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唐-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只要消息传到相州,李怀仙的五万人必然向李光弼投降。如此,这场叛乱就彻底终结了。

第七百四十九章满城尽带黄金甲(1)

第七百四十九章满城尽带黄金甲

长安。

孔晟斩杀史朝义并取得莫州大捷之时,太上皇李隆基的国葬已经进入尾声,皇帝李亨勉强素服率群臣宗室治丧,辍朝五日。但旋即,皇帝一病不起,一天当中至少有半数处在昏迷状态之中,这朝会之事基本上就是废了。

因为李隆基突然驾崩,孔晟的洛阳光复和郭子仪的汴州大捷带来的朝野上下的喜庆,被大大冲淡了。

而因为皇帝的缠绵病榻不起,长安城上空因为老皇帝之死笼罩着的一层阴霾非但没有消减,反而更加浓重。如果说老皇帝的死是一个诱因的话,那么,李隆基在一个不恰当的时候死了,皇帝在一个不恰当的时候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这让太子李豫感觉到了某种时机的到来。

京城禁军三万在南霁云的率领下东进策应孔晟和郭子仪的平叛战争,皇帝病重,长安城的局面基本上落在了皇太子李豫的手里。虽然皇帝倚重的五大权臣中——李泌、杜鸿渐忠于皇帝,颜真卿忠于死去的老皇帝,张巡忠于皇帝,真正忠诚于李豫的只有尚书右仆射裴原礼。但在五大权臣之下,中低层官僚却几乎都倒向了东宫一系。

东宫还有东宫十六率,五六千人。有这五六千精兵在手,李豫觉得自己执掌朝政的时机成熟了。事实上,李豫没有觉得自己有任何僭越之处,皇帝病重不起,作为皇太子他理应监国,甚至,皇帝直接效仿老皇帝将皇位禅让给他都不是不成。

毕竟前有车后有辙,这又不是他李豫开的先例。

傍晚。东宫的气氛却显得略加凝重。

李豫一直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这让李适和裴原礼大为焦躁不安。在两人看来,如果李豫当断不断,错过如此时机,等皇帝缓过劲来,他就永远失去了一步登天的良机。

“殿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如今之计,陛下病重不起,太子殿下作为一国储君,理应监国,站出来号令天下,承担重任!”裴原礼躬身下拜,凝声道。

李适也站出来劝道:“父王,不能犹豫了,眼下,满朝文武都在焦急等候父王定鼎天下,父王是众望所归,何必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呢?”

李豫沉默了一刻,才沉声道:“尔等知道什么?本宫作为储君,无论站不站出来都是监国太子。但只要本宫站出来主持朝政,若不成功,就再也没有退路,若不成功便只能成仁了!”

“父皇那边不足为虑。昨日本宫与父皇相会,父皇也承诺下诏让本宫监国,甚至,在适当的时候,禅让皇位给本宫,也无不可。毕竟,这大唐天下,始终都是要交在本宫手上的。”李豫淡淡道。

但裴原礼心里却暗暗冷笑,他不相信皇帝会这么痛快地让李豫监国,甚至还禅让皇位?做春秋大梦去吧。如果不下狠手,这皇位至少暂时是轮不到你东宫太子的。

裴原礼之所以焦躁不安,催促李豫下手,主要是他察觉皇帝有下诏命孔晟和郭子仪返京的意图。一旦皇帝命孔晟和郭子仪两人率大军回返,李豫还有什么机会?

李豫眸光中的锋锐越来越重:“本宫所担心者,只有孔晟一人。郭子仪忠于皇室和朝廷,本宫作为储君,只要行事正大光明,他不会对本宫有贰心。李光弼也是如此。”

李适眸光闪烁。

他知道父亲李豫说的是实话。无论如何,李豫都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皇帝病重,皇太子监国乃至登基称帝,只要把事情做得让外人挑不出一丝毛病来,符合大唐礼法,郭子仪这些忠臣良将就不会有问题,他们很快就会将忠心从皇帝身上转移到李豫身上。

但孔晟却是一个异类。

孔晟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孔晟还与东宫的关系恶劣。总之,孔晟肯定是最排斥东宫太子李豫登基称帝的一个人,而且,因为孔晟位高权重战功显赫名动天下,这显然又会是李豫走向皇帝宝座路上的最大障碍啊。

裴原礼沉吟了一下,轻轻道:“殿下,对于孔晟,微臣以为可有两策。”

裴原礼这才明白过来,李豫之所以一直迟迟不愿意从幕后走向前台,主要还是忌惮孔晟的存在。如果孔晟的问题解决不了,他是无法安心的。

李豫眉梢一挑:“你说,本宫洗耳恭听。”

“殿下,第一,殿下以监国太子之名,对孔晟光复洛阳之功大加褒奖封赏,以图缓和与孔晟的关系。此外,下诏命郭子仪率军挺进河东剿灭叛乱余孽。而李光弼则镇守河西一线,拱卫长安。至于神策军的南霁云,此人是孔晟昔日部曲,也不得不防,可着人秘密潜入军中,宣布诏命,将其取而代之!”

“若是孔晟识时务,肯与殿下和解,那么,以孔晟之才之勇猛,将来必是殿下登临天下的最大助力,同时也会是大唐匡扶社稷之肱骨之臣。”

说到此处,裴原礼微微停顿了一下,查看李豫的反应。

李豫闻言苦笑一声:“裴大人,你不知本宫与孔晟的嫌隙之深,已经势如水火,难以两立了。本宫也不是小鸡肚肠之人,不会没有容人雅量,但奈何孔晟视本宫如同仇敌,你这和解之策肯定是行不通的。”

李豫心道,这种和解之策本宫背后又不是没有试过,那孔晟个性高傲已经将东宫视为生死大敌,而在阴差阴错之下,本宫与孔家已经走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对立面上,这不是一两次封赏就能改善的。

况且,若是本宫以监国太子之名予以封赏调兵遣将,肯定会更加引起孔晟的猜忌和怀疑。

裴原礼叹息一声:“如此,那就只有挥泪斩马谡了!殿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既然孔晟是殿下登基称帝的最大障碍,那就只有杀之以除后患!”

“微臣以为,可以皇上诏命,将那孔晟诓骗进京来,然后杀之!”裴原礼一字一顿阴沉道。

李豫猛然抬头望着裴原礼,眸光锋锐:“裴大人,你以为那孔晟是如此好诓骗吗?此人有勇有谋,手段层出不穷,不要说很难诓骗,就算是将其诓骗进京,本宫又该以何种罪名加诸其身?要知道,孔晟对大唐社稷有盖世功勋,名动天下,擅杀有功之臣,岂不是让天下人寒了心?你让本宫尚未登基就为天下人之诟病,到底居心何在?”

“不忠于殿下者,功臣也无用。自古以来,功臣因为功高盖主被诛杀者,不计其数,天下人自然心知肚明。只要殿下登基后革故鼎新,定鼎天下,天下臣民自当感恩戴德,又怎么会执着于区区一个孔晟之生死存亡?”裴原礼冷冷笑道:“至于罪名,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请殿下三思!”裴原礼拜了下去。

李豫眸光闪烁:“裴大人,你先回去吧,让本宫先斟酌斟酌,此事事关重大,不能轻易下决断。”

见李豫还是有犹豫不决,裴原礼明显有些失望。他无奈地叹息一声,躬身拜了拜,然后退走。

望着裴原礼失望而去的背影,李适忍不住轻轻道:“父王……”

李豫眼眸中投过一丝森然的杀气:“怎么,吾儿,你也以为本宫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吗?”

李适吓了一跳:“儿子不敢!”

李豫森然道:“孔晟当然要杀,但现在时机还不成熟。范阳叛乱未定,此刻诛杀功臣名将,让让我李唐皇室失去民心。再过些时日吧。即便要杀功臣,也不是本宫一个监国太子所为,而是父皇亲力亲为……”

“吾儿,你秘密派人去江南,将你纪国皇姑和江南杨氏女给本宫带进京来,就说陛下要亲自为她们主持大婚。最重要的是,要把定王李侗给本宫带回来,你可明白本宫的意思?”

李适愕然,旋即恍然大悟:“儿子明白!但儿子担心,若是皇祖父一朝病去,龙体康健,我们做事就不是那么方便……”

李豫狂笑一声:“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本宫天天探视父皇,他的病情深重,一时间很难好转,本宫自当每日守在父皇病榻之前,以尽人子之孝道。”

李豫眸光中掠过一丝沉沉的杀气。

李适看得冷汗直流,知道自家父亲其实早有主张,早就做了各种谋权篡位取皇帝而代之的安排准备,他之所以拒绝裴原礼的劝进,无非还是考虑到时机不成熟。或许,这也算是对朝野上下的某种迷惑罢了。

杜鸿渐府上。

李泌神色阴沉,望着杜鸿渐焦躁道:“杜相,如今陛下病体沉重,太子把持朝政和宫禁,陛下安危系于东宫,我等岂能无动于衷?”

“李相,你我乃是文臣,虽然位高权重,但其实不值一提。满朝文武中,多半归属于东宫一体调度,我们明知太子图谋不轨,却也无可奈何。”杜鸿渐苦笑一声:“好在孔晟率军在外,战功显赫,东宫要想做什么事,都要有所顾忌。本相估摸着,最近这段时日,东宫一定不遗余力交好孔晟,以图获得孔晟的支持……”

“你我静观其变吧,其他的也做不了。张大人以为如何?”杜鸿渐扭头望向了张巡。

张巡虽然是后来居上,被皇帝器重委以重任,也进入政事堂成为国相之一,但毕竟资历浅薄,不被人所看重。

张巡神色复杂,轻轻道:“两位相爷,在张某看来,无论是皇上,还是储君,都是皇室正统,这天下终归是属于他们的。无论是谁……都是你我臣子需要效忠的对象。”

李泌和杜鸿渐默然不语,摇摇头,再无多言。

张巡说的也没有错,皇帝身体不好,皇太子监国理政哪怕是夺了皇位去也没什么可怕的,这天下反正是属于李唐皇族的,谁当皇帝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李豫当政,他们这些被皇帝器重的权臣可能会失去既得利益和现有的权柄。

第七百五十章满城尽带黄金甲(2)

第七百五十章满城尽带黄金甲

李豫假以皇帝之名对孔晟光复洛阳之功大加褒奖,赏赐太多,但却没有实质性的封赏。但对于郭子仪却加重了郭系的权力,册封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领朝廷兵马,围剿范阳叛军。

至于皇帝缠绵病榻的消息,知情者仅限于长安权贵,李豫极尽封锁,长安城都在他的控制之下,消息很难传出去。

但李豫关于对孔晟和郭子仪的两道褒奖诏命还没有出京,就又传来孔晟独力斩杀史朝义和取得莫州大捷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孔晟派来向朝廷进献史朝义头颅的人旋即被李豫安置,不知所踪。

朝野震动,长安城中百姓商贾载歌载舞,欢庆叛乱的终结。

而孔晟的声名,也因为斩杀史朝义匡扶国难而再次轰传天下,从而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关乎孔晟的各种神秘传闻,比如说他是天神降世的传闻,也在民间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开去。

李豫不得不收回了前面的两道诏命,主持朝会,聚集群臣讨论如何封赏孔晟等有功之将,以及如何调兵遣将,全面围剿范阳余孽,光复河东河北河南。

长安这边迟迟没有动静,孔晟也懒得动弹,命令大军继续在洛阳和莫州两地修整练兵,同时安抚田承嗣、薛嵩和张忠志麾下投降过来的范阳军。

而太上皇李隆基驾崩的消息也传到了军中。

按照规制,军中致哀三天,从孔晟、郭子仪以下,三军将士举素服致哀,寒食三日。

对于老皇帝的死,孔晟并不意外,老皇帝健在与否,对于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李隆基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而此刻驾崩,其实已经比史书上的记载晚了一些了。

渐渐就进入了冬季。隆冬时节的河南,天寒地冻,孔晟的十一万大军分别驻扎在洛阳和莫州,郭子仪的兵马则驻扎在汴州和郑州两地。进入冬季,两支大军都处在修整蛰伏阶段。

对于孔晟来说,他此刻需要的正是时间。六万降军的安抚归心需要时间啊。而这个修整的冬天,正是时候。

刚入冬的时候,李怀仙率众投降李光弼。消息传到洛阳和莫州的时候,其实已经过了上元节,春天并不遥远了。

转眼间就是数月。

来年四月间,穿春暖花开。

朝廷的诏命突然下达了。孔晟进爵为郑王,率军镇守洛阳一线,就近清剿河南各地的叛军余党。而郭子仪则被册封为安国郡王,天下兵马大元帅,率军即刻启程北上范阳,与李光弼一起收复河北和河东两道。

田承嗣被册封为荥阳侯、河南兵马宣抚使,在孔晟帐下听命。薛嵩被册封为莫州太守,张忠志被册封为归德中郎将,都属孔晟节制。

朝廷的安排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在很多人看来这很正常。孔晟因为功绩太大,进爵为藩王,至少在爵位上已经与皇室亲王等同了,几乎到了无可晋升的层次。而郭子仪和李光弼两路军马被调动去围剿范阳余孽,彻底收复河北河东两地,也属于人情之常。顶多也就是半年的时间,这场叛乱就彻底化为无形,天下重归于李唐皇室。

孔晟在洛阳其实也没有清闲下来。在孔氏商号的庞大财力支撑下,他在洛阳城外山中建了一座更加规模庞大的火炮和火器铸造坊。铸造火炮和各种原材料由孔氏商号筹集并源源不断运输到洛阳来,这几个月的功夫,孔晟不仅又铸造出数十门更加精准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来,还改良铸造出不少类型的骑兵便携式火器。

孔晟一头扎在城外山中,不要说普通军将了,就是苏婳和骨云以及聂初尘三女,寻常都难得见到孔晟一面。至于掌军,孔晟全权交给了杨统。杨统虽然不懂用兵,但他却熟读兵法韬略,有乌显乌解李彪李虎这些军中宿将辅佐,单单是练兵和整军,杨统的才能是绰绰有余了。

而洛阳政务,则交给了袁晁。袁晁实际上是一个难得一见的政务人才,培养得好,将来做一国宰相都没有问题。

除了苏婳之外,没有人知道孔晟在忙些什么。苏婳在孔晟的陪同下去了火器铸造作坊走了一趟,看到如此盛况,心下的震撼不可用语言来形容。

乌显乌解率军将河南境内所有叛军悉数剿灭,权当练兵了。六七月间,传来了郭子仪平定河东和李光弼平定河北的消息。甚至,这几日,洛阳城中还流传着诗人杜工部的一首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孔晟扫了这一首诗稿,轻轻放在桌上,向杨统笑道:“杜子美是名动天下的大才子,这首诗既然写在两个月前,想必其人已经到了洛阳吧?”

杨统与杜甫乃是文友,昔日也见过几面。杜甫来洛阳的消息自然杨统首先知晓。听孔晟提及杜甫,杨统点点头笑道:“郑王殿下,杜子美乃是学生好友,他近日携带家眷从蜀中返回洛阳,正寓居城中,平日里也是与文友诗歌唱和,庆祝如今生平盛世。”

杨统想了想,试探着道:“郑王殿下才名动天下,与子美兄正是伯仲之间,子美兄对王爷久仰大名,有意拜谒殿下,不知殿下……”

孔晟笑了笑,却是沉默了下去。

他没有与杜甫这种诗人相会的雅兴,尽管他对于这位代表着唐朝诗歌巅峰的诗圣也是久仰大名。而且,孔晟知道杨统之所以提议他见一见杜甫,实际上是在为杜甫谋一条晋身路径。

孔晟现在是郑王,整个河南山南江南都在他的节制之下,洛阳城中百废俱兴,需要各种人才,自然就有了杜甫的用武之地。可以说,孔晟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能改变杜甫落魄贫寒的命运。

孔晟摇摇头,笑道:“先生,本王最近身体不适,就不见外人了。杜子美才名远播,品性高洁,你就替本王量才使用,以本王的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