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讼师-第3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想法有道理。”周肖眼前一亮,“不是能认出凶手,而是这个人的头,能表露死者的身份。”
  和尚是光头带着香疤,道士虽模糊一些,但如果身体是完整的,所呈现的气质,和常人还是有些不同的。
  “有点路子。”桂王鼓励大家,“继续思考。”
  大家都看向桂王,他左眼下面一些淤青,现在更明显了。
  看着看着就有点心疼桂王,没事招惹杜九言干什么。
  “王、王爷爷、”宋吉艺要说话,桂王指着他,“是王爷,不是王爷爷。不是我先歧视你的,你是故意挑衅我。”
  宋吉艺憋住,他本来还想劝桂王不要招惹杜九言,他还心疼来着。
  现在不心疼了,祝福王爷另外一只眼睛也被打成黑圈。
  “那衣服怎么解释?”钱道安问道:“如果这个人是和尚或者道士,他为什么穿普通人的衣服,难道是死者在杀了他以后,给他换的?”
  杜九言道:“看卷宗上说了,死者穿的衣服在入葬前脱下来保管在大理寺了。明日一早可以去看看。”
  “我总结一下,”杜九言见大家没的说了,索性把刚刚聊的和她推测的线索整理一下,“死者男性,三十左右上下浮动五岁的年纪,没有头,左撇子,屁股上有个红色胎记,口袋里的烧饼是琵琶上崔氏卖的烧饼,死亡时间在六月七号左右。”
  “方才我们猜测有一点,我认为有道理。凶手杀死死者,并用斧头和锯子,很吃力地将死者的头弄下来。这不像是一个发泄仇恨的人做的。”
  她道:“通常杀人时的发泄,都带着一定的崩溃和冲动。如果他用刀胡乱砍死者的尸体,我觉得可以理解。”
  “可凶手却没有,而是使出了浑身的力气,将死者的头取下来并藏匿起来。”
  “很有可能,就是死者的头,能暴露死者的身份信息。”
  “能通过外观就暴露信息的,和尚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她说着看向顾青山,“京城里外一共有多少可以住和尚的庙宇?”
  顾青山道:“出去隆恩寺以外,城内有城隍庙和娘娘庙,都在城南附近,里面住着和尚。”
  “城外有法华寺,还有一个小一点,在钟山下面的观音庙。”
  ------题外话------
  又到周五啦!今天四更。


第542章 人生安排(二)
  杜九言听说过,“茅道士现在是不是就在钟山?他去观音庙修炼?”
  “那边还有个道观,里面的主持真人,是他的好朋友。”顾青山道。
  杜九言点头,“可以请茅道士来认人认,说不定他能认出来呢。”
  “再请法华寺和观音庙的人来认。”杜九言道。
  “怎么认?”这里只有蔡卓如算半个门外汉,“若只有胎记为证,恐难有收获。”
  杜九言点头,“现在咱们是瞎猫,碰不碰得上死耗子,就看运气了。”
  杜九言道:“明日我和跛兄……”她没说完,桂王咳嗽了一声,她不得不改口,“我和王爷去查问刁大,当年验尸的细节,以及看一眼死者的衣服。”
  “跛兄带着顾青山去一趟道观,请茅道士帮忙问问道观里的道友。”
  宋吉艺举手,“我、我、我们呢?”
  “你们还在三尺堂。十两银子我们投入这么多人,太亏了。”杜九言道:“趁着我现在名气很大,赶紧多搂钱。”
  “等把钱大人的人情还了,如果我们还不能离开京城,那就广接讼案。”
  钱道安道:“好,那我们就在三尺堂留守。”
  第二日,桂王在全力排挤跛子之后,单独拉着杜九言先去了大理寺,衣服没什么发现,又折道去找刁大。
  “你也好意思,成天做这种幼稚的事情。”杜九言嫌弃不已。
  桂王道:“你应该感动,为了能多陪你一会儿,我废了多少的力气。以后你别没事就和那些人走的近,惹一堆狂蜂烂蝶。”
  “你是说我是烂桃花,还是跛爷是狂蜂?”
  桂王道:“他是狂蜂。”
  “我会转告跛爷的。”杜九言道,“你就等着他找你决斗吧。”
  桂王道:“我会怕他?!”
  杜九言白了他一眼,“你不是说安南的新王来和你求亲的吗?你不准备一下嫁妆?”
  “此事还没说完,”桂王和杜九言道:“昨天,秦太夫人去宫里求我娘,将季玉封郡主,让季玉嫁到安南去。”
  杜九言愣了一下,“秦太夫人放弃你这个乘龙快婿,而转向安南了?”
  “季玉会同意?”她觉得季玉的性格,不是随便任由人摆布的,她以前做的种种,一定有她的理由,而非小女儿家的任性和胡闹。
  桂王道:“为什么不同意,安南好歹也是国家,去了就是王后。我哥也会高看一眼,季林犯下的罪孽,就能一笔勾销了。”
  “秦太夫人为了家族,牺牲季玉,可惜了。”杜九言道。
  “她自己愿意,你可惜个什么劲儿。”桂王道:“总算不会纠缠了,等她出嫁,我会送他一串鞭炮。”
  那个女人,很麻烦。
  “王爷,您对女人的偏见真的很大啊,季小姐已经很有优秀了,你还这么嫌弃,只有仙女才能入你的眼?”杜九言道。
  桂王忽然凑上来,低声道:“你就是仙女。”
  杜九言白了他一眼,正要说话,迎面来了一位妈妈,手里提着个篮子,像是出来买东西的。
  “给王爷、杜先生请安。”妈妈道。
  桂王不认识,杜九言拱了拱手道:“李妈妈,您是出来买东西?”
  “劳杜先生还记得奴婢,”李妈妈很吃惊,很失礼地盯着杜九言的脸,“我们公子想要吃街上的糕点,我出来给他买一些。”
  李妈妈是鲁夫人身边的婆子,上次在街上碰见鲁夫人时,李妈妈就跟着轿子的。
  “妈妈气质出众,很好认的。”杜九言不想和李妈妈多接触说话,她心虚,“劳妈妈替我想夫人问好,我和王爷还有事要办,就不和妈妈多言了。”
  李妈妈颔首,忽然掀开了篮子,从里面拿了一包糕点出来,“刚买的荠菜馅的烧饼,您要是不嫌弃,吃两个尝尝,这家的味道很是不错,平时很难买到。”
  杜九言挑了眉头,从善如流地接过纸包和桂王一人拿了一小块烧饼。
  李妈妈就看着杜九言,“您吃吃看。”
  “好。”杜九言咬了一口,扬眉道:“很不错,外面脆里面酥,荠菜很嫩……还有肉在里面。”
  她说着看着桂王,“王爷也尝尝,现在荠菜刚出头,正是吃的时候。”
  桂王很嫌弃,摆手道:“不喜欢,你吃吧。”
  杜九言就三两口吃了荠菜,将桂王手里的也拿过来。
  李妈妈看着杜九言,心里叹了口气,笑着道:“杜先生喜欢吃,下次奴婢多买点给您送点去。”
  “不敢劳驾妈妈,我们知道在哪里,下回自己去买。”杜九言笑眯眯地吃着烧饼回道。
  李妈妈应是,看着杜九言和桂王走远,脸上都是失望之色。
  秦九烟嫌弃荠菜是野菜有气味,从来都不碰的,来了家里几回,碰见了荠菜,都是避的远远的。
  “是我想多了,杜先生是男子,怎么可能是她呢。”李妈妈提着篮子,垂头丧气地走了。
  杜九言走远,回头看了一眼李妈妈,笑了。
  “被怀疑了吧。”桂王幸灾乐祸,“就你这样,也就骗骗我吧。”
  杜九言道:“王爷,是因为您比较傻吗?”
  “是因为对你不熟悉,”桂王道:“你去打听打听,你以前的德行。”
  杜九言道:“我以前什么德行?这么貌美如花,还惹人厌?”
  “美不美另当别论,但是很无趣。像根木头一样,站在那里就是根牛桩。”桂王嫌弃道。
  “不想和你说这些。”杜九言说着,进了衙门。
  ……
  鸿胪寺今天很忙,早上赵煜封了季玉为承平郡主,一个月后就随同安南使者一起离开京城,到安南和新国君完婚。
  太后将季玉召见宫内,和皇后一起,各赏赐了不少东西。
  季玉给太后磕头谢恩。
  “你为家国做的贡献,所有人都会记着的。”太后让季玉坐在她身边,低声道:“安南虽远,可你要是遇到难事了,写信回来,我们一样能给你做主。”
  “虽说郡主是为了出嫁才封的,可你在哀家心目中,向来都是另眼相看的。”
  “所以,不用心虚。你去了就是王后,是安南最尊贵的女人。想做什么放开手脚,谁都不用怕。”
  季玉躬身应是,垂着头道:“您的教诲我一定铭记在心,绝不给大周丢脸。”
  “丢脸不丢脸不重要,大周的脸面,也不可能靠你去撑。你就安安心心过日子,不要吃亏不要受委屈,别的都无所谓!”太后道。
  季玉心里是真的温暖,起身给太后磕头,“季玉记住了!”
  “起来吧,”太后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季玉垂着头笑着。
  从宫里退出来,她上了马车重重的叹了口气,略掀开帘子,看着外面的街景,神色怅然。
  以后,京城的每一条路,每一块砖,每一个人……她是看一眼便少一眼。
  走了以后,至此终生恐怕都难回来了。
  “小姐,”她的丫鬟巧儿道:“您为什么要和老夫人提议说嫁去安南,那么远……以后您要想家可怎么办呢?”
  季玉拍了拍巧儿的手,“你别怕,我不让你陪嫁,我自己去就好了。”
  “不是,奴婢是一定要跟着小姐您去的。”巧儿道:“奴婢只是怕您受委屈。也不知道那个王是高是矮是胖是瘦,对您会不会好,会不会有一后宫的妃子。”
  季玉含笑道:“我嫁了,承德侯府再次稳固了,只要我还活着,还是安南的王后,圣上和太后都会给祖母还有父亲几分面子。”
  “若我能再做点有益大周的事,那家里就会更好了。”
  季玉含笑道:“至于这个王什么容貌,并不重要。”
  “要是王爷……”巧儿说了半句,季玉打断她的话,低声道:“王爷也非好归宿。安南才是上天怜悯我,派来拯救我的。”
  巧儿听着只觉得心酸,眼泪汪汪地看着她。
  他们小姐可是承德侯府的大小姐啊。
  季玉不再说,掀开车窗的帘子看着外面,正看到桂王和杜九言从她的车边过去。
  两人一边走一边争吵,虽唇枪舌剑,却并没有不高兴。
  “真好啊,”季玉羡慕地道:“我若也是男子就好了。”
  就不用困在后宅。
  想要帮家里做点事,也不用非得用自己的婚姻去换。
  如果她是男子……
  她有许多事情想做的,可是却力不从心。


第543章 案件调查(三)
  杜九言坐在牢房里,听刁大说当时验尸的细节。刁大回忆着,道:“……当时也是将我借调过去的,我查验过后都记在了卷宗上了。”
  “死者我估摸着身量和我差不多,生前应该略有些胖,皮肤不粗糙,手上除了左手几个指腹有茧子外,手指很光洁细腻。”
  “衣料质地一般,但是平时过的应该不辛苦。”
  杜九言问道:“脚呢,可看过?”
  “看过,脚上没什么东西,鞋子上没有泥。”刁大道:“死因的话,我没有解剖,但依我经验,重点还是在头上。”
  杜九言点头,刁大没有说多少有用的线索。
  看来,这一次她们真的要做瞎猫了。
  “齐大人有没有说对你如何处置?”杜九言问道。
  刁大回道:“还没有说。”
  “那你歇着吧,这次相关的犯人比较多,砍头都要砍一个上午。三司那边估计会对你从轻发落,能保住一条命。”杜九言道。
  刁大应是,又想起什么来,道:“杜先生,要是我被判流放充军,您能不能在我走前,帮我找个徒弟?”
  “你要收徒?”
  刁大点头,“仵作的手艺,我自认天下没有人能比我更好了。我若流放充军死在了外面,手艺就糟蹋了。”
  “收个徒弟,我也算是赎罪吧。”
  杜九言就想到了施常阳。施大的水平也很不错,但和刁大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如果施大肯舍得将儿子给刁大做徒弟,倒是个极好的机会。
  “我写信回去,帮你问一位朋友,看他愿不愿意来京城。”
  刁大就算会判流放充军,也是可以延迟时间,这点小事,无论是现在的齐代青,还是即将上任的吴典寅,都能办得到。
  刁大拱手道谢。
  杜九言和桂王去了当年抛尸的那口枯井。
  枯井原本是这个巷子里邻里共用的井,但后来井水也不知哪年就没了,这口井就成了一口废井。
  井很深,从井口往下看,看不清井里的情况。
  “卷宗上说发现人是附近玩闹的几个孩子。”桂王道:“找保长,将当时的几个孩子找来问问。”
  杜九言点头,“王爷言之有理。”
  保长姓柴,是个五十左右的男人,往上数两代人都住在这里。
  他管着这横纵交错的四条巷子住户,在这一代颇有威信。
  “还以为这个案子官府不查了,没想到钱大人居然将案件交给杜先生查办。”柴保长很高兴,“这案子是在我们这里发现的,一直以来是我的一块心病,现在杜先生接受,我想要不了多少时间,肯定就能抓到凶手了。”
  杜九言摆手,“我也是赶鸭子上架啊。这案子的难度,经过这几年是难度更大了。还请保长和各位乡亲多多帮忙,谢谢了。”
  保长一来,附近的百姓也都听到了消息,闲着的都围过来看杜九言。
  “杜先生,那天我们也去听了,您真的是太厉害了,不愧是大周最厉害的讼师。”有个年轻人道。
  杜九言惭愧地道:“泱泱大周,能人数不胜数,您敢说我可没底气应啊。”
  “您就是最厉害的,才来京城这么一点时间,就办了这么多的案件。更何况,要是不厉害,大理寺也不会请您办这种疑难的无头旧案了。”
  杜九言更郁闷,她想吗?
  她一点都不想啊。
  她就想拿高昂的讼师,办简单的案件。
  轻松,潇洒还能得名声。
  不像这种,吃力不讨好,还没钱。
  亏的很。
  “给大家添麻烦了,如果想到什么有用的线索,一定要告诉我。”杜九言一一拱手。
  大家都跟着应是。
  保长让人将当时发现的三个孩子喊来。
  三个男孩子今年都在十岁左右,当时案发的时候,也都是七岁多,半大的孩子狗都嫌的年纪,上天入地没有事不敢做的。
  “杜先生,是我先发现的。”个子最高的小男孩喊着道:“当时我们吵里面喊话,还唱歌来着,然后朝里面丢石头。”
  “平时都是咚咚响,这一次就听不到声音。”
  另一个胖墩墩的男孩子道:“是我,我发现没有声音的。我说下面黑漆漆的肯定有鬼,鬼把我们的石头吞了。”
  个子最矮的道:“我不服气。我爹说了世上没有鬼,我就和他吵起来了。”
  “我回家拿的火折子,跑到井口照着。”小个子男孩道:“火折子掉下去了,我……我还被我娘打了一顿。”
  “然后呢?”杜九言问道。
  高个子男孩道:“掉下去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里面有个没头的鬼。我们都……都吓哭了,跑回去告诉我爹,我爹喊大家一起来,点着火把看着井底,还真的看到了一个无头的鬼,就靠在井底了。”
  三个孩子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毛骨悚然,直打哆嗦。
  “世上确实没有鬼,”杜九言拍了拍矮个子男孩的头,道:“鬼都住在人的心里,你越怕它就越得意,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