漫出来,到时候周边的地可要倒霉。
  谁知道也是奇了怪的,村里的河居然永远都是那么多水,并不见漫出来。一开始周诚志觉得是不是自己错觉,可几场大雨之后,他发现还是那样。
  (张翠花:那肯定是我大仙媳妇儿干的好事,就我自己知道可憋死我了。)
  村子里十之八/九的屋子都盖了瓦顶,那些穷的队里也先赊账给他们拉瓦盖上,之后用工分慢慢还。
  小学、队屋如今已经翻盖成了砖瓦房,气派敞亮,大风大雨都不怕。
  只有几户人家墙头还是泥筑的,这么大的雨难免会泡坏,好在都是小事情,伤不到人,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砖窑厂可真是立大功啊。”周诚义频频点头。
  放眼四外村,没有一个大队能有他们先锋大队这样气派,满村的瓦顶,一半是砖房!
  不仅如此,先锋大队还在他们田里几个方位都盖了小小的茅房,解决社员们上工时候的方便问题,既卫生又文明还积肥,一举三得。
  他们路过东边的时候碰到丁春荣正戴着个围笠通阳沟。
  丁春荣当初因为偷棉花被判刑,后来回来以后也属于成分不好,都要定期被叫去公社训话,每天还得跟队里汇报思想。
  很多大队的干部,就借着汇报思想这个事儿捞好处,但是先锋大队的干部都被二队给衬得想干坏事都不敢!
  所以丁春荣的汇报工作就很容易,也不用每天汇报,十天半个月汇报一次拉倒,看日常上工表现就行。
  因为这她对周诚志、莫茹等人十分感激。
  她去公社训话的时候,当初一起偷棉花的几个,现在在村里惨兮兮的,跟她可没法比。
  她如今还被莫茹委派看管果园的工作,也是干劲十足的。
  见周诚志几个人过来,她立刻规规矩矩地站好,叉着双手,“队长好!”
  没办法,在劳改队被训出来的规矩几年了也改不掉。
  周诚志看了看她家的屋子和院墙,陈建设虽然懒惰,可他儿子还是个能干的,上工不偷懒,工分挣得多。还因为丁春荣犯了事儿在家里地位低,也不敢再往娘家拿东西,娘家人嫌她成分不好生怕被连累也不上凑,所以她家就攒下钱粮。
  这不,家里三间正房已经翻盖成了砖瓦房,也算是能干的。
  周诚志也没说啥,几个人就继续巡逻,过了一会儿又碰到莫茹和周明愈从东边回来。
  几个老头子立刻就笑得无比慈祥,“七七爹娘,这是看水去啦?”
  以前还红鲤子红鲤子的,这会儿都俩孩子的爹了,不能再叫小名儿了。
  周明愈跟周诚志聊了一下,让他再派人把东边的排水沟疏通一下,这样村里的积水顺畅地流到东边的蓄水井里去,不至于泡坏道路,倒灌社员家里去。
  老头子们就去看看。
  莫茹空间的井功能强大,干旱的时候可以放水,水涝的时候可以收水。今年汛期,她忙着和周明愈出去巡视,看到哪里的大井、河沟水太满就收一收,让它们可以继续蓄水而不至于倒灌。
  不只是先锋大队的,连周围的大队他们也去。
  他们还特意去巡视过那些大水库。
  大水库蓄水量巨大,干旱的时候惠及一方,洪涝时候也是最危险的地方,一旦水位超过警戒线就容易决堤祸及一方。
  周围的农田、村庄,全部都会遭殃。
  哪怕不决堤,有时候为了保护县城不被淹掉,县委都会下令掘堤泄洪,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来保全大部分人的利益。
  一开始莫茹还担心自己收了那么……那么多水,这空间的水井会不会爆啊?谁知道那井真的是不动声色,来者不拒,不管多少都满而不溢,连一个水花都没有。
  就好像干旱时候她不管放出去多少水,那井水也不见少一样,如今不管收多少也不见多。
  实在是神奇至极!
  就因为这口井,真是活人无数。
  就说今年的大水,外面很多地方淹得厉害,只有高进县感觉只是雨大而已,水位线……还好啊。
  不过来回奔波也挺累的,起码莫茹就瘦了一大圈,下巴尖尖的,眼睛也深邃起来,看起来五官更加立体。
  用周明愈的话说,夫妻俩天天看,他竟然被惊艳了!
  莫茹就臭美地摸摸脸,来一句:是不是婴儿肥褪了啊。
  两人回家的路上,雨渐渐变小,经过周诚廉家的时候,莫茹拽拽周明愈:“咱们去看看老爷子好点没。”
  周功德去年冬天就生病了,期间抢救了一次,差点没回来。
  就因为这个,周七七才惦记唐僧肉的。
  大门开着,两人在门楼下把蓑衣脱下来,拍拍门环叫了一声。
  很快一个年轻的媳妇儿戴着斗笠出来,“哎呀,是七七爸妈啊,快进来吧。”
  这媳妇儿中等个子,苗条身材,晒得微黑的肌肤,笑起来一双眼睛弯弯的黑亮,非常有亲和力。
  这是周诚廉今年初夏新娶的媳妇儿,叫荆桂香。
  荆桂香并不是高进县人,而是高成县的。他们是在那一年莫茹和周明愈带着周诚廉、周培基去邻县帮忙抓蝗虫的时候认识的。
  今年初女方家主动派人上门来说亲,也没要彩礼。虽然他们不要彩礼,可周诚廉家生活算好的,自然不会不给,反而比那些要的给的更多。只是结婚的时候女方家都当嫁妆给陪送回来,并没有占周家的好处。
  因为这个,老周家人对荆家印象很好,所以,荆桂香的一个哥哥如今就在砖窑厂上工赚钱。在砖窑厂赚钱,比在家里挣工分赚的多。反正他们村生产队,每次干活一大半人磨洋工,他爹娘就让他来赚钱。
  荆桂香知道自己男人和俩人的关系,对他们也格外亲近,热情地招呼他们进屋喝茶。
  莫茹道:“来看看爷爷,好点了没?”
  荆桂香笑道:“好多了,今早晨还吃了一碗面条呢。”
  两人进屋跟老太太问好,又看看周功德,让他只管好好吃,打针吃药也别省着。
  周功德精神不错,“比起老一辈,我这几年都是多活的。这会儿还一天能吃碗细面条一个鸡蛋,这好的日子,真是神仙也不换。”
  周诚廉去砖窑厂没在家,莫茹和周明愈也不久坐,说几句话就告辞回家。
  “小五哥,你说爷爷是不是好了?我看着脸色不错。”
  周明愈摇摇头,“够呛。”
  莫茹叹了口气,“我的空间也不会治病。”
  虽然井水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可人的衰老还是不可逆转的。
  周明愈握着她的手,安慰她,“要是你的井水能治病不死人,这世界岂不是乱套了。”
  她这个空间,很显然是那种不干扰生命秩序的。
  莫茹就不说那些伤感的话题了,一摸肚子,“哎呀,饿了,想吃炸茄盒。”
  周明愈和她拐去菜园,两人摘一堆水灵灵的大茄子,再割几把韭菜,莫茹空间还有麦收时候杀猪割的肉,正好做韭菜猪肉馅儿的茄盒。
  屋里开着收音机在听新出炉的《葫芦娃》,小八、拦子儿几个在炕上玩儿,张翠花纳鞋底呢。
  今年开始布票每人每年改成了四尺,比以前三尺三还多,加上莫茹和周明愈能倒腾布票,家里又有钱,现在张翠花手上还真不缺布。
  她正纳鞋底要给小八做双千层底布鞋穿。
  “娘,戳这个怪累的,直接买胶鞋底多方便。”莫茹怕她累着,再把眼睛累坏了,不划算。
  张翠花笑道:“这叫累?看看咱们村里的老婆子,谁也赶不上我轻快,他们想纳鞋底还没有布呢。”
  语气是无比的骄傲!
  她看莫茹拿回来的茄子,听说要炸茄盒就下来帮忙。
  家里正常饭菜都在南屋做,加餐就莫茹这里做,反正张翠花不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