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容后传-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的眼底依旧有野心,却多了几分克制,不至于那么莽撞,羊献蓉神色温柔,低声道:“好,臣妾等着皇上。”
这些,在她看来,其实是一场虚幻的梦了……
游子远率领三军,连赢了几次小战之后,徐长亭暗中见了游子远,他同意了与他之间的交易,他会劝归善王句渠知投降,不过,他要游子远保证,不会大开杀戒,并让他当上巴氐的酋长。
游子远之应下了,只是归善王句渠知十分顽固,就算徐长亭怎么劝说,也不同意投降,非要血战到底。
几次大战下来,他们巴氐羌羯族损失惨重,三万士兵已剩下不到一万,大大的打消了士气。
再打下来,也只有白白牺牲的份,徐长亭想着他与游子远之间的交易,在一次与归善王句渠知商量无果之后,对他暗中下了杀手!
句渠知身死的消息传来之时,游子远正看着兵书,听了禀告之后,愣了片刻,随即道:“看来,可以准备凯旋而归了。”
“将军,那徐长亭当真会投降?”
“除此之外,他没有其他路可走,写份捷报传回长安。”
“是,属下这就去办。”
句渠知一死,巴氐群龙无首,必定会乱,再由徐长亭出头,投降便是理所应当。
刘曜看了捷报之后,自然十分高兴,下令迁徙巴氐二十万民众入长安,如此一来,也能顺势控制巴氐族民。
游子远接到诏令之后,心下却有些担忧,二十多万人,尽数涌入长安,的确可解了关中之危,也有威慑控制的意思。
可这么多人,入了长安之后,吃穿问题如何解决?这些人又如何生活?难不成要朝廷养着吗?
越想越觉得焦心,他分别写了两封劝谏书快马加鞭,让人送回了京城,一封送进了太极殿,另外一封则传到了凤栖宫。
正文 第570章 献蓉劝告
羊献蓉看到书信的时候,有些诧异,不过,想着游子远给她写了书信,定是十分重要的事,就算于礼不合,也拆开查看了起来。
原是关于迁徙巴氐民众的事,他的担忧不无道理,到时人满为患,不好管理不说,朝廷负担甚重,更不好管理。
刘曜下了朝之后,又要批折子、处理公事,到凤栖宫已经有些晚了,羊献蓉却一直等着他。
“怎么还不歇息?”刘曜问。
“臣妾一直在等着皇上,皇上真打算让巴氐二十万民众迁徙入长安?”
刘曜皱起了眉头,朝堂之上的事,他从不瞒着她,还会时不时的跟她商量,不过,有些时候并不愿这些事惊扰到她。
“是,朕已经传令给了游子远,让他来办这件事,不过,他认为此事劳民伤财,让朕再三考虑一番,朕已经下了旨意,他竟敢反驳回绝,实在过分。”
游子远这人的上谏书用词的确不怎么委婉,不懂迂回,刘曜如今是皇上,虽爱惜他的才,却也被他的顽固与冷傲给弄的火冒三丈。
羊献蓉心知刘曜的脾气,不能逆着,得顺着才行,她温声道:“皇上,其实这事仔细想一想,倒的确是个大问题,二十多万人,真要一股脑涌入长安的话,当真是麻烦,这吃喝穿怎么办?靠朝廷养?二十万人,养一年,这国库恐怕就得被耗空了,再者,这么多人,肯定会乱,到时,抢夺争端事情不断发生,京兆府尹只怕要头疼了,还有,巴氐之人本就有些仇恨匈奴人,不起冲突才怪,虽是天子脚下,可若有人吃了熊心豹子胆,试图叛乱,要刺杀皇上,那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稍微一分析,刘曜便会清楚,他行军打仗十分厉害,可一旦涉及到这方方面面的政事,便有所缺陷,所幸,他身边有聪明人,而她说的话,他多少也听的下去。
刘曜深思了之后,半响才道:“难道,什么都不做,若是关中那边又叛乱,那该如何?”
“具体情况,就该具体分析,肯定要迁徙一些人进来,当做质子,以作威胁之用,只是不必那么多,这样吧,每户出一人,三万到五万之人便可,人少了好控制,有亲人入了长安当人质,也就不敢再起反叛之心,另外,可以在远郊之地开辟地方给他们居住,圈地给他们租种,当然,先头朝廷可以先支持些。”
她细细给他分析,每一条每一道都一一说来,温声细语,条理分明,刘曜本是不怎么耐烦,这种政事,他多半是推给大臣处理。
不过,这一次他倒是听进去了,并深以为然,还让人记下了。
末了,他忍不住握着她的手,叹声道:“献蓉,若是没有你,朕只怕又会做出一些蠢事了。”
“人无完人,皇上不必介怀,不过,忠言逆耳,朝堂之上,也有不少良臣,烦请皇上多些耐心听他们的谏言,于江山社稷有益。”
“好,朕听你的。”
正文 第571章 大胜而归
羊献蓉这才笑了起来,刘曜不是什么昏庸之人,甚至称的上是明君,只是,在政事不甚多费心罢了,只能多劝诫着些,只是……他也只能听的进去他的话,可若她死了呢?
谁又能劝的了他?他性子暴躁,若无人劝的住,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皇上,你不仅要听臣妾的,别的人若说的有道理,也要多听些。”
“不要,朕不耐烦听那些老家伙说话,一个个老调重弹,烦死了,不过,献蓉说的话,朕都听的下去。”
羊献蓉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了,戳着他胸口道:“你是皇上,怎么能这样?就拿游子远来说,尽管他说的话不好听,可句句忠言,你以后,可千万别一气之下就砍了他的脑袋,发火之前,先冷静下,想想我,好不好?”
她实在是怕了,怕他到时候没人管的住,脾气越发暴躁,一气之下,就胡乱砍人的头,杀了那些忠臣,可比自断手腕还要可怕!
刘曜抱着她,一口应下,宠溺道:“好,都听你的,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这行了吧。”
“皇上最近倒是这嘴倒是甜了不少,以前可不这样。”
羊献蓉调侃了一句,他总腻着她,陪她的时间也变多了,千娇百宠的,两人夫妻多年,早就过了那个黏糊劲,如今,倒是又多了些柔情与热情。
“怎么?不喜欢吗?”
“只是不习惯罢了,游子远回了长安之后,你要重赏他才是。”
一提游子远,刘曜心绪便有些复杂,当堂顶撞,毫不客气的斥责他,这人倒是头一份的。
半月之后,游子远大胜而归,与他同归的,便是那五万巴氐民众,之前已做了安排,一切倒显得有条不紊,倒没出现什么纰漏。
刘曜下令举办了宫宴,宴请三军以及嘉奖游子远,这次游子远刚立了大功,一跃跻身成为皇上面前的红人,文武百官莫不上前恭贺,明里暗里也都带着几分恭维与巴结。
游子远原本坐惯了冷板凳,他性子冷硬,向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懂官场中的弯弯道道,私下有人说他“二愣子”,之前,当朝不给皇上面子,这命都在裤腰带上揣着,现下可算是咸鱼大翻身了。
这次宫宴,羊献蓉也出席了,亲自赏赐了游子远一杯酒,算是给足了面子,皇后如此青睐有加,如此可见一斑了。
皇上大喜,多喝了几杯,百官见状,自然也跟着凑热闹,觥筹交错,好不热闹,用醉生梦死来形容也不为过。
游子远不擅喝酒,却也被人硬灌了不少,最后喝趴下了,被人搀扶着出了宫。
羊献蓉陪的甚晚,让张全搀扶着了刘曜回了凤栖宫,又让胭脂打来热水,给他擦拭了脸与手,而后脱掉了鞋袜,睡上了床榻。
她难得见他如此高兴了,只是,这高兴之中,似乎又带着些许的惆怅,仿佛一个解甲归田的将军,想念着他的战场与战马。
她靠近床榻之时,却见他睁眼看她,眼底含着些许的幽光。
正文 第572章 暂代国事
刘曜淡声道:“献蓉,你知道,朕今个为何如此高兴吗?”
“打了胜仗,平了叛乱,又得了良臣,皇上自然高兴。”
“不,朕今个接到奏报,奉州陈安反叛,朕要亲自领军去镇压!”
羊献蓉一惊,忙道:“皇上要亲自领兵?此事非同小可,还是要从长计议为好。”
他摆了摆手道:“献蓉,你不必再劝,朕若是再继续窝在这皇宫之中,就跟废人没什么差别了,朕更喜欢金戈铁马,而不是躲在这宫墙之后,当个什么无用的皇上!政务之事,有大臣,后宫有你,朕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他这是憋闷的坏了,又恰逢乱世,叛乱者不在少数,而他过惯了沙场点兵的日子,让他派遣别人平乱,而他却只能干看着,这委实也憋屈了。
“皇上想好了?”
“想好了,献蓉,你会支持朕的,对吧。”
羊献蓉看着他的眼,眼底有几分无奈,随即淡笑出声:“自然,皇上尽管去做你想做的,臣妾不会拦着,只是,有一点,皇上要多保重自己,切莫受伤,臣妾在宫中,等着皇上回来。”
刘曜喜悦之极,拥住了她,又亲了她一口,心头甚是舒爽,低喃道:“那之后,这朝政与后宫,都要献蓉你多操劳些了。”
“臣妾是你的皇后,这都是应该的。”
次日早朝之时,关于奉州陈安反叛的消息便被上奏了,刘曜当即决定亲自平乱,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不过,刘曜浑不在意,他决定的事,自然不会更改,甚至亲自点兵去了。
没过几日,便领着三军朝奉州去了,而朝堂之上,则交给了游子远,侍中乔豫、和苞等人,另外,也给了羊献蓉特权,一些急需处理之事皆可上奏于她。
之前,巴氐百姓入长安之时,她已表现了她的政治才能,刘曜也不毫不掩饰的夸赞过她,故此,乔豫、和苞等人便试探过,见其见解独特,对于长安城内出现的一些问题,都能十分妥善的解决,这才敢将折子上书。
而游子远,则因其先前多次劝谏了刘曜,心知她为贤后,对其更为推崇,这么一来,倒没出什么岔子。
只是,这国事繁多,一件堆着一件,羊献蓉暂代刘曜之职,身子底子弱了,这精神便差了许多。
宋九是知道她底细的,不禁开口劝道:“娘娘,您身子骨不好,如何能这般操劳?”
羊献蓉淡声道:“不过是多费些心思罢了,不碍事,何况,我如今得了这失眠之症,若无事可做,怕是更容易胡思乱想,如这般,反倒能打发些时日,只是,我眼神有些不好了,有些字迹看不清,劳烦你帮我念念。”
“是,属下遵命。”
上的折子,宋九念完之后,羊献蓉便要下笔些批语,她字迹娟秀,写的也甚为认真,用的是朱砂。
先前刘曜在时,对处理朝政甚是不耐,多推给了近侍,如今,皇后事必躬亲,行事十分周到,于治理朝政之上,似有章法,尤其对于一些上谏之书,甚为赞扬,还会召一些有能之士,入太极殿商议,实在出乎人意料。
正文 第573章 贤后之名
另外,羊献蓉还推行了几项政治建设,比如:
一、均百姓田租之半;孝悌力田及死义之孤赐帛有差。孤老鳏寡者赐谷每人三石。
二、派使者巡行州郡,劝课农桑。
三、设官分职,各司其事:经学祭酒。
这些举措,都得到了大臣们的特别推崇,她实则还列举了其他举措,只是有些涉及到国之根本,需要刘曜在,才能做主,另外,羊献蓉与游子远谈论如何治国安民之道,毕竟兼并易而坚凝难。
另外,她还想启用一些有学识的晋人为官,并意图开办学校,造经学之士以教之,不过,这一建议提出之后,却遭到了朝臣们的反对,毕竟她是晋人,启用一些晋人这事由她提出来,似乎有着别的意味。
羊献蓉便没再提,不过,却暗自想着待刘曜归来之后再提,毕竟,他才是一国之主,他说的话,才管用。
一接手政事之后,羊献蓉倒显现出了她的野心勃勃与才能,游子远都甚为叹服,只是,有些想法,却要顾及太多,不能一一实现,她又只是皇后,暂代皇上处理国事,却不能越俎代庖,就算她再有才能,想要推行什么新政,也会受到不少阻力。
要待刘曜回来之后,再与他商议,不过,就算刘曜离去平乱四五月甚至半年,长安反而更加安稳,羊献蓉于细处下手,做了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对长安民众倒也算是功德一件,于百官之中,名声甚好,还得了“贤后”之名。
要知道,她是晋人,又曾是晋惠帝的皇后,二嫁刘曜之后,一直十分得宠,刘曜登基之后,没有立原王妃为后,反而立了她,甚至为了她,荒废了整个后宫,若不是有刘曜一力压着,恐怕,就要有人骂她是祸国殃民的妖后了!
如今,这“贤后”之名一出,倒也不枉费她劳心劳力。
刘曜不愧曾被称为战神,奉州陈安在他率领三军压境之后,完全溃不成军,一次战败之后,便出城投降,刘曜杀了陈安,收了奉州。
不过,这却只是他征战关拢之地的开始,刘曜势如破竹,想要趁机拿下凉州,此时,凉州刺史为张茂。
刘曜大军长驱进入西河,戎卒二十万五千,临河到营,百余里中,钟鼓之声,沸河动地,“自古军旅之盛,未有斯比。”凉州为之震怖,张茂遂以牛羊、金银、女妓、珍宝、珠玉及凉州特产贡献刘曜向其称藩,刘曜署张茂为西域大都护、凉王等职,旋即班师。
这仗一打便是一年!而这段时间内,长安一直由羊献蓉与游子远等人操持着国事,能保社稷安稳,百姓生活富足安康,也实属不易。
大兴五年(公元322年)刘曜得胜而归,统治了最为重要的关拢之地,而与此同时,后赵石勒也一直南征北战,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山东,徐、兖二州地方,多归于石勒,除了偏隅一方的东晋******,整个天下,都已被刘曜石勒瓜分,天下之势已分。
正文 第574章 皇后病了
不过,目前而言,双方却都还算安稳,收缴周边地区,扩充势力,刘曜收服了关陇之地,石勒也没闲着,将山东,徐、兖二州等地尽收囊中,只是,两国之争迟早要对上,这时机还未到罢了,一旦交战,不止不休,多半以一方覆灭而告终。
刘曜归来之时,是秋日,天高气爽,文武百官于城墙头外迎接,而长安百姓则位列道旁,恭迎着他们心底的英雄。
他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而来,一身盔甲,俊挺的面容,英姿雄发,百姓们都忍不住跪拜下来,口中高呼万岁,这一刻,刘曜才感受到自己这个君王是被尊敬着,被爱戴着,他忍不住笑了。
百官之中,并未看到那个熟悉的面庞,刘曜有些失望,不过,随即,接受完他们跪拜之后,他便急急入了宫。
宫门外,秦淑媛、陈贵嫔等人,以及刘熙、刘俭、刘袭等人都站在那,跪拜迎接,却不见羊献蓉踪影,刘曜心底一紧,立即便问:“皇后呢?她怎么没来迎接朕?”
秦淑媛面露忧色,柔声说了一句:“皇后病了。”
“病了?什么病,可严重?”
秦淑媛不敢直言,刘曜再也忍耐不了,径直朝凤栖宫而去。
凤栖宫院内中种了不少梧桐,深秋了,火红的叶子落在了地上,铺上了厚厚的一层,踩上次咯吱作响,并没有人将之清理,四周有些静,刘曜站在那,看着那十分熟悉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