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好莱坞之路-第4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双手十指如飞,又有文字出现在了文档之中。

“墨菲斯坦顿的这部影片非常现实,也非常具有警示意义——腐败的滋生正是基于这样的土壤:作恶被自上而下的包庇,所谓的权威名誉又被错误的尊崇维护……”

《聚焦》自从在多伦多电影节开始展映来一直受到不同寻常的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影片取材自一桩真实的丑闻,更因为丑闻涉及了诸多神职人员。

或许,本不该对神职人员的道德堕落过于吃惊。

理性的思考下,很多人应该知道,神职人员也不过是一群普通人,其中有人犯错,再正常不过了。

一个人不会因为加入教会,就会瞬间成为道德完人,毕竟加入教会距离真正的灵魂皈依还有相当漫长的过程,社会长久以来对于这一过程的忽略,导致大众对神职人员抱以过高的期望,甚至常常将其等同于信仰,因此丑闻的爆发,就变成了信仰的破灭,对于虔诚者来说,吃惊都不足以概括其内心的崩溃,随之而来还有愤怒和失望,一如影片中记者迈克在拿到铁证之后的发狂和萨莎奶奶阅读报道后的落泪。

在多伦多待了几天,参加过几场宣传活动之后,墨菲也准备返回洛杉矶。

第七百五十六章体制之恶高于个人

由于“加朵”号在洛杉矶进行例行的保养,墨菲和盖尔加朵只好乘坐航班返回洛杉矶,好在飞机头等舱的条件也不错,可以保证足够的舒适度。

小罗伯特唐尼和詹姆斯弗兰科等人,还继续留在多伦多电影节为《聚焦》这部影片造势,有台前的这些明星,再加上影片良好的口碑和天然携带的话题性,也可以继续吸引媒体和影迷的关注。

“CAA那边得到的消息……”

头等舱里人很少,盖尔加朵就和墨菲坐在相邻的座位上面,她一直在说关于影片和天主教方面的话题,“梵蒂冈方面已经就这部影片召开过几次枢机大主教会议了。”

这些杂事一向都是盖尔加朵在负责,墨菲听到后,不禁问道,“他们在商讨应对策略?”

“不是!”盖尔加朵直接摇头,“CAA欧洲分部隐约得到过一点关于会议的消息,梵蒂冈方面在讨论谁最应该为天主教从去年开始爆发的一系列丑闻负责。”

墨菲马上明白了过来,“这是有人想要借势上位啊。”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教会也不会是例外,历史上各大教会因为内斗分裂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盖尔加朵拿到的也不是很确定的消息,“可能是吧,据说以方济各红衣大主教为首的一批人,与教宗本笃十六世不是一个派系,想要谋夺……”

她耸了耸肩,没有继续说下去,不过墨菲能够听明白。

“信仰啊!”墨菲叹了口气。

盖尔加朵接了一句,“信仰不是形式上对一个神的崇拜,不是行为上对一个教会的忠诚,而是来自内心的真、善、美,这才是信仰的本质!”

恋上墨菲之前,盖尔加朵也是一个信徒,不过信仰的是犹太教,后来在墨菲的影响下,虽然还挂着犹太教徒的名,但实际上早就脱离这种信仰了。

她又说道,“如果理解信仰的本质,知情人员就不会认为揭露教会丑闻,是对信仰的挑衅,恰恰相反,这是对信仰的坚持。”

“可惜……”墨菲摇摇头,“我做不到内心的真、善、美。”

“所以啊,你是个没有信仰的人。”盖尔加朵颇为无奈的说道,“还影响到了我,我也快变成了没有信仰的人。”

墨菲不禁笑了起来,盖尔加朵刚才说得确实有些道理,如果理解信仰的本质,那位劳主教就不会认为用《圣经》语录、主的名义来攻击调查丑闻的人员,是对信仰的维护,恰恰相反,这是对信仰的亵渎;至于那些涉案的神职人员,更是与信仰不沾边的一群人,在亵渎儿童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背叛了信仰,尽管他们仍然穿着牧师的外衣,仍然能把《圣经》倒背如流,仍然狂热崇拜上帝,但都无济于事了。

对信仰认知的集体扭曲,无形中构建起了一个滋生和纵容犯罪的体系,从牧师到主教,从律师到警察,谁都不能免责,这就是丑闻迟迟未被揭露的真正原因。

由于信仰认知的扭曲,教会丧失了自我纠正的能力,而必须依仗外力来更正,也就是一群被认为没有“信仰”的人,来帮助一群号称有“信仰”的人重回正途,谁才是真正的信仰守护者,一目了然。

而这桩丑闻中的受害者,何尝不是信仰认知扭曲的群体?他们是如此轻易的就被牧师们性侵,就因为他们神职人员的过分信任,其中一个受害者的母亲,甚至还拿蛋糕来招待性侵自己儿子的牧师,这是对信仰尊重吗?这是愚昧啊!

信仰是一种道德共识,而教会只是一个以崇拜神为名义的人类组织,它不能替代信仰,事实上相差十万八千里,所以,一个人有没有信仰,决计不能以他是否加入教会来判定!整个社会对于神职人员的道德败坏如此反应剧烈,归根结底,也是对信仰认知的偏差啊!大部分人轻易的就将他们看作了信仰标杆。

当信仰成为一种职业,一种利益集合体,里面什么肮脏的东西都会有,掩饰它就是为了维护利益,听说过佛教徒之间互不攻击的理论么,理由差不多,都是在外人面前维持该宗教信仰高大全的形象,以吸引更多人膜拜,自然遇到丑闻要掩盖了。

这个世界,终究不是想象的那么奇妙,更不是某些人描述的那么美好,在如今这个时代,不但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容易的,连孩子们的生活都过得不易……

墨菲也算是比较看的开那种人,这些只要不落到他的头上,他也懒得去管,毕竟他精力有限,也不是旷古烁今的圣人。

更为确切点来说,曾经的生活,在某些方面已经让他麻木不仁了。

即便因为职业的关系,无论是现在,还是曾经,墨菲都不怎么喜欢媒体记者,但也非常清楚,很多包裹严实、想方设法拼命掩盖、让人不忍直视的丑恶真相,都要依靠敢于挣脱体制的压迫和限制的媒体平台,报以公正、真实、严肃的态度全面曝光,才能让蒙在鼓里的民众认清事实,在充斥着腐败和欺骗的社会不良现象和风气中,看到一丝正义的曙光。

而一件被忽视和低估的事件背后,往往会隐藏着持续溃烂变质壮大的现实问题,猖獗嚣张的恶势力会不断的蔓延和侵蚀,造成不可估量、后悔莫及的惨痛结果。

“如果养育一个孩子靠得是整个村庄的支持,那毁掉一个孩子整个村庄也脱不了干系。”这句原版影片就有的台词,被墨菲原封不动的再次运用到电影中,“控诉和揭露”之外更深一层的意义,那就是“体制之恶高于个人之恶”。

一些事件不单是少数人的个体犯罪,很多大规模的罪行完全是体制包庇和纵容的恶果,比如在一个有着深厚天主教传统的城市,一听说要与教会为敌,所有人都望而却步。

天主教会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所起的作用巨大,哪怕是在现代社会,教会在人们的生活中依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很多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

但是,当教会越来越壮大的时候,随着势力的扩大,不可避免地会想要维护自己的权威;教会也有害群之马,去损害这个组织的神圣威严。

面对这些危害,教会的选择是什么?

无论如何,一个有影响力的组织,都应该有勇气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可惜,很少会有导演有动力将类似的事件搬上银幕,因为这还是个有违主流观影趋向和政治需求且吃力不讨好的活。

现在想想,还是活在某些新闻的世界里面更加幸福,因为所处的社会永远都是美好的,根本不用为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而烦恼。

回到洛杉矶,墨菲开始为又一个即将到来的北美颁奖季奔走,盖尔加朵则准备开始筹备《格雷的五十道阴影》,曾经拍过大尺度剧集的保罗威尔森已经答应出任这部影片的导演,女主角方面,杰西卡阿尔芭也在与斯坦顿工作室商谈,问题不大的话,应该会接下安娜那个角色。

当然,杰西卡阿尔芭的肤色有点问题,不过这些更改下人物的设定好了,也不是什么大的麻烦。

相比于筹备新片的盖尔加朵,墨菲则是四处跑,频繁的与学院内的一些大佬会面,这些所谓的大佬,如今的能力未必大,但确实很老,他们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学院的内部。

换句话来说,他们就是那些能影响部分奥斯卡评委的评委。

任何人,哪怕是一些技术类奖项的得主,想要连续两届问鼎奥斯卡小金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墨菲三月份刚刚拿到第二个奥斯卡最佳导演,想要在明年的奥斯卡上也有所斩获,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此期间,他还去见了卡拉费斯一趟,讨论的除了新电影的事宜,还有《黑暗之城》的一些情况。

这部影片早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一个月之后,就在北美下线了,北美票房最终借助十三个奥斯卡小金人的光环效应,一举突破7亿4000万美元,最后累计达到7亿4670万美元。

虽然距离《阿凡达》的北美票房纪录只有1500多万美元,以斯坦顿工作室的财力,分分钟就可以通过私下购买票房的方式,拿到这个北美票房总冠军,但墨菲并没有这么做,为了一个北美票房冠军的名头,让自己成为全世界的笑柄,这种事只有那些傻子才会做。

海外的放映持续的时间更长,由于影片的奥斯卡光环和超级票房效应,后续又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加入到了放映的行列当中,连一些非洲小国的影院里面,都能见到《黑暗之城》的身影。

一直到九月初,《黑暗之城》才在所有的海外地区下映。

《黑暗之城》也结束了所有的院线放映,最终的全球票房也没有超过《阿凡达》,但25亿1620万美元的数字,足以带给墨菲巨大的收益!

当二十世纪福克斯将第一笔4亿美元的导演分成交付的时候,墨菲得到了一个消息,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阁下要离开美国了。

第七百五十七章再也不见

清晨的太阳刚刚爬上洛杉矶的地平线,连西边的海水还没有映红,圣莫妮卡海滩区的一栋顶着巨大十字架的小型办公楼前,已经开始了忙碌,十几个年轻的天主教牧师,从小楼门口进进出出,将一件件行李放进停在楼前的一辆厢式货车里面。

“这就要走了?”

门口前的空地上,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站在背光的地方,看着属于自己的东西被搬上汽车,长长叹了口气,抬头看向了不远处的大海。

自己有着太平洋一般广阔的雄心壮志,却无法施展,竟然被一个好莱坞导演逼走……

想到这里,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心中的郁闷再次发作,老脸上面瞬间爬满了一道道如同蚯蚓般的皱纹。

他非常清楚,这次回到梵蒂冈,恐怕再也回不来了,很可能会在某个图书或者资料管理员的位置上面,一直待到退休。

“墨菲斯坦顿!”

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的脑海里面再次跳出这个名字,“红衣枢机大主教,教宗……这些都在他面前化为了泡影。”

“阁下……”

一个年轻的牧师走了过来,请示道,“已经完毕了,什么时候出发。”

“走吧!”

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转身向着一辆黑色轿车走去,拉开车门的时候,转头又看了眼后面小楼顶上巨大的十字架,这一次他输得一败涂地,天主教也输得一败涂地。

即便对手只是一个好莱坞的导演!

上了汽车,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闭目假寐,吩咐前面的司机,“去机场!”

黑色的轿车缓缓发动,从办公楼前转入公路,一路向着洛杉矶国际机场驶去。

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没有再回头,知道自己再也回不来了,教廷需要一个背锅的人,教宗本笃十六世阁下面对整个教会的压力,也需要一个背锅的人。

很不幸,他这个事件的直接策划者,是背锅最好的人选。

三天之前,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就接到了教廷的正式通知,大概梵蒂冈方面的压力确实很大,甚至等不及找一位合适的人选接任加州中南教区大主教的位置,就让他务必在后天之前返回梵蒂冈。

虽然远离教廷枢机,但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消息也算灵通,已经打听到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了。

坐在汽车上面,最初的一段路,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还能用闭目假寐的方式保持安静,但越接近洛杉矶国际机场,那颗隐藏在苍老身体下面的雄心,就越觉得不甘!

怀着雄心壮志而来,灰溜溜无人问津而去……

这巨大的反差,让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这种以教宗为奋斗目标的人,如何才能接受啊?

“我……”

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突然睁开眼睛,透过前挡风玻璃,看到远处隐约可见的洛杉矶国际机场航站楼,低声自语,“我……不甘心啊!”

他两只手都颤抖了起来,似乎情绪非常的激动。

“阁下……”

前面的司机似乎听到了后面有声音响起,却听不真切,“您有什么吩咐。”

这话点醒了有些魔怔的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他毕竟是一个有着丰富阅历的人,深吸一口气,稍稍平复了下情绪,说道,“没事,继续走。”

这简短的话语之后,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渐渐平静了下来,就算自己不甘心,又有什么用?他制定的一系列计划,不但没有成功让天主教势力深入好莱坞,反而在众多媒体的围追堵截下,让天主教面临了进入北美以来最为严酷的寒冬。

别的教区他不太清楚,加州中南教区最近几个月以来,每个周末平均去天主教教堂做礼拜的人少了接近三分之一!

这是什么样的概念?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很清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便自己是教宗,也会换一个地区大主教。

洛杉矶国际机场就坐落在那里,不管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甘不甘心,距离都越来越近。

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来时风光无限,走时怎么会无人相送?

国际机场航站楼里面,有两个也准备坐飞机的人没有去自己的登机口,反而来到去往罗马的航班安检入口前,专门等待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的到来。

“你真无聊。”

拉了拉头上的棒球帽,盖尔加朵又调整下脑后的马尾辫,对旁边看着航站楼入口处的墨菲说道,“这样做很有意思吗?”

墨菲耸了耸肩,“老朋友要离开洛杉矶,可能以后都不会回来了,我怎么也要送送吧?”

两天前,他就得到消息,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要乘坐今天上午飞往罗马的航班返回意大利,正好他也准备去威尼斯,特意让人订了时间稍晚一些的飞机票,特地过来等待那位那位老朋友,以便送他最后一程。

“老朋友?”盖尔加朵实在无力吐槽,“你只是想往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的伤口上面撒盐吧?”

“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都掉到井里面了。”墨菲理所当然的说道,“我现在不向里面扔几块石头,怎么对得住与他之间的交往?”

盖尔加朵撇了撇嘴,懒得再去说墨菲,反正自己的未婚夫从来都不是好人……

不管起始原因是什么,这位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都给墨菲制造了很大的麻烦,现在正好撞到一起,墨菲说什么都要亲眼看看他。

赢家当然要送输家一程。

站在这里等了一会,墨菲就看了一个戴着牧师帽子的老人,在两名年轻牧师的陪同下,缓缓朝着自己这边走了过来,对方似乎在思考问题,根本没有看到他和盖尔加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