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六零好时光-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事情是梁书记提出来的,针对之前旱灾的事情,梁书记觉得要引以为戒,要提前做好水利工程,然而顾省长觉得目前目前刚从自然灾害中走出来,搞这么大的工程会增加负担。
  顾省长刚发表完意见,一部分人就开始支持顾省长了。包括刚刚的那位胡部长。
  后面估摸着是梁书记这边的人又开始发表意见,两边争论不休,不过苏瑜目测了一下,支持梁书记的人似乎比顾省长那边少。
  邱书记则一直保持沉默。
  过了一会儿,梁书记提议投票,邱书记才直接表态,举手支持。
  苏瑜看到这一幕,就赶紧儿盯着那些投赞同票的领导,然后对着他们背后的秘书们露出友好的笑容。
  这些都是可以列入友好交流备选人的。
  不过即便是邱书记这边支持,但是支持顾省长提议的人更多,所以这个项目暂时被搁置了。
  离开会议室的的时候,胡部长和顾省长说了几句话,脸上高高兴兴的,到了走廊里看到邱书记了,还过来打招呼,“老邱,人太固执了不好。”
  邱书记看了他两眼,“我只坚持我认为正确的事情,倒是老胡你,去下面县城的路是不是要早点修了,利国利民的事情,要多做。我们江东市还等着胡部长的批条呢。”
  胡部长笑着道,“这事儿我会和领导再沟通沟通的。毕竟领导的想法是发展一些重工业计划,这是利国利民的事情,资金不够的情况下,当然要照顾一下重点项目。”
  “就只怕这是某些人自己的想法。”邱书记背着手就往外走,苏瑜也赶紧的跟上。
  胡部长看到他们这样,哼了一声。然后转而去了顾省长的办公室里。
  顾省长正在严肃的看着最近的钢厂和煤场扩大化计划。
  听到秘书说胡部长来了,就将东西收起来放在一边。
  看到胡部长进来,顾省长笑道,“伟盛同志来啦,有什么事情吗?”
  胡部长笑着道,“是为了省里修路的事情,为了支持钢厂和煤场扩大化的工作,我们部门准备修建两条直通码头的路。”
  顾省长笑着道,“很好,这个问题可以具体讨论一下。利于重工业发展计划,我们都是支持的。”
  听到顾省长的话,胡部长很是高兴,觉得自己做对了这个决定了。
  他又道,“刚碰到了老邱了,还是倔脾气,不给面子。要我说,他们那边的老沈倒是挺好说话的。虽然是个副市长,但是之前也是从省里下去的。”
  顾省长微微皱眉头,“这个问题再讨论吧,现在不着急。”
  “是,我也是这么想的。”胡部长笑着道。
  等胡部长出去了,顾省长眉头又皱了起来了。他其实是很欣赏小邱的,当初小邱上来,他也是支持的。
  所以现在变成这样,他心里自然不高兴。
  不高兴归不高兴,他还不至于为了这事儿就把小邱怎么样。工作问题,他向来是不喜欢搞争斗的。这要是他能够得到那么多人支持的原因。
  这个小胡……要不是因为他这人支持工作,真是不招人喜欢。
  另外一边,邱书记和苏瑜也直接离开了省里这边,回到市里办公室。
  苏瑜赶紧儿给邱书记到倒了茶水。之前就泡好的,现在天气热,正好可以喝点凉茶。
  “民生问题是重中之重呀。”邱书记叹气道。
  苏瑜知道邱书记这是习惯和秘书发牢骚。以前宋东征在这边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他这样做,说明是相信她的。
  于是点头道,“我之前跟着东征同志去生产队考察过,日子过的都不宽裕,不说别的,现在吃饭问题还很好严重。如果水利工作做的好,确实对农民同志帮助很大。”
  “民生民生,老百姓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我看他们早晚要后悔的。”
  邱书记有些无可奈何。
  苏瑜道,“邱书记,现在上面不支持,咱市里不能自己做吗?我之前几次去县里看过,劳动力是有的,只要供应饭菜,老百姓都很有干劲儿。只要不是农忙的时候,老百姓都是很有劳动热情的。咱修不了大的水利工程,可以修建小点儿的。每个生产队打通一段,到时候互相连接起来,就是一个整体了。”
  邱书记没想到苏瑜还对农民同志事情这么了解,不过想到宋东征在金河县的作为,倒是心中了然了。笑道,“小苏,看来你还是做了功课的。这个提议可以讨论一下。省里不支持,我们就自己做。”
  “邱书记,我建议这事儿要是做,就尽快做。是这样的,因为我弟弟在西南参军,所以我也关注一些军事报,最近看到一些西南的情况,觉得好像变化越来越大了。”
  听到苏瑜的提醒,邱书记的脸上也严肃起来了。他当然不信苏瑜是看报纸看到的,应该是她那个兄弟在前线带回来的消息。
  作为管理地方的人,他平时是很少有时间去关注边区的情况的,一来是没时间,二来也是为了避嫌。不过他也偶然听说过那边的局势。现在听苏瑜这么一说,他觉得自己不得不正视一下西南的问题。要真是和苏瑜说的这样,那到时候国家的重点就是在前线了,对下面建设会有一些影响。
  “小苏啊,你很不错。”
  邱书记认真道。真的是很不错了,在单位里面上班的,是很少会想到去关注不相干的军事问题的,更不会考虑这个对他们自身的影响。小苏考虑到了,说明是个有大局观的。而且这个大局比别人的大局都要宽大。
  他觉得要是苏瑜这不是偶然的,那她可能在某些方面要比小宋更出色。
  有了苏瑜的提醒,邱书记还真是花心思去调查了一下前线的问题。
  邱书记自己就是从部队走出来的人,虽然退伍多年了,但是朋友还是很多的。只要是不涉及军事机密的消息,都是可以了解到的。
  得到了自己的想要的信息之后,邱书记觉得这个问题确实影响很大,第二天就带着苏瑜去了一趟省里找梁书记汇报工作。
  他的想法是,如果今年真的有战争,那么水利工程今年确实不宜动,毕竟省里主持大型水利工程要花费重大,而且需要很多人力,在全国气氛紧张的情况下,这个工作势必要受影响。所以他建议这个项目留在明年年初看战争情况再提。而现在退而求其次的可以进行修路。连接各大县城和省城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利于老百姓,也能支持后期对战期间车辆运行。
  梁书记听到他这一番分析,心里的郁结算是散开了。
  只要这修路修的好,后期对对战时期有帮助,那么等战争结束了,他再提修水利,倒是顺理成章了。
  梁书记笑道,“还是你想的仔细。不过这事情我还要再去确认一下。如果有这个可能,我们就改变计划。”
  “也是小苏提醒了我。”邱书记道。
  “你新来的那个秘书?”梁书记道。
  邱书记点头,“虽然是个女同志,但是能力挺强的,做事很细心。”
  做事很细心的苏瑜同志正在和梁书记的秘书聊天。
  梁书记的秘书程秘书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能坐到这位置上,也是很有能力的人。因为邱书记和梁书记的关系,所以程秘书倒是难得的对这个市里来的小秘书多了几分客气,还顺带和聊了两句。
  结果聊起来,苏瑜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农民工人机关单位的事儿,她都能说上几句。
  程秘书好奇她咋懂的这么多,苏瑜就道,“学校学的,我们同学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农民家庭,工人家庭,干部家庭,军人家庭都有。和她们谈话多了,了解的问题就多了。比如我有个同学,家里是山里的一个生产队的,他考出来,就是为了能够多吃两口饭,我有个同学,是市里干部家庭的,她考出来就是以后参与祖国建设。还有一个同学是省军区首长家庭的,她的志向就伟大了,以后做个保家卫国的女战士。”
  虽然只是简单的聊天,程秘书就听出来了,苏瑜拥有很广的人际关系。各个阶层都认识,连省军区都有认识的人。
  这样一来,程秘书就觉得这个人不止是普通的小秘书了。普通小秘书就是和邱书记上次那个秘书小林一样的人。啥人也不认识,又想往上爬,所以随便省里那个人去接触他,他都如获至宝。小苏就不一样了,人家人脉关系这么广……程秘书觉得,这样有作为的人,是值得结交的。可以给与一定的重视。
  “苏瑜同志,你懂的东西真的挺多的,以后希望有机会和你再聊聊。给梁书记做秘书,我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我也要不断的学习。”
  苏瑜笑着道,“不不不,这不叫学习,这叫互相指教。我觉得程秘书您懂的东西肯定比我多。希望以后多多指点。”当然,前提是你领导和我领导一直这么志同道合,为人民服务。
  回来的路上,邱书记和苏瑜的心情都不错。
  邱书记是觉得一下子找到了事情的突破点,而苏瑜是觉得,自己终于算是在省里这边暂时有了‘朋友’了。她最喜欢交朋友了。


第229章 
  西南边界,苏小志又来了部队医院里面换伤药。他现在虽然归队了,但是并不能出任务。而是留在后方这边修养学习基础战术。顺便再定时来上药。
  对于这个安排,苏小志心里很是不服气,毕竟他早早的回来,就是为了上前线去打敌人的。结果竟然被留在了后面了。
  最让他郁闷的是,给他换药的又是那个脾气不好的小护士。
  “你这个伤口还没长好,每天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弄开了。要不然之前的伤口就白养了。”
  “哦。”苏小志应了一声。他身体真的很好,这点小伤算啥啊,听宋哥说他以前被鬼子的炸弹炸过,都好好的呢。他难不成还比不上宋哥吗?
  “还有,你记得每天都要过来,不要再耽误了。你这次已经三天没过来了,你知道吗?苏小志同志,你这种不爱惜自己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
  苏小志嘴角抽抽,“我这几天也没觉得伤口疼呀,三天换一次就行了,每天来,我咋安排时间学习呢?”
  三天来一次就差不多了,他可不想每天都看到这个女护士。
  小护士看到苏小志这样子,气的不得了。这小同志咋就这么不听劝呢。
  帮着苏小志绑好了绷带,小护士道,“有本事你以后就别受伤来医院!来了医院你就要听医嘱,配合我们的治疗!”
  “其实我真是不想来。”苏小志老实道。
  要打针还要吃药,比打仗还可怕。
  小护士闻言,气的说不出话来,干脆端着托盘就走了出去。
  苏小志忙喊道,“哎,林护士,”
  小护士红着脸停下来,“啥事儿?”知错能改,还是可以原谅的。
  “我啥时候能好啊,你们给我写个证明呀,我要上前线。”
  “……”
  因为苏小志一直想回战场那边去,主治大夫又给他查了查伤口,然后和他承诺,只要他再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面每天都过来一趟医院,就能保证他一个星期之后可以回前线了。
  得到了确切的承诺,苏小志乐的差点儿跳起来。
  苏小志这边还期盼着要去前线的时候,前线的形式越来越严峻。
  敌人嚣张的建立了多个据点,己方也严阵以待,更多的人开始往前线调动。
  江东市。
  因为邱书记的提醒,梁书记也一直在想办法关注前线的消息。虽然现在国家还没有主张要打仗,但是他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几率的。
  如果打了,暂时放弃水利工程,改成修路,这对于省里来说是很正确的。如果不打,修路也能保证省里的发展,而水利工程等明年还是能修起来的。不管是打还是不打,暂时放弃水利工程项目,对于他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经过验证之后,他决定听邱书记的建议,退一步,将水利工程计划暂缓,以此来换取修建公路的项目通过。
  八月中旬,常委会议再次召开,梁书记就提出修建公路。主要是修建几条县城通往市里,市里通往省城的路。
  因为梁书记主动让步,顾省长这边倒是不好再一而再的阻挠梁书记的项目了。
  而且修路的事情,确实也是在计划里面的,现在只不过是改变一下修建的路线而已。
  于是修路的提议几乎全票通过。
  会议之后,管交通的胡部长立马就找顾省长商量这事儿。
  “这要是按照梁书记他们的提议,我们之前想的那几条路线都要缓缓了……”主要是他已经在明面上和老邱那边给闹翻了,现在让那边得了好,他心里总是觉得不痛快。
  而且之前的路线是他规划的,要是做成了,就是他的成果。现在这样一来,好处全是老邱他们那边的了。
  老邱管的可是省会城市,条条大路都要通他这地方来,他得的好处最大!
  顾省长皱眉道,“这事情不用着急,暂时先扩大钢厂和煤场,其他的可以暂时缓缓。”
  他和梁书记还没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有些时候就意味着要妥协。这次梁书记既然主动妥协了,那么他当然也会投桃报李的妥协一次。
  在他们这个位置上,有些妥协是有必要的。
  修路的事情虽然定下来了。不过因为顾省长要扩大钢厂和煤场建设,要花大量资金,所以轮到修路这边的就没多少资金了。
  所以梁书记和邱书记一商量,先修建几条到省城的朱主干道,然后各个地区和市里自己拿一部分资金出来慢慢修。
  邱书记作为江东市的一把手,全权主导市里的修路事宜,苏瑜也跟着忙碌起来。有时候工作起来,连口饭都吃不上,眼看着就瘦了一圈了。
  周末好不容易休息半天,宋妈看着她这瘦下去的脸,就开始心疼了,“苏瑜,你们这还没忙完?”
  “还远着呢,现在邱书记每天都要到处视察开工的情况,还要担心有些县里不配合,我也要留意他们各地出现的突发情况,及时和邱书记反应。我估计没有一年半载的,是闲不下来了。”
  苏瑜虽然这么说,心里却很兴奋。觉得自己又找回了曾今那种拼搏的感觉。
  比起闲在家里,她更喜欢这种在工作中找到满足的感觉。
  “爸妈,你们别担心我。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机会。我把这事儿做好了,别人也不能说我们家和邱书记的闲话了。”
  “哎,让别人说去,咱家才不怕呢。”宋妈叹气道。她觉得自己这一家子还真是一家人了,她和老宋当年也是一门心思的为了革命事业奉献半辈子,现在老了,儿子媳妇又开始接班了。
  宋爸倒是很高兴,觉得后继有人。以前就觉得儿子不懂事,现在儿子长进了,儿媳妇还这么上进,他觉得倍儿有面子。
  “小苏,好好工作,不要担心家里。我和你妈都支持你工作。”
  “谢谢爸妈!”
  苏瑜高兴的喝了一碗汤,抢着帮着宋妈收拾了碗筷之后,就赶紧出门去办公室了,就担心下面随时有问题要打电话过来。
  果然,下午就有人打电话过来了。
  打电话过来的是宋东征同志。
  听到是苏瑜接的电话,宋东征就兴奋了,然而还是装模作样,“苏秘书,关于我们养殖场的情况,我需要和领导汇报。”
  苏瑜边看着笔记本上记录的几个县里的问题,边道,“邱书记出去视察了。”
  听到苏瑜的声音,宋东征心口就痒痒了,喉咙还有些干燥,他咳了咳,“哦,那和苏秘书你汇报也是一样的,我们养殖场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了,不知道市里什么时候来一位领导过来视察指导一下,这样让我们心里也有个底。”
  苏瑜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