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零年代好家庭-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明愈:“中秋吧。”
  魏生金就笑了笑,又开始聊别的话题,然后把聊过的这些话题用粉笔写出来,教着大家念。
  很快班上就认识大/跃进、食堂、公社等许多词汇,他这样边聊边教,社员们都非常积极,学得效果不错。
  中间休息,莫茹带着菊花几个出去方便。
  魏生金下来和社员们聊天,见周明愈抱着孩子,就笑着问孩子多大叫什么。
  周明愈都告诉他。
  听说孩子大名叫周夕,魏生金微微颔首,“找人起的吧?”
  周明愈点点头。
  魏生金又道:“这个字不错,但是当名字不好,起名字这个人要么不上心要么就故意的。”
  周明愈道:“魏老师,我闺女七月初七晚上生的。”
  小名七七,大名周夕,没有任何问题。
  魏生金却道:“你不懂,我给你讲啊,夕这个字,有几个意思,一是日落傍晚,咱们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已经是衰败之色。二是晚上,这个不去说。”
  周明愈:我们就是晚上,你为什么不去说!!
  魏生金继续道:“第三,这个夕还有年兽的意思,是一种凶恶之兽,更不适合女孩子用,尤其是这么漂亮的女孩子。”
  他弯腰去逗周七七,用抽烟熏得发黄的手指点周七七的鼻子。
  周七七瞪大了眼睛啊呜啊呜地吹他的手指,要他拿开,周明愈就赶紧抱着女儿躲开他的手指。
  不要动手动脚!
  就在这时候,一个人从外面进来,笑声清脆,“魏老师不好意思,我来晚了。”
  魏生金扭头看过去,不由得眼前一亮。
  只见一个身材苗条皮肤白皙的女子从外面进来,她穿着与众不同的衣裳,不像大家这样灰突突一抹色,而是几个颜色拼接起来的。因为拼接得好看,反而有一种别样的美感,是他们从来没见过的款式!
  而且这女子长得眉目姣好,眼波温婉欲流,让魏生金忍不住赞了一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下面的周明愈毫不客气地翻了个白眼,这哪里来的老师,这么不靠谱。
  周跃红瞥了阚燕儿一眼,撇撇嘴,跟周媛媛交换一个眼神。
  阚燕儿这身衣裳莫茹拿来当例子教她们很多,直趟儿还是她们帮忙踩的呢,今日晌午才做完,还得钉扣子、锁边。
  阚燕儿下午还去上工呢,这会儿就穿出来,手脚倒是快得很。
  阚燕儿虽然听不懂魏老师说什么,不过芙蓉、眼波之类的,她却是知道的。
  她嫣然一笑,“魏老师,你说什么呢?”
  下面嘘声四起。
  魏生金一副坦荡无私的样子,“夸你长得漂亮,请问这位学生芳名。”
  阚燕儿掩唇轻笑,“魏老师说话真好听,俺们还有什么芳名?俺叫菲菲。”
  “菲菲?”周媛媛都惊讶了,你咋不上天呢?
  有些知道阚燕儿的事儿就在下面嗤嗤地笑,不过却也没人敢拿出来直接嚼舌头,毕竟还是要给周明愈和莫茹面子嘛,人家是一家的。
  阚燕儿却不管他们,一转身就拎着小板凳去周跃红旁边坐下。
  周跃红瘪着嘴一言不发。
  因为阚燕儿的加入,尤其还是未婚,魏老师的口才更加伶俐起来,简直是妙语连珠,逗得一屋子妇女笑声不断。
  莫茹瞅着这位魏老师,要是当一个脱口秀主持人不错,只是有些笑话未免粗俗一些,估计是笑话大全上看来的,什么烂婆娘、馋婆娘、傻女婿、闹洞房之类的。
  这里还有小孩子呢,你这样讲合适么?好几次莫应熠都听不懂,一个劲地问找不到门儿是什么意思!!!
  原本晚上就两堂课,七点半上到九点,结果因为魏生金不断地说笑话,直到九点半才下课。
  好在他也没忘记正事,一边讲笑话一边写下来,让学生们学几个字。
  “今天咱们主要学这十个字,同学们下课以后回去复习一下,明天咱们要抽查认字。谁要是认不对,就要上讲台来表演个节目,唱歌扭秧歌都行啊,老师期待你们的表演。”
  大家都笑起来。
  魏生金看看向莫应熠,“小同学,你几岁,能不能记住?”
  莫应熠道:“九岁,能。”
  魏生金笑了笑,“下课。”
  虽然听笑话很有滋味,但是一下课妇女们走得就很快,家里还有男人孩子要伺候呢。
  莫茹领着几个孩子,菊花已经困得直磕头,看来以后不要让她上识字班,还是让莫应熠教她。
  周七七在大家的笑声里已经睡醒一觉,这会儿精神呢,骑着周明愈的脖子抓着他的耳朵笑得咯咯的。
  出去的时候,莫茹小声道:“小五哥,我们再去挑土吧。”
  周明愈:“先送他们回去。”
  他们因为带着孩子,所以动作慢一些,走得时候已经没几个人,就这样还有人落在他们后面呢。
  莫茹看了一眼,是阚燕儿,她也没说什么就和周明愈带着孩子们离去。
  就这样,他们白天上工挖沟,晚上去识字班。
  而魏生金白天去范木匠上课,晚上来先锋大队办识字班。
  ………………
  转眼过了二十天左右,进入了生产队暂停挖沟,把劳动力都拉回来忙春种。
  气温稳定在十度出头已经没有霜冻的危险就可以开始春种,节气一般就是清明左右到谷雨后。
  春种是一年中最忙最密集的种植阶段,夏天只需要收小麦种玉米秧地瓜,秋天收完庄稼种小麦,可春天却要种各种各样的庄稼和蔬菜。
  俗话说“枣芽发,种棉花”,清明左右枣树陆续发出油亮嫩绿的枣芽,这时候就可以准备种棉花。
  因为之前耕地耙地盘粪都讲究,地里土壤细碎没有一个大坷垃,所以这会儿种地就轻松很多。把地再根据种植需要进行整理即可。选种、浸种这些工作,老婆子们已经领着人早就准备好,现在只需要运到地里去种。
  春种最大的困难是水。
  这时候往往春旱,说起来还真是十年有九年干,几乎都要靠去年存的河水来浇地。
  一旦春旱不下雨,种地就要挑水浇地,毕竟种地都是讲究节气的,有时候耽误几天就耽误很大收成。
  俗话说“清明花,大车拉;谷雨花,大把抓;小满花,不归家。”讲的就是种棉花时间的重要性。
  他们传统种棉花的方式如果地湿不用浇水,那就直接犁沟,点种,包埯儿即可。一旦春旱就需要人工刨坑、浇水、点种,包埯儿。
  除了孩子们点种浇水,其他没有一样轻快活儿。
  有人一直挑水、还有抡大镢头刨坑,还有人一直蹲地下包埯儿,从早到晚,晌饭都在地里吃,不说累死个人也得脱层皮。
  其中挑水是最终最艰难的!
  因为很多棉花地离水源很远,要甚至要走二三里路去挑水!
  周明愈观察了一阵子以后,心里有了计较,他就和周诚志商量,“大爷,咱们不如直接用牲口拉着犁开沟,然后集中浇水,等渗下去再点种,这样还省事一些。”
  周诚志不同意,“种棒子的办法种棉花不行,种棒子深一点不怕,棉花不中,太深了出芽慢,不是捂坏就是让虫子咬死。”
  周明愈道:“那咱们不用犁,找个小一些的……对了,生产队仓库里不是有个个耠子吗”
  这样犁出一条沟就行。
  周诚志摇头:“犁成沟浇水就淌了,浪费。”
  种玉米可以犁沟点种,是因为夏天多雨,一般等雨后再种。
  可春天当地少雨,哪怕清明也经常不下雨,种棉花都要浇水,犁沟的话得需要不少水呢。
  周明愈道:“队长,你先带人把地犁好,再把这个工包给俺,晚上俺们带人拼命浇水,第二天你们直接种棉花,都省了挑水浇堆,你觉得如何?”
  周诚志不相信地看了他一眼,“晚上你们来浇地?你要是能晚上浇地白天够种的,要多少工分给多少。”
  周明愈嘿嘿一笑,“队长,俺们绝对不狮子大开口,一亩地给三十五工分就行。”和割麦子一样的工分,却不比割麦子轻快的。
  周诚志狐疑地看着他,“那试试?”
  周明愈点点头,“试试。”
  “先去看看那耠子能用不。”周诚志让他负责改装农具。
  周明愈就去请了周玉忠和周诚信等人改装耠子,提出要求,然后集思广益,让大家想办法各出奇招。
  周玉忠和周明愈想法一样,弄一个像耧车那样的耠子,可以三个耠子头,木身,在已经整理好的田里一头驴或者两个人都拉得动。周诚信和周培基觉得还不如直接两到三张大镢绑在架子上,让牲口拉着,一个人站在上面,就可以直接犁出沟来。
  经过实验发现还是周明愈的办法好,但是没有那么多合用的耠子头。
  周明愈又赶紧跑一趟供销社,去挑几个合用的耠子头,因为没有现货,还得去供销社下面的铸铁社加急做几个新的出来。
  有陈刚帮忙,铸铁社直接找出模具,用坩埚炉里的铁水现浇十二个耠子头给他。
  一个生产队一次只能买三个,周明愈不得不打着张根发这个大队书记的旗号要求买四个生产队的。
  按规定这样是不行的,可他现在是炼钢铁模范,且是最先进生产队的模范,还有陈刚帮忙说情,铸铁社一点都没有为难,反而非常配合。
  很快,周明愈带着十二个耠子头回大队,让周玉忠和周诚信带人加紧改装耠子,改装以后的耠子就是几年后才出来的耘锄。
  为了能够省时省力,一个耘锄上安装两个耠子头,如果不是棉花垄间距大,他都想多装几个。
  他对周玉忠道:“叔,咱们把锄头片这里装成活动的,种完棉花就可以改装一下用来锄地。”
  把三个锄头一前两后小间距放在一起,赶着牲口在垄间锄地比人用锄头省力快速有效。
  大家都说这个改装的耠子好用,跟他们耘地的锄头一样好用。
  人多力量大,改装完毕,第二天就全部换上新式农具,白天套上所有牲口犁沟。
  晌午吃饭的时候周诚志宣布:“生产队浇地包工了啊,一亩地三十五工分,几个人合伙也中,白天工分另算,有能力的尽快来认领。”
  社员们一听都来了劲头,尤其家里劳力多的,巴不得总有这样的好事儿呢,家里男劳力不多的也可以和别人搭伙儿。
  好在今年棉花地多,有五十亩呢,足够自己队员认领的。大部分都是壮男人,女人和老人可以白天犁地、点种包埯儿,也能赚工分的。
  去年别的生产队种四五十亩棉花,二队只有三十亩,还是周诚志勉为其难种的。
  依着他对棉花的了解,二十亩都不乐意种,要不是为了完成政府强制的征购任务,他只想种十亩社员们自己发的棉花织布纺线用。
  但是去年棉花大丰收,棉花劳模拿虫子、拾棉花,卖棉花任务赚了大钱,这给了周诚志很大的信心。
  他是个有自知之明又拎得清的,从小到大很少有膨胀得意头脑发热得意忘形的时候,他一直认定自己当队长是几个老兄弟支持的,棉花大丰收是劳模的功劳。
  他觉得只要有棉花劳模在,他们队的棉花就少虫害,多结棉桃、丰产又丰收!
  所以今年他决定种五十亩,也算是响应政府的号召。
  去年粮食大/跃进,到处都高产,直接导致粮食征购指标翻了番。
  这可把很多大队、生产队干部给愁得不轻,那些主动放卫星的还不冤枉,可很多实事求是的干部,并没有虚报也被逼着多交一倍公购粮,简直比窦娥还冤,他们就想少种棉花多种粮食好凑任务。
  结果后来棉花征购指标也翻倍,这一下子可把干部们给推进沟里,总觉得要揭不开锅。
  不只是队干部,公社干部也是有苦难言,绞尽脑汁要鼓励、刺激、奖励他们多种棉花,召开了好几次棉花种植会议。
  每个队干部都要去公社棉花会议上表决心多种棉花多交棉花任务,当时周诚志直接表态要种五十亩!
  比去年增加二十亩。
  他这么配合,书记们别提多高兴,柳红旗直截了当地说如果今年再超额完成棉花任务,还要奖励生产队和棉花劳模更大的奖品!
  周诚志想着心心念念的挂钟,自然更想把棉花种好的,丝毫不管别的生产队在公社会议上为邀功争相表态种五十亩六十亩,回到家却悄悄降到三十、二十亩。
  他觉得自己队有棉花劳模拿虫子、拾棉花,他们怎么好比?
  自己也不和他们比,反正棉花卖了钱是自己队员们分,也不给别人。
  能让自己的队员们有饭吃有衣服穿,对他来说这是自己当队长的责任。
  首先,他得把棉花劳模供好!
  周诚志背着手,心里盘算着,那谁家的老母鸡好像不下蛋了。公鸡还能配种,老母鸡留着没用,不如杀了炖炖给劳模补补身子,让她养精蓄锐专心拿虫子。
  这棉花种上出苗以后长得风快,那虫子来的也更快呢。
  今年八龙治水,干旱之年,虫子更多,所以还得多靠护棉英雄出力啊!
  “单蝶琴、管春香!你们家是不是有老母鸡不下蛋了?赶紧送到食堂去杀了炖炖。一只给棉花劳模补补身子攒力气拿虫子,咱们也跟着劳模沾光,喝鸡汤补补力气种棉花!”

☆、第186章 爸爸!

  周诚志从来都是个想到就做的男人; 人家是说一不二; 他是心里想想就算数。
  晚饭的时候社员们就喝上了鸡汤。
  周诚志背着手; 黑脸就算笑也挺严肃的; “这是看在劳模的面子上才吃鸡的; 吃了鸡汤好好种棉花; 秋天说不定能分更多棉花给社员。”
  大家都挺高兴的; 有鸡吃,有盼头啊; 这时候不就是吃和穿嘛?
  比比其他生产队,现在有吃不起饭的,他们居然还能吃鸡喝鸡汤; 这是什么生活?
  当然有人也犯嘀咕,单蝶琴就撇嘴嘟囔; “都是一样干活儿,怎么就是沾她的光?咱们不种棉花; 她拿什么虫子?”
  吴美英笑了笑,“往年咱们也种棉花呢; 你能分几两?别的队也种棉花呢,收成多少?虫子乌泱乌泱地把棉花啃个精光; 你刚种有什么用?还得收才是本事!”
  谁让人家劳模儿有这个本事呢; 没什么好说的; 你要是会拿虫子你也能让大家沾光吃鸡!
  单蝶琴哼了一声; 现在整个队风气不正; 冒着一股邪气; 言必称劳模。
  什么劳模做衣服好看!
  劳模会拿虫子拾棉花!
  跟着劳模吃鸡!
  劳模……
  不就是一个傻子么,怎么就夸出个花儿来!
  吃过鸡汤,晚上男人们就成群结队来地里浇地。
  周诚志种地之前就安排过的,需要水的棉花种在靠近河边的地里,这样挑水方便很多。
  地里插起高高的杆子,挂着沉重的夜壶灯给大家照亮,主要是小心河边,免得掉下河去。
  张翠花让几个儿子都去浇地挣工分。
  莫茹为了不表现得太过出挑,就让周明愈找三个哥哥们一起。
  她来的时候就把家里的几口空缸收进空间里用来盛水,收满水以后就去地里,假装帮挑水的周明愈浇水。
  她一手拎着水筲,一手拿着水瓢,所过之处水流涌动,一路过去左右的垄沟就成了小溪流,轻松又好玩。
  现在她意识更加强大,对空间的控制自然也更加自如。
  而且她每日醒着睡着都在研究自己空间的新功能,摸索着如何更好的利用空间。
  比起之前,她现在的隔空取物放物的本领又进了一层,当然也更加消耗脑力,不过水的特性决定了更好操控而不费力。
  一个来回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