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唐-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统苦笑一声:“学生并不着急。我们的大学堂是新鲜事物,乏人问津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时日一久,寒门子弟就会明白郡王的良苦用心,为了创办这间学堂,郡王一掷万金,不为名利,只为寒门子弟开一条千古不遇上进之通道,功莫大焉。”
孔晟笑了笑,点点头道:“先生,我们虽然免费招生,但招生门槛却要卡一卡。更要注重品德。而且,入学后凡不求上进者、不发奋努力者、不品学兼优者,定期清退,绝不容许滥竽充数之徒在其中败坏大学堂的学风。”
杨统嗯了一声:“请郡王放心,学生自当谨记。”
孔晟笑了笑,抬头望向了由自己亲自题写的“江宁大学堂”的牌匾,心头微微有些振奋。创办大众教育、打破世家大族的文化垄断、为寒门子弟打通晋身通道,这是一项在孔晟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事业。
孔晟深吸了一口气,将手里的带着墨香的书册递给了杨统,这是他刚刚亲自校订的启蒙读物《三字经》。在大学堂的教材方面,孔晟再三考虑,还是决定启用传统的三大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三字经》,是传统启蒙教材。在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且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通俗、顺口、易记。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据传《三字经》创作于宋代。这个年代很难考证,不过显然在唐时是无的。孔晟略加修订推出来,如果不出意外,肯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颂天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杨统是满腹才学之人,他接过三字经略一诵读,便面色骤变,旋即激动得情难自已,肩头都在激烈的颤抖起来,他向孔晟深深一揖,兴奋地颤声道:“郡王大才,果然旷古难寻!学生不及也!!如此格律,如此立意,如此天文地理无所不容,如此精辟明言……真真让学生无以言状、无以言状啊!!!”
“舍家财创办大学堂,不图名利;著蒙学经典,定传之后世千古不朽。郡王高风亮节,才学绝世,为天下万万寒门学子开基业,教化众生,不愧是孔圣人苗裔。”杨统面色涨红,拜伏了下去:“学生替天下寒门学子,叩谢郡王恩德!”
杨统越说越激动,到了后来竟然连连叩首,泪流满面。
作为寒门之人,没有人比杨统更明白寒门子弟的苦楚和晋身之艰难;而作为寒门名士,满腹才学的大儒,也没有人比杨统更明白孔晟创办学堂的苦心、公心和诚心,以及这三字经作为蒙学读物的巨大价值。
熟读熟记三字经,至少会产生无与伦比的文化扫盲功效。
孔晟微微一笑,起身将杨统搀扶起来,道:“这天下乃是大多数人的天下,寒门子弟有读书上进的权利。孔某愿意与先生并肩合作,将这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做下去!”
第六百七十六章暗流涌动
第六百七十六章暗流涌动
土改运动轰轰烈烈推开,杨家主动带头配合,宋家保持着异样的沉默,这让土改司的袁晁少了太多太多的阻力和障碍。当然,这是权贵阶层利益的再分配,一路和风细雨也不现实,局部的抗拒乃至流血冲突也时有发生。只是有江宁铁骑营和神龙卫的震慑,即便有个别跳梁小丑也很难搞出事端来。
江宁大学堂很快就引来了无数寒门子弟的蜂拥报名。但第一期,大学堂只招收两百人。名额有限,择优录取,学习过程中还建立淘汰机制,只有真正品学兼优的学子才能留下来。
而伴随着孔氏商号将活字印刷术推广公开,在孔氏书坊的牵头推动下,各种各样的文化书籍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问世,价格低廉,即便是乡下的农人,都能买一本来供自家子弟学习使用。而卖得最火的当然还是《三字经》。
关于孔晟才学绝世的讨论再一次因为三字经的传播而遍及街头巷尾。与世家权贵背地里对孔晟恨之入骨相对应的是,大多数的穷苦百姓和寒门子弟对孔晟的感恩戴德。不少重新获得田产的农人,甚至在家里竖起孔晟的长生牌位供养。
当然,在士林间,对孔晟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说孔晟沽名钓誉,也有人说孔晟拉拢民心,还有人说孔晟伪善,更多的人对孔晟创办大学堂的本意不屑一顾。但有一点,越来越多的世家大族掌权者突然意识到,孔晟这样做的结果,将逐渐会动摇世家在这个时代的根基地位。
当土地重新回到农人手里,当文化不再是世家垄断的工具,当大众被开启民智,谁还会对世家大族充满敬畏?
但支持孔晟推进土改和创办大众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汹涌的民意站在了孔晟一边,这让即便是捆绑成团的江南世家大族和官僚权贵阶层也是无可奈何。
即便是杨奇都突然意识到,孔晟长袖善舞在不经意之中,发动百姓开启民智,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在逐步打压世家和本土官僚派系的过程中,将江南的军政大权轻松接管。
无论承认还是不承认,如今孔晟的两道宣抚使衙门已经取代杨奇的江南处置使衙门变成江南道最高的行政权力机构。而再有神龙卫的监察侦缉,江南道官员都不敢妄动。
杨奇只能面对现实。
而宋家的人,在宋安被执刑流徙之后,也变得深居简出,表面上远离了江南道权力纷争的漩涡中心。宋家的田产也在被清算之列,但熟悉的人都知道,宋宁这个影响江南道政商两界深远的实权派,绝不会坐以待毙,更不甘心被孔晟夺去手里的权力和既得利益。
江宁城中暗流涌动。
其实这一切都在孔晟的意料之中。自古以来,最难做的就是从既得利益者手里夺取利益。不过,孔晟已经下了最大的决心,不把土改推进到底誓不罢休。实际上,他也已经没有了回头路。
杨家。
杨奇缓缓放下手里的三字经,面色有些复杂。他自始至终其实都很难理解孔晟的所作所为——如果仅仅为了夺权,孔晟似乎没有必要走到全体权贵阶层的对立面,这可是冒着巨大的人身风险和政治风险,别看现在孔晟占尽了上风,但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逆转。
而如果仅仅是为了沽名钓誉,孔晟似乎也没有必要付出重金创办什么江宁大学堂,为寒门学子创造晋身机会。毕竟孔晟的知名度已经很高了,至少在这江南一地,孔晟这个名字早已是家喻户晓了,孔晟根本没有必要。
杨奇望向了自己的女儿,轻轻道:“我儿,婚期已近,你该做好准备。你大婚之后,嫁入郡王府,便是郡王妃,不比在自家了。只是最近孔晟搅动江南风雨,老夫实在是担心你们的婚期会有变数。”
杨雪若眼眸中掠过一丝柔情:“父亲,女儿此生非孔郎不嫁。而孔郎返回江宁,必不会负我。女儿幼承庭训,嫁入郡王府之后,自不会丢了父亲和杨家的颜面,请父亲放心才是。”
杨奇轻轻一叹:“老夫在江南经营十余年,铁桶般的江山,一朝却化为泡影。老夫这个江南藩镇,江南道行军大总管,已经名存实亡——如今江南人,只知有江宁郡王,而不知有老夫。但愿孔晟言而有信,将来能让女儿的子嗣承继杨家香火,至于其他,老夫已经不奢望了。”
“你嫁过去之后,还是要多劝劝孔晟,锋芒过盛过刚易折。他在江南,剥夺世家大族田产,鼓动百姓农人反抗豪门,表面上风风火火,实则险象环生。”
杨雪若轻轻点头:“女儿明白。但孔郎做事必有主张,女儿虽然不明白孔郎的真正意图,却也知道他不是功利之人——”
郑氏在一旁冷笑起来:“我儿,为娘不管那么多,反正他连哄带骗,不但夺了我们杨家的权势,还将杨家的家业田产都掳夺了去,若是他将来言而无信,我们杨家上上下下数百口,靠什么为生?”
杨雪若无语凝噎。面对母亲的担心和质问,她实在是无言以对。
杨奇沉默了一阵,突然又抓起书案上的三字经来道:“孔晟才华绝世,万中无一。这部三字经,堪称字字珠玑,出自孔晟之手,让老夫惊叹。不管日后如何,单凭这么一部蒙学之作,孔晟定然会千古留名,直追孔圣人的万世师表。说起来,这样的人物是我们杨家的女婿,老夫面上与有荣焉。这些日子,老夫也想得通透了……或许,这是我们杨家更上层楼的机会。”
郑氏皱了皱眉,杨奇的话她听不明白。
但杨雪若心思慧颖,却是明白了父亲的几分意思。孔晟与皇帝的关系绝非世人想象,皇帝对孔晟的倚重也绝非能按常理来揣度。那些络绎不绝赶去京城告御状的江南豪门,恐怕也碰一鼻子灰。
而孔晟的大众教育若是日后推行并覆盖天下,那就是有大功德之人,为天下寒门士子所敬仰,即便是皇帝也不会轻易动孔晟。
而这种迹象,已经在今日之江南,初现端倪了。
第六百七十七章以死明志
第六百七十七章以死明志
一晃数日。
江宁城中突然传播开某种不靠谱的小道消息,说是孔晟在江南掳夺世家田产、擅自更改朝廷均田令的“胡作非为”,已经引起了皇帝震怒,朝中不少大臣纷纷上表参奏要革除孔晟的郡王爵位。
稍稍有脑子的人判断分析一下,就能得出理性的判断。但奈何这个时代,流言蜚语大有市场,越是不靠谱的事儿越是能得到大众追捧。而以讹传讹之下,流言就开始升级,到了最后,城中人背地里议论纷纷,说是皇帝问罪的圣旨已经从长安发出在路上,孔晟这一次不但要被罢黜郡王之位,还要被带回长安问罪下大狱。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据说消息是从长安来的商人带回来的。也据说是宋家的人进京联络上了大靠山,宋家的靠山怒不可遏,立即向皇帝进言,要将孔晟拿下兴师问罪。
孔晟闻报,一笑置之。
这些人真是没有脑子,从江南去长安,就是快马加鞭也要大半个月,而往返起码超过一个月时间。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可能会有长安的消息传到江南来,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其实说穿了就是背后有人恶意造谣混淆视听罢了。
至于是谁干的,孔晟懒得去理会。
但宋家的人这两日却是一反常态,开始四处游走活动抛头露面,而形态更是一如过去般的盛气凌人和高高在上。这无形中又给流言增加了几分可信度和所谓的佐证。
而盐漕官军那边的军营也有异动。原本没有执行正规军操练的盐漕官军,突然间开始成建制在江边进行声势浩大的练兵运动,不管战斗力怎样,但喊杀声是震天响的。
这给世人一种错觉。沉默了许久的猛虎宋家,开始要露出狰狞獠牙展开猛烈反扑了。
如果依着罗勇,要出动神龙卫满城搜捕那些制造谣言和传播谣言的人,但孔晟不许。
一时间,风雨欲来。很多沉默了下去的江南世家大族再次开始捆绑成团,以各种方式对抗和拖延土改,局部的小冲突和流血事件爆发更加频繁。更有甚者,江宁大商贾薛家的薛五带百余家仆围堵袁晁的“土改工作组成员”,混乱中,袁晁被薛家家仆打伤,袁晁的人灰头灰脸地被赶出薛家在城外的某座庄园。
望着头破血流被抬回来的狼狈不堪的袁晁,罗勇等人怒不可遏。
不管怎么说,袁晁可是郡王府的人,更是被孔晟这个江宁郡王委以重任的人,有官职在身,薛家竟敢殴打官差,简直是胆大包天啊!
罗勇向孔晟躬身下去,大声道:“郡王,末将以为,此风决不可长。这薛家之人如此胆大妄为,殴打官差,蔑视郡王府权威,绝不可姑息养奸。请郡王允准,末将率神龙卫出城,将这薛家的恶徒抓回来绳之以法!”
李彪李虎也在一旁怒声附和道:“郡王,这薛五嚣张至极,让末将率军出城,斩了这厮的狗头!”
孔晟摇摇头,淡淡道:“尔等稍安勿躁。罗勇,通报江宁郡守衙门,且看刘平山如何处置此事。至于尔等,不要轻举妄动。孔某倒是要看看,到底是谁在背后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
李彪李虎皱眉道:“郡王,还用问吗,显然是那宋家在背后撺掇,否则一个区区的薛家,岂能有这么大的胆子,殴打围攻郡王府值司官差,这可是要被流放的重罪!”
孔晟神色不变,“你可有证据指证宋家?单凭猜疑是不够让宋家认罪的。宋宁和宋家与江南商贾大族勾连一体,更是执掌朝廷盐漕重任,如今朝廷对江南盐漕看得极重,若是盐漕不稳,必然会触怒皇上。对于宋家,我们不动则已,动则必须要连根拔起确保盐漕转运安然无虞。”
说到这里,孔晟长出了一口气,眸光中掠过一丝冷漠:“区区一个薛家,无非就是跳梁小丑,何足挂齿。孔某暂时不动他,不代表孔某就永远不动他。李彪李虎,你们二人速速返回营地,安守营门即可。这事,自然有孔某处置,你们静候消息吧。”
说完,孔晟转身就进了自己的书房,只留下李彪李虎罗勇这些不甘心愤愤不平的下属,至于被打伤的袁晁,被郡王府的医者诊治之后回自己的住处休养去了。
薛家的殴打袁晁等人的事儿,很快就在城内传开。几乎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江宁郡王府和神龙卫衙门方面,准备看看孔晟如何还击的雷霆手段。但等来等去,孔晟那边却没有任何动静,这让很多想要看热闹的人心里略有些失望。而对于更多的江宁人来说,孔晟的忍让沉默无疑是孔晟即将失势的某种表征。
关于孔晟要被皇帝和朝廷拿下的流言风语更加甚嚣尘上。原本被震慑住的江宁很多世家大族,都像是一夜之间“挺直了腰板”,三五成群集聚在江宁郡王府前示威喧哗,强烈要求孔晟废除所谓的土地新政,还江南豪门一个公道。
孔晟闭门不出。
这让城中人更加议论纷纷。
杨家人也有些猜疑。
杨奇在厅中转来转去,神色微微有些烦躁。他在判断所谓孔晟失势的消息是真是假,究竟是有人背后恶意造谣,还是确有此事。按照常理来说,如果此事子虚乌有,孔晟为何不站出来辟谣?区区一个商贾薛家,都敢殴打围攻郡王府的人,孔晟居然半点反应都没有……种种的迹象表明,事有蹊跷啊!
孔晟如今的沉默与前些日子打压世家、“强攻”宋家的强悍霸道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和对比。
与丈夫相比,郑氏更加急躁不安。妇人见识短浅,很容易相信流言,孔晟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又在她心里列入了黑名单。
“夫君,妾身听闻那宋家是皇太子的人……堂堂东宫储君,威震天下,孔晟如何敢与东宫为敌?毫无疑问,宋家一定是在太子爷那边告了状,太子爷亲自出面,皇上也不能不给太子爷几分面子。”郑氏的话听得杨奇眉头紧促起来:“夫人,道听途说,不可尽信!要说宋宁投靠东宫太子李豫,老夫倒也相信几分,因为此人善于钻营,早在几年前,太子还是广平王时,他就与其过从甚密……”
“但即便如此,又能怎样?太子不过是太子,皇上健在,东宫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以老夫看来,以皇上对孔晟的倚重,想必应该不会轻易……”
郑氏轻轻嗤笑一声:“夫君,你可不要忘了,当今太子爷可不是一般人,天下兵马大元帅,执掌兵权,率军收复长安,迎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