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讼师-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他又无法否认这封信上的字迹确实像他的。”杜九言从钱道安手中重新拿出一封信,展示给大家看,“我仔细比对过,两封信的字迹,毫无差别,所以,就连卞文清自己也无法证明,这封信不是他写的。”
吴文钧拍了桌子,道:“笔记本官已找人鉴定过,就是卞文清的字迹无疑。若非如此,本官又岂会判定他藏于贪污。”
他说着,满目笃定地看着杜九言。
杜九言微微颔首,道:“是啊。有这个铁证在,我是无法辩卞文清的清白。可是,我又莫名相信他。”
“所以,这条路走不通,我也得走啊。”她说着,又从钱道安的手中,拿出一封信来,抖开,“于是,我又得到了这样一封信。”
她说着,将信递交给书吏,书吏呈交给吴文钧三人。
三人将信铺开,三张纸上的字迹一模一样。
吴文钧眯了眯眼睛,看着杜九言道:“杜九言,你拿出三封出自一人之手的书信,想要对比什么?”
“大人错了,这三封信是出自三人之手。”她说着道:“三封信,其中两封的角落分别用红黑画了标记,红色是出自卞文清的书房,而黑色标记这是在下找人临摹的。”
“另外一封没有标记的,这是衙门封存的证据。”
书吏将书信分别拿给鲁章之和安国公以及任延辉过目。
任延辉看过后面无表情地看向杜九言。
“这又能证明什么?”吴文钧道:“我们都知道有人擅长临摹,字迹以假乱真的很多。可你并不能以此证明,衙门查获的信件,并非出自卞文清之手。”
“是啊,问题似乎又回到了原点。”杜九言眉头微锁,略露愁容。
吴文钧心里冷笑,还特意找人临摹,你既知道难分真假,那么再写一份的意义又在哪里?不过徒劳而已。
鲁章之看着也微微蹙眉,担忧地看了一眼杜九言,她这个角度,令他担忧。
不如直接从金嵘出手,只要让金嵘改口,卞文清也就清白了。
门外也有低低的议论声传来。
杜九言负手走了一圈,忽然停在卞文清面前,问道:“卞大人,您喜欢谁的墨?”
“歙县冯守墨。”卞文清道。
吴文钧目光一缩,没有想到她会问关于墨的问题。
她想干什么?
第421章 六更
杜九言颔首,又问坐在一边没有说过话的廖征,“大人,您喜欢用谁的墨?”
“歙县余福。”廖征回道。
文人用墨讲究,墨也分很多种,主要来自徽州歙县、休宁和江西婺源三处。
这三处也出了很多有名的制墨师父。
每个制墨师父为了和同行区别,忽多忽少会在制墨的过程,多添加一些工序,即便无法在过程添加,也会在墨的外形和包装上下一些功夫。
进贡的墨品质高、民用的品质差但价格好、送礼的墨外形花纹和包装优雅,自用的墨却讲究实惠好用耐用。
这些,但凡读书写字之人都会懂,也各有各的喜好,不尽相同。
“这三封信,用的墨都是出自歙县冯守墨所制的墨。”杜九言道:“临摹的人很细心,连卞文清所用的墨都考虑到了。”
吴文钧暗暗松了口气,可不等一口气沉下去,杜九言忽然拔高了声音,“不过,说它们一样,他们是出自一人之手,可是它们又不一样,因为卞文清写给金嵘的信是顺天六年,而顺天六年冯守墨所制的墨,还没有添加香料。”
吴文钧被憋着那口气冲的咳嗽起来,他盯着桌面上的信,目光冷冽。
里外传来一阵喧哗声。
杜九言这个辩讼的角度,太刁钻太出乎大家意料了。
“各位大人都是文人可以帮忙鉴定一番。顺天六年,冯守墨的墨是有松烟墨臭的,纵然时隔四年也会残留,但从顺天八年开始,冯守墨为了遮掩松烟墨臭,他在墨料中添加了香料,所写出来的字透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味。这也是冯守墨越发有名的原因之一,因为他的墨有提神醒脑之功效。”
吴文钧没有动,但廖征和谢允都闻了,两人都微微点头,又将三封信送下来给下面的三位大人。
三位大人分别鉴别,鲁章之颔首道:“你说的没有错,这上面的墨,确实是冯守墨顺天八年后的出的墨,老夫家中也用的此墨。”
“是!”杜九言拱手,“因为现在市面已经买不到带着浓郁墨臭的墨了。”
她说着环视一周,视线落在吴文钧身上,扬眉道:“所以,在金嵘家中搜出来的,所谓卞文清在顺天六年写的分赃信,是四年后的今年伪造的。”
“各位大人,这个论点,立的住吗?”
吴文钧正要开口,谢允颔首,“立的住!”
“好!这第一件不成立,但我们暂时不问金嵘为何陷害卞文清。我和大家继续说第二件,关于金嵘的账册。”
她拿出金嵘的账册,展示给大家看。
吴文钧紧张起来。
“这账册上记录了二十二笔他们三个人之间来往的账目,从四年前到今年的六月,小到五千两,大到五万两不等。”杜九言道:“字迹确实是金嵘的字迹,墨汁……”
她闻了闻,“这墨汁似乎和方才用的同一种呢。”她递给金嵘,“大人是和临摹卞文清字迹的人,在一张桌子上写的吧?”
金嵘猛然抬头看了她一眼,又飞快地垂下头,不说话。
“一个墨汁,同样的色度从四年前到四年后,毫无差别。这账册的用心程度,显然不如方才的那封信啊。”杜九言笑呵呵地将账册递给书吏,负手看着吴文钧,“衙门查到的,金嵘和卞文清所谓的往来证据,做的很完美。可再完美的东西,假的终究是假的。”
卞文清很激动,紧紧攥着拳头,他就知道杜九言是对的,哪怕她的讼费已是比别人高出不少,可依旧是最值得的。
多少钱,也买不回来他被人冤死的性命。
卞文清昂着头,眼睛微红。
门外,响起一阵掌声,有人道:“我们都以为卞大人的案子不容易辩呢,没想到杜先生一上来,就可以结案。”
“有本事本事,行家一出手就知道了。”
“三两句话,切到点子上,漂亮啊。”
外面议论纷纷,堂内的气氛却尴尬异常,所有人都顺着杜九言的目光朝吴文钧看去。
这个案件,是他办的。
那么,这个假的证据,杜九言能发现,而他吴文钧却一直在极力维护呢?
是真的没有看出来,还是其他原因?
“金嵘!”吴文钧猛然拍响了桌子,呵斥道:“你如实招来,这两个证据,是不是你找人伪造的?”
“岂有此理,你贪赃受贿,居然还用假的证据污蔑同僚,你其心可诛!”
金嵘垂着头,道:“下官和卞文清早年有旧恩怨,这一次下官要死,所以就想拉着他一起垫背。”
金嵘扛下了所有的罪证。
“可恶可恨可耻!”吴文钧道:“你贪污受贿污蔑同僚欺瞒朝廷,本官明日定要上奏,三罪重罚合并,重重罚你。”
金嵘磕头应是,情绪上毫无波动。
“卞文清,”吴文钧看着卞文清,“虽说你指认贪污的罪证被你的讼师洗清,但本官需得再问你一句,此案,你果真没有参与,毫不知情?”
卞文清拱手回道:“回大人的话,下官毫不知情。”
“好!你既无罪,便将你当堂释放,你且回家去歇着,明日若圣上再查再问,你需要得按实说明。”
卞文清拱手应是,起身来和在场所有大人行礼,又回身给杜九言拱手,一揖到底,“大恩不言谢,明日卞某做东,请先生吃饭再细说。”
“大人慢走!”杜九言道:“明日我去府中找大人。”
卞文清应是,抚了抚周身的囚服,他三个儿子一人拿着官袍一人拿着官靴一人托着官帽匆匆进来,齐齐磕头,道:“父亲!”
“先起来,让为父穿好衣服。”
在所有人都羡慕之中,卞文清的三个儿子服侍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簇拥着他昂头挺胸地出了大理寺。
卞夫人在家门口准备了火盆,目含热泪地道:“老爷跨个火盆,消灾消难大吉大利。”
“好!”卞文清跨过去,哈哈和三个儿子笑着道:“今日为父不亚于重生一回。”
“这一次,卞杭跟着裘大人去求杜先生,是最对的事。否则,为父就真的要含冤而死了。”
“大哥,谢谢大哥。”卞杭的两个弟弟道。
卞杭红了脸,道:“谢我干什么,你们留着话,明日谢杜先生。”
一家人如同劫后重生,喜笑颜开地回家去。
大理寺的公堂内,杜九言并未离开,吴文钧看着她,凝眉道:“杜九言,你的案子已经讼完,你可以退下了。”
“啊,大人!”杜九言从钱道安的手里又拿了一份手谕出来,“忘记和您说了,我受了圣上的委托,要为整个案件辩讼。”
吴文钧目光一凛,“受圣上委托,为何我们都没有听说?”他说着,其他二位主审,两人也纷纷摇头。
“今天早上来前,我去了一趟宫中。”杜九言摆了摆手里的手谕递上去。
上面写着:朕见贪污案颇多曲折,现请杜九言为本案主讼。
吴文钧的手不受控制地将手谕的一角攥紧。
“大人,您可要小心点。”杜九言从他手里夺过来,抚了抚,“这可是圣上亲笔书写的,用的是贡墨,很香。”
吴文钧神情突变,方才卞文清走的时候,他一直在想,杜九言前几天为什么一直找金嵘。明明她讼卞文清的时候,根本没有用。
金嵘也没有如同他担心的那样翻供。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杜九言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打算只查卞文清一个人。
她要查的是整个案件。
“休堂!”吴文钧起身,他不能拒绝圣上的手谕,但是他能决定何时休堂。
说着,他起身和三位大人行了礼,去了后衙,其他两位主审则有些尴尬,下来陪三位大人闲聊。
“大人,”谭先生迎着吴文钧,“卞文清清白了,那么他和鲁阁老的牵扯,是不是就不能再提了?”
吴文钧颔首,“不得不作罢。”
“没有想到,杜九言这么刁钻,一上来居然在墨汁上下手,实在是可恶至极。”
“大人,圣上为什么突然变卦,亲自下令给本案添一个讼师?”
这样的事也有先例,但通常都会先让主审的官员知道,从来没有那次一句招呼不打,就突然半道送了个讼师来。
“没有什么原因,多半是鲁阁老要护钱侍郎,而在背后做的手脚。”吴文钧说着,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的走,他先前的镇定,此刻荡然无存。
从来没有什么时候,有此刻这样慌乱。
“要不,今天不审了?”谭先生道:“大人您晕倒,或者腿疼呢?”
吴文钧步子一顿停下来,“你说的对。”他一顿看着谭先生道:“你吩咐人去牢房……将那些死囚都放出来。”
谭先生眼睛一亮,道:“您的意思是……桂王?”
现在,桂王还在牢房里,如果让那些死囚知道他是桂王,那后果必然不敢想象。
“好。”属下这就去办。
------题外话------
今天结束啦。明天开始恢复三更!老时间更新。
第422章 对半分钱(一)
谭先生到牢房之中,找来牢头吩咐了两句。
牢头脸色一变,“先生,这真是大人吩咐的吗?这……这可是要杀头的。”
死囚都是重刑犯,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能逃出来?
最重要的,吴文钧针对的是桂王,要是桂王在大理寺的牢房里有个三长两短……
前者他必死,后者,连他家人也保不住了。
“大人保你家人不死,你的子孙会有此生都用不完的金银,你想想,这个事还不值得你卖命?”谭先生道。
牢头浑身发抖,看着谭先生。只要吴文钧开口了,那么就注定了他已经没有选择的权力了。
无论做不做,他的命都是保不住了。
好一会儿他点了头,“劳驾谭先生告诉大人,我的家人就拜托大人了。”
他说着,转身往深处走去。
谭先生看着桂王被关押的方向,冷笑了笑,转身快步出去。
回到房内,两人一边喝茶一边等消息,可足足一刻钟过去了,后衙不但没有暴动传来,甚至连个脚步声都没有。
“吴大人,”休堂的时间到了,廖征过来喊道:“时间差不多了,可否开始了?”
吴文钧强撑着,含笑道:“好,这就来。”
“大人,”谭先生扶着他,“您的腿是不是疼起来了?”
吴文钧扶住谭先生,他的眼皮子直跳,感觉很不好。
可是一时间又说不出哪里不好。
不过,杜九言能证卞文清的清白,但是一定没有能力,查清整个案件。
这么短的时间,她做不到。
而且,这么多天,他一直派人跟着她,她除了查卞文清以外,根本没有做别的事。
吴文钧出去,重新在公堂上坐下来。
杜九言依旧立在公堂之中,满面自信地看着他,冲着他扬眉一笑,挑衅又张扬。
这个案件,桂王很重视,不可能任由吴文钧颠倒黑白。
所以,一早她就去了宫中,和赵煜说了她的想法,赵煜没有说话,只给她写了这一份手谕。
“升堂!”吴文钧盯着杜九言,道:“带钱羽和毛文渊。”
这个案件中,只有毛文渊和钱羽没有定罪了。
“大人,”杜九言道:“不如,将所有人都带上来吧,都是一个案件,何必分前后顺序。”
吴文钧道:“杜先生的意思,是要连田卯等人一起辩讼?那是有罪还是无罪呢?”
“本官可是记得,这个案件在邵阳的时候,就是你查证的,难道你现在要推翻所有?”
杜九言拱手道:“大人误会了,辩讼能做被告当然也能做原告。”
吴文钧似笑非笑,道:“来人,将田卯和黄觉等人一并带上来。”
她就要看看,她站在这里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堂下,一杯热茶变凉,任延辉让自己的常随去重新换了一杯,他再次端在手中暖着,面色淡淡的露着欣赏和期待,比对面的鲁章之都要从容几分。
所有人被带上来,田卯、黄觉、两个账房以及听从黄觉之命杀人的杀手,然后再是京中牵涉的朝廷官员,钱羽和毛文渊。
“案情的始末,我从一开始给各位阐述一遍。”杜九言拱手,和众人含笑道:“宝庆府邵阳县下河镇,镇中有百姓两千户,人口六千四百余。”
“全镇人吃水,靠的就是门前的资江,资江水流入洞庭,两岸风景秀美,欢迎大家做客邵阳。”她说着,四处行礼,“邵阳民风淳朴百姓热情,欢迎四方来客。”
大家都笑了起来,外面有人喊道:“杜先生,我们有机会一定去邵阳看看。”
杜九言拱手道谢。
“杜九言,公堂之上岂容你儿戏!”吴文钧愠怒道。
杜九言颔首,“大人,学生并非儿戏,只是将背景给各位说一说,以免不清楚的人,听不懂。”
“顺天五年,邵阳连绵阴雨近二十天,江中水位疯涨,水位漫过圩坝,两岸百姓自发上圩埂挑土加高加固。那一年在百姓的齐心协力之下,下河镇度过了这一次危机。”
“于是,当年年底,邵阳县令毛文渊,递交了奏疏,请求朝廷拨款一百二十万两,经过几个月的审核定夺后,户部批复六十万。”杜九言走到毛文渊面前,“毛大人,您和学生虽不曾见过,但学生对您早已听过无数遍,在邵阳关于您的传说一直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