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唐-第3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皇帝竟然来虢王府赐婚了,要将凤阳郡主李萱赐给孔晟为妻。同时被赐婚的还有前宁国公主。
这个消息不仅让虢王府的人喜出望外,也在最短的时间内震动了整个长安城。没有人以为这是小皇帝的心思,肯定是孔晟所为啊。孔晟竟然堂而皇之要纳虢王之女凤阳郡主为妻,这让人想起前几日李萱砸毁孔晟神像的事儿,忍不住恍然大悟。
李巨父子自然是狂喜。李萱嫁给了孔晟,那他们就是事实上的皇亲国戚了。别看孔晟现在没有当皇帝,但日后迟早就是位列九五之尊。而朝政军事天下万民,实际上都掌控在孔晟一人手里,他不是皇帝却比皇帝更牛逼啊。
虢王府上下欢天喜地张灯结彩。
李萱凝立在后花园中望着不远处那棵渐渐花败的桂花树,任凭萧瑟的秋风吹拂着她娇俏的容颜,神色复杂中又有几分欢喜。
小皇帝竟然赐婚了,这肯定是孔晟的主意。而李萱心里也清楚,如果是孔晟自己来求婚,她肯定宁死不从。但孔晟通过皇帝下诏赐婚,她就无法抗旨。孔晟知道她将虢王一脉的家族利益看得很重,所以才让皇帝下了这么一道赐婚的诏书。
李萱的心情非常复杂。骄傲如她,不愿意与其他女人共侍一夫,分享自己的情感,但……孔晟如此强势霸道,根本不给她拒绝的机会,这让她又很茫然,她不知道自己嫁进了郑王府,该如何与纪国几个人相处。
这两日,她虽然足不出户也不关心外务,但纪国等女从洛阳抵达长安的消息还是传进了她的耳中,而小皇帝在诏命中明确指出,五日后小皇帝将亲自主持她们与郑王孔晟的大婚典礼。
李萱轻叹一声,转身盈盈走去。她的两个贴身侍女赶紧欢天喜地地跟上。虢王在宗室之中都是没落府邸,可如今却变成了郑王孔晟的亲眷外戚之家,再次崛起指日可待。对此,虢王府中人,没有一个不兴高采烈。
五日后。
小皇帝李僖率满朝文武大臣出宫亲自主持孔晟与纪国、杨雪若、宁国、苏婳、骨云、聂初尘、李萱七女的大婚典礼,礼仪规制规模之庞大,等同于皇帝大婚了。李泌和杜鸿渐这两位国相亲自操办,皇帝坐镇,这场华丽浩大的婚礼惊动长安,前来郑王府观礼的百姓商贾将郑王府所在的通巷拥挤得水泄不通。
然而,这场惊动大唐的盛世婚礼很快就被小皇帝接下来的一道改革政令转移了全民的关注点。皇帝下诏,朝廷推行新政,进行政治军事社会体制变革,改革涉及所有权贵阶层的整体利益,也与百姓商贾息息相关,所以这自然更加让人关注了。
小皇帝年幼,自然什么都不懂,而改革的推动者和主导者自然就是孔晟了。
改革的整体思路如下:
取消政事堂,设立政务院,政务院设总理大臣一名,副总理大臣数名。孔晟自领总理大臣,李泌、杜鸿渐、杨统、袁晁为副总理大臣。
政务院依旧内设六部。李泌等副总理大臣兼领各部主官。
取消道州县的行政体制,设立乡、县、州、省四级行政区划。乡之长官为乡长,县之长官为县令,州之长官为刺史,省之长官为总督。
施行军政分开。
取消军政合一的藩镇。设立十大军镇,实际上借鉴采取了现代的大军区制,军事统辖范围为西北、陇右、西南、东南、东北、关内、江南和河南、岭南、京畿。
军镇首长仍然为兵马节度使,但只有军权无政权。全国兵马分散驻防十大军镇。
在长安设立军务院,设大元帅一名,副元帅数名。孔晟自领大元帅,郭子仪、李光弼、南霁云为副元帅。元帅之下,设立大将军。
设立监察院。值司督察天下官员,相当于原先的御史台,但比御史台的权力更大,地位更高。任命颜真卿为监察院令,总领天下监察事务。
设立法务院。执掌刑律司法,任命张巡为法务院令。监察院和法务院各设副使数人。
两院虽然直归政务院统辖,但却拥有一定独力的职权。在关键时刻,可以撇开政务院独立行使职权。
设立火器铸造监,归政务院兵部统辖。举全国之力,铸造火器火炮,装配全军。
当然这是改革的整体思路。具体的细节和分支非常庞大和复杂。孔晟提出了思路,而具体的细节方案,李泌等人组成了数百人的一个团队,几易其稿,酝酿了三个多月才出台。经皇帝御笔颁布实施。
如此种种,皇帝彻底被架空。实际上,严格说起来,架空的不是小皇帝李僖,而是日后的所有皇帝。孔晟真正的目标初现端倪了,他要主导建立这样一种体制,皇帝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却没有实权。真正的权力在政务院,然而又施行军政分开,司法监察相对独立,从而又形成了互相有效制衡。
小皇帝李僖惶惶不可终日,不知何时就被孔晟灭杀。但孔晟虽然架空皇帝,独掌大权,却没有废黜皇帝的意思。
政务院下令在全国废除均田令,还田于民,解放农奴和流民,在全国推行官办学堂,招收寒门子弟入学,破除世家大族垄断。
但这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和简单,但做起来很难。尤其是涉及世家权贵利益的事情,推行起来举步维艰。如果不是孔晟使用强力手段,威慑天下,恐怕根本无法推进。
形势渐渐明朗了。
舆论渐渐分化为两种。一种是不知情的天下百姓和普通官僚权贵,认为孔晟推进改革的目的是架空皇帝,大权独揽,因为毕竟事实上孔晟一个人兼领了军务和政务,小皇帝就是一个面子上的摆设。
还有一种是改革的推进者和局中人,比如说李泌杜鸿渐这些。他们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中渐渐认识到,孔晟真正的目的不是集权和架空皇帝,他是要推行和建立这样一种互相制衡更能富国强兵的举国体制,而时机成熟,估计孔晟就会功成身退。
有了李泌杜鸿渐等人的勠力同心和全力配合,改革渐入佳境。大半年的时间过去,大唐天下变了新颜。政令通畅,朝廷运转效率极高,贪腐现象大为减少,朝廷对地方的控制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得到大幅增强。
而就在小皇帝登基后的第二年,天下大势渐渐稳固,新格局确立下来的时候,天下丰收,国库充盈。李泌等人看到了改革的成果,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就在天下人载歌载舞庆贺丰年和天下太平的时候,孔晟突然调集西北和陇右、西南三个军镇的十万兵马分别从肃州、茂州、姚州三个方向进攻吐蕃,向吐蕃全面宣战。而孔晟命郭子仪李光弼镇守长安,南霁云协防,而自己则亲自带着乌显乌解李彪李虎等麾下勇将,率装配了火器和火炮的五万神策军从长安西征吐蕃。
第七百六十九章帝师(3)
第七百六十九章帝师
有唐以来,从来都是吐蕃人出尔反尔地进犯大唐边境或者祸乱中原,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大唐主动出兵进攻吐蕃的事情。吐蕃人非常震惊,仓促迎战,却顾此失彼。
孔晟亲自率配备了火炮和火器的神策军主力从凉州长驱直入吐蕃,在三路大军的配合下,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直抵逻些城。
尽管吐蕃可汗牟尼拿出之前吐蕃与大唐的会盟书来求和,但孔晟还是冷酷地拒绝了。牟尼可汗无奈,只得率吐蕃少数权贵和一万军马逃离吐蕃,进入西域突骑施境内,准备联合葛逻禄和突骑施以及西域各国对抗大唐兵马。
孔晟就这样无比强悍地灭了吐蕃。他没有任何犹豫,在吐蕃设立了大唐第四十一个行省,按照大唐制将吐蕃纳入大唐真正意义上的管辖版图,一体规划和治理。
孔晟灭了吐蕃的消息震动周遭各国,尤其是西域各国各族开始惶恐不安起来。
在孔晟的主导政令下,大唐朝廷开始分批次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人口众多的江南等地向吐蕃移民,虽然吐蕃高原是苦寒之地,想要来的人并不多,但奈何朝廷给予了相当大的政策优惠,只要自愿来吐蕃安居乐业者,拓荒土地皆归个人所有,而且三年税赋减半。
又设立吐蕃军镇,由内陆军镇汉军抽调部分兵力轮流驻防吐蕃。
安定吐蕃三个月后。
牟尼可汗联合葛逻禄和突骑施举兵十万来攻,孔晟在大勃律与来犯之敌决战,经过为时一个月的鏖战,联军除了少部分逃窜葱岭以南之外,大部分都被就地歼灭。牟尼可汗死在战阵之中,葛逻禄和突骑施首领也相继殒命。这两大西域部族也相当于名存实亡了。
在这场战役中,孔晟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发挥了重要作用。大炮轰鸣,变成了西域各族闻风丧胆的梦魇。
孔晟率军在吐蕃行省修整了三个月。
就在天下人以为孔晟将凯旋回京的时候,孔晟突然又下令西北军镇所属兵马倾巢而出,由甘凉进攻天山以北。而孔晟则从吐蕃行省出兵,进攻天山以南。
实际上,说是进攻也就是那么个意思,孔晟军旗所至,西域数十个城郭之国或弃城而逃或就地归降。孔晟在西域设立新疆南北两个行省,采取与吐蕃行省同样的行政体制。废黜原先大唐朝廷设立在西域的很多都督府,分设天山南北两个军镇,体制与吐蕃等同。
这样一来,汉军大量驻防进入新成立的吐蕃行省和新疆南北两个行省,兵力就略显不足了。孔晟经过再三权衡,除了命兵部募兵之外,下令裁撤内陆几大军镇的兵力,将兵力分散到边防各军镇去,同时充实吐蕃、西域三个军镇的整体兵力。
中原大量的移民在官方的推动和政策优惠鼓动下,向吐蕃和西域移民。从长安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上,拖家带口前往新行省定居拓荒的汉人络绎不绝。
孔晟并不担心人口的不足。只要经济上的去,鼓励生育,人口在十年之内就会暴增。这没有问题。
一年后。孔晟率神策军主力回师长安。连番征伐吐蕃和西域,对大唐国力的消耗其实并不是太大。因为孔晟采取的是以战养战就地获取后勤辎重的战略方针,而大量的移民进入吐蕃和西域拓荒,假以时日,大唐国力必将整体水涨船高。
就在孔晟回到长安不久,回纥可汗叶护上书归顺大唐,自愿变成大唐的第四十四个行省。叶护一来是亲唐,二来也是被吓怕了,西域各强悍大族以及吐蕃这个相对强国都被孔晟灭了,还能孤零零留下一个回纥?回纥迟早也是孔晟案板上的肉。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叶护才主动归化。
朝廷旋即设立回纥行省和漠北军镇。
几乎是与此同时,南诏自动归化。朝廷又设立了南诏行省和南诏军镇。
又一年,孔晟突然又下令跨海东征,灭掉高丽和新罗。以及日本。琉球、吕宋、毛人等沿海诸国岛屿全部归顺。
过去数百年,中原虽然在西域设立统辖机构,但实际上并没有将西域真正纳入版图。西域尚且如此,吐蕃和回纥就更加不用说了。但这几年孔晟的南征北讨,几乎是将原先大唐边陲的诸多隐患统统消弭,将那些友好邻邦的地盘化为己有,实现了有效的管制。
更重要的是跨海这一次的征伐,海外诸国和诸岛归顺,这更是意义重大。孔晟不愿意做半途而废的文章,他知道拿下这些蛮荒之地或许并不难,但要实现长久的统治却不容易。经过再三思量,他还是采取了从中原大量移民的策略,同时大力发展航海业和造船业,开辟出通畅的通商贸易海上通道,靠汉人去实现对海外的管制和文化同化。
当然,必要的冷血镇压手段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吐蕃西域还是南诏回纥,亦或者是高丽和海外诸岛,反抗汉人统治的叛乱在初期此起彼伏,但都被汉军以强力手段镇压下去。为了杀一儆百,震慑海外蛮夷,孔晟甚至组织百余门火炮炮轰日本海外围某小岛。
铺天盖地的炮火笼罩下来,几乎将这个小岛夷为平地。海外蛮夷心生胆寒,反抗之心也就渐渐弱了。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是小皇帝李僖登基称帝后的第四个年头了,大唐帝国版图无限扩张,与过去相比,疆土扩张了接近一倍。而论起实际的控制力和辐射力,还要更多。
长安。秋风送爽,军旗猎猎飞扬。
皇帝李僖凝立在长安城的城门楼上,眺望着西南的方向,沉默不语。四年前登基称帝时李僖不过是十二岁的少年,如今已经成长为身材高大的青年,浓眉宽额,脸上棱角分明,隐约已经有了几分太上皇李亨的气度。
内侍省监朱辉光站在皇帝身后小心翼翼道:“陛下,郑王妃宁国夫人诞下一女,特请陛下赐名!”
李僖哦了一声,也不回头,轻轻道:“朱省监,这是郑王的第五个孩子了吧?纪国皇姐前年诞下一子,苏婳和骨云郡主先后诞下一子一女,凤阳郡主也诞下一子,如今宁国皇姐又诞下一女,郑王府人丁兴旺,实在是可喜可贺!”
“倒是那杨家小姐和聂氏夫人,到现在一无所出啊。”
朱辉光轻轻笑道:“郑王为国操劳,这些年,南征北战,在京与几位王妃团聚的时日有限。如今郑王又亲征南诏叛乱,听闻已经差不多要凯旋回京了。”
“是啊,郑王这些年为我大唐开疆辟土,成就盛世伟业,朕这个皇帝虽然名不副实,却也变成了大唐开国以来最有作为的皇帝,朱省监,你说是不是啊?”李僖的声音分明就有些自嘲的味道,朱辉光焉能听不出来。
朱辉光尴尬地垂下头去,没有敢接皇帝的话茬。
如今的政治格局,已经不是四年前了。政务院和军务院以及法务监察各院相互制衡,互为衔接,在孔晟居中统辖下,整个大唐国家机器有序运转,皇帝所能拥有的权限实在是少得可怜。
而现在的皇帝李僖,也不是过去四年前的小儿李僖了。
随着他渐渐年长,他心内的那点野心就渐渐开始生长,而诸多不甘心也就在渐渐膨胀。这实际上是难以避免的。
“陛下,还是先给郑王之女赐名吧,这是宁国夫人的请求。”朱辉光回避了皇帝的话题。
李僖突然落寞地一笑:“朕何德何能,敢给郑王之女赐名?郑王乃是天神降世,大唐架海紫金梁,还是等郑王凯旋回京自己为女儿取名吧,朕就不讨人嫌了。”
朱辉光沉默了下去。
他突然意识到,最近这大半年,皇帝的变化很大。原本皇帝平日都窝在深宫之中,很少与外界交往,可自打孔晟亲自统兵平定南诏叛乱离开长安之后,他就开始频繁出宫与李唐宗室往来,甚至还主动到政务院和军务院视察观摩。
朱辉光的心头咯噔一声,心道皇帝莫不会生出野心了吧?若是皇帝要夺权,想要当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这与孔晟必成生死大敌啊。可皇帝几乎是一无所有,除了皇帝这个虚名之外,他拿什么去与孔晟抗争呢?
这是死路一条啊。
朱辉光吓出了一身冷汗。
孔晟如今在大唐朝野上下的威权无人可及,而随着吐蕃西域和南诏回纥以及高丽日本等海外蛮夷的归化,大唐国力暴涨,民生安定富庶,他的个人威望伴随着天神治世的光环,已经深入人心,影响力扩展到大唐天下每一个乡野城镇。
这个时候,就是孔晟主动让权于皇帝,天下人都不会答应啊。
李僖转头来望向朱辉光,突然轻轻道:“朕要去赵王府与赵王兄饮宴,朱省监,带人开路吧!”
朱辉光深吸了一口气,躬身下去:“奴婢遵旨!”
朱辉光带人前呼后拥地陪伴皇帝进了赵王府,赵王李系亲自在府门前迎接,朱辉光见兄弟二人如此亲密的样子,心内变得非常沉重。
他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要来了。
第七百七十章吾为长剑镇山河(1)
第七百七十章吾为长剑镇山河
小皇帝长大了,这孩子的时候都好说,人一旦长大,各种问题就来了。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