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南第一媳-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铭一口咬定放走了。
那亲信忙问:“我们该怎么办?”
蔡永道:“先派人盯紧他,再传信给大人。”
亲信道:“是。”
次日,唐知府先告辞,随同他一块回去的,还有长长的马车队,拉的都是水泥,运往六安府城。另外,李京和白英也受梁心铭委托,跟去了。他们要六安附近的山中再建一个水泥厂,烧制水泥,满足当地工程所需。
梁心铭这也是没办法,虽然铺了水泥路,依然改变不了运输困难的问题,工程战线拉得越长,物资运输越困难。从几十里外运水泥过去,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太大,这显然不是经济的做法。梁心铭是不会为了保住水泥的秘密而干这种劳民伤财的蠢事的。她会另辟蹊径!
再者,六安府作为工程主办地,总要沾点光,除了这条徽湖路主干道,六安府境内各县的枝干道也要修起来,也不枉她梁心铭在此做了几年官,得让百姓记住她。
云姨娘也满怀遗憾地走了。
在陈桥镇,梁心铭和惠娘防着她,她要红杏出墙却没能成,这并没有使她悬崖勒马,反而积攒了满腔的欲火。因这满腔的欲火,她在内宅便守不住了。
回去后,她便对唐夫人描述老爷如何辛苦,没日没夜地忙碌,她年轻,只跟着伺候老爷都忙得受不了,何况老爷那么大年纪了,身边没人照顾可不行。
唐夫人听了自然心疼,于是命她继续跟在老爷身边照顾,随着唐知府到工地附近的下处,照顾他起居。
很快,云姨娘便红杏出墙了。
梁心铭不理她,有人稀罕她。
那男人盯上她很久了,只是在陈桥镇梁心铭的眼皮底下,一直没得机会。现在到了六安府,唐知府老迈,忙着修路都忙不过来呢,哪有闲心管其他,便被他和云姨娘钻了空子,两人相逢,如干柴烈火烧起来了。
云姨娘自此畅意非常。
她虽放浪,却也懂得保护自己,每天小心谨慎地伺候唐知府,起居和茶饭弄得十分妥帖。
唐知府感慨地赞她贤惠、懂事。
唐知府走后,蔡永也向梁心铭告辞。
他也去了六安府。
他是花柳老手了,只和云姨娘碰了一面,便看出这女人是不安分的,于是让人盯着她,然后便发现了她的奸情。
“这倒省了本官费事。”他笑道。
于是,云姨娘被捉奸了。
不是被唐知府,而是蔡永。
蔡永看见和云姨娘苟合的男人,眼前一亮——真是意外收获,这下他有办法对付梁心铭了!
他刚在暗处看了一出活春宫,又因为外出办差,好久没碰女人了,早已按耐不住,但他却坚持隐忍,先处置那男人。将男人收服安排妥当了,才将下属都打发出去守着,自己搂了云姨娘,仔细打量。觉得此女颇有风情,又要借她利用唐知府,因此也不挑剔了,就拿她来泻火。
第405章 失踪
为了保命,也为了将来,云姨娘很容易投入了蔡永的怀抱。自来内宅女子偷情,是无法瞒住身边人的,所以她的丫鬟也一并被收了。三人在一室胡混,糜烂不堪!
蔡永年轻力壮,又是官身,又有前程,又擅闺房之术,把云姨娘收服得死心塌地,真是说不出的快活。
事后,蔡永便问她,在梁家内宅,可曾见过一个小叫花子,十来岁,也不知是男是女。
云姨娘想了想,摇头说没有。
蔡永又向她打听梁家内宅事。
云姨娘便将自己所知道的悉数都告诉了蔡永。当蔡永问梁家丫鬟是不是都丑陋时,她摇头说“才不是”。为讨好他,又绘声绘色地描绘每个丫鬟的特色,其中以樱桃最美,思思和流年次之,璎珞其实也很好看,就是身形像孩子。又说,李惠娘如何美艳,如何有风情等等。
蔡永早知被梁心铭给耍了,暗自咬牙,又被云姨娘说的勾起一腔邪火,翻身再将她压住,拿她当梁心铭发泄,一面心里发誓:“梁青云,你等着!本官要将你一窝都端了!”
云姨娘放声尖叫起来。
蔡永在六安府城没盘桓几日,便接到一则重要消息,丢下云姨娘匆匆带人走了。
姚褀一直跟踪蔡永,因怕打草惊蛇不敢靠近,没发现蔡永和云姨娘的这出勾当,但蔡永带人离开六安,却是看的真切。他急忙将消息传给梁心铭,自己又跟了上去。
两日后,姚褀又给梁心铭传来消息,说蔡永一行人往荆州桐柏山去了,只不知为了何事。
梁心铭疑惑,猜他有了徐涛的下落。
她正等姚褀进一步的消息,忽然唐知府又来了,这次比前次更慌张,对她说李京和白英两人不见了。
这二人帮助唐知府建造水泥厂,才准备就绪,谁知前天唐知府接到报信,说他们不见了。唐知府忙命人寻找,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又想,会不会回到陈桥镇这边来了?经打探,也没有。唐知府这才慌张了,急忙来告诉梁心铭。
梁心铭听后,心一沉。
她立即道:“请大人传令下去:全面搜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再派人查访,总有人看见他们踪迹。”
唐知府道:“本官已经吩咐下去了。”
梁心铭也吩咐衙役在潜县四处搜寻,然后和赵子仪跟着唐知府赶往李京和白英所在的工地。
她在白英和李京的住处仔细查看后,又去问工地上的民工和其他工匠,事发前那两人有何异常举止。
查访中,一个给工匠们做饭的婆子悄悄告诉梁心铭,她有天晚上看见李京出来,往田间一片玉米地里去了。
梁心铭神色不动,觉得这有什么呢?工地上的人大小解更喜欢在田野里解决,李京应该是出来方便吧。
那婆子似乎看出她心思,又道:“他进了玉米地好久没出来,老婆子还听见里面有女人叫声……”她不好意思说自己窥探人隐私。因为李京一向不去田间方便,那天晚上却出去了,还钻进了玉米地,半天没出来。她觉得不对,就跑过去看究竟,然后就听见地里有男女苟合的声音。
梁心铭立即察觉这话漏洞,朝那片玉米地瞧了瞧,又把目光拉回来,目测了下距离——这么远,那女人得叫多大声音,岂不把整个工地的人都惊动了?
她微笑道:“大娘过去了吧?”
婆子尴尬得老脸红了,忸怩了一会,不敢隐瞒,点点头。
梁心铭便明白,李京和女人勾搭上了。
她便去玉米地里仔细查看,唯恐有人杀了李京,埋尸在此。她和赵子仪、梁锦云把十几条垄沟都走遍了,也没发现异常,倒是有些杂乱的脚印,有大有小。大的像男人的脚印,小的明显是女人的绣鞋踩出来的。
她不由纳闷:这两人到底有没有发**情呢?大晚上的,跑到玉米地里谈情说爱、风花雪月?她觉得李京并没有这个雅致的情怀,所图的无非就是玩女人。
难道他们站着办事的?
李京好歹是工部的人,一般的乡下女人他应该看不上,这工地上的女子……梁心铭脑子灵光一闪,想起一个人来。若是她,为了怕人看出来,还真有可能和李京站着办事,不然回到家,一身泥草,可怎么对人解释呢?
这人就是云姨娘!
“捉贼拿赃,捉奸拿双”,梁心铭虽然怀疑,却没有证据,她又没闲工夫耗在这调查,于是和唐知府约定互通消息,她且返回陈桥镇去了。暗地里,她命卿陌派了潜水帮的一个伶俐孩子在工地跑腿打杂,一面盯着云姨娘。
回去的路上,梁心铭一直沉吟:到底那两人是被害了,还是另有图谋,比如带着她交代的水泥秘密逃跑了?
赵子仪显然也想到这点,担忧地问道:“大人,这两个人失踪会不会跟水泥有关?他们知道水泥的秘密。”
梁心铭转脸,面上一片平静,道:“是不是都没要紧。”
赵子仪纳闷,为何大人一点都不心焦、担忧呢?
走了一程后,他们上了已经铺好的水泥路。梁心铭看着延伸向远处的大道,听着十几匹马儿铁蹄“哒哒”敲击路面的声音,夏日晚风吹在脸上,热乎乎的。
她忽然道:“有些人就爱作死!”
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
赵子仪知道“作死”这个词,那是比“找死”温柔点的说法,梁县令说某人作死,那人便要倒霉了。
他瞟了梁心铭一眼,忍不住微笑。
梁心铭回到陈桥镇,将李京和白英失踪一事上报徽州府,并从驿路传信进京给王亨。李京和白英是王谏安排的,也熟知他们底细,现在突然失踪,当然要告诉他。
很快梁心铭又得到消息,也弄清蔡永去了何处:
原来,徐涛逃往桐柏山投奔禁军副将军郭俊,被官府的人堵了个现行,当场拿下。
徽州按察使上奏弹劾朱雀王谋反,说赵家就是海盗案背后的主谋,因怕事情败露,才让徐涛杀了牛将军全家灭口,夺了藏宝图,转交给赵寅的属下郭俊。赵寅将郭俊安排到荆州来,就是为了方便接手和处置那批藏宝。
********
谢谢朋友们打赏和投票,继续求月票!
第406章 王亨闯入迷局
梁心铭每天忙得陀螺似得旋转:要监督各地修路工程,还要追查李京和白英下落,以及失踪内情,又要关注牛将军灭门案进展,看朝廷是如何处置赵寅的。
说实话,她不信赵寅谋反。
她和苏莫琳想的一样:赵寅若有野心谋反,当年绝不会为了维护孟清泉公然得罪苏莫琳和王家。他最好的选择是娶苏莫琳,和苏相联姻,并交好王家。等大事成后,再把孟清泉弄到身边,哪怕再将苏莫琳一脚踢开呢,也比一开始得罪苏相和王家强。这才是一个野心家的正确决定。
但别人未必都跟她想的一样。
眼下证据对赵家很不利。
牛将军和郭俊都是朱雀王一脉。
这当口,徐涛投奔郭俊,怎说得清?
梁心铭猜,王亨又要来徽州了。
她便加紧准备,要和王亨联手!
京城,靖康帝接到奏报后,心情沉重。
他想,赵寅和王亨在溟州失踪一年多,是不是故意干扰王亨查案呢?又想到赵寅和威海大将军耿忠的交情,他们是否有勾结?再想到孟远翔在溟州连任数年、力主剿灭海盗,而赵寅之前对孟清泉全力维护,只是为了恩情?
苏莫琳在朱雀王府揭穿孟清泉后,赵寅便同孟清泉反目,跟着孟家便倒了;紧接着,郭俊娶了赵寅寡居的表妹陆君如,然后被调往荆州桐柏山;再后来,徽州青华府牛将军被灭门,而牛将军原是朱雀王的部下,凶手徐涛携带藏宝图投奔桐柏山郭俊处……
靖康帝越想越疑虑重重。
他便召集几位阁臣商议。
毫不意外的,众人争论不休。
而苏熙澈和左端阳都似乎有顾忌,没有拿出明确的主张,对于众人的争论也不置可否。
靖康帝烦躁,急招王亨进宫。
王亨正在追查先帝六皇子诚王死因,也可以说,是调查玄武王世子张伯远。
当年诚王死后,牵连无数人,他身边伺候的所有太监宫女全部被杖杀,找不到任何人打听当年的事。
王亨广泛撒网,仔细排查,终于得到一条消息:事发当天,先帝曾传六皇子,当时是先帝身边的总管公公派了一个小太监去的。后来这个叫小四的公公出宫去了,如今在京郊骊山下的一个皇庄做管事。
据说,他曾和同伴吃酒时说起旧事,感叹“诚王太不值了”,一面摇头,一面流泪。
也因此,王亨才盯上了他。
然等王亨亲自带人去皇庄时,小四公公已经死了,刚死,是突然猝死,张伯远世子正在现场。
初夏的郊野,目之所及一片葱绿。
皇庄场院内,王亨站在太阳下,对着文质彬彬的玄武世子,沉声问:“张世子能告诉本官,这是怎么回事吗?”
张伯远解释道:“本世子来时,他已经死了。”
王亨道:“你以为本官会信你?”
张伯远苦笑:“……”
王亨道:“这事暂且不提,皇上下旨将世子留在京城,若无旨意,世子不得随意出京。现在世子私自出京,还涉及命案,世子可想过这后果?”
张伯远道:“本世子接到消息,说小四公公要见本世子,有重要隐情禀告,还说有人要对他不利。本世子急忙派人去告诉王侍郎,因来不及等王大人,先一步赶过来了。”
王亨道:“本官凭什么信你?”
张伯远道:“此事若是本世子所为,又怎会让大人抓个正着?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王亨冷笑道:“世子乃习武之人,兵家战略,虚虚实实,本官怎知这不是你故布疑阵,迷惑本官?”
张伯远道:“那大人就自己查!”
他也不多说了。
这时候,王亨不会相信任何人的。
王亨最终也没有将张伯远当嫌犯控制,这事透着蹊跷,他不信张伯远,也不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但他将此事密奏了靖康帝,靖康帝申斥了张伯远。
王亨转而去调查张世子妃。
张世子妃的娘家父亲黄湛原是太朴寺丞,分属东宫九牧监。东宫九牧监,掌牧养马牛,供皇太子之用。先帝六皇子受宠,虽未封太子,所用坐骑车驾都是东宫九牧监伺候的。
诚王出事当天,巧的很,黄湛居然另有差事,逃过这一劫,另一个寺丞同僚则被牵连获罪。
王亨觉得,这也太巧了。
若无诚王暗恋黄湛之女一事,他或许不会觉得巧,但诚王既然暗恋张世子妃,又计划要向她表白,跟着就出了马坠悬崖一事,她父亲没被牵连,这便有些巧合了。
黄湛已死,王亨查黄家人口发现,张世子妃原有个妹妹,在世子妃出嫁后两个月时,病死了。王亨现在看什么都起疑,便着手调查这个黄二姑娘的死。
黄二姑娘有两个贴身丫鬟,一个嫁给了家中小厮,生孩子时难产死了,另一个秋月却嫁给了乡下庄头。
王亨追查时发现,那个庄头长相、能力都平平,秋月下嫁的举动很反常。她作为二姑娘的贴身丫鬟,本来有机会嫁给家中的年轻管事,或者有头脸管事的儿女,但她却放弃了大好机会,嫁给并不认识的庄头,从此在乡下生活。
就在这时候,他又查出一个重要消息:黄二姑娘并非病死,不知为何突然死了,黄家才对外宣称病死。
王亨当机立断,匆匆去乡下找秋月。然他又去迟了一步,秋月又死了,是被人杀了,而他也再一次在现场碰见熟人。
这一次,张伯远没敢离京,是派他的属下张福来的。
据张福说,他家世子得到消息,说秋月知道诚王之死的线索,但已经被幕后人给盯上,就要步小四公公的后尘。世子便派他火速来营救,一面另让人去请王侍郎。他赶到时,秋月刚被人杀死,尸体还是温热的。
王亨的恼火可想而知!
一而再再而三,他感觉自己像木偶一样被人控制着,又像是棋子,起落都身不由己,也看不清整个局势。
对手很厉害,无论是小四公公的猝死,还是秋月的被杀,看似很简单,几乎让他亲眼目堵嫌犯,换上别人,恐怕都要定张伯远一个杀人灭口的罪名。
********
二更求月票。
第407章 再赐天子剑
王亨觉得,对手很了解他。
对手知道他在调查诚王之死。
也知道王晓雪和张伯远的私情。
他曾经以大不孝的罪名给孟清泉定罪,但谁都知道,他杀孟清泉的真正原因是认定她害了他的妻子。
现在,张伯远也像孟清泉一样,种种迹象都表明和诚王之死脱不了干系,而张伯远又引诱了他妹妹,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