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腊酒-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没头苍蝇似的乱转。
没办法,彭大磊站了出来:“别吵吵了!吵个屁!这么老半天连个办法都没有!我问你们,你们以前在老家就没见过人家分地?”
有人说他以前在城里当乞丐,没见过,还有的人说年代久远,早就忘记了。
总算有几个声音出来了:“我记得我们以前老家是抓阄的……”
“我们那儿是村长说了算。”
彭大磊说:“要我说呢,这每家每户都愿意自家分到靠江边的地是不?可这地儿就这么点,也不能尽着给一家人好的,然后给其他人不好的。”
“这样吧,我看呢,每户人家就分个一两亩临江的地,其他的地,分到地势高的地儿去,也好离自家近点。”
众人一听,这感情好。每户都能分到临江边的地,公平的很。
那彭大磊带着众人往江边去,从村头开始分。有疑问的,直接提出来,或者若是对哪块地特别看中了,也直接跟彭大磊知会一声,他必是会好好放在心上好好安排的。他虽然不能操持的另所有人都满意,但大体上没啥错处,大家伙儿大多是满足的,都夸大磊正直呢。等分了临江边的地,再分其他地就顺利多了,反正尽量离自家近点儿呗。
薛遥这一走,直到夕阳西下了才回来。
“阿柔,我回来了!”薛遥钻进棚子对顾柔说了声。
顾柔焦急的迎上去:“回来了?那地可分好了?我们家地在哪儿?”她在棚子里都听见江边喧闹的很呢。
薛遥对她说:“我们家地有两亩在江边,还有三亩在东头,虽然离江远不好浇水,不过离家近,到时候种点耐旱的就行。”
顾柔点点头:“如今可算是定下心来了,地分好了,心里也有底。”
薛遥却发愁:“刚到了地儿,还有好多事没做呢。如今到地方了,总不见得还住这棚子吧?得尽快把房子造起来。再说夏天了,暴雨多,总是躲在棚子里不是个事儿。”
顾柔也发愁了:“还有那地,我去看了我们家地,野草长得比人还高,得尽快把它除了,除了才好种地。如今都快芒种了,种小麦是不可能了,种玉米高粱啥的还是赶得及的,得趁着时节把它种下去。”
然后她掰着指头数着日子:“哦哟,我这日子也过糊涂了,离芒种没几天了!可这又要拔草又要翻地的,怕是来不及了吧?”
薛遥说:“来得及,我们刚刚分地的时候说了,就这几天,选个没风的日子,要放火烧荒呢。直接把这野草一把火烧了,省的费劲去拔,还勒的手疼。”
顾柔惊讶道:“这旁边就是山林,不怕烧着那边?”
薛遥摇摇头说:“没事儿,我们以前当兵的时候一直跟火打交道,知道怎么控制。”
顾柔这才放下心来。
果然过了两天,村子里的男人们聚集了起来,开始准备放火烧荒。女人们出来看热闹,聚在一起叽叽喳喳个不停。
“小婉。”顾柔看到叶小婉,连忙打招呼,“家里收拾的咋样了?”
小婉挽着个简单的髻,看到她,挽着她的臂亲热的打招呼:“还能怎么样,家里还是棚子呢,有东西也摆不开啊。”
顾柔这几天正发愁盖房子的事呢,听到了便连忙问她:“你们家准备啥时候盖房呀?”
小婉说:“当然是越快越好了。这过段时间,暴雨就多了,总是住在棚子里,我怕进水。”
这时候,身边的女人们叫了起来:“哦哟哦哟,开始烧了!这火够大!”
小婉和顾柔都去看那火,只见火势猛烈,一下子窜的老高,烧的还快,不禁有点担心,顾柔说:“这火这么大……可别烧到山上!”
小婉安慰她:“没事呢,我们家男人在对面看着,说是烧不过去。”
小婉突然降低了声音,拉着顾柔袖子说:“你听说了没,好几家人家都合计着要造砖瓦房呢!”
顾柔吃了一惊:“砖瓦房!砖瓦房起码得要……二十两吧?他们这么有钱?”
小婉摇摇头说:“还二十两呢,起码三十两!再说那房子造好了,得有家具吧?没个架子,总得有个床啊桌子啊啥的,这些都不是钱?”
顾柔好奇的直问:“他们咋那么有钱?”他们流民一共也就一人十两银子做嫁妆,她本来以为她男人的家当已经够多了,没想到还有那么多有钱人呢。
小婉说:“其他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月娥他们家是没那么多钱的。”
顾柔惊讶的叫了起来:“啥?他们家也要……”
小婉忙捂住她的嘴:“你可得把你这一惊一乍的性子改改!这大声,生怕别人不知道是吧?”
顾柔忙向小婉讨饶,小婉放下手,继续说:“昨个儿晚上,月娥的男人,就那个脸上破相的那个周老四,来找我们家阿顺了。”
顾柔问:“找你们干嘛?”
小婉没好气的说:“还能干嘛?借钱!”
顾柔一听就皱了眉头:“他们这是咋合计的?准备打肿脸充胖子?”
小婉哼了一声:“谁知道呢,现在是家家户户都要用钱的时候,哦,就他家造房子,我们家不造房子了?还来借钱?真好意思开口!还好我们家阿顺回了他,不然我们冬天就冻死在这儿吧!”
小婉提点着顾柔:“回去跟你们家男人说说,让他注意着点,这周老四在我们这儿借不着钱,指不定来找你们呢?”
顾柔把这事记在心里,应了。
远处,那火烧的飞快,眼看就要烧到边缘,快到山边上去了!
可是就在这时,那火奇迹般的停下了!大家新奇的看着热闹,叽叽喳喳的愉快极了。这么一会儿时间,这草就没了,再加上每户人家都有牲畜,翻地啥的可快了。今年应该能赶上日子种玉米了!
然而就在晚上,顾柔正准备睡呢,月娥来找她了。
☆、第10章
顾柔走出棚子,见月娥一脸惊惶的看着她,声音也有点沙哑:“阿柔,你帮帮忙吧!”
顾柔心里猜到几分,忙说:“你先别慌,你先说说要我帮什么忙,我们邻里邻居的,能伸把手的一定帮。”
月娥却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了,手拽着裙子犹豫了老半天才开口:“能不能借我十两银子……”
顾柔没想到月娥狮子大开口,不禁叫了出来:“啥?十两!你们……你们这也太过分了吧!现在谁家都要用钱,谁有十两银子借给你们!”
月娥快哭了,膝盖一软,就要跪,忙被顾柔死死拉住了:“我可是听说了,你们要盖砖瓦房呢,手里没钱也要打肿……”
顾柔突然说不下去了,她借着月光看清了月娥脖子上一道深紫色掐痕。
月娥见顾柔盯着她脖子看,忙用手遮住了,转过头去抹眼泪。
顾柔先是心里头一惊,这下手也太狠了!然后又气急了:“可是那个周老四做的?”
月娥背着身抽泣了许久,才像鼓起勇气似得轻轻跟顾柔说:“他说,若是我不去借钱就直接把我掐死,反正我在这里也没人帮衬,爹娘都在远方,到时候把我往深山里一扔就是了。”
顾柔急了:“他说弄死你,你就信?我们邻里邻居的都看着呢!他敢!”
顾柔见月娥哭的不能自已,头发也乱的一团糟,心里着实怜悯,可是又不能管这事儿,她听阿遥说过这个周老四,据说是最能偷奸耍滑的人了。这种人还是离的远远的好。
顾柔对月娥说:“我们邻里邻居的,我是知道的,你性子绵软,是最好拿捏的。钱我是不能给你的,我们家也忙着造房子呢。”
她见月娥又要跪,又死死的拉住了:“我教你个法子,明天你出门的时候,别遮着这个脖子上的伤了,就让大家伙儿看看,这周老四打仗的时候躲后面,打女人倒是顺手的很!以后啊,他若是再打你,你就大声叫,叫的全村人都听见,我们听到了肯定管!”
月娥一步三回头的回去了,顾柔看的又是怜惜又是怒气不争,若是她碰上这种丈夫的话,就是拼了命也要反抗的。
顾柔回到棚子里,见薛遥还坐着呢,问了句:“还没睡呀,很晚了。”
薛遥说:“我在棚子里都听到了。那周老四真不是个东西!”
顾柔点点头说:“他下手真够狠的,月娥脖子上的伤都紫成什么样了!”
薛遥又笑着对她说:“不过你最后出的主意倒是不错。大家伙儿不能直接问他们家的事儿,让那个月娥大声叫出来,就能名正言顺的去管了。”
顾柔告诫阿遥:“你可别出头啊,让那些热心的去管。这种人,最好别跟他搭上边儿,要不然甩都甩不掉!”
薛遥摇摇头说:“他以前是我手下的兵,我才管的。现在大家都是庄稼汉,我管这闲事干嘛?”
那月娥虽然性子软,不过也不笨,第二天一大早,就挎着个篮子出来摘野菜了,头发乱乱的,眼睛通红,那脖子上的勒痕也不遮,明晃晃的露着。
有人见了忙问她怎么回事,她也不回,只一个劲儿的掉眼泪。很快,就有人家骂到周老四家了。
顾柔一大早的就听见村子那边喧闹极了,就知道那个办法是有用的,想必那周老四也能消停会儿。
顾柔也没去看热闹,她早早的生了火,抹了点菜油,开始烙饼。今天两人要去城里,赶路要一个半时辰呢,饿了可以垫吧几口。
昨天两人商量着要抓紧时间翻地,薛遥还想着上山找点好的木头料子备着盖房子用。这才发现,两人连翻地的工具都没,更别说斧子,锯子啥的了。
这地可等不得,村子里有勤劳的人家已经开始准备了!两人立即决定去城里,把工具都买了,顺便看看有没有缺的东西,一起买了来。
这边薛遥喂饱了骡子,把车套上,顾柔也正好烙好了饼,揣在怀里,熄了火,又去棚子里拿了钱,匆匆上骡车走了。
待两人说说笑笑到了城门口已经快晌午了,待到了城门口,那看守也不为难,只要交几个钱就可以进去,在关门前出来就行。
两人进了城,也来不及逛逛这北方第一大城,就找人问了路,直奔那铁匠铺子去了。
那打铁的也爽快,听说他们是从南方过来开荒的,一连给他们看了好几把锄头,犁,,耙子,铁锨,镢头等。
“我们家农具都是耐用的,这点你放心,若是坏了来找我,保准给你换把好的!”那打铁的拍着胸脯保准。
顾柔看花了眼,还是薛遥在行,问了那打铁的几句,再拿着工具往手上掂掂,试试分量,然后选了镢头,锄头和犁等。又问人家有没有斧头,他上山要用到呢。
打铁的连连说有,拿了几把斧头出来:“都是锋利的,你试试趁不趁手。”
薛遥逐个试了试,最后选了把大斧头,那打铁的帮他们把工具运上车,两人付了钱,匆匆驾车走了。
买好农具,算是了却一桩大事,两人心定了不少。这时薛遥跟顾柔说:“走,带你去见个故人,顺便把骡车放她那儿,驾着车在街上逛也不方便。”
顾柔问道:“是什么人呀?”
薛遥说:“是个顶顶慈祥的老太太,姓宋。当年辽远城被困的时候我救过他,后来城里粮食剩下不多了,我们当兵的自然把粮食尽量让给民众吃,自己饿着肚子。她就偷偷来前线,给我送来吃食,不至于饿着肚子打仗。”
顾柔不禁佩服,说道:“这位老太太的胆识可比那个周老四强多了!”
薛遥说:“那是!据说宋老太以前也是一位将军的妻子,高门大院里出来的。后来她丈夫战死,也没留下一儿半女的,她一个人守寡到现在。”
说着就进了一条巷子,来到一户人家门口,薛遥往里面叫:“宋奶奶!看看谁来了?”
一会儿,随着吱呀的一声开门声,里面一个慈祥的声音传来:“谁呀?”
薛遥坐在骡车上,笑着说:“宋奶奶,是我呀!小遥!”
宋老太那叫一个喜得呀,拉着薛遥看了又看。两人热络了一阵,薛遥向宋老太介绍了自家媳妇儿,笑得宋老太见眉不见眼。
薛遥说:“宋奶奶,我们刚来北方,很多东西没置办呢,今天来买点油盐酱醋啥的,可这骡车在街上走也不方便,放你这院子里行不?我们买好东西就回来。”
宋老太唬下脸:“跟我客气啥!见外了不是?”说着就让薛遥把骡车牵进来。
薛遥把车栓好,跟宋老太告了别。
宋奶奶朝他们挥挥手:“快去快去,别耽误了啊。”
两人来到街上,才发现自家缺那么多东西,罐子,碗,盘,装水的缸,积酸菜的缸,这些都没有,忙都买了些。还打了酱油,醋,黄酒,菜油,又跑去做木活的工匠那儿,订了桌子,柜子,凳子。虽说他们现在连个房子都没造起来,可也就这几天的事儿了,让工匠早点做,到时候直接来取就是。薛遥本还想买个草席笤帚啥的,忙被顾柔拉住了,说自己会编,不用买。
至于床铺,两人商量过了,北方人家都是用炕的,等村里人把房子都建了,就和大家伙儿一起去请了手艺人来盘炕。
况且他们手里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少不得货比三家,讨价还价啥的,总要选个最物美价廉的才好。
两人来来回回跑了好几圈,又回宋老太那儿把手里东西往骡车上装,连口水都来不及喝又出去。两人进城就快晌午了,这不抓紧点,等回家路上就要两眼一抹黑了。
总算买的差不离了,两人站在骡车前,掰着手指头盘算了一遍,见没有疏漏的才放下心来,又匆匆忙忙的要走,赶在太阳下山前回村子里去。
宋老太急匆匆的从房里跑出来,手里用布裹着一大包东西:“忙活了个半天,连口水都没得喝,可怜的娃!这个拿着,我刚刚蒸好的黄米糕,热乎着呢,里头还嵌了红枣。你们回家路上趁热吃啊!”
薛遥顾柔两人推辞不过,只得收下了,又急匆匆的跟宋老太告别,出门去了。
两人买了一车的东西,虽然花了不少钱,可架不住心里高兴。这不,有了这些东西,更像个家了不是?顾柔一路上小心的看着那些罐啊碗啊,当心摔了,又扯了黄米糕喂薛遥,吃的两人嘴边全是屑。
待两人匆匆赶着车回到村子,天都快黑了。顾柔帮着薛遥一起卸东西,跟他说:“以后我们俩要去城里的话就要早点起来,天一亮就往城里跑,这一来一回的太费时间了。”
薛遥正要说话,就见陶顺远远的跑过来:“阿遥!你们这一天跑哪儿去了?哦,去了城里?怪不得呢,一整天都不见个人。”
薛遥忙问:“这么着急,有啥事儿么?”
陶顺说:“今天大家商量着呢,说是男人们分成三伙,一伙儿拉着畜生耕地,一伙儿人去山上找合适的木头料子准备做盖房的原料,还有一活儿人不是准备盖那砖瓦房么,去城里跟烧砖的师傅谈价钱,订砖。”
薛遥奇怪道:“怎么想起来合伙干活了?”
陶顺说:“这样节省时间呗!地都在一块儿,一起犁不是更方便么?还分什么你家的我家的。再说结伴去山上也安全,这山里头啥情况谁都不知道,有个危险啥的也能互相帮衬。”
薛遥明白了,问陶顺:“那我跟着哪伙人?”
陶顺说:“看你,你愿意跟着哪伙人就跟着呗。不过我说,你有几分拳脚功夫,跟我一起去山上得了!”
薛遥一笑,爽快的答应下来:“行,什么时候出发,你叫我一声就行,我今天还特意去城里买了斧子呢。”
陶顺说:“这事儿赶早不赶晚的,明天一大早就上山了。明早我来叫你,让你家婆娘给你准备点干粮备着啊。”
薛遥应了,待陶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