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零年代好家庭-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跃红飞快地看了她一眼,虽然有些腼腆,但是目光也很犀利,并不像周媛媛那样害羞怕人。
她咬着嘴唇,“我要做一件来年夏天的布拉吉。”
布拉吉?
莫茹笑起来,这还是第一次从村里人嘴里说出布拉吉呢,想必是听傅臻说的吧。
其实布拉吉就是连衣裙,在和苏联关系恶化以后,就不再叫布拉吉,一直都叫连衣裙。
可乡下也不是城里,妇女也要下地干活,夏天呼啦着一件连衣裙,方便吗?
她说出自己的顾虑。
周跃红却不管,她只想要一件城里人都流行的布拉吉。
莫茹就不再劝,点点头,“行,这个我会剪,小圆领、短袖、收腰拿褶,漂亮得很。”
周媛媛笑道:“妮儿你真厉害,怪不得俺娘她们都夸你呢。”
周跃红又道:“我……还想做一件那个傅医生,那个长长的大衣。”
莫茹看着她,“你确定?她那个料子和你不一样。”
莫茹知道她说的是傅臻的大衣,可那件大衣是羊毛料子,傅臻家亲戚从国外带来的,国内城市都很稀罕呢,更别说乡下。
倒是可以做长款风衣,可这料子不够厚实,做出来没型不说更加浪费布料,现在家家户户布料那么缺,还是要精打细算才行。
周跃红似乎也知道有点为难,还是道:“那我要做列宁装。”
列宁装是苏/联传进来的式样,西装翻领,两侧下面各有一个斜插袋,现在已经成了城里女干部的制服。男干部则更喜欢中山装,后来加以改良,现在也叫人民装。
人民装和列宁装都是城里的时髦款式,尤其干部必备,乡下农民一般不穿。
毕竟没有那个条件,不说剪裁缝纫也麻烦,城里衣服要么是工厂出的成衣,要么是集体的被服社用缝纫机缝制的;手工缝出来的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乡下不流行不仅仅是技术要求更高,而且更费布料,再者普通农民整天下地干活,要穿个列宁装中山装,也不像那么回事。
莫茹故意道:“列宁装我也没见过,还真是不大会剪。”
周媛媛笑道:“要不你做个两用衫好了。”
周跃红轻轻咬着唇,看了莫茹一眼,“她们说的那么厉害,还以为你都会呢。”
莫茹:我当然会啊,后世的很多翻领风衣就是从列宁装来的,关键我剪了你会不会缝啊。
她就笑道:“剪好剪,可缝就没那么简单,你会吗?”
周跃红犹豫了一下,道:“我嫂子……可能会缝,她还会缝。”
周媛媛也道:“本来跃红让他哥从城里买的,结果没买着,就自己扯布做。”
莫茹看了周跃红一眼,周跃红脸上有点不自然。
莫茹就知道,只怕不是没买着,应该是太贵家里人不同意买。
一套列宁装要在城里买现成的,莫茹估计起码得六块出头,还得加布票呢。
六块钱在村里不是谁家能随便拿出来的,去三队四队看,谁家也拿不出,一队也困难,二队不过是今年棉花和造纸厂赚钱,所以分红多罢了。要搁去年,张翠花也不能随随便便拿出来。
所以周跃红要是想拿六块钱买衣服,那真是有些过度奢侈的,毕竟家里衬不起那个消费。
她道:“你没听傅医生说吗,咱们现在和苏联关系不那么好了,人家城里也不兴穿列宁装,已经改穿人民装。”
人民装其实就是毛式中山装,经过改良还吸取列宁装的式样,改成尖角领,开口加大吸取西装翻领的款式,就和后世的风衣款式差不多。
周跃红倒是不关心中国和苏联关系好不好,她只是想做一件时兴的衣裳,穿着足够让人羡慕的就好,她就问人民装是什么款式。
莫茹拿了纸笔过来画给她看。
周媛媛一看,“哎呀,这个好看,我也想做这个。”
西服领,双排扣,略带收腰,还有腰带,看起来漂亮极了!
这个可比什么春秋衫两用衫好看,俩姑娘都喜欢得很。
周跃红要做一件红格子的,那块绿色的做布拉吉。周媛媛就把那块绿色做成这样款式。
莫茹看着她俩:“那现在也剪不了。”
“为啥啊?”两人惊讶道。
☆、第164章 聘用
莫茹道:“你们买的是棉布啊,会缩水变小的,所以得先把布洗洗缩水然后再来剪裁。”
棉布缩水的问题,她们也都知道,但是身边的人从来没有先洗洗缩水再缝衣服的,毕竟谁也不宽裕,好不容易做件衣服,都要肥肥大大的,冬天套棉袄,春秋当单衣,夏天甚至都挽起袖子当短袖呢。
所以就算缩水也没那么大的问题。
两人表示不用管,只需要做大点就行。
莫茹见她们坚持也就不再管,剪裁的时候在肩膀、腋下、大臂等处留下放量即可。
“确定吗?剪开可就不能改。”
周媛媛现在和莫茹也熟悉一些,笑道:“妮儿,等你缝纫机来了,能不能请你帮我们做?”
周跃红立刻道:“我们给钱的,你帮我们做的好看点。”
莫茹道:“咋样是好看点呢?”
周跃红指了指自己身上的,“这个就丑,”又指了指莫茹的衣服,“你的挺好看。”
莫茹的衣服虽然没追求款式,就是普通的褂子,但是缝得细心,而且腋下还打折,两侧开小叉,这纯粹是为了冬天活动方便,省的布料紧张扯坏衣服。
莫茹道:“缝纫机不知道什么时候到,你们要是急着穿还是自己拿回去缝,不急就等缝纫机来。”
周媛媛是急着穿的,有新衣服大年初一一定要穿的啊,而且正月里不许动针线,出了正月就要二月去呢。
现在剪裁拿回去缝两天,除夕晚上肯定可以缝完的。
周跃红摇头,“我要放在这里等缝纫机来,她们缝的那么丑。”
莫茹就道:“人民装一身的话,做下来得一块二的手工,线我可以提供,扣子不提供;没有锁边机;锁边你也要自己来。”
周跃红想也不想,“行。”
周媛媛觉得她也太舍得花钱了,做一套衣服一块一,还不如自己缝呢。
不过她觉得可能周跃红问过城里的哥哥,就要这个价格呢,要不她怎么答应的那么痛快,也就没说什么。
莫茹又道:“布拉吉一块二却不够的,要两块。”两块还是她给的面子价,要不就得两块三四。因为一件好的连衣裙不是那么好做的,处处都是细节精要求,不像肥大的裤子那么简单。
周跃红也是想也不想就答应;“回头让我嫂子给钱。”
莫茹就挑亮灯芯先帮她们量尺寸。
她没有软尺,自己用麻绳做了一根,用木尺把四尺的总长度量好,然后每一寸用线打死结做一个标记,这样用起来也方便。
她动作很快,几个主要的尺寸量好记下,然后把布料反着折叠,用木尺比着画尺寸。
周媛媛好奇道:“妮儿,你什么时候学的做衣服啊?”
莫茹道:“没学啊,我就比量着看了看,想了想。”
周媛媛:……俺们怎么看怎么想也不会,你还真会比量。不过莫茹上过识字班,还认识傅臻,还能看书,周媛媛觉得也许是傅臻教的呢。
几分钟量尺寸,十分钟画,二十分钟剪裁。
咔嚓咔嚓地就把面料给剪好。
她现在特意学左手剪刀,那剪刀的钢口特别好,用起来非常顺手。
俩女青年看着她动作那么流畅,情不自禁地就羡慕起来。
要是自己也能这样该多好啊。
剪裁完毕,莫茹就将面料捆起来,周媛媛的给她,周跃红的放在笸箩里,“行了,等缝纫机来就开工。”
两人就告辞离去。
外面已经黑咕隆咚的,俩人小声说着话一起回家。
周媛媛道:“你怎么不自己缝?一块二的工钱呢,太贵了。”
周跃红道:“自己缝的太丑,我要缝纫机做的好看的。”
她哥哥的工作服是衬衣和工装背带裤,都是厂里发的,缝纫机缝制,平整、漂亮、结实,比乡下手工缝的好多了。
自己已经够丑,穿上自己缝的丑衣服简直要丑翻天,连去城里踩个脚印都不敢。
周跃红今年十七岁,黑黄皮肤,蒜头鼻子,厚嘴唇,皮肤也不是很好,长了一些青春痘,所以觉得自己很丑不爱出门见人。
可其实她眉毛浓黑,眼睛黑亮,除了眼神过于用力,长得并不丑,只不过不像她嫂子那么文静秀气,更像她哥哥而已。
莫茹不记得听哪个嫂子说陈秀芳家那个“干部的派头四属户的命,穷讲究”,当时她以为说陈秀芳,后来以为是周小兰,现在看应该是说这姑娘了。
别人家的生活方式,她自然也不多说什么。
晚上周明愈抱着闺女串门回来,准备洗漱睡觉。
莫茹看周七七困得磕头虫一样,叹道:“这越大越整幺蛾子,这么点串的什么门子。”
这几天周七七喜欢让周明愈抱着她串门,周诚廉家去腻歪了,又要去周培基家,喜欢听人家热热闹闹地说话,也不知道是什么脾气。
第二天大年三十,一早起来女人们先去食堂准备供品,准备完毕男人们就浩浩荡荡去上坟——当然不能说祭祖上坟,而是说给烈士扫墓,这样就可以堵住张根发的嘴。
女人们今天忙得脚不沾地,要准备年夜饭,还得准备除夕迎年的饺子。
当地风俗,除夕夜迎年的饺子必须是全素,俗称“全福餶餷”。
馅儿料不能用肉,而是把粉条、豆腐再加上菠菜一起剁碎,剁碎以后下锅用素油炒,把水分炒干,豆腐有黄色的嘎渣就可以。
因为整个生产队一起过年,年夜饭、迎年饺子也不可能按工分多少来分,这一顿饭是要敞开让社员吃饱的,也算是一年忙到头的福利,自然要多多的包水饺,要求数量够够的。
社员们齐下手,老人孩子摘菜,女人们和面、剁馅子、擀剂子、包饺子……起码要从早忙活到黑。
结果上午十点多的时候,大家正忙着,突然听见村口传来鞭炮声,噼里啪啦的,这么脆响的鞭炮,一年没听到了呢。
满村人都惊讶地问怎么回事。
周诚志赶紧带人去看看,就发现供销社的陈刚带着两个人,赶着一辆马车,车上拉着各种货物,其中有一件盖着大红布,就跟新嫁娘一样抢眼。
“周队长!”陈刚主动招呼握手。
周诚志也很激动,寒暄着,问有什么事儿。
陈刚笑道:“这不是年三十了么,莫茹同志委托我们购买的缝纫机,我们供销社一听说到货立刻就去拉回来。”
很快就有社员们涌出来,听说是缝纫机都觉得很新奇,踮着脚看,可惜盖着大红布呢,什么也看不见。
“劳模呢,妮儿呢!”
他们喊着,让人赶紧请莫茹出来。
莫茹在食堂帮忙呢,顺便拿着纸笔来个现场写生,把正兴高采烈包饺子的妇女们给画下来。
听见人们喊她,她放下笔,“什么事儿?”
“缝纫机来啦,缝纫机来啦!”孩子们高兴地喊。
莫茹一听也很激动,放下纸笔就往外跑,缝纫机啊,有了这个自己做衣服可省劲了。
食堂在村中央,大队屋却是在正南头的,她得跑到南头去。
莫茹被人簇拥着跑过去,正好周明愈几个也闻讯赶来。
“媳妇儿,你的缝纫机来了?”
莫茹点点头,欢喜道:“好像是。”
周明愈道:“那我去跟娘说,赶紧拿钱。”
缝纫机是奖励了券,并没有奖励钱,估计还得一百多块钱呢。
莫茹一想,哎呀自己也瞎高兴忘记钱的事儿了呢。
周明愈又跑去找张翠花和周诚仁,这么多钱的大事儿,得爹娘都同意才行。
这事儿想也没有疑问,□□高瑞阳好心奖励的,就算砸锅卖铁那也是要买下来的,更何况今年他们分了四百块钱呢,比城里人挣的都多!
张翠花也听说了,寻思着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赶紧回家取钱。
她拿了钱听见儿子的声音就出来,“小五,得多少钱啊?”
周明愈道:“娘,可不便宜,上一次听供销社说起码得一百一呢。”
张翠花:啧啧,还真是不便宜,要不是今年大仙赚了钱还真买不起。搁往年,就算人家给券也买不起,差不多两头猪呢。估摸着一个大队使使劲能买一台还差不多。
现在自己家居然要买,哈哈,真是……美!
张翠花脚下生风,和儿子一起匆忙往大队屋去。
张根发等人也都围过来,一个个激动得很。
周明愈扶着张翠花过去,其他人见他们过来立刻主动让开一路。
这时候陈刚正招呼莫茹将红布扯下来,他则拿着相机咔嚓拍照。
为了提防路上颠簸,缝纫机是包扎好的,扯下红布就露出缝纫机的机身,金黄色的台板,金属的支架,还有下面脚踏板……
这一切都在冬日的阳光里散发着耀眼的光。
“哇~~”大家都赞叹不已,两眼放出羡慕至极的光芒。
缝纫机啊!
从来没见过啊,第一次见到啊。
“这个缝纫机是咋用的啊?就一块板子就会缝衣服吗?”
“是啊,怎么缝的啊?”
陈刚又把说明书给莫茹,又让人把机器给抬到地上,然后教着莫茹把缝纫机头抬出来。
“哇!”
周围一片惊叹声。
“原来这样啊!”
莫茹看那黄色的木质台板上是黑色的镜面,将缝纫机头抬出来就可以架住。
缝纫机头右边是转轮,左边是缝纫操作台,机头正面有金色的大字:飞人牌,黑色的机身和金色的花纹点缀,看起来格外漂亮。
莫茹一下子就爱上这台缝纫机,“陈社长,真是谢谢你们,非常感谢!”
陈刚给她和缝纫机拍照,然后又让一人帮他和莫茹一起拍照,之后他再帮莫茹和周明愈拍一张。
莫茹赶紧把张翠花请过来,周明愈也把周诚仁拉过去,莫茹笑道:“陈社长,给俺爹娘拍一个吧。”
陈刚非常配合地给两人拍照,可两人却不咋配合,主要是表情管理不住。
张翠花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浑身僵硬,周诚仁就一副担惊受怕的样子,总怕自己的魂魄会从眼睛里被照相机给抽走。
“咔嚓”一声,两人惊愣的表情就留在相机里,到时候洗出来放在供销社,莫茹去拿即可。
参观完缝纫机,陈刚又对莫茹道:“莫茹同志,不负所托,油漆也买到了,红色和绿色的各两桶,桐油有一桶,不过很可惜,生漆买不到。”
这已经是用供销社的名义破格买的,个人根本买不到。
莫茹和周明愈都很高兴,这可帮了大忙啊,家里门窗可以刷油漆防水了。
莫茹再三道谢问多少钱。
陈刚拿出百货商店的发/票来,缝纫机一百一十块,木质台板三块八,这个是陈刚在县里请百货商店下属的木工给加工的。
除了缝纫机,陈刚还帮忙买了缝纫机针,一小瓶机油,四盒子缝纫机线,两盒子黑白,两盒子彩色,还有一根软尺,一把小剪刀。
除此之外,还有缝纫机相关的一些小零碎,缝纫机梭子、锁芯等也都配了几个。
一共是一百二十九块八毛六。
莫茹感激道:“陈社长,您太贴心了。”这要是自己去买,只怕很多东西还得要券呢,乡下可没有这些券发。
还有一本飞人牌缝纫机使用维修说明书,当然有问题也可以送到县里维修或者请县里的技术员下来维修。
“对了这里还有本书,是傅医生托邱经理买来送你的。”陈刚赶紧从自己的包里掏出一本书递给莫茹。
莫茹一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