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生活面面观-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天后,阿静与李诚吵了一架。其他人都不明原因。只是阿静干活是越发的认真,越发的卖 力,李诚亦如此。
周夫人和陈嫂每日里一睁眼想的是离陈管事返归州的时间又近了一天,晚上一闭眼就是想着他在苏州又呆了一天。白天,除了想想钱钞,就是看看老爷病况,看着文箐和文简。在文箐看来,便是一个活坐牢。
文箐这次落水拉上岸后,中间有一刻是没有脉息的,结果把肚里水压了出来,断续又有了点脉,只是后来高烧过三天,脉息全无。大家又都以为要死了,正想着可能这次小姐可能是真去了,就准备要操持后事。众人没想到她还能醒过来,醒后却是狂呼乱叫的,大叫“爸、妈”之类的北京话语,以前也没这么叫过夫人老爷,所以都说是丢了魂。便请了一个道士过来,作了两天的法,喝了符水也不管用,又拜了一个和尚回来,念一晚上经。这才彻底安静了下来,只是人却浑不似先前模样。那次受了重伤,落了水,原来叽叽喳喳地天天到处打打杀杀的,却再也不了,成天大人似的坐那儿,一发呆就是一个时辰,没人叫就不带醒的,叫了就象吓一跳,半天也反应不过来是叫她。这倒是让府里人都很担心,说是记不得很多事,想来是磕了头又呛着水遇了寒发了高烧影响了,可毕竟脑子没有坏,人也不傻,说话却有条理,表述也清晰了些,只是说得极少。
又因为文简差不多症状,也哭哭啼啼没个安宁。都道是姐弟俩真是吓破了胆,遭遇了这等大事,便是变了性情。而文简却是更吓得成天离不得人,天天恨不得抱紧了大人的腿,或者躺大人怀里才是。如今,唯一能让文简可以自己行走而不要人抱的就是文箐,所以照顾他也成了她的功课。
周夫人明显感到,从那次长川帮的人来算过帐后,这几天文箐的开始提问,不再是在成都府时提的不着四六的小女儿问题,而是问些很实在的一些事情。比如乘船从成都府到苏州府得有多少天?都过哪些地方?咱们家是苏州府城门里吗?等听到在苏州有房子,在京城也有家时,很是吃惊地问:“咱们家有多少钱啊?还要赔人家的船呢。”
问的周夫人很是心酸,这么个小女儿,差不多是不知银钱如何可得,经此一事,却有了心思想着家里的钱钞够不够的事,不知心底里是否也很不安心,真是苦了她。周夫人却只得说家里钱很多,无须担心等等,文箐问为什么要赔钱给人家啊?
周夫人沉吟,抱紧了文箐:“因为有人找咱家麻烦,把人家的船给打坏了,所以我们都落水了,我们将不相干的人牵连进来,害苦人家,所以要赔人家。”
“爹是官,什么人敢找我们的麻烦?我们也给他找麻烦吧。”
“因为……人家官更大。”周夫人幽幽地叹了口气。
“母亲,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周夫人听得,眼泪直流:“乖儿,是,十年不晚。你倒还记得这句。”
文箐本来只是哄哄人,不过看着周夫人哭出来,想来她心里好过点,不会太抑郁,多少对病情有好处。用小手帮着周夫人抹抹泪道:“母亲,您哭吧。我不说于人,连陈嫂和爹也不告诉。”
周夫人听得,更觉得心酸。为自己,为这个女儿。这场变故,变化最大的是文箐了,周夫人想要这样的,又舍不得女儿变成现如今这样的。她想,自己也许忧丝过重,连闺女都敏感到了,收敛了以前的小性子,什么都不招惹,静静地陪着自己度过孤寂的夜晚。
文箐对于文简的胆小,始终应对得也是胆战心惊地,牵着他走的时候,也是慢慢地如蜗牛,唯恐给摔了。完全不象自己前一世对小侄儿一样,那是个疲实的家伙,经摔经哭经闹,如今这个弟弟,却是她头一茬遇到,真象是磁器一样,怕一不小心,给碎了。所有的人对文简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掌心怕滚了,比熊猫国宝可不各珍惜多少倍了。
文箐明显地感觉到,姨娘对自己十分亲切,却又不想过分接近,不知何故。但她肯定是文简的亲娘,可是文简只能叫她“姨娘”,有时三岁多的文简当着众人的面也含糊的叫一声“阿妈,或者姆妈”,姨娘忙纠正,那种酸楚在眼底却表现得一览无余,等她回过神来,又赶快收敛。有时周夫人在旁边听到了,也只是笑。可阿静忙着向周夫人简释,“少爷这是学小豆,以后不让小豆这么叫奴婢了。”周夫人却毫不在意地道:“无事。就让他这么叫吧,小孩子何必管束太多。”
其实,姨娘相当漂亮,或者说美得惊人。文箐觉得自己在上海北京也见过不少美女,在电影学院里也转过,也看过美女,可是说实话,姨娘这种古典美,确实让男人,哪怕是女人,都不油然心生一分怜惜。说话有点儿娇娇怯怯地,同周夫人一样,官话里偶尔带些吴地口音,尽管声音低,却干净脆亮,影响她外貌的却是双手背上有道狭长的疤痕,虽然淡了,可是细看,还是有些突目。
文箐看着周大人这一妻一妾,倒是相处得不错,没有口角,也没有斗心思,姨娘是撂开手来家里一切事务不管,只顾着周大人和文简,有时也关照文箐。可毕竟文箐同周夫人一张床,平日里多在周夫人房里,所以和姨娘相处的时间实在是少。这妻妾二人,有时以“姐妹”称,不过姨娘当着下人的面有时会叫“夫人”之类的。
看得文箐好生纳闷:周大人可真是尽享“齐人之福”——擅长处理家务,极精于经营的周夫人,看长相也是个美人,现在可以说要外貌端丽举止高雅;另一边长伴身边的是娇媚美女,虽这些日子深受些打击,却仍然保持了雪肌亮肤,纯天然的亮丽,实在让人嫉妒。
至于周大人,文箐的这个爹,如果不看他的胡须的话,确实是个刚进入中年的美男子,虽然现在人消瘦,可是那双眼睛却是很动人,文箐不知道这周夫人和姨娘是不是曾经沉醉在这双眼里,可是要她实话说,却不得不承认。后来,她才知道,胡须的好坏,是评价一个男人美丑的重要因素。而周大人,却是文箐看到的活生生的几百年前的古人留了长须的首个男人,所以记忆犹为深刻,以至于后来有人说谁谁是一美髯公,她便想自己的这个“爹”确实算得上。
其后,对于驿站这个东东,文箐也问了问陈嫂,她理解出来的意思很浅湿,文箐再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和概括后,翻译成21世纪语言,那就是相当于现代的政府招待所这么一个所在。
为了佐证一下,同时了解有否其他功能,又问了问周夫人,这就深了些。作为古代的政府招待所,那首先是只接待政府类人员,文职武职皆可,当然还需要公差性质。那要是你人情够大,你要是私人办个什么事儿,只要没冲撞了当时有可能办差的其他人员,驿丞拍拍马,给你驿马骑骑迎来送往也是可能的,容容情嘛。要是不幸,你遇到权大的人物正住在驿站,冲撞了,自认倒霉吧,没有凭证想住公家店!你没钱没权,自己掏钱去住客栈吧。
那需要什么凭证呢?就是一个叫“符验”的物事,是公差人员驰驿的证明(凭证或护照),没有符验的人严禁驰驿。明代的符验包括符验、勘合、火票三种类型。换二十一世纪语言来说,类似于工作证+出差证明这个东东。
朱元璋同志始,就整顿了一番驿站。新修了一批,到了成祖,却是陆地,水路都建驿站,陆路几十里地就一个驿站,当然偏远地方那就是几百里都没有驿站的,比如从成都府到陇西这条线,到宣宗时,这里驿站仍都极少。
至于驿站的另一个用处,是相当于传递信息,严格地来说,是给信使提供衣,食,住,行。对于陆路来说行,就是马匹。所以驿站都有一个任务,要养多少马,没达标,则考核为不合格的。至于这里面的事项,咱们以后单独说。文箐那个时候也还没了解到这么深。
文箐了解到与她最相关的就是:这个驿站可供不论是官员还是小吏小差之人物,在公差、离任(含同行亲属)、死于任上亲属运棺回家,这些情况下皆可以住。她“爹”周大人是要回京面圣呈辞,到底是离任还是算公差?她也不好提这个每天敏感话题,至少,这个周家住在这了。
第九章 要闹钱荒
这些事情暂告一段落,文箐既然身体大好,也就得学会和这里的人都相处好了,了解一下这个社会环境。于是作了一个小小的计划,就是给家里每人分出一些短暂的时间来相处,也是提供她打探这里的一些基本情况的机会。
文箐这几天倒是对这个驿站的情况稍有些了解。发现这驿站并不大,除了前面办事的厅,就两个院子可住人,带了厢房。驿丞一家住了一个小院,另一个大院三间房子就是周家五口很挤地住下来。至于前面厅就当了周家的待客厅了。
陈嫂他们一干子下人,挤挤落落地住在厅外的小厢房,把两个驿差和馆夫也挤到旁边了。厅旁边就是驿站的办公房了。
驿站旁边则养了几匹马,是必须要养的。驿差也没什么时间来侍候周家人,处理有关不那么紧急的文书的传递。至于养马,有几个马夫,可是人家也是顾不上这个。
如此看,其实驿丞也很累啊,压力大啊。
此外她打听到的便是知道了自己还有个祖父,却是个不愿作官的的人,早年在永乐期间参与了编撰永乐大典,这让她很是惊讶。要知道,在20世纪里,她听她爸可是描绘这套大集典,就想以后到了苏州会会这个了不得的人物。而祖母却在自己出生前就去世了,苏州有几个庶出的叔婶,和堂兄弟堂妹妹,以及祖父的两个姨娘——府里下人叫“太姨娘”。
可见不会是一个单纯简单的家庭。至少也是人口不少,怎么也是十来口人,自然会发生些来来往往的事。文箐问过周夫人:“为什么在北京还有个家呢?”
周夫人道:“因为苏州是周家家族一直住的地方,北京是二十多年前成祖先帝要求江南的人都搬迁过去的。居然都快三十年了……”
文箐心里一惊,原来是皇上要求搬家就得搬家的,是不是也同某拆迁一样?非常有必要了解这个问题啊。啊,“成祖先帝”,那意味着是死了,成祖帝,不就是朱棣吗?接下来是他儿子,宣德皇帝?就是当今天子?还是再后面的朝代?等等,时间上算,应该是宣德时期了,哦,有名的宣德炉,崔老头说过的。
“好了,今日里暂说这些,乖乖睡觉,其他的明日里再问。”周夫吹了床前小几上的灯,给她按紧了被子。
文箐则开始脑袋进行高速运转了。明朝!!MYGOD,怎么不是宋朝唐朝。自己对那两个朝代了解多一些,毕竟深受老爸和那个教历史的崔老头影响,没想到是明朝。于是这一夜,她也没睡好,就反复想着明朝的一些人事。
这种守着一个院子全家皆安静度日的日子居然是如此难得几天,以至于后来无数个白天晚上,文箐都感觉到珍贵,哪怕是当时爹——周大人是躺在病床上,半死不活的强撑着。
这样的“好时光”也只能感叹这么一句:可惜好景不长。时间实在不怎么长。
文箐不怎么出院子,却从阿素和陈嫂带了苦味的脸上体味到一些无奈。
驿丞到衙门报帐,毕竟周府一家大小都是免费在驿站里住着,这一天的吃喝拉撒,哪一天不用钱,这小小的归州驿站的房间挤挤落落地差不多都给周家人占了,还是几人一个房间。卫所里没有匪徒消息,衙门里也无,上司眼睛一瞥,就是要撩开手不想管这事,可这一家子花销,驿丞却无力承担。所以脸上不免流露出来,毕竟也有家口,那点薄饷哪里够他度日的,却要接济周家这么多人,自然无力于此。
周夫人让陈嫂取了十来贯钱给李诚。李诚置办了些酒菜,和驿丞对酌,也知道个内中七七八八,愤闷地回复夫人情况。周夫人次日就让陈嫂买了点儿礼,送了驿丞,最后表达了一下周夫人的意思:如今实在是老爷不能挪动,所以还得多叨扰,只是所有的饮食周家自行打理,只求能借住房子。
驿丞也觉得里外不是人,人家说到如此委屈求全份上,只得应了下来,好歹是自己不用往里填钱。自此,周家开始每日里掏钱,计算着柴米油盐之资,计算着离陈管事回来可能还有十几天,几天……
周夫人最后逼于无奈,让陈嫂和李诚陪同,亲自去了一趟衙门和卫所,人家都笑着脸迎进门,只是说匪徒属于流民,不再犯案的话,实在无处可查,只有请周公多宽宥。驿站方面的问题,只要没有新的官员来住,则周家可以一直住到周公身体能乘船时。
周夫人得了这句话,叹口气,出来猛咳。回家后,归州府衙又送了一千贯钞来。陈嫂避开周夫人,在那边直骂:“这帮人,以为我们是乞丐么?!”
周夫人却不客气地让陈嫂收下来。这个时候,总不得全家上下饿着肚子,病人不吃药,打肿脸冲胖子。
如今自己一家病困在这里,除了写信给人求援帮着说情;还能如何?人走茶凉,更何况官场更是如此,老爷犯的事,说实在的有多少人没犯?如今都在忙着擦自个的屁股,哪里还顾得上周家?
到得四月中旬,离陈管事去苏州已经一月半多了,周夫人和陈嫂算计着银钱出入,看着帐上还有一千一百贯钞,姨娘的八百贯钞都拿了过来了,这日子,恨不得这钞是银两,而不是纸钞。
周夫人叹口气道:“阿兰,上次说的,捞上来的东西都晒好了,就拿出去当了吧。我再看看房里,那几样首饰也没什么好的,能当一几贯是几贯钞。”
“夫人……我们,奴婢和阿静手里还有攒下来的月钱,就用了吧,也能顶些天,不多,算了下,也得有二千四百来贯。”
“千万不要。你们那点子钱,可是等到山穷水尽时,再拿出来吧。也许明天,再明天,我们事就回来了。我怎么能用你们的月钱呢。那些东西还是找人当了吧。”周夫人说完,也不理人,回到里间,文箐正在发呆,就陪着文箐一起发了会儿呆。看着女儿苦有愁容,便道:“可是带弟弟累了?”
“没。我是看母亲如此辛苦。这一个月要花多少钱啊?”文箐选择性地用了一下最简单的词。
“只是一时紧张。要典当的那些物事也是母亲用不上了的。你啊,还太小。这点儿事母亲能应付得了的。”周夫人摸着文箐的脑袋,把她抱怀里。“箐儿一下子就懂事了,知道要帮母亲操心了。真好。”
“嗯。我也想帮上母亲的忙。”文箐蹭了蹭,想妈妈的怀抱了。这个女人身上有种淡淡药味,随着外面的阳光射进来投了窗棂的阴影一起飘散开来,到处都有憔悴、疲惫的影子。
“好女儿。母亲很是欢喜啦……有你这样,也知足了。”周夫人语意深长。
这话听得文箐心酸酸的。以前自己妈妈也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只是周夫人她如今真是病困交加。想想该如何安慰她呢?
文简进来请安,姨娘牵了他的手,倒是把她自己的那双纤手显得更是特别了——瘦了,手指显得更长了。原来十分光泽感的,如今就象那缺水的花瓣一样。手上原来的疤显得更加明显了。
依然声音低低地,音调里有好些哀伤,与周夫人的对话里,总是带了解不开的愧疚感。她现在一直认为自己是罪魁祸首。
“夫人,这几天你的咳嗽是不是重了些?”语气极为诚恳,关心之情溢于言表。
“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