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七零娇娇女[穿书]-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比较亲近的小姥爷家里也是给了八十八块的礼金,在农村现在还没这么大的礼金数呢,在城里其实也不多,姜可可猜测这是小姥爷自己的私房钱塞进来的,毕竟自从邱娟仪夫妇不时给他孝敬钱后,他自己偷偷昧下的私房钱就多了,而这些私房钱是在交给了小姥姥之后攒下来的,除了平时自己花销,给孙子孙女们买糖,剩下的见到姜可可都喜欢给她发小红包让她去买糖吃。
这种老小孩的模样有时候也是让姜可可很哭笑不得的。
至于其他人姜可可便只是大概看了一下,了解一下大概收了多少钱,到时候轮到这些人办喜事的时候,也是要还礼回去的。
不过人有点儿太多,姜可可看了几眼就交给江寄余了,这种‘主外’的事还是让江寄余去做吧,能者多劳,多消耗点儿精神,晚上就能少几回折腾她了。
而等到婚礼过去一周之后,江寄余跟姜可可才算轻松下来正式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因为那些日子还要陪小姥爷等人去爬长城看故宫拍照等等,虽然是开心的但是也是累人的,尤其是某人每晚回来都说累了要早休息结果哄到了床上却别想休息,来来回回折腾她,好几次姜可可都有些吃不消他这热情了。
好在现在一切是回到正轨了,小姥爷他们都回去了,江寄余也得继续去工作,越是到年底越是忙碌这事可不是开玩笑的,尤其是他还答应过姜可可在家里过完春节要带她去蜜月旅游,所以可不得趁现在把一切该忙的忙完该准备好的准备好吗?是以,除了晚上,平时最多也只能亲几口过过瘾,而不像之前那样恣意,找着机会就把人往床上拐。
而姜远鹏夫妇那边看到姜可可嫁过去之后依旧过得舒心也是放下心来,没再胡思乱想想太多,安安心心地也投入工作了。
所有人都忙,姜可可自然也是不例外,她的文化公司还刚起步呢,哪怕是想做甩手掌柜,也没那么快的。
但是她招揽的这四个人是真的能干就是了,在姜可可结婚这段时间,征文比赛第一轮筛选稿子工作便已完成,还将第一期杂志给办了起来,偏正能量故事的那本杂志叫《晋江》,偏青春的那本杂志叫《听风》,两本的定位都很明晰,封面也是很切合杂志主题的,又因为征文比赛的原因,一上市便是售空,加印了三次才停止,这还是在邮寄事业不够发达的八十年代,如果邮寄发达了,指不准销量会再翻倍。
因为杂志是要到出版那边去刊印的,所以即使外人不清楚,但是出版社的人也都清楚这两本杂志的销量有多高,而出版社的人又跟文化份子有联络,这一下子,几乎B市的文化圈子都知道B市出了两本厉害有潜力的杂志了。
而普通人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杂志是受欢迎一方面是去书店买好几次缺货,另一方面是身边大部分人都在看两本杂志。
《晋江》虽说一开始读者定位是年纪要大一些出了社会那些人,但是因为稿子还是故事类居多,思想细腻却并不晦涩难懂,也虏获了一批年龄比较小的读者。当然,小年轻一代更喜欢的还是《听风》,因为杂志的作者都是跟他们差不多年纪的,写的故事也是少年人的故事,同龄人最懂同龄人,《听风》杂志更符合小年轻的口味。
再加上里面还有正文比赛加持,不少人看过杂志后都愿意撕下参赛表给自己喜欢的文章投上一票,再附带自己的感想在上面,哪怕一封信要贴上八分钱邮票费两分钱信封费,但是却阻挡不了小年轻对参与这件事的热情。
八十年代,真的是实体杂志蓬勃发展的良好环境。
姜可可看着每天收到的投票信件和稿件,心里也是挺高兴的,有一种深深的成就感在里面,尤其是走到书店听到别人问老板还有没有《晋江》《听风》两本杂志的时候,那种隐秘的快乐是无法表达的。
也因此,姜可可愿意给他们每人二十块钱的奖金补贴。
二十块钱对陆昌茂和孙振宇来说不算多,但是若是在一百二十块工资的基础上再加上去,那真的是很多了,这两个领过国营单位工资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两个小年轻,一个从没出过社会,一个在乡下劳作过,一年到头挣的工分都勉强养活自己,眼下一下子拿了二十块钱的奖金,那脸上的喜悦是怎么也挡不住的。
于是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他们更加卖力工作了,会主动加班,到了下班时间也会把一些还没看的稿件拿回去多看几封。
当然,这不仅仅是奖金的作用在里面,还有他们自己本身对这份工作的喜欢。
不过到了后期这几个人手肯定不够用的,到时候还得要招人,姜可可把这件事列入了工作计划里,等过了年她跟江寄余蜜月旅游回来再办还来得及。
毕竟也快过年了,年关招人不容易,又挺麻烦的,她不爱麻烦事,事业心也不重,不像江寄余一样野心勃勃,对她来说只要能把文化公司办起来,收支平衡不亏本,那便没啥大问题,真的很好满足。
就这样到了年关,江寄余跟姜可可的蜜月之旅也马上要开始了,而这一次,江寄余找了那么久的人终于有了下落。
第128章 蜜月旅游
过年的时候姜远鹏夫妇也是到老莫夫妇那儿一起吃饭的; 反正家里只有姜可可一个闺女,老莫夫妇那边人口也少,凑在一块还热闹些。
等到明年姜可可跟江寄余搬到他们的新家里,那过年应该就是去那边吃饭,家里都有留有他们的房间,不怕没地方住的问题。
本来今年年底房子就建好了,材料都是用最好的; 但是毕竟刚建成,还是要先让它散散味,而且年底事情也多也忙,不如就年后蜜月回来再搬。
对这大家都没有意见,所以今年过年是到老莫夫妇这儿来一起吃年夜饭; 吃完后一起看会电视; 然后再送姜远鹏夫妇回去。
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姜可可才忽然有一种自己已经长大嫁人的感觉,因为她送着父母回家去,她却还是要往回走的。
“明年我们把爸爸妈妈都接到新房子去过年吧。”姜可可语气有些小感伤。
江寄余自然是点头; 觉察出她的小情绪,赶紧哄道,“不然今晚我们陪外公外婆守完夜,等他们回去休息我们再出来爸妈这儿?”
姜可可瞪他一眼,“到时候爸爸妈妈都睡了。”
不过心情到底是好一些; 那忽然涌起来的莫名伤感也给抛到脑后去; 以前也不是没有自己过年父母不在的时候; 只是今年身份变了一下子有些不大适应而已,而且嫁的这么近,也不用担心离父母太远他们孤独,尤其是父母现在也是正值壮年,又有工作,还不是那种心灵寂寞的老人呢,他们忙起来,姜可可想见还见不着呢。
回去守了夜,老莫夫妇上了年纪撑不了多晚,便先睡下来,江寄余便把毛毯拿出来,跟姜可可窝在沙发上一边聊天一边守岁。这个时候还没有春晚,看电视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两个人聊天来的高兴。
聊着聊着姜可可便有些困了,她到这个世界来之后生活规律不是一点半点,往常这个时候基本都在床上了,当然结婚后哪怕上了床也早睡不了。不过眼下就是纯聊天嘛,今天又到处拜年热闹了一回,可不就是困了吗?
江寄余看她那打盹的样儿,瞧了眼时间,也差不多,就让她先过去睡,自己再待一会,算是把这个岁给守完。
不过姜可可坚持要陪他,不能让他一个人孤零零守岁是吧。
江寄余见状心里头暖洋洋的,但是手却利落地将她抱在大腿上坐着,“我帮你醒醒神。”
“什……”姜可可还没明白呢,小嘴就给含住了,懵了会才反应过来,没忍住掐了他一下,结婚后真的是越来越放肆越来越流氓了。
但是他也没说谎,这确实挺醒神的,反正到最后江寄余看了眼时间过了,外头烟花炮竹响起,立马把人往房里带,一边亲一边利落地给她剥衣服,熟练的不行,姜可可敢保证自己脱都没他快。
结婚以来江寄余一直很热衷做这档子事,每次都是不知道餍足,好在今晚还有点儿分寸,没把她折腾得太过,不过饶是如此,完事后姜可可还是以最快速度睡了过去,因为这床上运动真的太耗体力了……
或许就是因为太累了,后半夜陆陆续续响起的鞭炮声都没吵醒姜可可,一觉睡醒到天亮。
大年初一在家没事做,初二要回娘家,初三姜可可跟江寄余打算去度蜜月,一切都安排好了,两边的长辈知道,也没说阻拦,反正又不忙也不是没钱,小年轻结婚去蜜月旅游也是可以的。
出行姜可可选择先坐火车到沪市,到时候再转换火车一路南下,因为有些地方没有机场,只能坐火车。
八十年代的飞机航班非常少,B市是首都倒是还好一些,但是同一个地方来往航班基本只有一两趟,姜可可跟江寄余是早上十点多去,结果延迟了半小时才登机,对这一点江寄余很习惯了,他之前为了生意扩张四处跑也坐了好几次飞机。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对坐飞机的要求便放宽了许多,要买到飞机票也不难,不过确实是比坐火车贵多了,从B市坐火车到南方G市的钱差不多就是从B市坐飞机到沪市的钱,所以能坐的起的,除了单位报销,基本都是要有点钱的。
在首都机场也看到不少外国人,从改革开放开始,来华国做生意旅游的外国人就不少,B市的大街上都可以看到外国人了,不过这也没减少大家对外国人的好奇心,经常坐飞机的倒是比较淡定。
姜可可跟江寄余也是见怪不怪,别说姜可可在国外生活那么多年,就是江寄余做生意跑来跑去,也没少跟外国人打交道。
好不容易晚点的飞机终于到了,两人也从闲聊状态解除,江寄余自然地牵过姜可可的手就上飞机,也不管旁人的目光,反正他看到外国人也手牵手了,那他也牵,不签着人这么多他家可可丢了咋办。
江寄余公众场合牵手没压力,姜可可就更没压力了,不过想起之前刚谈恋爱,这人都不习惯在公众场合太亲近,就是私底下,她都记得以前他总是要她‘矜持’,结果现在,姜可可看了眼交握的手,果然人生什么的就是不断打脸的历程。
八一年的飞机不包餐,但是免费提供糖果香烟和酒,江寄余只有必要时候才会喝酒,抽烟他是不抽的,他嫌弃味臭,不过此时又不是工作需要,酒自然也就没喝,倒是糖果剥了一颗给姜可可吃。
味道还不错,有水果味,甜滋滋的,当然,要是软糖就更好吃了。
姜可可吃完一颗糖又喝完水便想睡觉,昨天江寄余把她折腾得有些累,现在困得不行了,对坐飞机也没什么特别的新鲜感。
江寄余便跟从随身带的背包里拿出一张小羊绒毛毯给她盖,贴心得不成,把空姐都给看愣了,这还真是恩爱啊,倒是有些羡慕。
这一睡便睡到飞机停下来,姜可可迷迷糊糊被江寄余牵着下了飞机,机场人来人往吵吵嚷嚷,这才让她清醒几分。
沪市的机场是国内少有的几个机场之一,人流量也没比B市少到哪儿去,姜可可不想在这耽搁,先跟江寄余走出了机场,喊了辆三轮车。
他们此次出行从简,江寄余背着个双肩膀,姜可可就带了个斜挎小包包,坐三轮车也好兜兜风,看看街边的景色。
还是年节,街上张灯结彩也是热闹,不过出来摆摊的倒是也不少,卖水果的卖菜的卖家禽的各种各样的小摊贩都有,而到了晚上还会有夜市,可以见得人们的生活是大大改变了。
姜可可跟江寄余先去了酒店办下登记,沪市发展速度也不慢,酒店更是新开了不少,不过去的还是比较有名的一家老牌酒店,安全会更有保障,那酒店房间里头还有电话机连接到前台,要喊客服服务也是方便,而且楼下还有提供餐饭,中西餐都有。
不过这次江寄余跟姜可可没在酒店里吃,他们想去外头找新开的店面吃吃看,姜可可坐三轮车的时候开建一家装潢很新的西餐厅,她就想去试试。
这个时候的西餐厅还算新鲜玩意,但是因为改革开放政策,外国人的进入,对西餐厅也不是跟六几年一样避之不及,不少人还是想进去尝尝鲜的。
不过因为姜可可跟江寄余不是在饭点进去,倒是没那么多人,还可以选择视野比较好的位置。
不过这家西餐厅并不是B市老莫餐厅那种正统的西餐厅,有些华国化,进门便是收银台,墙上挂着价目表,有个中年妇女坐在前台柜子前收银,这让姜可可想到后世大学附近的小餐馆。价格也不贵,像熏火腿只要六毛二,咖啡一份五毛钱,也比较平民一些。
江寄余不是特别吃的惯西餐,他自己要了法式猪扒和黄油鸡卷,姜可可要了一份牛排,还有水果沙拉,奶油烤杂拌,以及要了一瓶红酒。
最后才花了十七块九,也不算贵。
“可可,晚上我们吃米饭行不行?”江寄余的胃真的是偏爱米饭,以前下乡生活比较清苦不能经常吃,回城后那基本每餐都是吃饭,偶尔参杂面食,不知是不是在塘边村那边待久了,米饭还真是他最爱。
听到江寄余这样颇有些可怜兮兮似的问姜可可忍不住笑起来,把那份奶油菜喂了一口到他嘴巴里,江寄余眉头是当即皱起来,这味道……
但是看到姜可可笑吧,又只能咽下去说还不错。
姜可可也不逗他,“就偶尔吃一下嘛,晚上去中餐馆吃饭好啦。”
江寄余眉头这才舒展。
不过姜可可要是喜欢,下次他还是会陪她吃西餐的。
吃完西餐又去外面逛街,江寄余带了相机,胶卷买了几十卷,半点不怕给消耗掉,一路上姜可可说要拍照,就乖乖到处给她拍,最后还让人帮忙给他们拍合照。
这年代的人还是淳朴的多,没说拿了人相机就跑了,江寄余也放心把相机交给热心路人。
一路拍照一路吃东西,在飞机上睡过的姜可可精神十足,半点没给喊累喊困,晚上还跑到外滩那边去,这是沪市著名的情侣约会圣地,男男女女基本都手牵手,还有接吻的,竟也没人会觉得奇怪会多加注意,对情侣来说,这真是天堂啊。
江寄余现在是厚脸皮,不过也没想在外人面前亲吻,差不多时间了就哄着姜可可回去,一是这边氛围挑动了他的心绪,二是他怕在外头玩得太疯,晚上回去姜可可倒头就睡,不肯跟他做和谐运动,他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必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幸福的。
姜可可没猜到他的小心思,江寄余既然说要回去了那就回去吧,反正玩了一天也很高兴,明天还可以继续玩,完全不知道江寄余打着要她保留体力和精神留到床上的注意。
然而江寄余最终也没有得逞,因为在回到酒店的时候。。。。。。
“舅舅!”
第129章 舅舅
进到酒店大厅; 江寄余刚拉着姜可可准备往电梯口走,视线不经意瞥到前台,没在意挪开了,然而下一秒猛地停下脚步看过去,前台那里那个穿着西装高高瘦瘦的中年男人可不是他一直让人打听寻找却没有下落的舅舅麽?
“可可你在这等我一下。”江寄余匆匆说完这句话就松开她的手往前台方向跑过去,一把拉住了穿西装男人的手臂,男人回过头露出正脸; 一张跟江寄余有几分相似的脸露了出来。
江寄余脸上的那一半迟疑彻底没了,换成了激动神色,“舅舅!真的是你!你还活着!你怎么会在这里怎么不联系家里?!”
然而,男人面对江寄余的激动却表现得很冷淡,或者说是疑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