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八十年代逆袭-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全国都掀起流行穿运动服的年代,那真可谓是一年四季都能穿红色、蓝色、绿色,那种衣服袖子和裤腿侧边带三条白杠的运动服。

夏天,上面半袖,下面运动服裤子。

春秋,线衣线裤、绒衣绒裤外面套运动服。

冬天,棉袄外面,还是红蓝绿各色运动服。

后来,流行到什么程度呢?快赶上中国特色了,成为了各学校校服。

毕晟羡慕地、眼巴巴看了好几眼。

你都说毕晟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喜欢楚亦锋,这楚大哥哪是一般的大哥?

那眼力见儿真不是谁都能行的,想啥给毕晟来啥,跟肚子里的蛔虫似的。

楚亦锋拍了拍小少年的肩膀:

“喜欢那运动服?呵呵,小样儿,不用羡慕。不是要来京都念书了?等你开学穿新的。”

毕晟仰头看楚亦锋。他以为是开学时,楚亦锋会偷着买了送他一套的意思。

楚亦锋回笑了下,心话:到时候学校发。谁给你买那个?傻不拉几的!

一挑眉,像是坏笑般,大步流星的离开,冲卖糖葫芦的招了招手。

刘雅芳拽了拽毕铁刚的衣袖,眼睛里冒着亮光的瞧热闹,纳闷问道:“你说也真是怪了哈?咱跟着小楚这孩子出来,就没人敢过来问咱是不是住店照相买不买车票的,他们是咋看出来的呢?还能认出谁是外地人不外地人?”

毕铁刚点点头,也挺唏嘘的瞧着:

“那备不住练出眼力了。你瞅瞅,这刚亮天儿多大一会儿,人乌央乌央的(很多),天天瞅这老些人,看多了也就练就一双慧眼了。”

怎么分辨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呢?

楚亦锋给毕晟买了根儿糖葫芦正好回来听了个尾巴,给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解析:“叔、婶儿,你看那无论长发短发都烫头的妇女,还都跟要爆炸了似的发型,那一准儿是本地的。

这一年半载的吧,京都流行烫头,就是明星,我瞧着都认不出哪个是哪个,那都一个模样。

还有,你看那不管穿呢子大衣还是穿棉袄的男同志,对,你看那个,就那个现脱大衣穿中山装的。

就那个形象,穿着多体面没用,只要胸口别支钢笔,那一准儿是外地人。

所以这些招揽生意的都看出来了。

现在人还不算多,等中午大太阳一出来,提着鸟笼子的,拎着水桶夹着大号毛笔来写字的,那都来了。

这个城市很包容,它是首都,要面对四面八方的来客。

其实哪的人也并不重要,咱不都是中国人?”

刘雅芳笑的点点头,瞟了眼吃糖葫芦的毕晟,小声嘀咕道:“你不酸牙啊你?竟让你大哥花钱。个败家孩子。”

刘雅芳早就知道毕晟身上的棉袄、帽子,那都是楚亦锋给买的了。

你说那身行头还是她给吐的,人还在外头,又不能骂孩子,只能拿糖葫芦磨叽两句。

四口人溜溜达达往停车的方向走。

马路边儿停着好几台能拉开车窗的老旧汽车。

有人穿着破旧棉袄,脖子上挂着黑皮兜子,喊道:“颐和园了,去颐和园了?还差两位?还有没有人要去了?”

又有人对着那喊颐和园的人,就跟抬杠比嗓门似的,也扯着脖子喊道:“去八达岭的?我这还差一位,有没有要去的?要起车了啊?”

听到这两嗓子,楚亦锋看起来是说给毕晟听,实际上是解释给毕家夫妻俩,摸着毕晟的脑瓜顶说道:“颐和园的昆明湖都结冰了,这时候不适合去那,也没个花草的。夏天再去。

至于长城,那上面都是冰溜子,估计你还没等爬多远,你那波愣盖儿就得卡秃噜皮喽!”

说完,楚亦锋自个儿先乐了,回眸看向毕父:“叔,东北话是这么说的吧?波愣盖儿?”

毕铁刚笑道:“嗯那。是这么说的。波棱盖儿就是膝盖,卡就是摔,秃噜皮就是破皮儿了。你还别说,你这孩子说的还怪地道的。”

……

车都快开进热闹的早摊儿街了,刘雅芳还扒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中间的空隙那,磨叽着:“花那钱干哈?婶儿回去给你做饭呗?家都现成的,你正好尝尝婶儿的手艺?”

甭说一直陪笑脸的楚亦锋了,就是毕铁刚都嫌烦了。

心话,怕孩子花钱,一会儿你就花呗。吃个早饭能花几个?磨磨唧唧的。

不得不当着楚亦锋的面前打击自家媳妇道:

“我看你这是不晕车了。”

毕铁刚一句话,给刘雅芳干没音儿了。

你还别说,刘雅芳心里还真合计了呢,她也纳闷:就是说啊?今儿个咋没晕车呢?看来晕不晕车也分心情好不好呗。

快要塌了的小屋子,一进屋就能闻到浓浓的油烟味儿。

小小的早餐摊儿,那真是能尽量摆桌子长凳就多摆几个。

要想在屋里走动,看起来也挺费劲。

肩膀挤肩膀的,就像是要错不开身的环境。

就是在这样嘈杂的环境中,刚才还开着轿车、穿着齐整的楚亦锋,现在也扯着嗓门喊道:“嘿,伙计?这呢!四个人,先给我来八根油条!”喊到这,停顿了一下,问毕家的几口人:“叔、婶儿,你们吃豆腐脑还是喝粥?”

刘雅芳赶紧抢话道:“啥都行。啥便宜来啥。”

楚亦锋又问毕晟儿:“狗蛋儿呢?吃不吃油炸饼?”

毕晟转动了下脑瓜,瞧了眼热闹,随口回道:“你吃啥我吃啥。”

油条吃光了,豆腐脑也全都喝完了,尤其毕家父子,那真是汤底儿都不剩,刘雅芳还知道留一口。

楚亦锋看了看面前的空盘空碗,一副像是随便说说的样子,平静地随口来了句:“叔,婶儿,当初月月干的就是这个,就在这条街上。”

毕父抬眼看向这个摊子三十多岁的汉子,正端着油条,从他面前走过。

刘雅芳这个当母亲的,刚才还吃的饱饱的,瞬间有种如鲠在喉,她觉得她现在后反劲儿、有点儿晕车了。

楚亦锋笑着刮了刮毕晟的鼻子:“狗蛋儿,想不想看你姐当初住什么样的屋子?”

在医院时,楚亦锋发现毕母对毕月态度并不太好,那一刻,说真的,他挺为他的月亮叫委屈的。

他想,他该让叔叔和婶子,多了解了解他们的女儿。

即便那女孩儿,也许在父母眼中,性格并不讨喜。

第二六三章你在我眼里是无以伦比的美丽(二合一)

提起这个话题,楚亦锋有两方面的私心。

一方面是亲眼所见毕月在家里的“不受待见”,为毕月叫冤。

另一方面是他自己。

他知道他和毕月的关系,为啥能引起双方家庭都有顾虑的原因。

他母亲和姐姐就不用说了,总觉得他能看上毕月是被“妖精迷了眼”,要不然怎么就非得看上毕月。

估计都得认为,他图的是“其表”,他只要过了被迷了眼这一阶段,那其他漂亮女孩儿是能取代的。

那些暂且不提,就说说毕月的父母吧。

昨天对他那个样子,今天对他态度也有试探、顾忌、客气,别看已经一口一句“孩子”的叫上了。

大概在他们眼中,他和毕月之间,家庭背景、生长环境,就是将来有个万一,退路都不同。

说白了,和他母亲有异曲同工之处。

他们恐怕是认为时间久了,毕月在他心里,是能有其他人替代的。

今天,他就要告诉告诉大家,毕家女儿小小年纪考上大学的聪明,十八九岁像朵花儿的漂亮,最鲜明、最骄傲的大学生形象,他通通都没见过。

他见到的,都是另一面。

昨天楚亦锋临睡前还在想,这“两方面的私心”,他只是想让毕父毕母多了解体谅他们的女儿,多了解他和毕月之间的关系,能够放心一些……

如果安排的太刻意,如果毕父毕母长了一颗七窍玲珑的心,会不会弄巧成拙?会不会认为他一个当小辈儿的,在讽刺他们?

有点儿风险。

就像此时,楚亦锋话落,他眼神虽落在毕晟身上,实际上心里挺打鼓。

毕铁刚率先站起身。

他有种直觉,儿女挣钱的日子挺遭罪,虽然他和雅芳都问过八遍了,但也许今儿个得到的答案会不同。

“他们一个个的,一问咋样啊搁外面?就会嬉皮笑脸说好,啥都好。

就跟那钱是大风刮来似的,有一个算一个!

走,去瞅瞅。小楚啊,你把你知道的,都跟叔说说。”

楚亦锋簇拥着毕晟,从小小的早餐摊铺挤了出来。

带着毕铁刚和刘雅芳往街上走时,还笑谈两句,不希望毕父毕母多想,说道:“叔,婶儿,遭罪是指定得遭罪。哪有想挣钱不遭罪的。

京都这地方吧,只要豁出去做小买卖,钱确实是能赚到的。

你看咱刚才吃饭那家,忙忙活活一早上,不少挣,估计弄好了,能顶工人半月工资。

月月和大成也是那么挣出来的。”

刘雅芳叹了口气,在楚亦锋身侧感叹道:

“挣的多也不好看啊?但得有其他来钱道,谁能豁得出脸面挣这个钱?

前些年又抓又咋地的,都不把做小买卖的当人看。老辈儿人也常说,古时候都讲究个士农工商,可见还是不行呗。”

说到这,刘雅芳又抬眼看楚亦锋,像是点拨楚亦锋似的又继续道:“小楚,俺们家现在好了。

就是以后做买卖,也是我和你叔做,俺俩都商量好了,让月月好好学习,到点儿就放学回家。

呵呵,我就等着让月月消消停停念完大学,有个体面的工作。”

楚亦锋听明白了,这是怕他们家瞧不起做生意的,怕他家瞧不上毕月:“婶儿,现在都什么年代了,没那些说法。文件都下了一茬又一茬,咱国门都打开了,欢迎海外侨胞回国投资。

要说做生意,毕月在我姐面前那都是小巫见大巫。我姐不敢说是第一批做买卖的,那也是前三批。

她那工作也不错,可我们家没有一个人反对她经商。我是军人,没办法,要不然婶儿,我都恨不得下场干点儿啥。”

刘雅芳试探道:“你家没意见啊?”

楚亦锋轻轻一笑:

“钱多总比没钱好,无论是婶儿说的古时候还是现在,能赚到钱的,那都是有本事的人。凡是有本事的人,凭什么有意见?”

而一直在前面领先两步的毕铁刚,听着身后那俩人说的话,紧皱着眉头,始终没插嘴。

他现在哪有刚才在天安门时的心思了,心情倒是挺压抑。

……

毕晟、小名狗蛋儿,那真是楚亦锋非常重要的“道具”。

离吃饭的地方没走出几十米的距离,楚亦锋就站住了脚。

他把着毕晟的肩膀,指着面前的小矮房子,像是在说给毕晟听一般:“看到了吗?那就是你姐姐和你哥住的房子。这是第一个租的房子,也是在这挣的第一笔钱。”

毕铁刚肃着一张脸,站住了脚,回身目光复杂的看着像是要倒的小仓房,这小仓房都不能算是房子。

刘雅芳有点儿发愣般的也扭头看过去,楚亦锋突如其来的就指着一个小破房说到了,她那颗心吶!

楚亦锋开始一边指着小房子,一边给大家讲述。

随着那些带有两方面私心的话语,他一时也挺感慨。

感觉哪像是过了一年半载的事儿,像是很久远了:“叔,有些还是大成跟我说的。说是那时候月月不能离校,就大成在这住。

他负责放学后和面,给第二天做准备。月月早上三点多钟再从学校现过来。

这京都城真要靠走,那太大了,但那个时间段也不通车,月月还真是只能靠走。

油条摊儿干了多久,她就步行了多久。

我凑巧来这吃早饭……

叔、婶儿,那时候我还和月月没说过什么话呢,虽然在家碰见过她给我弟弟上课。但当时我真就没什么太多印象。

还是那次吃饭,印象太清晰了。

我当时看到的就是:大成不会面案子上的事儿,他负责收钱捡碗刷碗。

毕月一个大姑娘家,脸上沾着面米分,一早上就能炸几十斤的面米分。你说她长的还挺单薄的,怎么就那么能干?

那天,天儿都挺热的了,月月脑门上全是汗,身上还穿着一件黑油布的围裙。

第二次,我领我弟弟来吃饭,这大家伙就都认出来了。月月死活不要钱,我都开车走挺远了,她拦车拍我车窗户。呵呵。”

毕铁刚眼神复杂,不过样子看起来还算平静,他附和道:“那得那样,应该的。咋能收你们钱?”

楚亦锋低头瞧了眼毕晟:

“狗蛋儿,你姐厉害吧?

我当时就想啊,一般会过日子的女孩儿,都是挣到家教钱了,那就能省就省,攒着。

一般人真想不到再继续折腾,毕竟人都是有安逸心理的,哪能天天琢磨钱上生钱。

结果你姐可好,轻省的钱赚着,忙的跟什么似的,这么费劲的钱,她也不放过。”

毕晟抿了抿嘴唇,他说:“大哥,我姐挣完钱还放假回家给我买了烧鸡。那烧鸡可香了,她吃的鸡皮。”

楚亦锋这回真乐了。

四个人里,这一刻,也就他是能够被毕晟逗乐。其他人都快让他几句话渲染地说哭了。

……

最初楚亦锋开车拐进这条街上时,刘雅芳真趴在车窗那稀奇来着,她还问呢:“这京都城大首都,咋还有那么破的房子?”

此刻再听到楚亦锋说的话,她那颗当娘的心,被搅合的生疼生疼的。

刘雅芳望着那挂着大锁头的小破房子,心里酸酸涨涨的:大妮啊,成子啊,你们原来在城里住的还不如家呢。

搁家时,咱家再破、再不好,那回家有热炕、有热饭。

大妮啊,早上三点就起来,你能有精神头好好念书吗?

刘雅芳劝自己可不能多想了,赶紧侧头用棉袄袖子擦了擦眼角。

她怕她再多寻思点儿,那就得失态的不行。总不能当着人小楚的面儿,哭的大鼻涕拉瞎的吧?

奈何楚亦锋最近真是……话密的厉害。比划着还说呢:“就那房头接了个水管子,大成蹲那刷碗。咱们前面这块空地,当时摆了五个桌子和长凳,那地方是月月炸油条的案板。再后来她俩就不干了,月月又改卖榛子了。”

毕铁刚拧眉回眸看向楚亦锋:

“啥?卖榛子?她当时跟我们说的是扛一袋子回去,炒吧炒吧,送老师同学啊?”

刘雅芳赶紧接话道:

“说了,说卖了。问我上哪能整着说的是,送不了的,到时候当零嘴儿在校门口卖,我当时还说呢,不嫌磕碜啊?可也拦不住啊,她多犟呢!

唉!这个死妮子,多能折腾,多能折腾,现在都给自个儿折腾去医院了!”

楚亦锋比了个“咱走吧”的手势,往停车的地方放慢脚步走着。

刘雅芳和毕晟频频回头,毕铁刚沉默不语地在前面又领先一步。

楚亦锋发现都快给未来的丈母娘说哭了,这扯不扯呢,到时候毕月别再没夸他,再跟他闹脾气!

特意笑道:

“估计是不挣钱闹心。

叔、婶儿,我和毕月是怎么走近的呢?就是她卖榛子。

我请大院儿里的弟弟们去看电影,当时毕月在电影院门口喊糖炒榛子。

后来下雨了,瓢泼大雨,她也没有电影票,连个躲的地方都没有,就拿个筐举在脑瓜顶,站在大马路上。挺傻的,我就开车给她送回来了。

结果,狗蛋儿,你知道到刚才那个小破房子咋的了吗?”

另外仨人,都被楚亦锋最后一句话给说的停下了脚步。

“叔、婶儿,为啥搬家了,就因为招贼了。那天,大成好像学校有事儿,没在家。得亏是我碰见月月了,要不然得把她吓坏了。”

毕铁刚这回脸色终于变了:“碰着那贼了?!”

楚亦锋打开车门示意几个人上车:“我在的话,碰着就好了。就是没碰着,月月才爱多想。”

刘雅芳长呼出一口气,说话声音都变了:

“哎呦天啊!小楚啊,婶儿谢谢你。真是谢谢你一路帮着她啊!你说一个大姑娘家的,要是有个长短,我还能不能活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