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老关家的六零日常-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里住不下,爷爷带着两个堂外孙也一起去挤生产队的大炕了。生产队的大炕,正月的时候,跟家里的情况差不多,走亲戚的一多,家里住不下的,都到生产队挤了。
  明子娘身体不好是真的,但是她人非常好强。平时家里家外收拾的干净利落。为人处事,因然是厉害不假,但是她讲理,也爱帮人。人缘是很好的。不过亲戚爱到家里串门子,老辈儿们爱到家里来,就是表出去不知道多少层的,各种队里、公社里的干部,到下面村子里工作派饭,也多是派在明子家的。有时候人家直接就跟队里说,不要派饭了,就到关老大家里吃。关老大就是明子爹。
  所以,一整个正月,家里的人,就没断过。木家跟关家都是大家族,直近的不多,架不住同族的,还有表亲多呀。
  明子跟本就没记住,那些亲戚,都是哪个是哪个。
  作者有话要说:  写一点更一点,没有存稿的苦逼写手,真是……
  今天换了电脑,还在适应中……
  好困,好像被人点了睡穴一样,总是想睡觉……
  PS:这真的真的真的不是民俗小说,囧……


第18章 过年四
  正月十五,洒路灯。
  又是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做面灯。要连着点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的。同时,还要往祖坟去送灯,同样是面灯。也是连送三天。明子爹还要去大房身给爷爷的爷爷送灯,路上的雪都已经踩实了,可以骑自行车了。每天也要一两个小时的折腾。
  就这个习俗,没办法的事。
  明子一正月都在翻书。爷爷已经开始教她认字了。只是爷爷当年读私塾学的都是繁体字,教给明子认的也是繁体字。哥哥姐姐们的课本都不能用,上面都是简体字。爷爷认不全。教明子用的“教材”就是他私人收藏的话本儿。
  明子跟看天书似的。真不认识啊。
  这回好了,真是从头学起。
  从一二三四开始认。
  爷爷也不多教,一天教三个字,第二天考一遍,认识了,再教三个字。就从话本里找最简单的字教。
  明子除了跟爷爷学认字,没事儿还翻哥哥姐姐们的课本。她已经在翻大哥的地理书了。想着,这本再没啥进展,就得跟二姐要她上学的时候学过的物理化学了。
  还好,大哥的地理书没让她失望。
  明子终于想起来,自己想找啥。
  地瓜啊。
  一直就觉得有什么东西,上辈子看那些穿越文里都在用,拯救饥荒神物的。穿过来之后,她是真的不会分辨地里的秧苗都是什么粮食啊。问过爹娘,听说玉米,土豆啥的都没少种,再一看家里平时吃的,也多是玉米饼子,白菜土豆的,就忘了还有红薯这个事儿了……
  更加坑爹的是,这时候的课本,一点儿都不像后世那个图文并茂,全都是文字,文字,文字,枯燥得要死。
  找了这么长时间,终于在大哥的地理书上,看到了地瓜的一张图片,哎妈,太不容易了。
  “三姐,这是什么?”自好三姐士敏在边儿上,明子就问道。
  “这个学名叫红薯,就是地瓜。”三姐看了一眼。
  “地瓜?能吃吗?”明子装傻。
  “当然能吃了,可好吃了。甜的。还能漏粉,地瓜粉也好吃。”三姐向往的说着。
  “三姐你吃过地瓜和地瓜粉吗?”明子努力做出很眼馋的样子。
  “地瓜前年我吃过。地瓜粉也是那年吃的。那年咱们生产队种了两亩地瓜,一家分了一筐地瓜,还分了几斤地反粉。”三姐回忆着。
  “那后来怎么不种了?我也想吃。”
  “不知道。”
  “婶儿,我想吃地瓜。”明子已经从三姐那里得到了足够她过渡一下的信息,转头又跟娘要地瓜吃。
  “这时候上哪给你整地瓜去。那东西不能当菜吃,只能漏粉。屯子里也没人种。”
  “我想吃……”明子都开始撒娇了。红薯不应该那么不中用吧?
  “行了行了。等开春种地的时候,让你爹去镇上买两陇地的地瓜苗,在自留地里给你种上,行了吧?”娘是真的挺宠孩子的。
  这也就是关家的粮食够吃,自留地加上开荒的地多,要不然,真是想都不要想了。哪能为了孩子爱吃,就浪费田地呢。好在,那地瓜也不是完全的只能给孩子当零嘴儿,家里老老小小的,都爱吃粉条,到时候吃不完,多做点粉条就是了。
  大姐被赵家小哥接去马家屯过节,初十接走的,十二回来了。因为十六是明子爹的生日,所以没在赵家过节,提着回来了。赵家小哥,待到十四才走。这就是这时候已经订婚的男女一年里仅有的两次能够相互了解的机会了,一个是过年,一个是中秋。都会互相到对方家里待上几天。彼此相处一下,也让家长考查考查。总算不是古早的盲婚哑嫁了。
  赵家小哥在家里待了两天,活儿可少干,园子里劈了一大堆的木头。呵呵……
  大姐去赵家的时候,带的是猪肉、鱼还有两瓶酒,两包槽子糕。回来的时候,两瓶酒和槽子糕原封不动的拿回来了,赵家还给大姐买个块花布,能做一件单衣。
  明子说,明子爹会生,正好生在正月里,家里过年,好吃的还没吃完呢!生日都能吃好吃的。
  爹娘都笑,说她傻孩子。娘说,这时候出生才不好呢。天气冷,屋子里也冷。过去日子不好过的时候,哪有什么好吃的。大人都吃不饱,奶水不足,才是可怜。生在秋天里才是最好的,就算奶水不够吃,还能淘换些果子换点小米儿熬米汤喝,也能养活了。
  哦……
  明子又长知识了。
  她总是忘记吃不饱饭,会饿死人的事情。
  再一想,好像他们姐弟几个都是二月到四月之间生的啊。只有老姐生在五月。一个下半年出生的都没有。居然把他们都养活了,也是不容易了吧!
  后来,听娘说,在大姐之前,实际她生过一个孩子的,还是个男孩,只是生下来三天就病了,没活下来。
  毕竟现在已经不挨饿了,一家之主过生日,肯定要加菜了。大姐给爹煮了六个鸡蛋,还有一大碗长寿面,打得肉酱卤。爹愿意吃蘸酱菜,焯了秋天晒的萝卜干,还有窖里储藏的秋白菜,白菜心给爹蘸酱吃,外面的菜帮,做了白菜汤。
  明子爹过完生日,正月再没什么大事了。不过是迎来送往,接待来串门的亲戚。爷爷一正月也有差不多一半的时间在外面串门子。爷爷串门子一般会带着大哥,一正月下来,大哥存了好几块钱的私房钱了。从小他就受宠,全家拿他当眼珠似的,真是一点儿没说错。
  迎来送往当中,正月很快就过去了。
  二月二,龙抬头。
  这一天,大人孩子,都要剪头。之前一个月没剪头了,女人当然无所谓,男的头发可都长长了。爷爷年前就剃了光头,这会儿还不算长。大哥小哥那头发可真是不短了。民间有说法,说正月里如果剪的话,会死舅舅。也不知道是根据什么。
  明子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他们又没有舅舅,也不知道跟着凑什么热闹。
  不过这话,明子可不敢真说出来,没兄弟这件事儿是娘的痛点,说这话,肯定要挨骂的。
  除了剃头,还要吃猪头肉。
  没杀猪的人家,也会到供销社买上二斤猪头肉应景。
  八爷爷家没杀猪,明子娘给送过去半个猪脸。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哈,评论太可爱了,居然说我怀孕了???哈哈……
  本人齐天大剩中……
  关于加更的问题,我是写多少更多少啊……
  这一本,不追求数据了,也不养数据,就是写多少更多少了,在尽可能保持日更的基础上,写得出来我就加更哈……
  并不会等到入V才加更啊。因为入V还是很久之后的事呢……


第19章 明子的家庭教师
  过完了二月二,生产队里又开始忙了。要为开春种地做准备了。往地里送粪肥,修理农具,准备种子,等等。
  明子娘和大娘要开始准备酱引子了。这时候可不兴买大酱吃,酱都是自家做的。酱做得好不好吃,也是衡量一家女主人手艺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过完二月二,就是做酱引子的时间,这几天,屯子里到处都是烀黄豆的香味儿。高官屯富裕,家家都是用黄豆做酱引子,穷困的人家,用不起黄豆,就是用苞米做酱引子。要把苞米粒儿先炒熟了,再磨成粉,用热水烫,再做成块状的酱引子。
  黄豆做的不用那么麻烦,直接把黄豆煮熟了,捣碎,做成长宽高各十厘米左右的方砖就可以了。
  只是用黄豆做酱引子,孩子们不高兴了,因为不能顺便吃上点苞米花儿了。
  做好的方砖,就放在家里的大立柜上面,底下铺的草帘子,上面也用草帘子盖上挡着灰,中间都露着通风。要一直放到两个多月之后,上面都长满的霉菌,风干得跟真的砖头一样硬的时候,才能拿来做酱呢!
  学校也开学了,哥哥姐姐们都是上学了。家里就剩下小文哥和明子两个孩子。爷爷也没有时间教明子识字了。开始没白天没黑夜的捡粪肥,为自家开荒的地还有自留地里种地做准备。
  大家都忙,小文哥每天也特别特别的忙,他比上学的哥哥姐姐们都忙,早上走得早,晚上回来的晚。一天到晚的在外面野。屯子里,大家三四岁的孩子,都得跟在他后面,听他指挥。时不时的就打起来了,滚得浑身泥,回来也不告状,全都自己解决。
  他是不告状了,人家别人家的孩子告状啊,娘在家,一天到晚,竟给他们断官司了,三不五时的就有屯里的孩子哭唧唧的找来了,说是被小文哥给打了,或是怎么怎么欺负了。有时候,作得狠了,也有家长找过来的。
  为了这些事儿,明子娘的豆包不知道搭出去多少。给人家赔理道歉。
  偏偏每回娘给人家赔完理道完歉,只要不是太过份的事儿,从来都不说小文哥。爷爷和爹每次要管也不让,说只要不是被欺负的那一个,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儿就行。
  开春儿,前山大队里来了几个知青。在大队做宣传员的知青,包片儿正好包在了高官屯儿。
  这时候的高官屯儿,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富裕屯了,大队里都给起外号,叫小台湾。意思在高官屯里,是能吃好喝好地。高官屯家家小片儿开荒,都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但是呢,不管你谁来查,还就找不到证据。众口一词,绝对没有开荒的事儿。
  当然,真要认真深纠的话,也不是真的就查不出来。只是在这家家户户挨饿的年月,又都是乡里乡亲的,还没有告状的,民不举官不纠的事儿,谁还非得让人家不挨饿的跟着自家一样挨饿啊?犯不上。
  知青在农村这地界,那真是知识青年,都是有文化,有觉悟的好青年。队里也都尽可能的照顾着。这不,就把这位姓宋的知青给派到高官屯来了,至少,在高官屯,他能吃饱饭不是。
  高官屯太小,本身是不接收知青的,这位宋知青,也不过是包屯儿干部。住在高章家。因为满屯子就他们家两个小子,一铺炕上还能再空出来一个人的地方。
  因为大姐是妇女队长,平常常到大队里开会,跟宋知青也是认识的,他日常就爱待在明子家,因为明子娘会交人,说话办事儿都能办到人心里去,家里也收拾的干净利落,平常不管是大队里还是公社里的干部,娘都用心结交,孩子们都大了,也不能总在家待着,出去找活儿,也得有人帮衬的,谁知道能用到哪一个呢!哪怕就是用不上,多一个朋友,也是好的。
  因为宋知青常在家里待着,明子也算有了个免费的老师了。白天生产队里都在干活,宋知青没法搞宣传工作,高队长也没让他跟着下地干活儿。他就闲着没什么事儿,时不时的就来家里,给明子娘唠唠嗑啥的。明子看准机会,几句好话上去,再问起问题来,他就高高兴兴的答了。
  明子是活了两辈子的人了,那字本来就是认识的,不过是找个理由再捡起来而已,所以,学的就很快。一个乐意学,一个愿意教,明子可不就是进步神速了嘛。
  “婶子,你家这小明子可不一般。将来说不定是个大文化人呢!”宋知青一个劲儿的给明子娘夸赞明子。
  “啥文化人不文化人的,别像我给你叔似的当个睁眼瞎就行了。”明子娘心里高兴,嘴上却谦虚着。
  “婶儿,你这么想可不对,这读书到什么时候都是有用的。将来这国家建设,没文化的人可干不了。”这宋知青看来还有点儿见识啊。
  “有啥用。城里文化人多了,你看看现在……”明子爹可是常进城的人,再加上队里屯里见天下来做思想教育的各种组织,想不知道发生了啥事儿,都不行。
  “哎……”宋知青就叹气。
  明子从宋知青的身上并没有看到传说中的那种满腔热枕,头脑发热,全嘴口号的上辈子从电视电影中见过的标准知青的样子。
  他也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青年,思想看着比同龄的人,可是成熟了不少。
  也是,不管什么时候,总会有一些清醒的人。
  可是,清醒的人毕竟是少数的,渐渐的,周围的人,都开始向疯磨的方向发展了。农村都这样子,城里想来只会更严重吧。
  哥哥姐姐们回来说,学校都不怎么上课了,一天到晚运动运动,开会开会,全都是些形式。
  对了,学校还教跳中字舞,每天当课间操一样。
  没过多久,不光是学校跳中字舞了,屯子里也要跳,不管男女老少,每个人都得跳。二姐士云身型好看,学东西也快,高官屯派去公社学跳中字舞的就是她了,回来之后,每天晚上生产队开完会,都是生产队的大场院里领着全屯老少一起跳中字舞。明子不想跳,正好,他们这么大的孩子,也没有强求他们,就跟着乱跑就行了。
  作者有话要说:  加更
  又开始犯迷糊了,好不容易码出来这些……
  也没有捉虫……
  哎……
  我不会是要冬眠了吧?????


第20章 各有各忙碌
  年纪的大的,哪里会跳什么舞啊。二姨家的临居老太太,还是缠小脚的,走路都不稳,别说跳舞了。
  天天的,跟群魔乱舞似的。
  看得明子既觉得特别的滑稽可笑,又觉得有些悲哀。
  再之后,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风儿,开始戴红心。就是用红布做出来一个心型的小口袋,里面放上棉絮之类的东西撑起来,戴在衣服外面心脏的位置,这就是一颗红心了。
  没几天的功夫,就人人都戴上了。听说,有些人,为了表示忠心,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戴着……
  再之后,那红心是越做越大,由开始的荷包大小,到后,得有足球那么多了,戴在胸前,差不点儿半个身子都挡住了。滑稽得不行。
  这些人,真的是魔障了。
  高官屯里亲戚套着亲戚,还有一点好处,就是没有什么斗地主之类的事情。听说,别的地方,斗死了好多人了。
  屯子里新搬来两户人家,一户姓从,是屯里原来那户从家男人的亲兄亲。家里以前是大地主,明子家临居于家二姑父小时候就是给他们家放牛的,后来国|民常抓壮丁,也是替他们家的儿子去当兵的,十二岁就被抓走了,一走就是二十年,再回来的时候,都已经是建国后了。谁都没想到,他还能活着回来。这一回,是在老家被斗得狠了,老爷子已经被斗死了,儿子们活不下去,只能各奔东西了。来高官屯这个,就是这么投奔来的。
  好在,他的亲哥哥就是高家的女婿,大舅子如今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