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莱坞之路-第4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黑暗之城》没有在那边上映,《聚焦》想要上映也有难度,墨菲的斯坦顿工作室反正不会去做公关,不能上就算了,反正世界电影市场这么,像大剪刀这么奇葩的存在又没几个。
不管怎么说,墨菲都不想再跟大剪刀打交道了,那忽上忽下的标准,还是让二十世纪福克斯去应付吧。
随着众多的演员招聘到位,《聚焦》即将开始拍摄,墨菲还是忙碌手头的工作更加重要,他一直忙到下午六点,才离开办公室,去片场里面找到同样刚刚忙完的盖尔加朵,又汇合了保镖,上了停在片场门口的汽车。
“回家。”他对司机说道。
司机降下隔板,发动汽车离开片场门口,向着比弗利山庄驶去,后面保镖乘坐的汽车也跟了上来。
大概是工作累了,盖尔加朵一句话不说,靠在座位上闭目养神,墨菲握着她的一只手,也闭上了眼睛。
隔板忽然降下,坐在副驾驶上的保镖的声音响起,“先生,后面有车在跟踪我们。”
第七百四十章上帝之手
听到保镖的提醒,墨菲睁开眼睛,转头看了眼后面,车流比较密集,除了其他保镖乘坐的另一辆车,他并没有发现任何不同的地方。
盖尔加朵同样也看了眼后面,也没有发现所谓的跟踪车辆。
保镖这时提醒道,“一辆黑色的SUV,从片场门口附近就跟上了我们。”
在保镖的提示下,墨菲再次转过头,这次看到了那辆黑色的凯迪拉克,就在他们的左后方,似乎真的是在跟着他们。
“又有记者跟了过来。”盖尔加朵回过头来,嘀咕道,“这些尾巴真讨厌!”
墨菲专门看了一下,那辆凯迪拉克的副驾驶上面,好像架设着一台摄像机,不用说,肯定是追过来的记者。
“走吧。”墨菲对保镖和司机说道,“别管他们。”
这么多年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当中,他和盖尔加朵的身后,最少有二百天都吊着尾巴,那些记者乐此不疲的偷拍,墨菲早就习惯了。
“我睡一会。”
盖尔加朵往墨菲这边凑了凑,歪倒在他肩膀上面,“到家再喊我。”
墨菲知道盖尔加朵既要忙碌剧组的事情,还要关注斯坦顿工作室的工作,非常忙碌,伸出手轻轻揽住她,以便让盖尔加朵睡得更加舒服。
至于后面的那辆凯迪拉克SUV,他懒得再去管,也没有让保镖甩掉他们,毕竟他是要回家,波浪庄园也不是什么秘密的存在,到了那里,高墙大院自然能隔绝这些人。
黑色的凯迪拉克SUV行驶的异常平稳,一直跟着墨菲的乘坐的劳斯莱斯幻影进了比弗利山庄,驾车的黛西始终冷冷看着前面,仔细观察墨菲的活动轨迹。
但跟到波浪庄园门口,她都没有看到墨菲下过车,前面的汽车根本就没有停过。
“怕死的废物!”
开车从波浪庄园门口驶过,看到两辆汽车拐进里面,黛西不屑的说道,“我怎么会崇拜你?”
当信仰被抛弃之后,信仰不但不再是信仰,往往还会被扔在地上,再狠狠踩上几脚。
开车驶出波浪庄园的范围,黛西缓缓放慢车速,最终停在了路边,将安置在副驾驶上面用来伪装的摄像机拆了下来,准备拍摄一下附近的环境。
其实最近这几天,她每天都会到威尼斯的仓库片场和比弗利山庄的波浪庄园转转,作为曾经的墨菲的铁杆影迷,这两个地点对她来说并不陌生,很轻易就能找到,不过想要进入就难了。
这两个地方最近备受记者骚扰,明显加强了安全守卫,波浪庄园就不必说了,哪怕是威尼斯的仓库片场,没有相关的证件和剧组管理人员的邀请,也根本进不去。
黛西并没有贸然往里面闯,她知道墨菲是绝对的大人物,留给自己的出手机会恐怕只有一次,一旦提前惊动了他,想要再出手可就难了。
最近这几天,她不停的更换租赁车辆,在威尼斯的片场和比弗利山庄到处查看,今天更是伪装成为跟拍的记者,跟了墨菲斯坦顿一路,想看看他的活动习惯,找到适合出手的场合与时机。
就像前两次一次,黛西明白必须计划好才能发动。
否则,也不会警察到现在不但没找上她,反而错以为凶手是男性,把电影院抓到的那个人当成了罪犯,根据电视上面看到的报道,好像洛杉矶的检察官都准备起诉他了。
这样正好,她不用头疼警察方面,可以把精力完全放到墨菲身上,先观察他的活动轨迹,然后制定一个完美的计划,最后一击致命!
叛徒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
黛西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解决掉这个背叛了自己的人。
下了车,黛西拿起摄像机,对准波浪庄园那边拍了起来,她需要熟知这里的一切,这样才容易制定计划。
计划是很多事情成功的前提,电影更是如此。
距离拍摄开始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墨菲开始审定之前制订的每一个计划,尽可能的从中找到不足之处。
现实中,持续了近一年的调查,压缩在两个小时的影片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墨菲必须真实再现当初的场景。
看了那么多当年的资料,连墨菲这种人,都有些佩服当年巴蒂马龙和罗比罗宾逊等人的所作所为。
没有人质疑他们的动机,因为这案件太沉重,是看不到既得利益的项目。
更没有人相信他们真的能撬动这块石板,最终在这片平静的土壤里,掀起平地惊雷,他们没有任何的超人能力,就是靠着馆藏资料、无数的电话回访、约见被害者、与利益集团僵持,最终找到了突破口,可谓是没有顽石,只有坚持信念的执笔。
在影片当中,墨菲计划中的小组成员,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记者,更是作为父母与社会人。
在西方,宗教与社会本是相辅相成的存在,每个周末去教堂里寻求安慰的人们,如何审视代替上帝之手的神职人员,如何拒绝与抵御这些以上帝之名,亵渎孩童的魔鬼行径。
这是影片需要去坚定的立场。
当年这颗石子的抛出,引起了无限波澜,令人们在渴求上帝之手的同时,也在心中埋下了假借神职,实际龌龊的潜在可能。
这样的事实,不忍面对也要接受,想要让影片足够出彩,最后的成片不仅仅要重现这个故事,表彰这几位记者,更重要的是能够唤起社会人的责任心,在揭露残忍真相的同时,带给人们以希望。
就像他看到的资料当中的数字,从9到13,从20多到45,从70到最后的90,每一次随着调查而来的数量增加,都令人震动。
如果是这样的数量,人们一定是知道的。
也许,人们就是知道的,但他们自己选择了隐藏与沉默。
正是因为巴蒂马龙和罗比罗宾逊等人的推动,人们才有了途径,敢于在神圣的领域,指出黑暗的存在。
这一点影片中必须无比确定,即便天主教也无法反驳!
就在墨菲专注于新片的时候,CAA意大利分公司给他转过来一封信——教宗本笃十六世阁下的亲笔信!
虽然这封信洋洋洒洒写了三张信纸,但总结起来只有一个意思,希望墨菲能握住梵蒂冈教廷主动伸过来的上帝之手,取消《聚焦》这个项目!
“上帝之手?”
墨菲看完信就扔到了一边,如果真的是上帝把手伸过来,他肯定会跑过去抓住,看看这位人间的至高神之一到底长什么样,但他的仆人把手伸过来,还是算了吧……
“你真要拒绝上帝之手?”盖尔加朵如此问道。
“摩西站在红海前,曾经对他带领的人说过,请大家相互扶持,牵着同伴,我们一定可以跨过海面,到达彼岸。”
墨菲抓起盖尔加朵的手,“对我来说,上帝之手,就在我身边!”
盖尔加朵喜笑颜开,“你真会说话。”
对于墨菲拒绝梵蒂冈方面,盖尔加朵一点都不奇怪,以墨菲一贯的做事风格,同样和解才是怪事。
这些事很快就被墨菲遗忘了,最后几天的时间,他没有留在洛杉矶,而是带着小罗伯特唐尼、詹姆斯弗兰科、塞斯罗根、乔纳希尔和玛格特罗比五大主演,再次飞到波士顿,与当年实际参与调查的记者们会面,继续完善每个角色和每个场景的严肃型与真实性。
过去的一个多月,他们已经来了波士顿数次,和每个人都聊过:律师、幸存者、家庭成员、前任记者、编辑、出版人,以尝试不同的叙事角度和那个时候的《波士顿环球报》。
记者是最难搞的人,他们都不喜欢被采访。
这些记者还发行了一本关于这个调查的书,但内容是接续在调查结束后,有点像是调查的“产物”,很可惜这本书并没有正常出版。
实际上,这部电影就是基于数百个小时的谈话以及大量的真实资料——不仅仅是记者,还有律师,前任编辑和出版人,任何墨菲与斯坦顿工作室能找到的人。
所以,从某种层面上讲,这变成了墨菲调查他们的调查了。
当然,在很多媒体记者的严重,墨菲因为拍摄这部影片的关系,变成了他们的朋友,因为这部影片彰显的正是传统的媒体和记者的操守与力量。
有一件事,就连墨菲这个喜欢互联网时代,喜欢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传统媒体的节操比互联网媒体要高,不说高山多少,最起码要高一点点。
这些在记者身上反应的更加明显。
比如《聚焦》,传统媒体的深入调查小组,可以花1年的时间追踪调查重大事件,选题还是相对的独立自主……
而新媒体时代的互联网媒体太过泛娱乐化,想要这么做太难了,基本没有可能。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终归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缺点。
从波士顿返回洛杉矶,墨菲准备在摄影棚中开始《聚焦》的拍摄,不过正式拍摄之前,他还要关注另一件事情,美国电视电影金球奖到来了!
第七百四十一章冷静克制
“能拿到这个奖项,我非常激动!”
电视机画面中,莱昂安多迪卡普里奥站在金球奖的舞台上,手举最佳男演员的奖杯,说道,“我要把这个奖杯送给支持我的人,也送给那些攻击我的人!”
墨菲坐在沙发上面,平静的看着莱昂安多迪卡普里奥的表演。
莱昂安多迪卡普里奥突然指着摄像机镜头,说道,“不管那些人做什么,我现在都站在了这里!”
这话明显意有所指,电视机上响起一阵现场的惊叹声和议论声。
墨菲当然明白莱昂安多迪卡普里奥说的就是自己这些人。
“一个小小的金球奖就这么猖狂!”
目光从电视机上收回来,盖尔加朵看向旁边的墨菲,“这届奥斯卡他一定还会陪跑!”
金球奖最佳男演员除了增加一些曝光率,并不能带来什么,这个奖项从来都不是奥斯卡的风向标,评委跟奥斯卡更是没有任何重合。
“他承受了那么多的压力,还付出了四千万美元。”
金球奖之前,莱昂安多迪卡普里奥已经分别捐出和退还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片酬与1MDB基金会的捐款,因此墨菲才有这么一说,“总要有个渠道发泄一下。”
一个金球奖最佳男演员算的了什么?刚刚公布结果的演员工会奖上面,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根本没有拿到最佳男主角,胜出的人选是……詹姆斯弗兰科!
这才是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项最大的风向标!
还有,各大影评人协会奖上面,虽然墨菲和《黑暗之城》有得有失,但詹姆斯弗兰科无一例外的拿走了最佳男主角。
影评人从来都不待见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演技,这一点众所周知。
以墨菲的判断,如果说詹姆斯弗兰科有百分之三十的几率站在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领奖舞台上的话,那莱昂安多迪卡普里奥只有百分之十五!
不过,这一届金球奖注定没有墨菲什么事情,虽然《黑暗之城》获得了众多提名,但没有拿到哪怕任何一个奖项,好莱坞中国大剧院枪击案和天主教的攻击,似乎都带来了显著的负面效应,会让这部影片彻底淹没在颁奖季。
莱昂安多迪卡普里奥和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分别拿走了剧情类最佳男女演员,《地心引力》的导演阿方索卡隆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则不出意外的落到了《为奴十二年》的头上。
金球上发生的这一切,看起来都对《黑暗之城》非常不利。
就连盖尔加朵明知道金球奖与奥斯卡的重合几率不是特别高,还是止不住的担心。
毕竟《黑暗之城》在金球奖的所有奖项上面都遭到了冷遇。
“墨菲斯坦顿不会获奖的。”
圣莫妮卡海滩区的那栋办公楼里面,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得知金球奖的结果后,对亲信随从说道,“我们拿墨菲斯坦顿没有办法,也无法制止他拍摄《聚焦》,但我们让他和他的电影产生了那么大的争议,奥斯卡的那些评委,肯定会有顾忌,顶多也就是给些提名。”
“墨菲斯坦顿?不,不,不……”
金球奖结束后,面对记者的采访,莱昂安多迪卡普里奥一个劲的摇头,“这有什么好可惜的?今晚获奖的都是最好的电影、最好的导演和最好的演员。”
外界都将目光对准了声名赫赫的金球奖,但在金球奖颁奖典礼之前公布的演员工会奖,关注的人就少了很多。
“最佳男主角是詹姆斯弗兰科,最佳女主角是玛格特罗比……”
一间摄影棚里面,正在为《名利场》拍摄写真的艾玛沃特森,趁着休息与经纪人比尔罗西斯闲聊,“最佳导演是墨菲,最佳影片是《黑暗之城》,看起来是要在奥斯卡上面包揽最重要的四个奖项啊。”
比尔罗西斯笑了笑,“我们就是这么计划的。”
“墨菲是不是在威尼斯片场拍摄?”
看到比尔罗西斯点头,艾玛沃特森又说道,“你跟他打个招呼,我过几天去那边看他和加朵。”
“没问题。”比尔罗西斯知道墨菲和盖尔加朵对艾玛沃特森的观感还不错,“他们肯定会欢迎你。”
随后,艾玛沃特森去换衣服,继续拍摄,作为经纪人,比尔罗西斯始终都在摄影棚里面陪着她。
艾玛沃特森的一些服装尺度比较大,其中一款几乎露出了所有的胸部……
不过,比尔罗西斯并没有说什么,艾玛沃特森马上就要二十四岁了,不是之前的小姑娘,不可能永远都停在赫敏格兰杰的阶段。
唯一的麻烦,这样大尺度的写真,可能会招致那些所谓的“女权主义者”的不满,而“女权主义”又是CAA为艾玛沃特森精心打造的一面旗帜。
看着拍照的艾玛沃特森,比尔罗西斯一只手抱胸,另一只手托起下巴,考虑起了该怎么面对这有可能出现的麻烦。
金球奖颁奖典礼之后的第二天,墨菲的剧组在威尼斯的仓库片场里面,正式开始了《聚焦》的拍摄。
当饰演巴蒂马龙的塞斯罗根坐在那位“天主教地区大主教”的对面后,墨菲给自己的场记比划了一个手势。
场记将场记牌放在摄像机镜头前,“《聚焦》,第一场,第一幕,现在开始!”
两台非常不同的35MM摄像机从不同的角度对准了镜头前的两位演员,操控摄像机的菲力拉舍尔和他的第一摄影助理,没有使用任何特殊的拍摄手法,而是以最基本、最普通也最为教科书化的方式,有些平淡无奇的在镜头中展示这场大主教与《波士顿环球报》总编的对话。
墨菲在开拍前特意强调了,镜头除了保持他一贯的写实主义手法外,还要呈现出冷静克制的风格!
任何影片和任何导演,都很难做到绝对公允,但墨菲一定要让影片站在比较公允的立场上面。
过往,从来没有人能在意大利把梵蒂冈***丑闻搬上银幕,墨菲和《聚焦》这是第一次,他们要的是一次全世界的共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