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暴君养成史-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二,便是盘踞在山西的那支西路鞑靼军。”说到这个,陈赟的神情便明显凝重起来,“这支队伍已经攻占了整个山西,占了粮仓粮草,军备军需,正是兵强马壮之时,如今据斥候来报,他们已经开始集结队伍,往河南而去,不出意外的话,十天之内,会进入河南境内。”
说到这里,陈赟的视线落到了宋贞敬的身上,赵曜也随之看过去,问:“宋大人,不知你们河南那边可有应对?”
宋贞敬对军事那是一窍不通的,更何况如今傅广平又在押解来山东的路上,河南都司如今是布政司汤大人在兼管着,他硬着头皮道:“河南如今也募集了数万新兵,汤大人正积极准备应战,且近日有当年与鞑靼军交战过的老将来投,臣以为,河南有能力与鞑靼人一战!”
“与鞑靼军交战过的老将?”莫信不明就里地开口询问。
“此人是当年项家军的旧部,如今流放年限已至,他听闻鞑靼军入侵大周,便千里迢迢从流放地赶了回来,欲为大周尽绵薄之力。”说话的是宋庭泽,他轻描淡写一句项家军,倒是把在场其他人吓得不轻。
项青云去江南,必是去找宋庭泽的,如今去河南,想来也是宋庭泽推荐他去的。赵曜看向宋庭泽,眉心微蹙,宋庭泽是知道项青云与他的关系,可是他却没说出来。
“却不知,宋先生为何会如此清楚?”高群有些激动,忍不住开口。
“说来惭愧,此人最先是来找的老夫,老夫见他一片赤血丹心,又知他对鞑靼军极为了解,这才推荐他去了河南。”宋庭泽叹了口气,“虽则他是罪臣之身,判了二十年流放,但现下也已经二十余年了。”
据赵曜所知,孙头儿那几个可没有哪个只判了二十年,不过宋庭泽这样说,赵曜也不会去反驳。青云寨那几个老头确实对鞑靼军极为了解,有他们在,对战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若是可以,他现在就想把人提拔起来用,可惜,他那昏庸的父皇毕竟还占着皇帝的位置,他当年铁板钉钉的判下的通敌叛国案,他一个太子,还真不能忤逆圣意。哪怕等他登基了,想要翻案也是棘手得很。只能希望项青云够聪明,能先改个名字再投军。
“宋先生的做法无甚不妥。”赵曜轻描淡写,“既这流放时日已到,此人又有报国之心,还是可以一用的。”
若是旁人犯了通敌叛国罪,如今服了刑还继续来军队效力,在场诸人恐怕第一时间就会将他当间谍看待。但是,一听说此人出自项家军,在场几人面面相觑,竟是没有任何人提出质疑,无他,只是因为他们这些人,在二十年前就不曾相信项将军会通敌叛国!如今听闻当年项将军老将在受了二十年流放之苦后,竟还愿意献出一腔热血,为大周天下不惧生死,以残老之躯上阵杀敌,几人心中俱是无限唏嘘感慨,项家军,不愧是项家军啊!
“山西已沦陷,河南决不能再失。臣提议,可拨五万精兵,援助河南,正好侧翼进攻,与河南大军一道夹击鞑靼人。”陈赟朝赵曜拱手。
“可。”赵曜略一思忖,便点了点头,“山东五万兵力可饶至敌后偷袭,正好可截其粮道。鞑靼军既已下太原和其余几城,如今这粮草必是从太原一路送出,经由几城,最后送达离河南最近的平阳城,若本王没记错,太原至河南这一路俱是平坦地势……”
高群眼前一亮:“依旧可用天火雷攻之!”
高群来得迟,都没赶上最后一波战场清扫,所以他日日听着这天火雷的威力,却从没机会亲眼看一看,这日日夜夜地念叨着天火雷,都有些走火入魔了。
“这倒是可以。” 陈赟赞同地点头,“我方可先探明他们的运粮路线和时间,然而派出小队以天火雷偷袭,既快速又灵活,也避免了己方被天火雷烧到的风险。”
说到这里,陈赟便去看坐在角落的夏飞和他身边那个一直在神游的沈芊:“夏飞,你那边还有多少存量?沈姑……先生,不知你的意见如何?”
夏飞一直听得很认真,见问及他,便立刻回道;“如今尚有千余,工厂这些日子也一直有在制造。”
沈芊本就对这些人开会的内容一点都不感兴趣,开始还认真听一听,发现听不懂之后,她就彻底放飞自我,从早上的腊八粥,想到晚上的晚餐,从该怎么处理这些数量庞大的腊八粥,到等会儿要和小曜商量商量,怎么把她那个神女娘娘的名号给去了。总之,啥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这群人会在会上忽然叫她。
“咳咳咳!”夏飞用力地咳嗽,他就坐在沈芊身边,这咳嗽声又大,一下子就把沈芊的思绪给拉了回来。
她一抬头发现大家竟然都看着她,立刻就脸红了:“怎……怎么了?”
陈赟善意一笑,又问了一遍:“我们打算用天火雷去烧敌军的粮草,想要询问一下先生,此法是否可行。”
高群、莫信和宋贞敬都是第一次见沈芊,刚才她缩在后头,他们没瞧见,如今发现这位竟然在,三双眼睛立刻如同探照灯一般齐齐落到她脸上,那模样,愣是像是看见了什么新奇物件。
“天火雷烧粮草,效果应该还蛮好的。”沈芊还有些懵懵的,也不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只是顺着陈赟说话,随即又喃喃地加了一句,“不过,效果最好肯定还是用来攻城。”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话一说出来,就如同一道闪电瞬间划过赵曜的脑海,他猛地抬头,看向陈赟,脸上忽然浮现了志在必得的笑意。
陈赟、莫信、宋庭泽几人都看到了赵曜脸上的笑容,连沈芊都慢一拍地转头去看赵曜,大家都不明白,他在笑什么。
“殿下,可是有什么好计策?”张远最是了解赵曜,知晓他露出这样的表情,便说明他已经胸有成竹了。
可谁知道,赵曜的目光触及张远,脸上的笑容忽得一滞,像是想到了什么,神情变得复杂而歉疚,还有些欲言又止。
张远虽卧榻病重月余,体虚身弱,可他的心里一直亮如明镜,这一次也不例外。赵曜露出这般歉疚的表情,还能是因为什么?只能是因为大郎,而大郎还有什么值得殿下歉疚?无非……无非就是他的尸身罢了……殿下想做什么,他已然知晓了。
张远只觉心如刀剜,眼前一片眩晕,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扶手,好像不如此做,便无法支撑住自己。
见他这般模样,赵曜亦是无奈又酸涩,即便凉薄无情如他,也觉得张大人对称得上是他仁至义尽。不管张远最初是怎么想的,但他全力协助他在山东进行军改,毫不避讳地由他将山东十万兵练成唯他马首是瞻的亲兵,除此之外,张远对沈芊的武器研究也是鼎力支持,最难得的是他从来不曾对天火雷的配方生出一丝一毫的贪图之心。可以说,如果没有张远的支持,他根本不可能一举击败鞑靼军,立起自己的威严,也绝不可能让这些蠢蠢欲动的大臣、老臣们如此俯首帖耳。
可就是这样一个能臣、老臣、忠臣,因为对大周的忠义,痛失心爱的长子,甚至险些因此家破人亡。可以说,张远没有任何对不起大周的地方,反而是这大周天下对不起他!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曜又如何能说出那个,也许会让他儿子连尸骨都剩不下的计策?
“殿下,您到底是有什么计策?”高群不明白这里面的暗潮涌动,很是急切地追问。
赵曜沉默着,不知道该不该说。就在此时,张远忽然开口了,嗓音低哑又虚弱:“殿下大约是想,火烧平阳城吧。”
沈芊熟知燃烧/瓶在二战时候发挥的威力,遂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啊!对了,可以往平阳城中投放燃烧/瓶,依此物之威力,整个平阳必将烧成废墟!哼,他们鞑靼人敢屠城,我们就敢放火!此番,便可给平阳城五万冤魂报仇雪——”
沈芊的声音戛然而止,整个厅堂一瞬间静得让人心悸。她也想起了尸身还挂在城门上的张抚远,顿时慌张地向张大人的方向看去。
陈赟、冯宣、田沐阳、徐泾、赵曜、沈芊……几乎所有知情的山东官员全部面露不忍地看向张大人,一个一个全部沉默不语。沈芊在心里更是恨自己恨得不行,如果不是在会上,她必是要狠狠抽自己两个嘴巴子——让你嘴比脑子快,让你开会走神!MD,现在戳了人家痛处,你满意了!
张远看向众人,脸上还带着笑容,对赵曜道:“此法甚妙,臣以为,可行。”
瞧着张大人脸上那恍惚又缥缈的笑容,沈芊的眼眶立刻就红了,她默默地侧过头,把脸朝向墙壁,不让任何人看见她那即将夺眶而出的眼泪——上天不公,不公至斯!像张大人这般好的人,为什么就没有好报呢!
冯大人亦是面露不忍,他很想开口说,算了吧,旁的法子也是可以的,没必要,没必要非要烧城……可他张了张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烧城,是最有效、最快速、最解恨的法子,既可减少我方损失,又可重挫敌军,最重要的是,还能报偿天下百姓的汹涌恨意!
民心所向,国之所向,尤其如今的大周深陷苦战,激发民众对朝廷的信心和拥戴是何等重要。
“殿下,臣知道您是在顾念臣,顾念臣的儿子。”张远依旧笑着,一双浑浊的眸子里闪着坚定的光彩,“可这苍苍蒸民,谁无父母?臣已痛失爱子,便不希望这天下再多一个如臣这样的父亲。”
厅堂之中的死寂,揪得人心疼,张大人沙哑着嗓音继续道:“况且小儿生前之愿,便是守住平阳,如今殿下能收复平阳,为平阳百姓报仇雪恨,想必他在天之灵……亦是可以瞑目了。”
听完这番话,赵曜忽得站起身,朝着张远深深地拱手行了一礼。这一礼行得让所有人惊诧,可也让所有人都沉默。
一礼行罢,赵曜站起身,雷厉风行地对陈赟几个发表命令:“立刻派五万精兵,带上投石机、火箭还有所有燃烧/瓶,直取平阳城!这一次,必要那万千鞑靼军为我大周百姓赔命!”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虽然是短小君,但还是想厚着脸皮求下作收~
第64章 权力不死
除夕前五日, 两万山东都司的精兵和三万安徽都司的部队一齐集结完毕,由山东都指挥同知姜承平、安徽都指挥同知莫信带队,带着几个能征善战的指挥佥事和一车队小心安放的燃烧/瓶, 以及足够的粮草,从青州城出发,迂回地从西路鞑靼军的后方, 向山西进发。而与此同时, 西路鞑靼军五万前锋人马已经全部进入了河南境内, 一路上连下数城,河南的战况十分危急。
好在河南都指挥使傅广平虽然被押解入山东, 但是没了他,几个指挥同知以及布政使汤松反而表现得更好些,河南的军队在中牟县与鞑靼军正面交锋, 中牟地形复杂, 适合打山地战,在这方面, 出身本土的河南军队自然有着巨大的优势, 而习惯了在草原上一马平川的鞑靼骑兵则被打得措手不及。一时半儿,双方在中牟县区域僵持不下,战事陷入胶着。而这种胶着状态却给了后方姜承平等人的部队一个绝佳的机会,他们几乎是畅通无阻地进入了山西地界。
鞑靼军在和河南军队打游击的时候, 根本不会想到,有人正前往的他们的大后方,打算给他们来个釜底抽薪, 好将他们包圆了一锅端!
这场战役,河南方面在孙头儿等人的建议下,本就已经拟定了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和鞑靼人打山地战的计划,而当汤松等人收到山东那边太子殿下的手信,得知援军会去抄敌人老巢之后,他们更是不惜代价地要把鞑靼军这五万兵拖死在中牟县,不给他们任何回身救援的机会。
河南的战报传回到山东,如此一片大好的形式,让赵曜等人都非常振奋,连明日过除夕的喜悦心情也更加浓厚了些。
这要说还有谁不太高兴,大约就是宋贞敬和他哥哥宋贞吉。这不,宋贞敬身为河南派来山东的代表,刚刚在布政司府议完事,就收到了他哥哥浙江布政使宋贞吉的来信。他回到书房,打开一读,眉头一下子就皱了起来,愤懑、失望、不满、无奈等诸多复杂情绪在他心中积压,让他整个人都有些烦躁。
正当宋贞敬来来回回地在书房中踱步之时,宋庭泽推开了书房的门走了进来,他甚至都没开口问什么,便直接开口道:“你大哥又来信了?”
宋贞敬对宋庭泽恭敬行礼:“是的,父亲。”
随即他又把信件递给宋庭泽,虽神情烦躁又复杂,却一句话没说,只是站在一旁,似乎在等着宋庭泽发话。
宋庭泽没看着这封信,就知道信上说了什么,一看之下,基本不出他的意料,他将信随手一放,坐在上首,轻描淡写地开口:“说吧,你是什么样的想法?”
宋贞敬在宋庭泽面前就像是年幼的学子站在先生的面前,端得是恭恭敬敬:“兄长一开始就觉得父亲和我的选择欠妥,如今见到殿下威望日盛,宋家几乎没有任何插手的机会,自然也就越加心急,会写这封信过来也是情有可原的。”
宋贞敬说完停顿了片刻,抬头去看宋庭泽,见自己父亲继续不动如山地坐着,一点都没有搭话的意思,才反应过来,刚刚父亲问的是他的“想法”,他赶忙继续道:“儿子以为……以为兄长还是太过急切了,况且殿下如今势不可挡,兄长再想和路王去联系,着实是太…太……不妥了。”
宋贞敬其实是想说“太狂妄自大,不知死活了”,但这毕竟是他大哥,是他们宋家的支柱,这话,他还是不敢在父亲面前说出口的。
宋庭泽双手交握,盯着站在面前的这个有些唯唯诺诺的小儿子,神色亦有些复杂。自小,贞吉就各方面都比贞敬强,学识、能力、野心、手段,贞吉样样都不缺,可大约真是因为前半生太顺遂了,在封疆大吏这个位置上坐久了,他这个长子犯了所有位高权重者都会犯得毛病,竟忘记了那得众人吹捧,被百姓敬畏的是无所不能的权力,而不是他!
每一个位高权重者都以为是自己在驾驭权力,殊不知他们不过是权力的傀儡,一旦被抛弃,便一文不值。秦皇汉武,皆成白骨,只有权力,永生不死,一直在那尸骨累累的高台上,寻找着下一具傀儡。
可惜了,可惜他这么多年来,对这个长子寄予的厚望。
宋庭泽内心叹息,面上却没有任何变化,他对着宋贞敬点了点头:“你的想法是对的,路王之流,成不了什么气候,你兄长,不过是在白费功夫。”
宋贞敬恭敬应声,见父亲也不赞同兄长,他稍稍松了口气,但站立良久都没有听到父亲的吩咐,他又有些忐忑,忍不住抬头询问:“那……那不知父亲有什么打算?可要儿子写信一封,去劝一劝兄长?殿下……殿下他并不是什么好相与之人,当初在昌平驿站,他亦曾热切地论及甥舅之情,可转头就跟着陈赟来了山东。儿子当初还以为,他真的是少年意气,一腔热血想要上阵杀敌,可如今才算看明白,陈赟的到来怕是正中他下怀,如今这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加之,他曾下令烧光睢阳城粮草,可见性子果决……若是大哥真的与藩王暗中来往,儿子怕殿下根本就不会顾念那点甥舅情义。”
宋贞敬很敬畏自己这个父亲,所以一旦父亲有问,他都是恭恭敬敬一句都不敢藏私的,往日他也敬重大哥,有什么不满并不敢这样明目张胆地说出来,但这一次,父亲是站在他这一边的,所以他的胆子也就大了些。
宋庭泽瞧着这个胆子小、野心也小的次子,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