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六零甜丫头-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相标致、眼睛清澈明亮、机灵活泼,是个聪明的,生的比自家孙子孙女令人稀罕。但实在看不出,哪里竟值得夏老头的关注,莫非是因为这丫头跟他长得像?
  这么一瞧也没错,夏老头年轻的时候,却是是一俊俏汉子,引得队里少有的姑娘惦记着,可惜他不为所动。
  可能因心理暗示,他越看越像。
  叶爸爸:敢说出来不?我保证不打人!
  祝院长自以为得到原因,他想到夏老头孤苦伶仃一个人,摸摸甜妹儿的头,亲切问道:“甜妹儿,你还想要什么?只要祝爷爷有,都给你!”
  甜妹儿总觉得他眼神怪怪的,出于有所求,乖乖道:“我想要草药的种子,种在家里头,以后爷爷他们,还是师父生病,就不同花钱买药啦!”
  县医院里药材多吧!
  “哈哈哈,还是个孝顺丫头,真听话!呆会祝爷爷给你来两包普通药材种子。”
  祝院长干净利索答应下来,甚至还搭上一本百草药书,心里好奇夏老头咋哄娃娃学字的,像只猫爪痒痒,他恨不得立马去碧山村里看老友的笑话。
  “话说你个老头子,在村里面,也能给我找麻烦,那个大姑娘高中生李娇红的脚是咋回事?”
  白老爷子愣神片刻,才反应他口中的大姑娘是谁,摇摇头道:“她跟我有什么的关系!”
  李娇红被送到县城医院,腿脚果然变得严重,院里年轻医生不敢诊治。也就祝院长,以及一个老中医有法子,偏偏祝院长有事出县城,老中医又是个古板性子。
  跟李娇红活跃性子碰撞,县城医院整天让病人看笑话,气得一向以治病救人为医德的老中医说挑梁子不干。
  等祝院长回来,听说从碧山村送来,还有白老爷子的诊治话语,想一下,直接把这位娇病人,送到市里大医院去。
  一个多月,花出去不少公费。
  李娇红还在市医院治疗,气得公社领导干瞪眼,这都找的什么破高中生,怪不得被送回来。
  现在,公药费终于停止。
  李娇红立马打包出院,至于她的腿有没有治好,祝院长也不太清楚。
  “是,跟你没关系。感激你让我没遇到这么麻烦的病人以及家庭。”
  “既然感激,药材给我多便宜点!”
  “这可不行!”
  一番怀旧与打趣话语后,祝院长与白老爷子开始论医术,听得其他人云里雾里,只能傻笑地喝一杯又一杯温热的茶水,最后干脆不陪笑,去外头院子里转圈。
  而晕晕乎乎的甜妹儿,被叶爸爸拴在白老爷子旁边,她代表的可是师父夏老爷子,勉勉强强‘三好友’相聚。
  “寻常药草有,量多有点问题,其中几种恐怕得等一两天,等送来再给你。黑市那头你要不要去转转?我找人陪你?”
  “肯定要去转转,买一点东西。臭老头心大,直接把全部身家给我,让我替他买一些东西。粮食什么的,肯定得买,那臭脾气……”
  “得,他又拿啥古医书给你交换,能不能给我也瞅一眼……你们车坐不下吧!我找个人加辆车,送你们回去……”
  等两人讨论好,甜妹儿小脑袋一点一点的,身上盖着大棉袄,被无聊医学知识催眠睡着啦,错过很多关于师父的消息。
  从县医院出来,一行人则去县城东边的县办事处。
  县办事处是建国前的旧衙门改造而成。
  原来大堂、二堂,改成前大厅,后大厅两部分。前面是会议室,后面也是几间白墙黑瓦平房,作为会客室、接待室、办公室,办事处公共食堂等等。
  没有电话,没有暖壶,公共食堂全凭票买饭,除去病号饭是一碗细白面,其他也都是红薯、杂粮、米饭、粉条等等。
  办事处最贵的是公用脚踏车与一个小闹钟。
  里面的人大多数都是全新全意为群众服务,只想着帮忙解决问题。
  一行人从大厅进去,各种各样吵闹的声音不绝于耳,谁家彩礼少啦、谁家孩子捣蛋、谁家吃不起饭……甚至娶不起媳妇儿,也在这里哭泣,找公道。
  办事员们忙得团团转,能解决帮忙解决,不能解决的好声劝慰,大部分家事也只能劝说。他们像是一个听人抱怨的垃圾桶,看得叶家人惊叹连连。
  这办事员真好脾气,处理问题,还没叶二婶干脆直接呢!
  在办事处,白老爷子的朋友是他曾经救过的人,关系虽没祝院长那么铁,但这么些年来,人家一直感恩戴德。
  一听要办户口迁移,他听完文景深的具体情况后,不影响、不破坏规矩,十分钟基本办好,就差张队长一方的接纳。
  “……今天太麻烦你啦!”
  “谢什么,昨日白大夫你们来,我都没有好好做东,今天委屈你们吃食堂。要是白大夫你们不吃,这户口的事儿……”
  而且在他的强势挽留下,叶家人沾白老爷子的光,花办事员的粮票,第一次在铁饭碗的公共食堂吃饭。
  他们吃得是满满一大碗炖白菜加猪肉的粉条,用的是大骨头汤,可以加麻辣,吸溜吸溜,香味浓郁,鲜滑烫暖,这可是食堂里最贵的一种饭菜。
  量特别足!
  甜妹儿:……只比妈妈差一点点。
  作者有话要说:  话说,在红色时期前,除去对地主以及封建迷信打击,很多干部的热心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曾经听说那时候有人带着一溜达饿得不行孩子,去哭泣啥的……
  红色时期,主要是事情更多更严格,稍微不注意就……然后就流行几不,其中有一个就是“不帮”。
  嗯嗯嗯,叶子啥都没说过。
  **
  小时候去医院,最怕打针。
  经常被几个人按着,才能扎屁股,捂脸……一不留神,满医院跑……我妈满医院追。
  而且吃药一定要有糖或者橘子,不然不吃。
  最讨厌吃黄连,那种一放嘴里,来不及咽下,就苦得……
  中药不好喝,需要里面放红枣。
  **


第135章 县学与姥爷
  即将去岳父家; 与儿女们的期待不同; 叶爸爸除去期待; 还特别紧张。
  麻布麻线麻绳、桐油桐子、山鼠麻雀腌鱼、山柿子野葡萄干红枣、野果酱等等; 全都被他在三弟的背篓里翻来覆去折腾好几遍。最后还是白老爷子看不下去; 拿起房间的扫帚,强势攆他们出门。
  “那么多吃食; 你们去拜访财神爷也都够了; 在招待所显摆啥子!”
  “白老爷子; 你瞧瞧我衣服咋样; 头发乱不乱……”
  “跟个天仙似的!”
  甜妹儿垂下睫毛,并不想搭话,她左边的麻花辫松松软软,蓬松得差不多快散架。大人们总是爱揉头或扯辫子。
  叶三叔与叶安诚捂嘴偷乐,难得看到厚脸皮大哥(爸爸),如此窘迫的模样。不过; 很快他们就后悔这个想法。
  午后难得秋阳,一路朝南,叶爸爸都扯着拖着两人; 不停地问“衣服咋样”,“鞋子上泥灰多不”; “头发是不是有点油”……在某些方面,他的脸皮果然厚如城墙,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
  甜妹儿闭着眼睛,动着眼皮子——使出装睡杀手锏。原来爸爸是这样子的; 平常真的看错人哩!
  “大哥,你背篓里装的啥子?咋要我来背礼物?”叶三叔赶紧转移话题,把眼光瞄向被哪部遮得严严实实的背篓。
  昨天半夜三更,叶爸爸偷偷摸摸,用各种麻布把箩筐里的东西,转移背篓放好。然后在把背篓忘大通铺底下一塞。
  对外说一句,“这是媳妇儿给她爸她哥私下备的年礼。”旁人哪怕在心痒痒,也只能停下追问。
  叶爸爸眉毛一顿,“你嫂子备的东西,有啥好瞅的。倒是我这裤子,是不是有点太长,要不要往上面卷卷。”
  沿着主要街道走,在县城南面,有一溜烟儿的国营工厂,诸如肥皂厂、国营被服厂、面油加工厂、水湾机械厂等,厂房都是砖瓦平房加土屋草房,外面用泥土墙围成一个圈。
  工人们虽一年到头都在上班,忙不忙却要看工厂。且有的厂可以用一句话形容:厂子停停干干,半年生产半年闲。
  还有一些如老爷子理发店、王□□子木工房、刘老三铁匠窝等无证经营的小手工作坊店,看得叶家大老爷们既新奇又有趣。
  “三叔,文老师,拐角处就是学校!”
  “初小!高小!初中!”
  国营工厂工人多,除去吃饭医疗福利,房屋土地划分也令人羡慕得很,多数厂里工人都在这里成家立业,工人子弟多,孩子多,需求多,这学校也就建立起来。
  一靠近,还能听到学生们激情昂扬的读书声,朗朗晴空,稚嫩声音中充满朝气与希望,甜妹儿连忙伸脖子,往学校那边看去。
  县城南面的学校分为初中班、初小、高小,四年级毕业叫初小毕业,六年级毕业则是高小毕业。
  这年代的高小毕业生,非常不容易,他们已经可以去当一个乡村教师。更不要谈初中生,或文景深类的高中生,真的就是文曲星。
  要不是涉及地主成分等特别敏感方面的问题,他要来县城当老师也不是不可能,县城的老师与医生一样吃香。
  “只看得到墙壁屋顶,啥都瞧不见。我们能进入瞅一眼不?”甜妹儿对这破破旧旧的学校,还是挺好奇的。
  叶爸爸仍旧扯着三弟唠叨,无意中忽略儿女的坑爹步伐。还有十多分钟的路,你们还要浪费去县学转转?
  “嘿嘿嘿,瞧大哥的。”叶安诚昂首挺胸,走到墙角处看门大爷哪里,笑道,“李大爷,你好,我是王溢梅与王溢望的表哥,咱们能不能进去瞅瞅。”
  李大爷手操在棉衣里,眯着眼睛打量他一会儿,似乎有点儿眼熟,咧着一排整齐大黄牙笑道:
  “我记性一向挺好,你几个月前来过,确实是他俩的表哥,进去瞅瞅吧,啥时候也能来县学读书,以后好光宗耀祖。”
  回过神来的叶爸爸,背着大背篓,抱着小闺女,领着弟弟与儿子,走进神圣的县学,转悠转悠一圈。
  一进去,入耳的是学生们的读书声,还能闻到墨水香味儿,这个时候的考卷都是老师们纯手写的。
  县学也是由旧龙王庙改造而成。
  一排排高高的黑瓦组成教室与办公室,后面还有草屋宿舍,专门给村镇的山娃娃们提供歇息地儿。
  不过这个年代,村里娃要读书,首先得聪明勤奋,其次家庭条件好,从小到大供得起学生娃,至少也得富农以上。
  “篮球场!”
  甜妹儿心里默念,这倒是有一股特别熟悉的味道。
  县学有一个大平坝操场,平平整整的泥土地,上面竟有篮球架子,很简陋,仅用两根木柱钉上平板带一个铁圈。
  叮铛哐铛——
  铁锤敲铃的清亮响声。
  四十五分钟下课,很多学生都在教室里歇息,也有调皮的男孩子们跑出教室,到操场蹦跳玩耍。
  “安诚表哥,你咋来啦!”
  一个脸圆嘟嘟、大眼睛,翘鼻梁的小个子男孩,满脸惊喜,一边大喊,一边蹬蹬蹬往学门口跑来。
  这是王大舅最小的儿子。
  王大舅总共有三个儿女。
  大儿子王溢希去市里读高中,二女儿王溢梅与三儿子王溢望,都在水湾县学读初小。再过两年,王二舅家迟来的两个胖墩,也够年龄上学啦。
  有同学也将王溢梅叫出来。
  两姐弟还真像,姐姐的个高一点、五官更柔和一些、下巴稍微尖一点,用红头绳扎着一马尾辫儿。
  叶爸爸脸上堆积笑容,亲切问候侄子侄女,赶紧把背篓里掏出俩山柿子,一人分得一个,还抓一小把葡萄干给他们。
  这可是难得的水果零嘴,多数家里都舍不得花钱花票买来吃的。
  当吃的塞到俩姐弟手里,他们得到同学们羡慕不已的目光时,神气得很,心里也开始喜欢这个村里来的大姑父。
  王溢梅蹦哒两下,摸一摸甜妹儿的头,开开心心道:“等放学后,表姐带你玩过家家,咱们甜妹儿当新娘子。”
  甜妹儿:……过家家这种游戏,本大姐大一点都不喜欢。
  王家离县学很近,在这里,约有几十户人家散落,东家的堂屋顶着西家的厨房,南边的烟囱靠着北院的洗澡房。
  山区的县城不大,没有高楼,有时空间还蛮挤,种花家的县城房在五六十年代,就有那么一点子,二十世纪城市里拥挤的味道。
  总之,工厂给你批一块空地,你就可以在这里圈一间屋子。再批一块地,再建屋子。部分房子里根本没有院子,渐渐的,就形成一两条弯弯曲曲小巷子。
  王姥爷的住房在巷子口,三间房子带一高墙小院。
  布局是此时最流行的,中间客厅,后半间厨房,东面卧室,西面隔开,现作两间客房,很想后面的套间。小院子里有三分地面积,被王姥爷种上一些葱姜蒜青菜等,还盖一间茅房小草屋。
  至于王大舅王二舅的住房,修得晚一些,在巷子中间,面积没有巷口大,没有院子。约六、七间新盖屋子,中间打通一个小门,连接起来长长的。
  要是以后表哥表弟们结婚,还可以沿着巷子使劲儿找空地,一直修下去。王家也会越修越长,亲戚都在一条巷子里。
  姥爷与大舅二舅屋子中间,不知隔多少间别人家的房子,看得甜妹儿目瞪口呆,原来县城巷子都是这么修来的!
  第一次来县城的叶三叔,听到修厕所都要向上头打报告,心里顿时觉得还是叶家屋子好,自由自在很多。
  姥爷平日里都住巷子口,只有逢年过节,去时俩舅舅屋子里,轮流住上一阵子。这么一来,减少很多不必要家庭矛盾,王家相处一直挺和谐的。
  至于吃饭,王家两口子基本都吃工厂食堂。
  只有姥爷领着孙子孙女,在巷子口大屋子单独来火,菜粮食都是两家共同分担买的。
  此刻,头发全白、褶皱脸、门牙掉一颗的王姥爷,坐在光秃秃的小树苗旁晒太阳,看俩四、六岁胖墩在院子里蹦哒来蹦哒去,时不时出声嘱咐一句。
  “翔小子,仔细点,别戳到你弟弟!”
  “知道啦!滨娃子,看你四哥的飞腿——”
  王姥爷估摸一下时间,是不是要去把菜刀借回来,给孙子孙女们做饭菜热着。才就刚起身,就听到院门忽然响啦。
  咚咚咚——
  敲门的是甜妹儿。
  叶安诚憋着气想给姥爷一个惊喜。
  叶爸爸紧张地手心里全是汗,抱着小闺女的手莫名有些软,腿差点没跪下。
  他这辈子除去父亲,最怕的就是岳父,又怕又爱则是王红霞。
  当初娶媳妇儿的时候,可没少被岳父跟俩大舅子折腾,最主要的是把岳父的宝贝闺女娶回家,让她跟着过了不少苦日子,还不能年年回家拜访,心里过意不去,气弱太多。
  “梅丫头?望小子?”
  王姥爷以为是孙子孙女提前回来,一边走一边问。
  甜妹儿瞧一眼紧张到嘴巴发抖的爸爸,拍拍他肩膀作安慰,脆声声叫一句,“姥爷,是我来啦,我是甜妹儿!”
  “姥爷,我安小子,我们来看您呐!”
  王姥爷不可置信抬头,确认不是自己耳聋后,立马加快脚步,一见到外孙外孙女,顿时喜笑眉开,却红了眼眶,赶紧伸出双臂外孙女揽入怀里。
  摸摸头,揉揉胳膊,像是再确认不是在做梦。
  “真像,真像,简直跟霞丫头小时侯一摸一样,姥爷的乖孙女,饿没,爷爷给你做饭吃!”
  甜妹儿搂着王姥爷的脖子,扭啊扭,软软糯糯撒娇道:“姥爷,我刚刚在办事处那里,吃了好大一碗猪肉粉,肚子饱饱的。”
  她有点记起来啦。
  穿之前,奶奶叶晓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