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特别是玉米。
  胡长贵今年种的玉米不少,主要是年初挖池塘的时候,用挖池塘的填了土坑,他全部种上了玉米,等收玉米的时候,家里大大小小的男子都出动帮忙,一大块玉米地,一个时辰不到就收完了。
  等胡长贵掰开玉米查看时,他眼睛都快沾在了玉米棒上。
  这是他家种的玉米?
  个大、饱满、坚实,玉米粒齐齐整整,与从前种的玉米几乎截然不同。
  他掰下了一个又一个玉米棒,每根玉米棒基本的玉米粒都密密匝匝的,看着很是喜人。
  李氏也很惊讶,从前吃掺着玉米芯的玉米粉,印象太深,导致她对玉米并不期待。
  可是,明明同样是玉米,怎么个头和品相差异这般大呢。
  不仅,胡长贵家的玉米如此,胡长林一家收获玉米时也颇为震惊。
  玉米作为补充细粮不足的存在,它在望林村并不受欢迎,个头小产量低,还占地,所以种玉米的人不多。
  胡家作为少数种玉米的人家,也是因为惯性使然,田地多有余粮的,谁也不想种它。
  胡家两兄弟被一堆个头足产量高的玉米吓了一跳,当下聚到老宅互相商议。
  “长贵,你家的玉米种是去年留的么?”胡全福掰着小儿子带来的玉米棒,个头真大,颗粒也整齐。
  “是呀,爹,不都是你们帮着收的么。”胡长贵闷声道。
  胡长林摇头晃脑的不敢相信,“啧,奇了怪了,去年产的玉米和往年一样呀,都是个小颗粒散的,今年怎么大变样了?”
  王氏也拿着玉米端详许久,“虽然玉米个头大产量高是好事,可毕竟太过古怪了,这事不能往外说,要不,咱家不知道被编排成什么妖魔鬼怪呢。”
  胡全福面色沉沉,附议点头。
  “可是,娘,玉米收获的时候,好多人都看到了呢。”胡长贵为难的说道。
  家里的玉米地就在学堂附近,收玉米的时候,好些孩子都过来帮忙了。
  “这……可怎生是好呀?”胡全福神色紧张起来。
  这个时期,社会封建民风保守,迷信思想在底层人民的心里根深蒂固,说不出缘由的事情,很容易被冠上不好的言论。
  丰收也有烦恼呀。
  王氏的目光落在了珍珠身上。
  珍珠朝她笑笑,“以前咱家的玉米种得不好,是因为留的种子不好,今年咱们的玉米,都是从镇上新买回来的好种子,加上爹和大伯施肥得当,所以今年玉米的收成比往年好多了。”
  “啊,可是,咱家没有从镇上买玉米种子呀?”胡长贵稀里糊涂的看着闺女,这些种子都是他亲手留的呀。
  “啪~”王氏猛地一拍手掌,笑着说道:“可不是嘛,今年初,咱家在外面买回好的玉米种子,所以今年的收成就特别好了,果然是好种子呀,那钱花得真值。”
  一屋人都看着王氏,胡长林首先反应过来,“对、对,可不就是换了新种子嘛,咱们都差点记不起了了,哈哈~”
  胡全福也醒悟过来,“嗯嗯,没错,新的种子还是我亲手种下去的呢。”
  只有胡长贵依旧一脸懵逼,他怎么不记得,自家换了新种子。
  王氏恨铁不成钢的拍了他一下,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胡长贵这才回过神来。
  胡家的玉米今年大获丰收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村落。
  几乎所有的村民都跑去老宅看新收的玉米,果然,个大颗粒饱满。
  听说是在镇上高价买的玉米种子,产量比从前那种高出一大截。
  一时,大伙都起了心思,纷纷请求胡长林卖几根玉米棒给他们留种。
  结果,老宅新收的玉米,转眼就少了一大半。
  王氏捧着一堆零碎的铜板笑弯了眼。
  还是她的孙女机灵呀,脑筋一动,就把可能出现的祸事扭转成了喜事。
  珍珠正捧着蒸熟的玉米大快朵颐,玉米留得有些老,不过不妨碍它的清甜香糯。
  一锅蒸玉米,转眼被抢食精光。
  平安手里啃着一个,碗里还放着一个。
  “嗯,玉米真好吃,咱家以前的玉米窝窝头那么难吃,可这蒸玉米棒子又香又糯,一点都不像以前的玉米棒子。”
  “好吃就多吃点,过两天玉米晒干,就没玉米棒子吃了,要打成玉米粉收起来了。”李氏看着儿子吃得香甜,心里很是高兴。
  “娘,今年的玉米面可别掺着玉米芯打了,要不,可梗脖子了。”珍珠想起去年吃过的玉米窝窝头,简直难吃到没法形容。
  李氏闻言,猛地红了眼眶,“从前是爹娘没用,让你们跟着受苦啦。”
  “……”
  说着玉米的事情,怎么又说到了从前,珍珠不由扶额。
  李氏怀孕的症状不大明显,可情绪却有些起伏,变得多愁善感起来。
  珍珠连忙上前安抚,又朝平安使了眼色。
  小家伙立刻跑去窝在李氏的怀里撒娇卖萌。
  李氏果然破涕为笑。


第二百一十五章 会好起来的

  胡长贵家种的杂粮不多,没几天就在众人的帮衬下收拾完了。
  阿青、凌希、罗璟和赵虹山都积极的忙进忙出。
  阿青和罗璟没经历过农户人家的秋收,干起活来明显不如赵虹山和凌希。
  赵虹山手脚熟练自不必说了,凌希的动作却也利索得很。
  在流放地的时候,春耕秋收也是劳役的一种,所以这些活他干得很顺手。
  于是,胡长贵、赵虹山和凌希负责挖地收获,阿青和罗璟负责运送回胡家的仓库存放。
  几天下来,旱地的杂粮就都收拾完了。
  随着八月十五的临近,李氏和珍珠开始准备节礼。
  胡长贵赶着骡车,拉上阿青、方师父、珍珠和平安去了一趟圳安县。
  照例先买了些米粮和月饼去城隍庙。
  庙里饲养的兔子已经开始初见效益了,新增了二三十只母兔,卖掉了一批成年的公兔,第一次靠自己的能力挣了银子,一屋的老少都笑中带泪。
  老丁头很公正,奖励了主要负责养兔任务的阿元一百文钱,余下有参与养兔的几人各发了五十文钱,还给几位孤苦的老人家也发了二十文钱。
  剩余的钱都用来改善生活和伙食。
  新增的兔子如今又有好多只开始怀上小兔,喜得一群人把笼中的兔子当祖宗一眼小心供奉着。
  胡长贵一行人的到来,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大伙围着他们七嘴八舌的说着养兔给庙里带来的收益,纷纷对胡长贵表示热切的感谢。
  平安是第一次到城隍庙,不免有些紧张。
  可,见到他们都围着胡老爹称赞感恩,他心里又涌现出喜悦和自豪,他爹是在做善事,帮着这些无家可归的可怜人。
  来的路上,姐姐说过,城隍庙里多是被亲人抛弃的老人与孩子,很多都有了些残疾或外貌上的缺陷,让他到了地方不要大惊小怪的,失了礼数。
  他看向一旁的珍珠,她正和一个脸上带着胎记的女孩说着话。
  “胡小姐,兔子刚来的时候还挺老实的,可是时间久了,就开始躁动了,有的兔子总想撞栏杆,我们怕伤着它,就按着你交代的意思,白天把兔子放在围好的空地上放风,可是,还是有些兔子显得挺焦躁的,这可怎么办呢?”阿元很焦急,如今她管着兔子大小的事情,被庙里的众人寄予厚望,万一兔子养死了,她可对不起大家啦。
  焦躁呀~
  珍珠“呵呵”干笑两声,这些兔子,都是吃惯了空间产的秸秆,这么长时间没有吃到,躁动一点也正常。
  她没具体说什么,只说等会儿去看过兔子再说。
  阿元虽然着急,却只能等着。
  知道胡长贵要到圳安县看望城隍庙的老少,阿云娘特地赶制了一篮子江米糕,托他们送过来,而方师父和阿青也在街头买了分量十足价廉物美的糕点和果脯,作为节礼一起送到了庙里。
  庙里的孩子和老人,身上都穿着朴素却崭新的衣裳,用的都是珍珠上次送来的布料,看着他们的精气神明显好上不少,珍珠心中略感欣慰。
  她不是圣人,做不到一视同仁,别人的困难艰苦她看在眼里,可是,让她把这些都揽在身上负担,她没那么伟大。
  她想做的,是尽可能让他们自力更生,而不是成为谁的负担。
  领着平安,跟随阿元去了他们的兔棚。
  用厢房改造的兔棚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空气里只有淡淡地兔骚味,看得出,他们是用了心在兔子身上。
  平安一进兔棚,便如同进了自家的后院似的,指着笼里的兔子兴奋的说道:“这只母兔的肚子这么大了,应该把它单独放在一个笼子里,要不,等生产的时候,母兔该不高兴了。”
  阿元知道他是胡家的小公子,闻言连忙笑道:“是要分开单放了,只是它不大喜欢我们抓它,每次都躲闪得厉害,我们怕伤了它的肚子,就一直拖着。”
  “哦,那是你们不会抓,我抓给你们看看。”平安很是兴奋,家里的兔子一开始一直是归他养的,对于兔子的习性他了如指掌。
  珍珠看到两人探讨的高兴,便自己的走到另一间放置草料野菜的地方,检查了一下他们收集的草料,发现有清理干净的花生藤和玉米秸秆,她眼睛一亮,从空间里掏出一大把花生藤和玉米秸秆,把它们夹杂混在其间。
  刚遮掩好,平安探头进来了,“姐,你在干嘛?”
  “哦,我看看他们的草料都整理得怎样。”珍珠不慌不忙的回道。
  “胡小姐,这些都是我们清洗干净晾晒好的,有什么不妥么?”阿元有些紧张。
  “没有,你们整理得不错,那个,兔子躁动的问题,嗯,暂时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过几天兔子就稳定了的,你不用着急。”珍珠安抚她道,就算没有空间作物,兔子躁动的问题也没什么大碍,这些兔子已经是野兔繁殖了几代的成果,比刚捉回来的野兔温顺多了。
  阿元闻言,放下心来。
  陪着两人,去查看他们新开辟的菜园,还有围起了专门给兔子放风的坡地。
  阿光和嘎子正在菜园浇水,珍珠心中一动,跑了过去帮着他们提水。
  趁着舀水淋菜的时候,偷偷往里面开始掺灵泉。
  阿光是个不会说话的孩子,眼睛却幽亮墨黑,瘦瘦小小的身子穿了一身略长的短打,他静静地看着珍珠提水浇菜,安静乖巧得让珍珠一阵鼻酸。
  嘎子是个天生腿就短一截的男孩,个头比阿光还矮上两分,个性内向且自卑,虽然会说话,却很少开口。
  他们身旁还领着一个四岁的女娃,叫小草,脖子上有一大块很明显的烫伤。
  这些孩子,因为各种缺陷被亲人抛弃,却在老丁头的保护下顽强的活着。
  珍珠很认真的给平安介绍了他们。
  平安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又提前做好了心里准备,所以,看到他们并没有大惊小怪,而是友善腼腆的打了招呼。
  孩子们之间的友谊简单又纯净,没多会儿,他们就能玩到一起了。
  他们一行人没有停留太长时间,把方师父和阿青送到章大夫的医馆后,他们三人还要在县城购买中秋的各种节礼。
  月饼、果脯、糕点、水果、酒水等,还有各色的尺头,除了一贯的素色细棉和暗纹细棉,珍珠还买了价格比细棉略高的素绫和花绫。
  平安第一次到县城,一脸兴致勃勃,看哪都觉得新鲜,加上珍珠一路给他买了不少零嘴,他乐得一路走一路吃。
  回到家中,珍珠和李氏开始商量给大家的节礼。
  往年家里穷困,节礼这些多是做个样子,饭都吃不上了,哪有闲钱置办年节礼物。
  现在日子好过了,自然不能省略了。
  他们只需给长辈送节礼,所以也很简单,一是舅公王宏生一家,二就是老宅的胡家老两口。
  老宅的节礼好说,分拣好一筐现成的,提过去就成。
  舅公一家呢,还得问过王氏,看看两家由谁出一个代表去一趟。
  当夜,吃过晚饭,胡长贵和平安就提着东西去了一趟老宅。
  珍珠和李氏继续分拣员工节礼,一盒月饼、一包点心、一包果脯和一篮子水果,细棉和素绫按着性别和身型分别裁好。
  中秋节,历来是一家团圆的传统节日。
  胡家还是第一次过上一个富足的中秋节,不用担心米缸里的粮食不足,或者钱袋里的银子空空如也,还有孩子们受苦痛折磨的病痛。
  胡长贵是真的心头激动。
  去年的中秋,家里收成不好,平安偏又发起低烧,给他抓了药熬下,家里就没剩几个铜板了。
  这才在赶完秋收后,直接跟着柳常平去临镇打散工,为的就是能在过年前能攒点银子,把家里外债还上。
  一年的时间,宛如隔了一世般,家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胡长贵有时候做梦醒来,会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就在梦里。
  胡家的大礼包,二天都发到了个人手里。
  赵虹玉捧着一大包节礼,晕晕乎乎的回到了家里。
  “哎呦,虹玉,你咋也捧了这么一大包东西回来?”潘氏过去帮忙,赵虹山早先也让丁氏捧回一大包东西。
  “嗯,胡家发的节礼,说是每个签了契约的都有。”赵虹玉把手里的东西放了下来。
  丁氏抱着小闺女感叹道:“胡家可真是大方呢,娘,你看,这两块布料多好,那块藕荷色的素缎多好看,端正又秀雅,妹妹裁一件春秋穿的褙子正合适。”
  潘氏捧起那块素锦,光滑柔软,质地轻薄,确实合适做褙子。
  “虹山也发了两块料子,一块深灰色一块绛紫色,都是上等的细布棉料,那块绛紫色的细棉,你拿来自己做一身衣裳吧,今年因着虹玉的事情,你也跟着受苦了。”为了能让赵虹玉和离,他们家不仅掏空了家底,还借了不少的外债,放在谁家的媳妇身上,心里肯定都是不愿意的。
  丁氏性子软绵和顺,当初虹山与她商量的时候,她虽然犹豫了一下,可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
  “娘,瞧你说的,难道看着妹妹一直受苦不成,现在好啦,苦尽甘来,相公和妹妹都在胡家帮忙,每年都能存一点银子,咱家欠的债很快就能还完了。”丁氏说着,眼角有些湿润。
  “嗯,会好起来的。”潘氏也红了眼眶。
  赵虹玉上前搂住她娘,流下了心酸的泪水。
  是啊,会好起来的。


第二百一十六章 打枣挖藕

  中秋赶上了秋收农忙。
  胡家的饭桌摆在了前院。
  赵虹玉把菜都上好后,也回家与家人吃团圆饭去了。
  原本,胡长贵是想在老宅一同吃饭过节的,可王氏说,他们这里还有凌老先生三人和玉生,没有把客人撂在一边,自家去吃团圆饭的道理。
  胡长贵只得作罢。
  红烧鹿肉、香卤鹿肉、鹿骨山药汤、卤猪蹄、香辣卤猪肚、香芋扣肉、莲藕排骨汤……大大小小的碗盘摆满了整张八仙桌。
  大伙依次落座,胡长贵、凌显、罗璟和凌希四人面前都放了小小地酒盅,潘雪兰拿着从县城里买回的酒坛子,挨个地倒满了酒。
  庄户人家的男孩十二三岁都算半大的成人,可以开始学着喝点酒了。
  “今天……是中秋节,咱们虽然不是一家人,可能聚到一块过节,也是缘分,多余的话,咱也不会说,嘿嘿~大家今天吃好喝好啊,都别拘着,来,老先生,咱们先干一杯。”胡长贵端起酒盅笑着朝身旁的凌显示意。
  “胡二爷说得好,我祖孙三人多得胡家照顾,承蒙大伙的不嫌弃,能聚到一起过节,确实是莫大的缘分,老夫先干为敬。”凌显话语真诚,他们到胡家的这段日子,胡家的人都以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