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个人的抗日Ⅱ-第4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飞行员还被告知,他们每个人在战斗中的成败都可能对战争的结局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无论是在战斗中还是在训练中,以军飞行员都怀着极为强烈的责任感。最终要做到以一当十,把以色列有限的飞机发挥到极致。
由于对手是规模庞大的阿拉伯空军,以军的作战计划要求空军必须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力量,首先消灭主要对手埃及空军,而后立即转移兵力,依次消灭其他对手。这个计划有一个基本前提,即飞机必须能够在短时间内连续出击。这不仅对飞行员来说是极高的要求,同时对地勤人员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问题。
对于当时科技还不太发达,生产效率还不算高的以色列来说,要保障作战飞机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出动超常的次数显然困难重重。但以色列人并没有灰心,他们作出了种种努力,比如千方百计鼓励那些从事默默无闻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士气,并在地方院校组织技术培训,培养所有愿为以色列空军服务的年轻人。
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以色列人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以军地勤人员的维护技术进步如此之快,维修标准如此之高,甚至连美国和法国的技术专家都感到汗颜。
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也给了以色列人以灵感,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两军交战的过程以及所使用的战术。特别是对联军所使用的空军战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中汲取了相当多有益的经验。比如在在战略指导与作战上,广泛利用电子技术和使用各种战术导弹。
现在,以色列不仅在硬件上作好了准备,在情报等方面也不遗于力,以致于开战之初以军指挥官不仅对当面之敌的兵力情况、驻防地域、战略情况了如指掌,甚至对水源、加油站和仓库等细节情况也都一清二楚。通过美国的卫星,再加上自己的飞行侦察,以军精确地掌握了各邻近阿拉伯国家的空军及雷达站的布署,雷达的覆盖区域及盲区,甚至为飞机低空飞越开罗市区附近的高楼及伊斯兰教寺尖塔都绘制了航线图。
十年磨一剑,以色列人终于开始了凌厉的反击。不战不和的局面以色列人受够了,美国人也受够了,给阿拉伯国家以沉重打击,才能使他们坐到谈判桌前,重新考虑和平问题。
战争前的征兆还是有的,比如联合国维和部队定下了撤出中东的时间表,比如飞往以色列的飞机突然增多等等,但阿拉伯国家还沉浸在以往的战胜中,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性。哀兵必胜,已成弹丸之地的以色列终于爆发了。
对于战争的爆发,黄历是有预感的,但他并没有向阿拉伯国家示警。因为南洋联邦通过埃及和巴基斯坦,已经与中东其他国家建立起较为紧密的联系,象沙特、科威特等相对温和且稳定的伊斯兰国家,以及象阿联酋、卡塔尔这样的新兴石油国家。对参与进中东乱局的争斗,南洋联邦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而且黄历也对阿拉伯国家的内斗感到厌烦,对这些国家里激进势力的发展感到了担忧。
战争早晚是要来的,现在来比以后来更好把握,遭受打击的阿拉伯国家或许能够正视现实,使中东和平能走上正常轨道。以色列,巴勒斯坦,作为两个**的国家都应该存在于世,不管有多少不合理的因素在内。正是由于阿拉伯世界的短视和内斗,使得以色列能屹立于世,而巴勒斯坦却只能在敌人和“朋友”的夹缝中生存。
况且,作为中东国家的主要军火供应商之一的南洋联邦,美国是不可能不与其进行试探和沟通的。南洋联邦借此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以战促和,以战促谈,以战促阿以关系正常化应该是以色列发动战争的宗旨,如果想借此侵略扩张,作为与埃、叙、巴有良好关系的南洋联邦不会坐视不理。
这就是实力,南洋联邦在苏伊士运河战争、印巴冲突等行动中已经越来越表现出了不可忽视的力量。东西方对抗又使这种日益壮大的实力即便为美国所顾虑,但却是一个必须要拉拢的强手。
!#
。本章节由网书友发布
第三百零二章 六日战争
【网 】。 第三百零二章 六日战争
冠冕堂皇的理由,掩盖不住南洋联邦为自己逐利的本质。WwW、QunabEN、coM以战促和平,事情真的如此简单,那世界上也就没有战争了。
中东战争早晚要爆发,与其脱离控制,不如在预期中开始。靴子早晚要落地,与其不知时间地等待,不如瞅着它发出响声。
国投集团在黄历的建议上悄悄从银行拆借巨资,埋伏于石油期货,这笔巨大的收益将为石油的涨价而弥补损失,军火工业也将因为战争的爆发而大获其利。更重要的是,南洋联邦准备已久,视危机为机遇,一举超越他国,傲立于世。
一九七四年五月六日七点四十五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包括从美国购买并转场葡萄牙的拉日什机场加入战斗的三十六架f…4幽灵战斗机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
在整个空袭作战中,以色列犹如一架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其速度、协调、精确程度,令黄历等人也是叹为观止。
以军飞机重复出动速度之快、间隔之短,超过了印巴战争中联合空军,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每机每天出动八次,同一架飞机在攻击后不到一小时又回到了目标上空,如此高的出动频率,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
不仅如此,以军还使用了电子干扰飞机配合作战,并使用了法国最新研制的特殊反跑道混凝土浸彻炸弹“点播器”。这种反跑道炸弹是按照以色列空军的特殊要求研制的,有反向火箭自动点火装置和加速火箭点火,能使炸弹在水泥层下爆炸,使弹坑呈现火山口状,很难快速修复。
先打跑道,再打飞机,以色列空军的计划顺利实施,在开战后六十个小时,以色列便击毁阿拉伯国家飞机四百五十三架,其中埃及就损失飞机三百三十六架,叙利亚损失六十一架,约旦损失二十九架,伊拉克损失二十六架,黎巴嫩损失一架,而以色列只损失了二十六架飞机。
在空袭后的一个小时,以军地面部队分三路发起了进攻,阿拉伯国家的军队猝不及防,接连败退。埃军顽强抵抗,并发动了两次反攻,但终因没有空中支援而失败。
尽管以色列作了长期准备,但美国人的默许和帮助依然起了巨大的作用,大量c…141和c…5运输机已经开始飞往以色列,除了补充以色列消耗的装备与弹药以外,美国还提供以色列一些新装备:小牛飞弹、百舌鸟飞弹与托式飞弹,这对战争的进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六日战争,历史再一次重演,以色列军队在这场闪电战中不仅收复了全部国土,而且控制了越过卡梅尔山脉到埃斯雷德郎和加利利山谷的战略公路,解除了阿拉伯人对特拉维夫和哈德腊东部沿海平原的军事威胁,还夺取了巴勒斯坦的一千余平方公里土地。
从十一日安理会通过了“立即实现停火”的决议,到十二日交战双方都接受停火,战争在世人惊诧的目光下结束了。此时,埃及空军已经损失了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力量,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空军也陷入了瘫痪,以色列的人员损失相对阿拉伯人是很小的,但以人口比例而言,以色列在六天内便承受了美国人几年来在老挝战争中的伤亡比例。
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阿拉伯人从惨败中开始正视手下败将以色列,而以色列终于能摆脱庇护屹立于中东。出人意料的是,作为阿以冲突的根源——巴勒斯坦,并没有在战后叫嚣复仇,而是提出愿意与以色列展开对等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国争端。
巴勒斯坦虽然宣布建国,但却不为亲以色列的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接受,不为国际社会所承认。而且在长时间的等待和斡旋中,巴勒斯坦**组织发现阻碍他们**建国的并不是以色列,而是来自于阿拉伯国家中的分歧。不承认以色列,便不承认巴勒斯坦,这种僵硬的不切实际的立场已经为巴勒斯坦**组织所厌倦。
不管阿拉伯国家如何要消灭以色列,在联合国通过的协议以及美国等国家的庇护下,从地图上抹去以色列都是天方夜谭,都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有些阿拉伯国家喊着反以的口号,却把吞并巴勒斯坦作为暗中进行的行动,置巴勒斯坦人的利益于不顾。
巴勒斯坦的举动引起许多阿拉伯国家的不满,但在南洋联邦的暗中支持下,在以色列表示公开赞赏并开始正式会谈的情况下,巴勒斯坦国为国际社会所承认,终于初露曙光。
埃及的总统萨达特也厌倦了被阿拉伯兄弟当枪使,“阿拉伯国家里的领导者”这个头衔并没有给埃及带来任何好处,相反在战争中却首当其冲,屡屡遭到巨大的损失。战争刚刚结束,南洋联邦的运输船便驶入了亚历山大港,随船而来的不仅仅是十几架样机,更有南洋联邦前总统黄历的亲笔长信。萨达特从黄历的长信中悟到了什么不得而知,但之后不久,他开始领导埃及走向兴旺与和平,逐步摆脱纳赛尔的“军国主义”政策,改变纳赛尔对持不同政见者的血腥镇压策略,消除警察秘密系统。
虽然和平的道路是艰难的,但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也只有用和谈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东问题。长时间的战备于人于己都是一种损害,不仅严重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使人民的思想处于紧张状态,容易滋生激进主义势力。
萨达特看到了这一点,他的举动是明智的,嘴上不说,但实际已经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同时,在黄历的劝诫下,萨达特开始动用情报系统,对埃及军队中“安古”小组成员开始秘密调查,调查范围还包括“安古”小组隶属的穆斯林兄弟会。
希望提前的警惕能挽救萨达特被刺的命运,远在千里外的黄历来不及太多的感慨,石油危机已经如期而来,这才是他要加以利用的绝佳机遇。
!#
。本章节由网书友发布
第三百零三章 在危机中前进
【网 】第三百零三章在危机中前进
任何一个危机的爆发都有其前因后果,甚至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石油危机也是如此,绝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而中东战争,只是一条促使爆发的导火索而已。
从一九五零年至一九七三年期间,国际原油价格被七大垄断公司人为地压得很低,平均每桶约一点八美元,仅为煤炭价格的一半左右。经过opec的斗争,到一九七三年才上升到约三美元一桶。产油国对资本主义旧的石油体系,特别是价格过低很不满。西方世界对石油的需求急剧增长,但是,西方石油公司却不肯对主要生产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提价要求作出让步,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大有剑拔弩张之势。
以巴战争的失利,使阿拉伯国家备感耻辱,同时也就迁怒于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来教训西方大国。八月九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当时,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用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美国用的石油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提价以前,石油价格每桶只有三美元,到一九七四年底,石油价格达到每桶十二美元,提价四倍。石油提价大大加大了西方大国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这次石油危机对美国等少数依靠廉价石油起家的国家产生了极大冲击,加深了世界经济危机。在持续三年的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1975年的经济增长率,英国为…0。5%,美国为…1。75%,德国为…1。35%,日本为…3。25%,而南洋联邦虽然同比下降,但却保持了4%的正增长率,为世界各国所瞩目,纷纷研究南洋联邦的应变措施,却发现想依此而行已经为时已晚。
南洋联邦早就成制定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原油储备计划,已经进行十多年的精心准备,从六四年开始,每年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三作为建设或扩充储备设备的积累基金,从一九六八年起,又连续搞了四个大的储油建设项目,使政府的储油能力在七三年达到满足一百八十天的消费量。
同时,南洋联邦力争能源进口多渠道化,能源应用多样化,从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大量进口煤炭,开采天然气,用其逐渐替代石油。而核电、水电的发展作为替代石油能源的一项重要举措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几内亚岛、婆罗洲的两座核电站已经于七二年建成供电,另有十几座水电站也运行正常,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南洋联邦的能源能源消耗结构中,石油从六五年所占的百分之六十五,到七三年已经下降到百分之三十六。
雄厚的储备,再加上早有准备的措施,使得南洋联邦在其它国家陷入石油恐慌的时候,迅速稳定住了阵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并且在有些产业上有所突破和促进。
经济型汽车一直不温不火的状况被打破,迎来了一个销售高峰,并持续热销;节能产品和节能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比如“连铸”新技术,使一吨粗钢的石油消耗量从一百二十八公斤下降到五十六公斤;较少依赖石油的工业行业,比如汽车、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设备、数控机床等电子化机械设备得到了国家进一步的财政支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石油冲击,还能避开东南亚新型国家的追赶;南洋联邦造船业已经稳坐亚洲第一的位置,油价的持续攀升,使造船业界不断接到采油设备的高价订单。两座海上钻井平台的订单,再加上浮式储油船的订单,总价值超过十八亿美元,南洋联邦造船业反而在高油价时期得到了好处……
政府借危机成立了产业资源部;又集中力量组建了一个包括天然能源、矿物能源和新能源资源三个开发分部的能源开发研究院,该院集科研、经营、人事管理权于一身,大大提高了新能源研究、开发、经营的效益,更重要的是,政府通过对该院的染指加强了对新能源开发的宏观指导,并能掌握新能源开发的最新信息和技术。同时也大大调动了科学家们开发新能源的积极性。
在油价高企情况下,南洋联邦政府毅然下调能源特别消费税及石油进口税,从国投集团在石油期货的获利中抽出大部分,由国家财政补贴一部分,用以减轻国内消费者负担,这样便能使加油站的汽油的零售价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限度内。
西方各国因为这次石油危机,普遍强烈感到了石油对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在美国倡议下,十三个国家聚集于华盛顿,召开石油消费国会议,决定成立能源协调小组。后来成立国际能源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其成员国建立应急石油储备或称战略石油储备;协调突发事件引起石油供应中断时成员国之间的石油调配问题。当然,这些举动都属于事后诸葛亮,想在短期内取得效果是不太可能的。
而南洋联邦不仅在石油期货上获利丰厚,更在危机中看到了难得的机遇,组织了多国建筑大军,大举进入中东产油国。
石油涨价了,随着石油美元滚滚而来,中东产油国将以令人难以置信的资金投入和超过寻常的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