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巨星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完结-第1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始想变得理性起来。”从那天起,他和他幻听的声音开始辩论,驳倒那些声音,“以理性分辨非理性,以常识分辨错觉。”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案例,虽然雨果对心理学了解有限,但是在约翰的个案之中,疯狂和理智似乎变成了一个自由意志的选择。以至于雨果甚至不再相信他真正疯过,而是……理性地选择了疯狂,又疯狂地回归了理性。又或者再更加准确一点来说,在七十年代以前,他疯狂地将所有理性运用于数学之上,所以导致生活失去了控制;而进入七十年代之后,他有意识地选择将一部分疯狂运用于数学灵感之上,而剩余的疯狂则用理性囚禁了起来。
这种想法太过大胆,也太过疯狂,即使雨果对心理学没有研究过,也知道这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是,仔细思考一下约翰发疯的起源,似乎又不是那么没有依据了。
约翰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古怪傲慢、内向孤僻的人,在小学时期他的成绩就不好——包括数学,甚至被老师认为是一个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测验的学生,比如在数学上,他非常规的解题方法就备受老师批评,但约翰的母亲却对儿子充满了信心,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种另辟蹊径恰恰是他数学才华的体现。不仅仅是数学天才,大多天才都是如此,这没有什么值得稀奇的部分。
可是,一个本来就个性古怪的人又怎么会被认为突然就发疯了呢?原因是因为在五十年代末,约翰三十岁的某一天起,他突然声称共。产。主义者和反。共。主义者是一伙的,他们全是“阴谋家”;他宣称艾森豪威尔和梵蒂冈教皇对他没有丝毫同情;中东的动乱让他深感不安,他打匿名电话给亲友,说世界末日到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约翰第一次被送入了精神病院。后来他离开麦克林医院时,从麻省理工辞职,提取了所有养老金,宣布他要去欧洲旅行。1959年七月,约翰抵达了巴黎,他看到了整座城市充斥着抗议核军备竞赛的游行、罢工、爆炸,他数次到当地政府求救,希望放弃美国国籍;他甚至到了日内瓦,因为这座城市以对难民友好著称,他向瑞士人宣称,“美国的体制是根本上错误的”,但没有人相信他。最后,他被送上飞机遣送回归,事后他自称,他被送上了一艘船,就像奴隶一样被链条锁着。
在被遣送之前,约翰在欧洲游荡了九个月,到处都像巴黎那样满是冷战意识下的喧嚣与骚动,北约与华约的阴影在欧洲大陆上空来回徘徊,这九个月极度富有隐喻的游荡不禁让人联想起那些虚构世界里流浪四方的英雄们: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Duras)笔下念念不忘恒河的女乞丐,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笔下用一天时间游历都柏林的布鲁姆先生,还有荷马(Homer)歌颂的花费十年返家的奥德修斯,塞万提斯…萨维德拉笔下游走天下的堂吉诃德……
这让雨果回到了大学时代,古典文学著作里的人物与约翰开始一点一点重合:他们用漫无终点的身体游荡企图达到某种精神目标。
约翰在欧洲目睹的种种疯狂景象让雨果忍不住好奇:一个刚刚离开精神病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如何去面对一个比精神病院更加疯狂的现实世界。就好像“飞越疯人院”里渴望走出去的麦克墨菲,就像“楚门的世界”里挣扎破茧而出的楚门,就像“海上钢琴师”里永远走不出去的1900。
这个现实世界一直在标榜着自己是“正常的”、“理性的”,但欧洲大陆的连绵战火却让精神病院看起来像是世外桃源。
残酷血腥的现实究竟是让人类变得更加理性还是更加疯狂?人们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某部分人宣判“你是疯子”,但事实上,疯狂与理智的界线已经成为了社会强权的体现:偏离了所谓社会主流轨道的,就是疯子;而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则是正常。这是“楚门的世界”,也是“美国美人”,更是约翰…纳什的一生。
当人们迫不及待地宣判约翰是一个疯子时,何尝不是主流社会对小众群体的迫害。当然,也许约翰的神秘幻觉和胡言乱语却是让人胆怯和恐惧,但冷战的铁幕落下之后,人们却发现,当初约翰的那些“疯狂言论”却更像是先知的预言,而人们对未知、对不确定的恐惧,却为约翰贴上了“疯子”的标签。
第2071章 无从下手
约翰对于世界格局的胡言乱语、对于冷战的预测、对于战争迫害的预言,在后来都被证明了是真实的,而约翰的恐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体验,更是整个时代集体潜意识里的恐惧和担忧。而约翰被人们认为是疯子,被强行注入胰岛素进入昏迷状态,也许就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极权主义对个人良知的迫害。
约翰…纳什被欧洲遣送回美国时,他认为自己像是奴隶一样被束缚在船只之上。当这艘奴隶船在汪洋大海之上恣意漂泊时,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则在他的毕业论文“疯癫与文明”之中为它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哲学意义。
如果疯子不仅仅是疯子,而是揭露了这个社会根本弊病的智者,那么他们只能被送上愚人船,顺水飘向不可知的远方。古老的河流赋予了船只神秘性,疯子被神圣化地隔离起来,然后作为社会制度的祭品杀鸡儆猴。
阅读完约翰的传记、关于博弈论的相关文献、访谈纪录片等诸多资料,雨果却意识到,约翰的一生其实就是“飞越疯人院”里的麦克墨菲。社会残暴而冷血地剥脱了这些社会异类反抗和发声的权利,以冰冷刺骨的残忍手段进行压制,甚至不惜掐灭他们的人性——就好像“飞越疯人院”的结局一般,麦克墨菲被割掉了脑干,变成了一具真正的行尸走肉。
雨果原本以为约翰不是麦克墨菲,他们所追求的东西并不一样:约翰渴望的是数学灵感,而麦克墨菲渴望的是拥抱自由和反抗强权。可是真正深入了解之后,雨果才意识到,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这两个人却有着共同之处。
只是,幸运的是,约翰等到了属于他的光明,而麦克墨菲没有。
这让雨果不由开始再次思考,约翰真的是依靠自己的理智就战胜了病魔吗?在约翰发病到病愈的这个过程里,他自己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他的妻子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他的亲朋好友、大学同事又成为什么样的角色?
任何观看过“美丽心灵”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对艾丽西亚和约翰的爱情故事感动不已,约翰的痊愈几乎可以称之为是一个“爱的奇迹”,但雨果真正深入了解之后,却发现事实远远不是如此。
艾丽西亚在约翰发病的数年之后,就选择了离婚。当然,不能因为这件事就否定艾丽西亚的努力,此后艾丽西亚依靠自己微薄的薪水,始终留在约翰身边,悉心照顾。三十年,艾丽西亚足足在约翰身边停留了超过三十年,这一份情感——无论是爱情、是友情、还是亲情,都值得赞叹。
这一点,雨果在“名利场”的专访上就已经阅读到了。雨果认为,这不是爱情,却胜过爱情。
可事实上,“名利场”还有许多没有挖掘出来的故事。约翰在大学期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花花公子,当时的他“就像天神一样英俊”,身高修长、身材匀称,还有一张英国贵族的英俊容貌。
他在二十五岁时就和一名护士埃莉诺坠入了爱河,并且有了一个私生子;后来他才遇到了艾丽西亚,当时艾丽西亚是他的学生,而她一直十分崇拜约翰,经过一番心计,她赢得了他的倾心,两个人暗度陈仓;约莫一年之后,埃莉诺发现了约翰和艾丽西亚的私情,这让埃莉诺怒火中烧,将事情告诉了约翰的父亲,老纳什处于私生子的考量,督促约翰和埃莉诺结婚,但约翰的朋友都极力反对,认为埃莉诺和约翰悬殊太大。
不久后,老纳什去世,而后,约翰就离开了埃莉诺,和艾丽西亚走到了一起,两个人顺利成婚。
度过了几年平静生活之后,约翰和艾丽西亚离婚了。在那之后,艾丽西亚始终都没有再次结婚,而是一直坚守在约翰身边,但约翰却不是如此,在他漫长的患病过程中,约翰认识了许多不同的人,并且发展出了恋情——包括了同性和异性——其中还有几次进行到了结婚阶段。
简而言之,在和艾丽西亚结婚之前和之后,约翰始终都是不安分的,他和艾丽西亚的婚姻不是他仅有的一段,而且在艾丽西亚三十年的陪伴背后——他的感情生活却异常精彩。这还仅仅只是雨果所了解到的信息,他也没有办法确定,艾丽西亚在那三十年之中是否有过其他恋情,即使有,也没有人可以责备艾丽西亚,因为那是她的自由。
2001年那版“美丽心灵”里所描绘的美好爱情,在现实生活中却支离破碎。也许,艾丽西亚在约翰的康复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许,三十年的陪伴不是爱情,更多是友情;也许,电影终究是童话,而现实终究是现实。
雨果没有评判约翰…纳什的打算,但他必须寻找出一个角度来讲述他的故事。可是现在,懂得越多,雨果反而是越糊涂了,更是越发无从下手。彷佛眼前就有一个汪洋大海——这是一个人漫长而辉煌的一生,即使只是从1948年约翰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开始算起,至今也已经是五十年的人生了,想要截取出其中一段或者一部分,集中描写,这绝对是一件艰难的任务。
雨果原本就知道这是一个艰巨的工作,但现在调查完所有资料之后,更是毫无头绪。
认真思考之后,于是雨果第二次回到了普林斯顿——在确定接下这部作品的改编时,他曾经抵达普林斯顿大学停留了将近一周时间。普林斯顿大学不仅仅是约翰研究出博弈论的地方,而且也是他结束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工作之后,长年停留的地方。一直到现在,约翰都生活在普林斯顿大学之内。
雨果再次来到普林斯顿大学,就是希望能够在这片约翰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中寻找灵感。另外,雨果也通过里克打探到了相关消息,想看看能否和约翰面对面地交谈一次,真正地进行交流。不仅仅是为了改编剧本,同时也是为了饰演角色。
这一次雨果足足待了三个星期,一直到圣诞节之前才回到了洛杉矶。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家里,雨果就看到了正在庭院里压腿的查理兹,她径直迎了上来,想要接过雨果手里的行李箱,雨果拒绝了一下,但查理兹还是坚持地接了过来,“比预期之中早到了一个小时,我还以为狗仔队会把你困在城里,要到日落时才放你回来呢。”
雨果在查理兹的额头印下了一个吻,摇了摇头,“没有多少人在机场,最近那么多电影上映,大家都忙碌去了。”其实雨果出发和归来的行程都是比较低调的,没有引起太多媒体的注意。在新泽西州时,也没有记者的打扰,给雨果的工作留下了良好的环境。
查理兹和雨果走进了大厅里,把行李箱放在了一边,到厨房里给倒了一杯咖啡,“所以,收获如何?”
“呃,我和纳什教授碰了三次面,交谈了……几个小时?”雨果找了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了下来,“但是他说的内容我都听不太懂,我原本以为对博弈论有了足够的了解,可是真正和他交谈起来,那对我来说依旧是汉语。”当人们形容听不懂的天书时,习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
雨果的话让查理兹呵呵地轻笑了起来,“我记得你是读得懂汉语的,而且说得也很好。”这一句小幽默让雨果也扯开了嘴角。
接过咖啡放在了茶几上,雨果拍了拍自己身边的位置,看着查理兹坐下来之后,然后调整了一下自己的位置,把脑袋躺在了查理兹的大腿上,闭上眼睛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虽然对于专业的东西我还是没有太多了解——这些东西交给专业人士就可以了,但对于纳什教授,我却有了更加直观的体验。不同于纪录片里的那种感觉,生活里的纳什教授更加的……沉默、孤独、落魄,甚至有些狼狈,我几乎都要忘记了他现在已经七十岁了。”
虽然雨果曾经出演过两部真实传记,但他都没有真正遇到过他所饰演的人,而这一次,他将要饰演约翰…纳什——依旧真实在世的活生生人物。所以,直接和约翰接触的机会,对于雨果来说十分宝贵。
“那这是好事,我已经开始期待你用自己的视角勾勒出一个约翰…纳什了。”查理兹轻轻掠起了雨果额头前的发丝,看着雨果那微微泛着油光的脸庞,眼眶底下还带着一些疲惫的阴影,这样的雨果并不完美,但却让查理兹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完美。她的掌心可以感受到雨果的体温,她的鼻子可以感受到雨果的气息,她的身体可以感受到雨果的存在……
雨果依旧闭着眼睛,这样让他有安全感,扯了扯嘴笑了起来,“不,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越了解纳什教授,包括了解纳什的妻子和儿子,我就越发觉得无法下手,彷佛脑海里有无数的思绪,却根本没有办法理清。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人物传记如此难拍好了,因为电影语言相对于一个人真实的一生,还是太过苍白了。”
查理兹被雨果的话语逗笑了,轻轻按摩着雨果的肩膀,“那么你就暂时先不要考虑改编剧本的事了,你为什么不跟我讲一讲你在普林斯顿这几周时间的趣闻呢?”
第2072章 残酷现实
“普林斯顿……老实说,我不喜欢,那里是理科生的天堂,数学、物理、经济,诸如此类。你知道吗,我专门去听了两堂古典文学的课,那简直是……糟糕透顶。”雨果那一脸嫌弃的表情让查理兹呵呵地笑了起来。
查理兹轻轻拍了拍雨果的额头,“我知道你是耶鲁的,你很排斥普林斯顿,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人身攻击了。”
耶鲁大学是一个强调人文情怀的学校,他们始终关注着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还有自然之间的和谐等等。甚至于在十九世纪初,耶鲁大学极力肯定以古典学科为主的人文教育,而排斥科学的使用教育。
时至今日,这不见得是正确地,但,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学校氛围确实天差地别。
雨果扯起了嘴角露出一个浅笑,“不过我想,也许我们之间还是有共通之处的。你知道,以前在耶鲁的时候,学校哲学系那里总是可以看到一些喃喃自语的沉思者,他们就像是雕像一样望着天空,沉思许久许久,让你几乎以为时间就这样停止了;这一次在普林斯顿也是,经常就可以在校园里看到宛若行尸走肉一般的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彷佛除了他们的数字之外,生活就没有其他重要的地方了。”
“也许,他们的世界和我们不一样,这也是他们能够发现那些伟大思想的原因,而我们只是芸芸众生里再普通不过的一员。”查理兹的话让雨果偏头投来了认真的视线,查理兹不明所以,瞪大眼睛疑惑地看着雨果。
雨果却是想起了人们对约翰…纳什的定义,所有人都认为他是疯子,但却没有人真正地意识到,也许他只是生活在一个普通人所无法了解的世界里。雨果看着查理兹眼底的那抹诧异,用腰部力量猛地一抬头,在查理兹的唇瓣印下了一个亲吻,然后双手搂住了查理兹的脖子,让这个吻变得越来越深,直到两个人都觉得开始缺氧,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查理兹依旧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因为她对雨果在普林斯顿的见闻依旧了解有限。一个深吻,让她的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